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教经文的念诵礼仪
宗教活动的整个礼仪中,诵经是最主要的环节之一,同时也是人们了解宗教礼仪的一个直接渠道所在。经文的念诵礼仪是形式多样的,其中会念是主要形式。如一年四季的定期庙会,临时预订的经会等。还有单独诵经,其形式是通读某一乘经、独自念佛珠、念咒等。也有经文的看读和默读、大声念诵
和轻声念诵等多种形式。
宗教经文的内容精深而广泛,品种繁多,就《甘珠尔》、《丹珠尔》而言,载人原文达上千篇之多,这些原文充分展示了佛教的完整性和基本思想内容。在蒙古地区流传的诸多经文几乎都来源于此。其传统形式有如下两种,一是大乘经《甘珠尔》的全篇通读;二是念诵大乘经概述和小乘经的念诵或分支部分及其创作经文的念诵等。
(l)甘珠尔
所谓《甘珠尔》指佛陀教祖师释迦牟尼传授的诸多命令经文中节选并翻译成藏文的部分内容。在印度曾无有过“甘珠尔”的名称,“甘珠尔”是蒙古人把它译成蒙文时所启用的名称。“甘珠尔”为藏语意即命令的翻译形式。“命令的翻译”就指佛陀教祖师释迦牟尼命令经文的译文。《甘珠尔》又称《赛音吉日拉嘎》(赛音吉日拉嘎,蒙语,汉意为好的命令)。《甘珠尔》的版本较多,其中主要的有藏文的铜版《甘珠尔》、清圣祖年间的《珠砂甘珠尔》、《礼堂甘珠尔》、《那尔堂甘珠尔》、《昭诺甘珠尔》、《拉萨甘珠尔》、蒙古国的《大和林甘珠尔》等。蒙文版《甘珠尔》中载入的经文有108卷,共1161篇原文。《甘珠尔》的传经或经会礼仪是形式多样的,各寺庙传经的时间上也有所区别,即有些寺院在四月份,有些在六、九、十月份,但是,多数寺院都趁机于班禅大师驾崩纪念日分别把108卷经文进行会念。除了会念令听经文以外还有让叩拜者将《甘珠尔》按卷背着环绕寺庙或寺院外围行走的形式礼仪。
(2)丹珠尔
所谓《丹珠尔》是指佛陀教祖师释迦牟尼诏示的命令心愿的详细解释经文,是印度人的杰作,其基础文章为《沙斯切尔》(史籍)。《丹珠尔》就是从《沙斯切尔》中节选并用藏文翻译过来的部分内容。“丹珠尔”为藏语,意即“史译”。在印度从未有过“丹珠尔”、“沙斯切尔”的名称,《丹珠尔》是蒙古人把它译成蒙文时所启用的名称。“心愿”指祖师释迦牟尼的心愿。
蒙古人从14世纪初就开始对《丹珠尔》进行通篇翻译、解释、研究,但未能结束。到了后期18世纪初中叶的时候,在章扎如拉毕道尔吉葛根的领导下,从蒙古各旗,努图克召集二百余名翻译家,利用1742年至1749年间很短的时间内翻译结束并印刷出版。该蒙文版《丹珠尔》中载人的原文多达225卷、3427篇经文。由于《丹珠尔》篇幅过长,所以,几乎不能全卷传经,只能对部分内容或选段进行念诵。
(3)伊特格勒
伊特格勒,蒙语,汉意为信任、信念或信条。伊特格勒是佛道修行、背诵经文、经会等事务中最先念诵的经文名称,藏语称“扎博安右”。
坚持以“信任喇嘛、信佛、信念经、信僧侣、信伊德莫曼茶罗佛会之全部”的中心内容是佛经的基本思想所在。因此,在庙会、经会上首先必须念诵《伊特格勒》,然后才念其它经文,这意味着向诸佛、菩萨表达崇拜、信任、决心的具体体现。《伊特格勒》由《邀请》、《米克斯莫》、《祈祷》、《行四信》、《祈请》、《向喇嘛的三大法宝祈祷》、《力图四个无量》、《叩拜》、《力求成佛之道》、《赐福人间》等部分组成。其中《米克斯莫》为黄教奠基人宗喀巴颂歌的概要部分。《伊特格勒》又称《伊特格勒纲要》。
(4)毕力格巴日米德
《毕力格巴日米德》是从事一切善事时,以惕防恶魔破坏为目的而诵的专用经文,又称《恶魔答案经》。以行善积德是一切传经庙会的前提,因此,在行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先念诵《伊特格勒》,接着必须念诵((毕力格巴日米德》,尔后才念其它经文的礼仪。
(5)恶魔答案经
见在《毕力格巴日米德》。
(6)喇嘛的供物
指班禅大师所创并进行祝福宿命、祭祀祈请的诵经会专用的十五部经文。这个经文是在经会上利用几个小时念诵,同时还拥有锣、鼓、斯尔楞、喇叭、箫等乐器组成的“古印度音乐”的伴奏。还有《喇嘛供物的聚会》,这是寺庙大雄宝殿墙壁上画的大型壁画。画中描绘的是祖师宗喀巴说法时,众菩萨、神仙、天神、各路豪杰、经圣、龙王、八个部落、世界君主等聚在一起用心听讲的情景。
(7)经茶经膳的供物
向喇嘛敬的茶用藏语叫“芒扎”,膳为“馇巴”。《经茶的供物》就是喇嘛们喝茶的时候诵的专用经文名称,《经膳的供物》为用膳的时候诵的专用经文名称。众喇嘛在经会上先诵《伊特格勒》、《毕力格巴日米德》后,到喝茶时间便诵《萨恰宝苏》或《阿木古楞》的经茶供物经文。这意味着对全天的茶通过佛经的恩赐注人阿尔山之力并为自己或他人解除病魔痛苦的一种信念和礼仪。
与会的喇嘛、憎侣到了用膳时间,盛膳过半时便以“舒适的百味齐全的食物”句开始念诵《经膳的供物》。其目的也是为经膳赐予灵丹妙药之力。
(8)格博贵禀报
格博贵又称“格斯贵”是寺院的掌堂师,喇嘛教寺院的执法喇嘛,俗称铁棒喇嘛,寺院的艺如乐(艺如乐,蒙语,汉意为祝词)、念珠会、佛灯会、甘珠尔的艺如乐、间息会等一切大型经会的开场敬茶的时候,格博贵喇嘛公布施主们奉献物品的数量种类时念诵的专用经文。这个程序一般在班弟们给众喇嘛盛完经茶、诵完《经茶的供物》之后进行。格博贵喇嘛宣布奉献物时的站位为中心日阿仓偏上的空间处。
(9)释迦牟尼颂
指艺如乐会开头段念诵的颂经。本经文着重歌颂了照亮和惠赐众生的佛陀教奠基人释迦牟尼的无量功德。附释迦牟尼颂歌曲⑩
(10)宗喀巴颂
这里把黄教奠基人宗喀巴颂扬为“经帝第二世杰出的宗喀巴”。本颂歌属艺如乐会上排在第二位,《释迦牟尼颂歌》后必须念诵的经文。在一年一度的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佛灯会》上也把《宗喀巴颂歌》作为主要经文并敬点千只佛灯祈祷以示纪念。蒙古人把这个日子视为“宗喀巴的二十五”、“佛灯的二十五”而格外崇拜。
(11)满祝习礼颂
为众生赐予智慧和幸福的菩萨满祝习礼的颂歌经。经文主要是歌颂了满祝习礼教如何助救生灵、解除众生之愚昧和痛苦,赐予光明和智慧的好处。这个经文是艺如乐会第三天或者《释迦牟尼颂》、《宗喀巴颂》之后必须要念诵的重要经文。
(12)阿尤喜颂歌
指长寿佛的颂歌经。其中主要是对阿尤喜佛能使众生长寿、健康、幸福等的颂扬内容。本经文系一切艺如乐会所念经文中的第四个经文。
(13)观音菩萨颂
指俗称大仓相面佛的颂歌经。这里主要是颂扬了阿日亚宝鲁佛(观音菩萨的蒙古名字)的三十二个协调的化身均化为四只手并伸向须弥山的四洲四方,用仁慈善心之手拯救生灵的事迹。本经文是艺如乐会必念的第五个颂歌经文,同时又是念珠会第一天《玛尼础克》(《念珠的礼仪》)前必须念诵的经文之一。
(14)乌斯尼卡颂歌
全称为《乌斯尼卡毕杂雅颂歌》。本经文系乌斯尼卡佛为使众生长寿将自己化为三面八只手的形象,手拿八种利器,镇邪平魔的颂扬内容。艺如乐会必诵的第七个颂歌经。第六个经文是《查干书古台颂歌》。附曲一首15
(15)弥勒颂歌
按佛教教义讲,现在佛释迦牟尼的时代结束后,下一个时代就是弥勒菩萨(蒙语称麦达勒佛)的天下了。《弥勒颂歌》展示的就是弥勒菩萨落坐于凶天地区专修当好未来佛前期准备的一些内容。附曲一首16
(16)艺如乐
艺如乐是佛经的重要种类。在喇嘛心目中艺如乐是佛教经文中的心脏,其中心内容包括诸菩萨、喇嘛伊达玛心系生灵之母的六种众生,普度他们脱离人间四大苦海,托生到极乐世界的含义。《艺如乐》主要在艺如乐会上传经,也有其他趁机上传经形式。附麦达勒佛的艺如乐曲、莫日根葛根火神的祝词曲17 18
(17)祈祷祷告叩拜巩固权势口供
系佛教凶煞守护神经文和熏香祭祀时的专用经文。凶煞的祈祷有《玛扎卡拉祈祷》、《阎罗王的祈祷》、《完备威严女儿天的祈祷》、《扎木舍楞的祈祷》、《毕萨满的祈祷》等。念诵这些祈祷经文的目的就是表达对各凶煞的崇拜。附祈祷曲一首19
(18)熏香祭祀经
指敬放熏香和祭祀时念诵的专用经文。在蒙古地区流行的熏香祭祀经文有《九大苏力特天的熏香经》、《运气熏香经》、《圣洁的熏香》等。
(19)圣仙的熏香
指圣仙白胡子老人的祭祀经文。所谓圣仙白胡子老人,指满怀白须、秃顶的,右手柱着拐杖,左手拿经卷的仙人形象,简称“白胡子老人”或“老人佛”蒙语称“额布根宝尔罕”。传说中这位白胡子老人是与释迦牟尼同一年代的仙人。白胡子老人将毕生都献给了救助众生的行善事业,且功德无量受到众生爱戴和崇拜。其内容概要为先向喇嘛的三大法宝祈请,然后祈祷人畜平安、保佑牲畜、保佑肥膘等。按习俗《圣仙白胡子老人的熏香》在每月的初二、十六日念诵。诵经时要敬香、佛灯、室外焚香、黄油点心酹,供放糖、果等的白色供物。附曲三首。20 21 22
(20)九大苏力特天的熏香
佛陀教礼仪中“九大苏力特天”是骑着白骏马,全身穿恺盔甲的九大天的英雄豪杰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翱翔的形象。关于记载九大苏力特天的祭祀礼仪较为详细的经文属《九大苏力特的昌盛经》及其它的概要《九大苏力特天的熏香》。念诵昌盛经的时候,要协同锣鼓、箫、喇叭等完整音乐的伴奏。《九大苏力特天的熏香经》共有十二段经文构成,念诵时只用锣鼓或铃挡、小手摇鼓…
《喇嘛教经文的念诵礼仪》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