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法印讲记 第一法印 诸行无常▪P15

  ..续本文上一页性,在常住里面不能成立暂时常,因此是永恒的常住,这样就成了永远是原来的形态,一切身体后后的阶段都不可能现前。另一种观点是承许刹那性,这是最合理的,因为刹那灭也就是刹那变,想想看,一刹那变出一个新的相,下一刹那又变出一个新的相,每次变一点点,经过万亿个刹那的微变,累加起来就会出现显著的变异。按这样看,无论在身体上出现多少种的阶段、出现多长或多短的阶段,乃至生生世世的身体转换,都可以解释得通,因为刹那灭就是更新不断地更新,累加起小的变异,就会出现巨变。

  (以上讲了由微变渐积到巨变的真理。)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还没有抉择到位。很多人认为变异的累加就是把一点点变化加起来,就像在一个器物上不断镶上珠宝一样,在原有的基础上一点点加上去,加多了,就成了一个大东西。(这是一种常执,把原有的那个基础看成不变)

  事实上,变异的累加是指变了一点又变一点,越变差距越大,不是加了又加,那就成了在常法上加东西,这种观点我们上面已经破了。打个比方,这就像连续拍了很多张身体的照片,把照片排开来,每两张都是全然不同的他体法。虽然相邻两张的相片差别很小,但是因为每换一张都有微变,积累到第一万张时,就和第一张有很大的差异。

  有人质疑:你说前后的刹那是全然不同的他体法,而全然不同就是毫无相同,是百分之百的变,既然是全变,怎么会有变得小和变得大的差别呢?

  答:在百分之百的变当中仍有变得大、变得小的差别,比如电影胶片,隔得近的两张是他体法全然不同,但很相似,这是变得小;隔得远的两张也是他体法,全然不同,但是相差远,这是变得大。

  总之,身体是缘起生的刹那法,前后刹那的显现完全是他体的,身体就像银幕上显现的一幕幕影像,决定是以这种方式成立的。理解了这一点之后,才知道为什么佛法把身体比喻为梦幻泡影。

  旁述身心关系

  在抉择身无常时,论中说:“随着由宿业传来的染净之心同类地转变”。这句话非常深细,不咬嚼一番,是难以深入透彻的。

  以下逐步观察:

  第一、身体状况有变异故,身体是刹那无常,即身体只是一个个他体的刹那,由此就知道是在前一刹那的身体彻底灭了之后,出现后一刹那全新的身体。

  第二、观察后一刹那的身体相状是如何显现的?如果单单是由前一刹那的身体为因而产生的,为什么后一刹那只显现那种特定的相状而不是其它?换句话说,身体的表现有无数种可能性,血压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升高和降低还有很多量级,依此类推,心跳有加速和减速,呼吸有急促和缓慢,气血有通畅和阻塞,肌肉有紧张和放松,皮肤有光滑和粗糙……诸如此类,可以划分出林林总总、千差万别的相状。如果单单是由前刹那的身体产生后刹那的身体,那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它只变现特定的相状而不是其它?比如,为什么下一刹那的脉搏跳动是一分钟八十次,而不是一分钟七十五次或九十次?

  所以,产生下刹那身体的因素,除了前刹那的身体之外,还有前刹那的心态。用因、缘、果来配,前刹那的身是因,心态是缘,后刹那的身是果,因决定了果的总体,缘决定了果的差别,就像种子和水、土、阳光等和合产生果实,种子为因,决定果的总体,水、土、阳光等为缘,决定果的差别,是这样的关系。

  现在看到身体只是一刹那的显现,由此才可能随着心态而相应地转变,如果身体是常住的法,则永远不可变动,任凭我们起心动念,也不能对它构成任何影响,这和现量是相违的。相反,身体只是刹那法,和心态和合起来就可显现下一刹那新的身体。上次我们举例讲了瓶和铁锤和合生起碎片是因缘生果的现象,这里,身心和合产生下一刹那的身体也是因缘生果的现象,而且应该认识到,在后刹那的身体生起时,前刹那的身体已经完全消失,出现的是全新的身体。

  全知说:“身体随染净之心同类地转变”。染净之心是缘,不清净的染心和清净心有很多差别,和这些心态配合,身体会产生同类转变。“同类转变”,就是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态,身体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转变,心态和身体的变异完全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同类转变”反映了缘起的精确性,没有丝毫的紊乱和误差。

  观察心态和身体转变的对应关系,应该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课题,这个“同类转变”需要在极其清明的状态下观照,体会到不同的心态造成了人体气血、脏腑哪些具体的变相,按照这条“同类转变”的原则,分门别类地找出具体的对应关系,这是传统医学的精髓。比如中医巨典《黄帝内经》中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怒等是心态,气上、气缓等是人体内气的变相。“怒则气上,喜则气缓”等是指身体内气的运行随着人的心态而发生同类的转变,这是无欺缘起律的具体反映。又如《黄帝内经》说:“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也是揭示心态如何造成脏腑的同类转变。像这样,把心对身体的作用现象准确观察到位,扩而充之,应该是人类医学研究最重要的课题。《黄帝内经》开宗明义就说“百病从心生”,这一句是医学的心要。

  以上所讲的身心关系用比喻来说明,身体像一辆车,心是驾驶这辆车的司机,车在运行时,随着司机把方向盘转向哪边,车就相应地转向哪边,心就是这样操纵身体的司机,精确地控制着下一刹那身体的演变。

  第二步观察:我们当下的染净心是有一定相状的,比如染心有贪嗔痴慢,净心有慈悲喜舍,总归是无量染净心态中的一种。这样的心态从何而来呢?是无因生吗?如果是无因产生的,应该恒时都生起这种心态,为什么没见到心态固定为一种相呢?由此可决定当下的心态是缘起生的现象。

  进一步寻找,会发现这是由以往的造作势力所传来的,所以论中说“由宿业传来的染净之心”。这是说当下的心态,追溯它的起因,都是由前面造作的势力带来的。也就是,我们以前内心是按那种方式造作的,这个造作一生起就具有等流的作用,决定了后来遇到同类境界时,会出现同样的造作方式,按现代语言来说,叫做条件反射。

  举例说,我们读小学时,其他同学的学习成绩更优秀,在他们被评为三好学生上台领奖时,心里会难以忍受,这是缘别人的圆满生起嫉妒心。当时心识是以这种嫉妒的状态来运作的,而这种造作一出现,就有它的影响力,会造成后后同类的心态。即使在我们成年之后,看到别人的名誉、地位、财富、家庭很圆满,以过去造作的等流,仍然会心里难以忍受生起嫉妒心态。

  举一反三,我们仔细地反省自己,会发现自己的种种心态都受着过去造作势力的影响,缘起力丝毫不空耗,造作了、串习了就有势力,会导致后来同类的心理状态。我们处处可以看到,我们的心识总在以同类的方式重复过去的反应模式,这在佛法里,叫做造作等流的作用。

  比如,我们有表现欲,这是受不良观念影响,由杂染缘起造成的心态。外界告诉我们要显示自我、张扬个性,自己内心是一团无明,加上媒体的宣扬鼓噪,人就会形成这样的心态,一到大众场合,就开始在自己的形象、语言、知识等方面,有意识地显露自己的长处。心识只要有一次按这样运转,以后就会接二连三地以同类方式现行,一到人群聚会的场合,就想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有想显示的心态和行为。

  又比如,听到一种言论说:不能吃亏,吃亏是傻瓜。如果内心认同了这种观点,就会对吃亏产生排斥心理。比如让他多干,他就不乐意,因为多干意味着付出,而这种付出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他是坚决不干的。以这种造作方式的等流作用,每遇到别人要求他多尽一点义务时,他就不愿意,如果勉强让他做,他会产生抵触情绪,满心的不情愿。这样逐渐形成了心理定式,遇到类似的情况,都是生起这样的心态。

  总之,要认识“身”、“心”、“业”三者的关系,身是随心而产生同类的转变,心是由过去的造作传来的,也就是当下面对境界时生起贪嗔的心、不满的心、抵抗心、逃避心等等,都是由过去造作的惯性带来的。

  以上讲了“身体随染净之心同类地转变”,“染净心又是由宿业传来的”,下面结合具体事例作一些分析。

  身随心转

  书上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天,一位女士对医生说:“我是从山西来北京看眼病,今天特别难受,头又晕又胀,我得高血压一年多了,想请您给看看。”经过检查,血压为180/140 mmHg。

  医生问她:“一年多前,有件什么事,你认为不应该那样做而较劲,心理不平。”

  她回忆说:“因为单位一刀切,干部50岁都退下来。当时我认为不应该让我退,我刚刚50岁,是财务科长,又是业务尖子、骨干。开大会时局长多次表扬我工作敬业、业绩好,我总认为我和其它干部不一样,我满打满算这次领导一定会把我留下来。结果公布时,我和大家一样都在一刀切的行列里,对我来说真是一次意外的打击。我想不通,认为领导不应该把我当作一般干部,让我也退下来。”

  她又请问:“我的血压这么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医生说:“一般收缩压增高是你为别人不应该做的事而较劲的心情,导致气血定向运转,使收缩压增高,你的这种不平的心情,我们叫做信号,它可以导致你得病。你要把刚说的这件事仔细想开,这件事都过去一年多了,你还想不通,认为领导不应该让你退下来,这就是你得高血压的直接原因。退下来是一刀切,这是改革的需要、形势的需要,你为什么要特殊,你有什么特殊的条件,你把对这件事的理念转换过来,再心平气和的想想。”

  她的观念一转变,当时就感觉头轻松多了。

  医生进一步对她讲了舒张压高的规律,医生说:“是对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做的事较劲,这个心情使气血产生定向的生理效应,导致你低压高。”

  她…

《四法印讲记 第一法印 诸行无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