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天下太平之根本(印光大师遗教摘录之二 家庭教育)▪P4

  ..续本文上一页道义者。其原皆由初无家教,以为之肇也。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与大学欲治天下国家者,必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起,同一臭味。此儒门教人希圣、希贤之无上秘诀!舍是而求,皆其末耳。为今之计,子女当能言语知人事时,即于家庭先令认字块(女子虽不必令其造大学问,断不可不识字,不通文理。母尚宜胎教,若识字通文理,则所生子女,便易为学矣)每一块纸方,只写一字,不可两面俱写,若两面写,则便同记口歌矣。日限几字,每日将认过熟字,又须遍认一二过。不上年余,便认许多。后读书时,凡读过者,通皆认得,不致有只记口歌之弊。凡彼力能为者,必须令其常做以习勤(如洒扫执侍等)。凡饮食衣服,勿令华美。但凡抛撒五榖及损坏什物,无论物之贵贱轻重,必须告其来处不易,及折福损寿等义。倘再如此,定遭扑责,决不放过。如此则自能俭约,断不至奢侈暴殄。及能读书,即将阴骘文、感应篇,令其熟读,为其顺字而讲演之。其日用行为,合于善者,则指其二书之善者而奖之。合于不善者,则指其二书之不善者而责之(彭二林居士家,科甲冠于江浙,历代以来,遵行二书。其家状元甚多,然皆终身守此不替)。如金入模,如水有堤,岂有不能成器,仍旧横流之理乎?人之为人,其基在此。此而不讲,欲成全人,除非孟子以上之天姿则可矣。然读书之时,不可即入现设学校,宜合数家请一文行兼优、深信因果之师,令其先读四书及五经耳。待其学有几分,举凡文字道理,皆不被邪说俗论所惑。然后令其入现学校,以开其眼界,识其校事。不致动与时乖,无由上进矣。能如是,则有天姿者,自能有为;无天姿者,亦为良善。独善兼善,自利利他,实不外此老僧常谈也。(正编复永嘉某居士书)

  欣猒谨案,老人之论读书,先居家馆,读四书五经,后方入现时学校。以免随潮流所转,与不谙时务之弊。斯法甚善,平津间,世家者多若此。其子弟之成人者,无论为何业,类皆有古道风。

  ※ ※ ※ ※ ※

  【二十一】凡发科甲,皆其祖父有大阴德。若无阴德,以人力而发,必有大祸在后,不如不发之为愈也。历观古今来大圣大贤之生,皆其祖父积德所致,大富大贵亦然。其子孙生于富贵,止知享福造业,忘其祖父一番栽培,从玆丧祖德以荡祖业,任期贫贱,此举世富贵人之通病!能世守先德,永久无替者,唯苏州范家,为古今第一。自宋文正公以来,直至清末,八百余年,家风不墬,科甲相继,可谓是德书香之家。而长洲彭家,自清初以来,科甲冠天下,其家状元,有四五人,有同胞三鼎甲者,而世奉佛法,虽状元宰相,犹日诵感应篇、阴骘文,以为诚意正心,致君泽民之鉴。彼狂生谓此等书,乃老斋公、老斋婆之所从事者,非但不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并不知人之所以为人,生为行肉走尸;死与草木同腐,而且恶业难消,永沉恶道。彼嚣嚣然自命为博雅通人,致令后世并天地父母之名字亦不得闻者,何可胜数?!欲子孙之不趋败途,共入正道者,当以感应篇汇编、阴骘文广义,为定南针。则世俗习染之恶浪滔天,黑云障日,亦不至不知所趋,而载胥及溺。否则纵令风平浪静,天日昭彰,亦难保不入洄澓,而随即沉溺矣!况绝无风平浪静,天日昭彰之望之世道人心乎?须知「阴德」二字,所包者广。成就他人子弟,令入圣贤之域,固属「阴德」。成就自己子弟,令入圣贤之域,亦是「阴德」。反是,则误人子弟固损德,误己子弟亦损德,力能兼及,何幸如之!否则且就家庭日用云为,以作为圣为贤之先容,正所谓即俗修真,现居士身而说法者。祈以此意,与令友,及一切知交,恺切言之,亦未始非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一端也。(正编与永嘉某居士书)

  「欣猒谨案,以上分论家庭教育教子女之要。」

  ※ ※ ※ ※ ※

  【二十二】教小儿,当详示为人须自立志,言则非其所宜。以今时学说,推翻旧规,傥一严责,或致被彼无知者一诱,则便因恩成怨。彼年已十五,果能将其利害,与彼说之,必不至于毫无感动。如此不感动,则同木石无知,纵严,亦愈成反对矣。彼杀父自雄,以取奖誉者,皆以向受约束,拟欲一泄其忿,而不知其永陷畜生、地狱之中,而莫能出也。四书当全读;书经,文理甚好,亦宜全读;易之道大,或可从缓。然欲成学问,尤当致力于现象知法之理。易六十四卦之大象,可集之一篇,以作座右铭,极显豁,极亲切,彼废经者,不知其人之知见作何领会也?诗可从缓,以非大聪明之资格,不能善会其意。礼记、左传,则选其于身心有益,于世教有大关系者读之。(续编复念佛居士书)

  ※ ※ ※ ※ ※

  【二十三】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万不可学时派,当学孝、学弟、学忠厚诚实。当此轻年,精力强壮,宜努力读书,凡读过之书,当思其书所说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读了就算数了。书中所说,或不易领会,而阴骘文、感应篇等皆直说,好领会,宜常读、常思,改过迁善。于暇时,尤宜念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以期消除孽障,增长福慧,切勿以为辛苦。古语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时若错过光阴,后来纵然努力,亦难成就。以年时已过,记性退半,所学者用力多而得效少耳!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及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坏心,即有罪过。要想得好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利于人物;无害于自他方可。倘不如此,何好报之可得?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镜之前,决定莫有好像现出,所现者,与此丑像,了无有异。汝果深知此义,则将来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爱慕之也。(正编与周法利书)

  ※ ※ ※ ※ ※

  【二十四】 小儿爱偷人东西,须平日为彼说,人不可做屈心事,若做屈心事,纵使人始终不知,而自己常时心中抱愧。况天地、鬼神、佛菩萨,无一不知,汝何以不知自勉,做此下流事?以后再要偷人东西,定规要领你去向人家磕头道罪,还人家东西。那怕不值一文钱的东西,也要如此办。又要求人家,再有偷东西事,尽管打,不可看我面情不肯说,以致彼越觉得偷东西没关要紧,常常想偷也。你试想想,人纵再下作,若有人说他好,也就欢喜;说他不好,他就不喜欢,你为什么要作叫人唾骂轻贱的事体?我若遮护你,就是我教你做贼,你后来简直不能成人了。所以我对你说,你从此以后,若偷我的东西,我定规要打你,若偷别人的东西,我定规领你向此人磕头道罪,并将东西还人。不但你没面子,实在我比你还难受,以想你成人,不得不以此制伏你。你知过痛改,勉力学好,使人皆敬重你,因之敬重祖宗父母。你要是不肯改,即同你自己日日骂祖宗父母一样,雷都要打了。此我之大慈大悲爱护你处,你要知好歹。如此,或有效果。(续编复念佛居士书)

  ※ ※ ※ ※ ※

  【二十五】 生子非难,教子尤难,许多不洞事之人,无子求菩萨,及其得子,唯知宝贵,从玆养成废器者多多。譬如种稻,只知求好种子,及其苗茁之后,则所有除莠浇灌等手续,概一不用。其稻种虽好,尚能望其收获否?光闻百有九十九,无子及多子之人,均是此种结果。唯阎丹初敬铭之父,为天下古今第一爱子之人。故以初辈乡绅,令其子点翰林拜相。其教子之严,亦是天下古今所未有,一边培德,一边竭力以教,此其所以为真爱也。其他之爱,每有甚于杀者,以杀但一死耳。失教之子,无业不造,则永堕三途恶道,此一死之酷,何止天渊相悬!(续编复张云雷书)

  「欣猒谨案,以上分论家庭教育教子之要。」

  ※ ※ ※ ※ ※

  【二十六】 昨接来书,言及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可谓见理透彻。周之开国,基于三太,而文王之圣,由于胎教。是知世无圣贤之士,由世少圣贤之母所致也。使其母皆如三太,则其子纵不为王季、文王、周公,而为非作奸,盖亦鲜矣!而世人只知爱女,任性憍惯,不知以母仪为教,此吾国之一大不幸也!人少时常近于母,故受其习染最深,今日之人女,即异日之人母。人欲培植家国,当以教女为急务,勿曰:「此异性之人,吾何徒受此忧劳哉?」须知为天地培植一守分良民,即属莫大功德。况女能德镇坤维,其子女必能肖其懿范,荣何如之?!况自己子孙之媳,亦人家之女呼?欲家国崛兴,非贤母则无有资助矣!世无良母,不但国无良民,家无良子;即佛法中赖佛偷生之蟒流僧,一一皆非好母所生。使其母果贤,断不至下劣一至于此,惜哉!(正编复永嘉某居士书)

  ※ ※ ※ ※ ※

  【二十七】 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及其实行之方法,必先从事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须以妇女为主体,盖有贤母,方有贤子。伊古贤母,从事胎教,钧陶于禀质之初,化育于未生以前,而必期其习与姓成也。如周之三太(太姜、太任、太姒),阴相其夫,胎教其子,皆女中之圣人,实开周家王业之基。予尝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者,即指克尽妇道,相夫教子而严也。乃今之女流,多不明此义,而妄欲参政揽权思做大事遂将家庭培植根本之道置之度外此真聚万国九州之铁也铸不成此一个大错深可概也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维何即凡教子女必再于孩提之时先须始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即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盖童蒙天性未漓善言易入幼儿习焉久则成性及既长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于此故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今天下所以大乱者皆由一班不明教育原理之父母有以养成之也盖既不能以胎教善其使又不能以因果策其后根本一坏遂氾滥而不可收拾于是非孝无亲之说家…

《天下太平之根本(印光大师遗教摘录之二 家庭教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