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若,实非真正的般若。但对于初学般若的人来说,可以首先于文字般若听闻受持,如理思维,进而依文字般若摄心起观,照一切法如梦如幻,皆是缘起而空无自性,此即观照般若;由此观照般若了达诸法实相,即是实相般若。在修行的过程中,观照般若尤为重要,它就是指般若的实践修行。我们无论是视听言行,或语默动静之间,随时随处能精密地观照,而明了一切诸法皆为因缘所生,当体即空,不执不著,久久纯熟,举默动念皆作如是观,虽未即佛,也去佛不远了。如《坛经》中说:“般若者,唐言智慧。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17《金刚经》中说:“离一切相,即名诸佛。”18六百卷《大般若经》的重要精神也在观照般若上,所以被称为《般若经》提纲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开头就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19《金刚经》中的四句偈也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20这就是要人们在一切动作行为中,观照一切诸法都是缘起空无自性,依此观照般若就可通达实相般若。若得实相般若,就可以从烦恼生死的此岸,到达解脱涅的彼岸。
二、般若在佛法中的重要性
般若作为一种使修行者解脱成佛入涅的智慧,在佛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大乘道体、大乘总纲,为五度眼目。是一切大乘经典的根本,若不能了解般若,就难以了解其他大乘经典。所以古德云:“般若摄一切佛法尽。”21《大智度论》也说:“般若能生诸佛,摄持菩萨,佛法即是般若。”22大乘诸宗,没有哪一个宗派的形成和发展未受般若之影响的,在中国佛教史上很难找出一种佛教的思潮与般若是没有关联的。无论是三论、天台、华严、禅宗乃至律宗、净土宗都要以般若作为主要因素,缺少般若无论哪一宗的修行,都不能圆满达成其理想的目标,犹如折翅鸟,终堕凡小。不离般若,一切所行皆是波罗蜜,必证无上正等菩提。
作为菩萨要成就佛果,圆满菩提,必须要广修六度万行,自利利他,才能积累无量福德和智慧资粮,才能圆成佛道。六度是诸佛的无尽法藏,统摄了一切万行,是菩萨成佛的必经途径。在菩萨所修的六度中,前五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都要以般若作为引导,如果没有般若作为引导,五度就如同是瞎子,而般若则如同是眼睛,五度只有在般若的引导下才能成为波罗蜜,才能到彼岸。正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所说:“五度如盲,般若如导。”23经中还说:“譬如转轮圣王,五波罗蜜也如是,若离般若波罗蜜,不得波罗蜜名字,不离般若波罗蜜,得波罗蜜名字。”24这就是说没有般若空慧做依据、做指导,布施等就不成为波罗蜜,只是修世间有漏善法,或得人天福报,而非无漏解脱的佛法,无法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的彼岸。因此菩萨修五度时,必定要以般若智慧作为指导,使心无所得,三轮体空,才能不住三界,不堕二乘,而直趣佛道。般若波罗蜜等于是六度中的指南针,般若波罗蜜,即等于说六波罗蜜。所以《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说:“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中最上最妙。……是般若波罗蜜取一切善法,到萨婆若(一切智)中。”25“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摄导无量无数无边不可思议功德,趣向临入一切智海。”26所以般若不论从哪方面说,绝对是出世圣法的特质,非布施、持戒等所能及。
般若乃是解脱生死与成佛的舟航,由般若大智慧引导才能证入诸法实相。《大般若经》中还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般若的重要:“如日月轮周行照烛四大洲界,作大事业,其中所有,若情非情,随彼光明势力而转,各成己事。”27“如善御者,驾四马车,令避险路,行于正道,随本意欲,能往所至。”28这两个比喻的意思是说,般若是大智慧,有智慧观照,有智慧领导,才可以证入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实因这大智慧而显示。三世诸佛也都是依般若波罗蜜而得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如《心经》说:“三世诸佛,以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29《大智度论》中也说:“诸佛及菩萨,能利益一切,般若为之母,能出生养育。佛为众生父,般若能生佛,是则为一切,众生之祖母。”30这是说,诸佛都是依智慧产生的,离开智慧,佛菩萨就不成佛菩萨了,般若能养育诸佛,如果佛为众生慈父的话,那么般若就是众生的祖父了。众生在生死的此岸,要达到成佛的彼岸,唯有依靠般若。般若波罗蜜是造就菩萨,得道成佛的指导思想,是统帅其他各种功德和修习方法的灵魂,所以 T.R.V.Murti在《中观辩证法与解脱》一文中所说:“般若空慧是证得涅之唯一方法,唯有透过空,才能得到究竟解脱。其他诸家所提倡的修行法门充其量不过能得到少份的、部分的解脱,或者充其量只能是究竟解脱的基础。”31可见般若在佛教的一切修学法门中,是最殊胜的,任何法门都不能与般若等量齐观,所以《心经》中称般若“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32可见般若在佛法中的重要性了。
总之,般若为大乘道体,为五度眼目,为般若所摄持,万行始能到达究竟佛果,成为波罗蜜。般若是解脱道的先导,也是解脱道的主体,没有般若是不可能解脱生死的,所以在佛法所修的一切功德中,般若是最究竟、最根本的。正如印顺法师说:
般若是领导者,启导一切功德的进修,与一切功德相应。在三学中,慧学最后,为能得解脱的依止;而在八正道中,却以正见(中观正见)为首,这说明了般若在佛法中的地位,是彻始彻终的,他是领导者,又是完成者。33
印顺法师这一番话,可谓是对般若在佛法中的重要性所作地最好的总结。
三、对现代人心灵生活的一点透视
尽管现在已经进入了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社会物质生产也由此得到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舒适,各种各样的电器化把过去陈旧的生活用具取而代之,人们有了现代化的生活,有了形形色色的享乐。按理说烦恼痛苦也该告一段落了。可事实上,今天社会所出现的问题,及人类面临的困惑和痛苦,可能比任何一个时代要多得多,如众所周知的地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和污染的问题,就是令人万分不安的烦恼之一。而尤其令人烦恼的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科技的飞跃进步,并没有解决人们心灵上的病痛,人类自身精神田园的荒芜,心理失调等心灵上的问题是越来越严重,人类的精神、心灵生活陷入了危机状态。那么,现代人精神、心灵上到底有哪些问题?又是什么根本原因而导致这些精神、心灵的病痛呢?以下略作分析说明。
(一)现代人心灵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身心紧张、压抑:现代人生活在自由开放的社会里,不断追求经济成长,生活节奏加快,竞争也日趋激烈。过去按部就班、单一的生活方式被打乱,代之而起的是信息爆炸、职业变动、岗位竞聘、下岗、求职、一夜暴富等。新的体制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考验。许多人因而感到精神高度紧张、身心疲倦、焦虑、烦躁、压抑、不安,情绪失调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了现代人较为普遍的亚健康状态,严重者甚至发生精神分裂、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所以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于未来人类十大疾病提出测估报告,警告世人在2020年时,人类十大疾病的排行,第一名是心脏病,第二名是抑郁症。目前抑郁症虽还未进入威胁人类十大疾病的排行,但在二十年后有可能就会成为第二号人类健康的杀手。因为从现在社会发展的速度来看,未来的社会变化会更快,人的心灵生活所受到的压力和挑战也就会升高。目前社会上抑郁特质的人数正在快速的增加,甚至在美国和日本一些发达国家,有很多人因不堪身心的压力而自杀,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可知世界卫生组织所作推估的可能性是极高的。
2迷失了自己:现代的社会,有些人被强烈的欲望所主宰,将物质生活的改善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些人沉溺于物欲的追求而不能自拔,甘愿使自己沦为物欲的奴隶,把全部生命都耗费在名声、权力和金钱的积聚上,沉醉在物质追求中,从而迷失了自己,内心茫然无措,根本就不知道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由此纵欲无度、纸醉金迷,或者因追求物质享受而丧失良心、道德败坏,甚至堕落为罪犯。
3心灵的空虚:现代的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虽然越来越富裕、舒适,然而这并不等于拥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如果快乐就是拥有钱财、权势、地位,那么那些拥有亿万家资的富翁他们应该感到幸福,可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活得苦恼不堪,甚至连人生最基本的快乐都不能正常享有。拥有豪华别墅,却不能安然入眠;面对山珍海味,却食欲全无……在旁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华生活中,他们又何尝体会到幸福的感觉?还有那些地位显赫的政要,他们拥有地位、权势,也应当感到幸福,可是处在权利漩涡中的他们,时而不可一世,时而被群起而攻之,生活又何尝有幸福可言?他们的内心照样很空虚、烦恼、苦闷,每天都生活在提心吊胆、患得患失中。社会上甚至还有些人过得百无聊赖,一天到晚想尽办法,用各种各样的娱乐来打发时间,目前就有不少人的生命被电视、录像所吞食,心灵被色情、武打片和靡靡之音所腐蚀。有的人还因为心灵空虚去寻找刺激的生活,灯红酒绿、舞兴方酣,越是夜深越起劲。可是到了曲终人散,拖着疲乏的身体回去,还是一片空虚涌现心头。有的人甚至因为生活的空虚无聊而去吸毒,走上犯罪的道路。心灵的空虚好像空中的一片羽毛,又好像是水上的浮萍,东飘西荡,没有着落。然人已生在…
《般若智慧与现代人的心灵生活(释法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