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光法师谈放生▪P2

  ..续本文上一页外协和,天下太平矣。此冯公等创建法云,提倡放生之本志也。

  《续编·法云寺放生征信录序(民二十一年)》

  

  大觉世尊,为三界大师,四生慈父,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故。于诸大乘经,严戒杀生食肉,以期一切众生,同得长寿安乐之近报,同证解脱涅槃之远果也。智者大师,宗佛慈意,于陈大建间,买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余所,亘三百余里,为放生池。请敕立碑,禁止渔捕,有偷捕者,动辄得祸。至唐贞观中,犹然如是,此佛祖普度众生之悲心也。乾为大父,坤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与(友也)也,此儒者民物一视之素志也。严禁伤胎破卵,必使鸟兽鱼鳖咸若,(若,顺也。咸若者,皆顺遂其生也。)此圣王胜残去杀之德政也。良以天地之大德曰生,民物之大苦曰杀。胜残去杀,须由小而至大。仁民爱物,必自易而至难。倘不推本于涵养仁恕,必至捨小取大,捨易取难,日行残杀,而妄冀仁民爱物,则徒成空谈,决难实行其事矣。何以言之,小儿平民,皆能实行爱物之事,行之既久,满腔仁慈,日后得位行政,便可大庇群黎。即隐居一乡,亦可以身率物,移风易俗。如是,则仁民之道,自爱物培植而来者,方可周遍圆满而无弊。不由爱物来者,于现生犹无所憾,于将来大有可虞。以既种残害物类之因,难免循环报复之果。愿仁民者,当慎思焉。放生一事,原为启发现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杀吃素,普令含识,各得其所,各尽天年。近之则息杀因,远之则灭杀果。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弭世界之杀劫。且勿以为不急之务,而漠然置之也。……大家同心戮力,提倡卫生吃素,以成不放之大放。至诚念佛,以期往生而了生死。其弭杀劫而邀天眷,挽世道而正人心者,岂语言文字所能形容也哉。

  《续编·中国济生会苏州分会捐放生池园永为灵岩山寺下院功德碑记》

  

  放生,原为提倡戒杀吃素,人若毕生吃素,便成不放之大放矣。……此仁民爱物,成始成终之大经大法,不须更为详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深义也。愿见闻者,咸深思之。

  《续编·天台山国清寺创开放生池碑记(民二十三年)》

  

  天地之大德曰生,人民之大本曰善。生则植物动物并育,善则仁民爱物齐行。乾为大父,坤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若不令民物得所,将何以仰副天心。欲常祈天眷垂怜,当急以仁爱是务。能如是,则雨旸时若,谷麦丰登,人民安乐,天下太平矣。即以个人论,亦得业消智朗,障尽福崇,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试思世人为口腹故,杀害生命,种种惨酷,谁能忍受。由习惯故,不但不生怜悯,而且反发欢乐,以致循环报复,成此劫运。诸佛菩萨,为救杀劫,现身异类,亦受人杀。既杀之后,见诸异相,方知佛现,因各戒杀。 光于民二十年,为贵池刘公鲁,跋猪齿臼佛记赞。文曰,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由迷背故,遂失其正。起贪瞋痴,造杀盗淫,食他之肉,资己之身。杀业既结,历劫互戕,如来愍之,为作慈航。大启慈训,人犹不信,特示形仪,以期随顺。蛤蜊蚌壳,牛腰羊蹄,猪齿鳖腹,均有佛栖。有宋职氏,杀猪弃首,犬守四日,不敢下口。逐犬析骨,齿臼现佛,绀目螺发,俨然大觉。未杀之前,均谓是畜,已杀之后,方知是佛。是知杀生,不殊杀佛,即非佛现,亦未来佛。杀而食之,罪逾海岳,急宜痛戒,庶可解脱。晁氏兄弟,为文为赞,义理渊深,文词璀璨。天池书写,诸公题跋,永用警策,启牖后觉。既明此义,孰敢行杀。争地争城,遂息倾轧。贵池刘公,笃信佛法,保存徐书,题跋充洽。令嗣公鲁,持以相示,敬书数语,藉表我志。愿见闻者,吃素戒杀,定可现生,归极乐刹。此跋文虽粗浅,颇可观感,敬录原文,以期息灭嗜杀食肉之痴心,发起戒杀茹素之善念。佛菩萨现身异类,弭世杀劫,散见群书,阅观音本迹颂,物类现相,可知梗概。以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故不忍互相残杀,永沉恶道,乃为此种种惊人视听之示现,可不深长思乎。

  《续编·灵岩山寺下院放生池附设放生会缘起碑记》

  

  乾为大父,坤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此儒者民物一视之素志也。严禁伤胎破卵,必使鸟兽鱼鳖咸若,此圣王胜残去杀之德政也。良以天地之大德曰生,民物之大苦曰杀。胜残去杀,须由小而至大。仁民爱物,必自易而至难。倘不推本于涵养仁恕,必至捨小取大,捨易取难。日行残杀,而妄冀仁民爱物,则徒成空谈,决难实行其事矣。何以言之。小儿平民,皆能实行爱物之事。行之既久,满腔仁慈。日后得位行政,便可大庇群黎。即隐居一乡,亦可以身率物,移风易俗。如是则仁民之道,自爱物培植而来者,方可周遍圆满而无弊。不由爱物来者,于现生似无所憾,于将来大有可虞。以既种残杀物类之因,难免循环报复之果。愿仁民者,当慎思焉。放生一事,原为启发现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杀茹素,普令含识各得其所,各尽天年。近之则息杀因,远之则灭杀果。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弭世界之杀劫。且勿以为不急之务,而漠然置之也。……窃谓放生原为提倡戒杀吃素,人若毕生吃素,则成不放之大放矣。今将黄山谷居士戒食肉诗录之,以期大家于食肉时,一再思之,必有不忍食与不敢食之心,勃然而兴。诗曰,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本是一种性,只为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需,莫教阎君断,自揣应何如。有味哉,斯诗也。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仁民爱物成始成终之大经大法,固不须更为详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深义也。愿见闻者,咸深思之。

  《续编·常熟莲华庵放生池碑记(民二十三年)》

  

  黄山谷云,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需。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

  愿云禅师偈云,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慈受禅师云,饮食于人日月长,精粗随分塞饥仓。下喉三寸成何物,不用将心细较量。

  世间养人之物,不胜其多。如法烹调,味都甘美。何得为我口腹,杀彼生命。致令生生世世,互相杀戮,了无已时。可不哀哉。故流布此书,冀挽杀劫。愿见闻者,咸皆信受。幸甚。

  《三编·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合编题辞》

  

  仁人君子,为报恩故,为免劫故,倍复注意于戒杀放生,持斋茹素也。然有大多数未闻佛法者,习以为常,任意行杀,以期悦口。由是之故,酿成兵劫。试思兵劫之中,人被杀戮,与彼物类受宰割以充口腹者,相去几何。倘作此想,则杀彼身以悦我口之念,能不消灭乎。又我既贪生,彼岂爱死。我若一芒刺指,即难忍受。彼则脔割其身,心岂能甘。虽力不能敌,无可如何,其怨恨之心,固结莫解,生生世世,必为报复。是以贤哲之士,欲令世人同息杀业,冀合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之道,种种设法,买而放之,令尽天年。须知此举,重在救人,非单为救物也。以其冀人因见买放,不忍特杀。既不忍杀,则怨对不结,而未来之杀劫可消,后世之福寿自永。此放生之究竟宗旨,真实利益也。不知者,每谓虚费钱财,了无所益。试设身处地,为当愿人放我,为当愿人杀而食我耶。杭州西湖,自宋真宗时,即为放生池。自后纵有废弛,不久即复。

  《三编·赎迁西湖放生鱼募缘疏》

  

  问:如鸡食虫,养鸡则是杀虫,保虫必须杀鸡,然则如何。答,佛大慈悲,各令一切悉遂其生。鸡乃人之所养,若不设法令生,彼将断绝,非彼自生者可比。鸡食虫,以饥故,使不饥,则可不食,非必定食虫也。若如彼说,则杀鸡即为救虫。然人之吃一切物命,亦当杀之以为救一切物命,可乎不可。小智不知大理,妄以己之愚见,阻人戒杀放生之善。后来做了物类,决定不能遇放生救命之人。此时之苦,皆今日之邪智所培植也。

  《增广·复冯不疚居士书》

  

  故梵网戒经,一一皆言应生慈悲心,孝顺心。又云,若佛子以慈悲心,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是杀我父母。

  《增广·佛教以孝为本论》

  

  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之性德。因果报应,实天地化育之大权。人生天地之间,藐尔七尺之躯。其与广大高厚莫测之天地,并立为三,称为三才者。以其能仰体天地之德,皆可以为尧舜,皆可以作佛,以参赞其化育故也。故圣人于易乾坤二卦之象,一以自强不息法天,一以厚德载物法地教人。夫自强不息,则闲邪存诚,克己复礼,非到明明德,止至善,人欲净尽,天理流行,以复其本具之性德不可也。厚德载物,则仁民爱物,推己及人,当必本忠恕,行慈悲,胞与为怀,物我同观,非尽其参赞之天职弗止也。然此非专指居位行政者言,即匹夫匹妇,亦皆能行。以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圣贤之学,修身而已。能修身者,必能孝弟,必能格除物欲,扩充良知,以独善其身矣。而其效必能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况得位行政,岂有不能兼善天下之理乎。天下不治,匹夫有责。使人人各秉诚心,各尽孝弟,各行慈善,矜孤恤寡,救难怜贫,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则人以善感,天以福应。自然雨顺风调,民康物阜。

  《增广·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

  

  莲池戒杀放生文,为灭残忍魔军之慈悲主帅。

  《增广·重刻安士全书序二》

  

  恤灾赈饥,济难扶危,戒杀放生,护惜物命,持斋吃素,诵经念佛,以期自他兼利,幽显均益者,无不家门清吉,子孙兴隆,富贵尊荣,令人景仰。

  《增广·因果录序》

  

  佛令弟子视一切众生,皆作过去父母亲属想,以慈悲心,行放生业,岂但现生之亲,不忍漠然置之,即一切水陆空行诸生物,亦不忍漠然置之,纵令力有不及,犹以悲心善念,为之念佛,以冀彼速出恶道,速生西方而后已。

  《增广·台湾佛教会缘起序》…

《印光法师谈放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