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十二岁,河州羌何郎业贸客高昌,见厮罗貌奇伟,挈以归……,河州人民谓佛角,谓儿子厮罗,自此名角厮罗。……及元吴取西凉府,潘罗支旧部往归厮罗,又得回纥种人数万,厮罗居鄯州,西有临谷城通青海,高昌诸国商人皆趋鄯州贸买,以故富强。”[5]。这位被称为“佛子”的吐蕃贵族生在高昌,其家族必在高昌居住已久,说明吐蕃佛教对高昌回鹘已有较大的影响。西夏元吴崇尚佛教,曾向各地广求佛法。回鹘僧人与吐蕃喇嘛同在西夏宫廷从事译经传法,吐蕃喇嘛在西夏的地位很高,曾充任宫廷教师,居于国师的尊贵地位,翻译佛经,传授西藏密教经义,并充任使节。回鹘僧人把藏文佛经译成西夏文字,两地佛教僧侣的交流是十分密切的。吐鲁番地区发现的藏文佛经,大约也是这段时间传进来的。
元初,西藏归入了元朝的版图。新疆、西藏和蒙古地区的关系更加密切,藏传佛教也成为联系畏兀儿(回鹘)、藏族和蒙古上层的桥梁。成吉思汗征服西域班师东返时,曾致信西藏萨迦派教主,请他们到蒙古来传法。萨迦派四世大喇嘛呼和宁布在离藏赴蒙古的途中,死于甘肃。窝阔台合罕时,驻守河西地区的窝阔台第三子永昌王阔端,派遣多达那波率军进攻西藏,并要他迎请一名代表西藏的佛教首领前来商谈西藏归顺蒙古的大计,并在蒙古地区传法弘教。萨迦派萨班贡嘎坚赞在西藏威望极高,被迎请到凉州,于1246年8月与阔端会面。萨班行时,携其两个佷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同赴凉州。
阔端对萨班极为礼遇,让他坐在景教、萨满巫师等众僧的上首,为他在凉州修建了一座幻化寺以供驻锡之用。双方就西藏的归顺问题达成一致条件,由萨班致书西藏僧俗领主一封《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西藏和平归附蒙元帝国,免受战火摧残,从此,西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蒙古人也与藏传佛教有了真正的接触,结下了不解之缘。
1251年,萨班死后,萨迦派教主由八思巴继承。八思巴又被忽必烈迎请到上都,成为“帝师”,在元朝政治、宗教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时期,高昌回鹘佛教徒也同样受到了元朝的重用,地位不下于西藏喇嘛。如哈喇亦哈赤北鲁,原高昌大臣,曾任西辽诸子师,后亦在成吉思汗宫中教授诸皇子。阿邻帖木尔,归附成吉思汗后历事累朝,英宗时,“总治诸王、驸马、番国朝会之事”。乞台萨里,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二年(1275年)“人为释教都总统”。其他著名高昌回鹘僧人如安藏、迦鲁纳答思、阿鲁浑萨里、必兰纳识里、舍蓝蓝八哈石等,均受到元朝皇室的器重,在宫中翻译经典,或聘为国师,或授予学士,或委与官爵。其中,乞台萨里、安藏、迦鲁纳答思、阿鲁浑萨里等都曾师从八思巴修习密教,说明高昌回鹘僧侣此时所奉的是萨迦派的藏传佛教。由于元朝统治者的提倡与扶植,高昌回鹘的藏传佛教有了更大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1253年鲁布鲁克前往汗廷朝见蒙哥汗时,曾拜访畏兀儿地区的寺庙,他描述说︰“进入这座寺庙,我看见拜偶像的和尚。在每月之初,他们都要打开寺门,披上他们的僧袍,献香挂灯,供奉百姓献的面食和水果祭品。……这些畏兀儿和尚衣着如下,他们无论到何处去,总是身穿紧身红色衣袍,系一腰带,状如法兰克人,左肩至右侧着一袈裟,恰似四旬节执事所穿的十字袼一样。”[6]鲁布鲁克描述的畏兀儿和尚所穿红色衣袍,与《长春真人西游记》所述︰“西即鳖思马(别失八里)大城,王官、土庶、僧、道数百,具威远迎,僧皆赭衣,道士衣冠与中国特异。”穿赭色袈裟的僧侣,是一致的。这种僧衣也是藏传佛教的僧侣通常所穿的赤色中衣。说明藏传佛教已在高昌回鹘地区得到了广泛普及。
元末明初,吐鲁番地区的藏传佛教仍很兴盛。俄国学者曾在畏兀儿都城哈喇和卓遗址中发现丰富的藏传佛教壁画︰“教授在一问保存得很好的楼房里发现,在一块拱墙上绘着一只卡鲁德鸟(注︰蒙古人观念中的巨大神鸟),是许多蒙古传说中的形象。鸟看起来是带翅膀的人,有马一样的腿和爪子,手里握着箭,身下是低垂着头的女人。另一所房子里部分壁画绘着印度崇拜的凶猛恶神玛哈卡拉,有四只手和猪的嘴脸,端坐在被打倒的敌人尸体上,另一部分壁画画的是花,各式花纹、一些马头和残部。这些东西穿着饰有名贵宝石的衣服,同时还画有坐在莲花上的菩萨”。蒙古传说中的卡鲁德鸟出现在哈剌和卓的喇嘛教壁画中,这说明蒙古的藏传佛教与吐鲁番地区的藏传佛教有过频繁的交流,达到了交相融汇的地步。[7]
伊斯兰教势力占领吐鲁番地区后,哈喇和卓的佛教迅速衰落,而吐鲁番城的佛教势力则维持了一段时间。永乐六年(1408),吐鲁番僧人清来被永乐皇帝授封“灌顶慈慧圆智普通国师”,是为藏传佛教的封号,说明藏传佛教喇嘛在吐鲁番的地位仍很高,并拥有一定数量的佛教僧侣。哈密地区则到l5世纪后期,仍设有国师职,天顺七年(1463),“哈密忠顺王母弩温答失里奏举必剌牙失里袭从父绰颜帖木儿国师职”。至l6世纪以后,吐鲁番哈密终为伊斯兰教所取代,佛教在这些地区消亡。但与此同时,藏传佛教却已在天山以北的卫拉特蒙古人中得到广泛传播。
[1] 斯坦因着;向达洋︰《西域考古记》。
[2] 《伯希和西域探险记》(耿升洋),第ll6页。
[3] 洪皓︰《松漠纪闻》。
[4] 《多桑蒙古史》(冯承钧译),第一卷附录5.
[5]《宋史》卷492。
[6]《出使蒙古记》(吕浦译),第155页。
[7]陈世良等︰《藏传佛教(喇嘛教)在新疆的传播发展》。
稿源︰ 新疆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藏传佛教在新疆的早期传播(李进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