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净化、启迪、提升自己的心智,展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便是千年来梵音古乐修学者和实践者的禅定修行状态。修行者都能够在梵音古乐中培养自己正面的情绪,发现自己内心的本来灵性,通过训练使自己生命的正气得以净化、提升、超越,唤醒久违的文化记忆,重新开始与道的果位契合、与生命的果位契合、与本尊的果位契合、与觉囊文化脉象的果位契合。” 觉囊梵音古乐代表性传承人嘉阳乐住法主如是说。
雪域藏地同胞千百年来都以出门看藏戏和听“梵音古乐”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文化生活方式。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时尚化和现代化,觉囊“梵音古乐”逐渐被边缘化并濒危。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式微,导致一些年轻人认为“新音乐”才是科学、时尚、完美的,而觉囊“梵音古乐”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封建、落后、守旧的,因此对其妄加排斥,使其文化生存空间每况愈下。
保护行动有声有色
壤塘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方针,不断加大传承和保护觉囊文化的力度。他们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打造品牌、树立品牌、宣传品牌为主体,编制完成与东部四省市旅游项目合作方案和《壤塘县旅游二次创业实施方案》,成功举办了两届觉囊文化研讨会,提出了合力建设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形成以时轮立体大坛城、大万佛塔、大藏经阁、永乐大藏钟、大黄财神、梵音古乐等为文化标志和兼具朝拜、体验、娱乐、休闲、度假、消费功能的“国际觉囊文化中心”,将藏传佛教觉囊文化与黄财神文化综合配套朝圣旅游发挥到极致,进而拉动整个觉囊文化中心及文化产品的升级。中壤塘是“藏羌文化走廊”旅游的目的地,藏羌文化走廊已经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随着藏羌文化走廊项目的落地生根,必将有力地促进双边或多边文化互动,加之,中壤塘的中观它空经论、时轮金刚密乘、时轮金刚乐舞、觉囊梵音古乐、木刻经书雕版和建筑、佛塔、佛像、灵塔、坛城、唐卡、法器、壁画、经堂、佛骨舍利、高僧顶骨舍利等均充分体现了这个昔日“小西藏”的佛教文化韵致和觉囊文化特质。
活态传习雪域藏地近千年的觉囊“梵音古乐”展示团一行25人, 应中华文化促进会邀请,在觉囊派第47代法主嘉阳乐住金刚上师率领下,于2008年10月30日启程赴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音乐学院进行为期12天的展示和交流,受到专家和学者高度的关注,扩大了觉囊“梵音古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中华文化促进会还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了梵音古乐艺术座谈会,探讨了保护与振兴觉囊“梵音古乐”的路径与成果,增强了海内外佛乐爱好者保护觉囊“梵音古乐”的自觉意识。
以“音声佛事”为重要特征的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觉囊派“梵音古乐” 展示团一行32人,应中华文化促进会邀请,在嘉阳乐住金刚上师率领下,于2009年12月8日开始,先后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厅、东南大学四牌楼礼堂、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厅、浙江文化艺术研究院浙江音乐厅、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西安音乐学院学术厅、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等7大城市8所高等艺术院校,进行了为期25天的巡回展示和交流,获得圆满成功,进一步扩大了觉囊“梵音古乐”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在2009年12月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秘书长张玉文、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周广平、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泽波和嘉阳乐住金刚上师先后接受了凤凰卫视、广州电视台、南方日报等媒体的采访。
王石说:“此次我们组织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次音乐会,而是非物质文化的展示,觉囊派梵音古乐既是中国藏传佛教觉囊派的文化遗产,也是当地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信仰的一种方式,而且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我们这次为什么把它放在高等艺术院校展示和交流,就是许多音乐学家认为觉囊梵音古乐可能是今天能够听得见的最古老音乐,由于没有录音的条件,许多传统古老音乐在传承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比之下宗教音乐的传承可能还保持着原有的风貌。所以,把觉囊“梵音古乐”称为“中国音乐活化石”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这次展示不但生动体现着汉藏文化交融,而且也体现着中华各民族的团结与相互尊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美色不同面皆悦于目,佳音不共声皆快于耳。密传雪域千年的觉囊梵音古乐走出古刹,其清净深满之音使在场聆听的师生和专家为之震撼,每场展示持续约一个半小时,让观众享受了一场听觉与视觉的盛宴,领略了古老而纯净的觉囊派佛经唱诵音乐及唱诵韵致,广大师生和观众对此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台上台下自然互动,场面十分感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赵季平在观看了觉囊梵音古乐后,对它的文化艺术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目前,为切实保护和振兴觉囊梵音古乐,壤塘县政府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基础上,一方面广泛征集梵音古乐文物,创建“觉囊梵音古乐传习所和陈列馆”,活态传习觉囊“梵音古乐”,陈列觉囊“梵音古乐”文物及图片;另一方面遵循“照古音”的传统,最大限度地“活态传承”觉囊“梵音古乐”的特色。此外,还致力于建立以中壤塘觉囊文化为中心的对外交流与协作。嘉阳乐住金刚上师已经投资5万元对觉囊“梵音古乐”300多首孤本曲谱进行保护,并且对“活态传承人”和“活态展示团”进行全面系统的熏习与提纯。
从壤塘县觉囊文化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到,藏传佛教传统觉囊文化已经开始得到了科学、有效的保护、继承、弘扬和巡回展示,焕发出了从未有过的生命活力和艺术魅力。我们期盼,觉囊“梵音古乐”活态传承更上一层楼,响彻妙高峰,声闻三千界,庄严中华土,利乐有缘人。
“觉囊派梵乐既是佛教文化,也是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认为,“如今我们已很难有机会聆听原汁原味的古代音乐了,许多古乐仅剩曲谱、词,抑或历经多次编排,因此,觉囊古乐不仅具有极高的音乐学术价值,而且在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宗教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许多古代音乐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味”或黯然退出历史舞台,但觉囊古乐却传延千年,且保存得相对完整,几乎未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和世俗浸染,原因究竟何在?
《觉囊“梵音古乐”的千年传奇》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