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高,度众生的能力就愈强,当然证悟佛果时的殊胜,就更不可思议了。即使未证佛果,能证初地菩萨的话,救度众生就已经非常方便了。
因此,我们要报恩,首先要学佛,然后成佛;在没成佛之前就将自己所造一切善根回向众生。能以菩提心、大悲心回向众生,不但是自己造善根,同时也一定能利益众生,因为有大悲心的人回向,众生必定能得到这个善根而离开痛苦。假使我们回向时,一点点悲心都没有的话,众生能不能得到利益就很难说了。慈悲心是度众生的一个方便,同时也是清净自己业障最殊胜的方法。只要有悲心,一定能度众生。一切法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菩提心、慈悲心。由以上的思维,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报恩最殊胜的方法就是成佛。
依靠这七种修法,一一观察,修成以后,会得到什么体会呢?会得到一个诚心诚意度众生的心念。
经过以上的观察、思维,深深体会到母亲的恩情之后,进一步就开始作观想。首先,在自己的面前观想现世母亲,形相就是现世母亲,不必像密宗其他修法那样观想本尊。观想清楚之后,开始回想,现世母亲对自己的恩德正如前面所观察的那样深厚。接着再想:从无始以来,她已经做过我无数次的母亲,每一次赐给我的恩德,都是同样地不可思议。这样观想之后,一股异乎寻常的慈悲心,自然会油然生起,本来每个人对自己母亲就有很大的慈悲心,再经过这样观想以后,更容易对现世母亲生起特殊的慈悲心。
当特殊的慈悲心修起来的时候,就不用继续观想自己的现世母亲,这时在自己的面前开始观想一个普通人,既非亲属,亦非冤仇,而是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普通人,由于前面我们已经抉择过:一切众生都曾经不只一次做过自己的母亲,所以面前这个普通人,当然也曾做过自己的母亲,那时候他对自己的恩德,和现世母亲是完全一模一样的。这样再三观察,直到对这个普通人,也能生起极大的慈悲心为止。
接着又将一个经常陷害自己的仇人,观想在自己面前,然后观察:现世他虽然是仇人,曾经害过我,但这是我自己的业障,一定是前世我害过他,否则,无因无缘这世他不会害我,任何现象都是有因有缘,没有因缘就绝对不会发生,因此,这世他这样害我,当然是我自己的业障;再说,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当中,这仇人也曾做过我的母亲无数次,那些时候,他也像现世母亲一样,对我也有同样深厚的恩德。就这样观察,最后对仇人一定也能生起很大的慈心和悲心。
无论对自己母亲、普通人或仇人,都能修起慈悲心之后,再将天下所有一切众生都观想在自己面前,也对他们修起同样的慈悲心。一旦我们对天下所有众生都能生起相同慈悲心,普天之下就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我所恨的了。最后,天下所有众生,都像真正成为自己母亲一样,能这样修起来之后,无论见到任何人,自己心里都只有高兴,不会起嗔心。一个人一旦能抵达这种境界时,无论他到什么地方去,众生都一定能受益,见到他的众生、听到他声音的众生以及与他结缘的众生,都会蒙受利益,对他们都会成为有意义的事。于是,我们可以说,他就是菩萨了。
如果我们没有修起这份悲心,内心并没有什么感应、感受,只是到一位上师面前去受一个菩萨戒的仪轨,自己就以为得到了菩萨戒、具足菩提心,这根本是个妄想。只靠外表一个仪轨,怎么可能真正生起菩提心呢?又怎能得到菩萨戒呢?我们必须依靠这七种修法,一一修习,直到内心修起了这份悲心,再到一位持戒清净的上师面前,接受菩萨戒的仪轨,这样,才能真正具足菩提心、得到菩萨戒。
以上是慈无量心的修法。
悲无量心之修法
其修法也有观想和思维二者:(1)于自己的前面观想一个正在受非常难忍之痛苦的众生,譬如:地狱里的众生、饿鬼道的众生、人间屠宰场的众生等等,再把这个众生观想为自己或自己的母亲。(2)复次思维:我或我的母亲毫无罪过,未犯过任何罪,但被别人抓到此处来,现在马上就被杀死,在这一生的最后一刹那中将要受一生最大的痛苦,要舍弃生命和肉体,那么,现在我应怎么办才好?要逃也逃不出去,要搏斗没有能力,要求救于人,又向谁求?谁愿意救?……如现实生活中有人吃活猴的脑浆,把活生生猴子的脑浆一勺一勺地挖起来吃,又如把活生生的动物扔入沸腾的开水和油汁里烫杀而食等等。如果这些众生是我或我的母亲的话怎么样?如是反复思维,此时会生起恐怖及大悲心。这时应思:我刚才虽然是观想而已,但是实际上正在受这样痛苦的众生是无数的。那么,这些众生也就是自己前世的父母,前世和现世的父母对我有同样的恩情,前世的父母为养育我造业,现在正感受着此业的苦果,如是思维会生起愿这些众生离开一切痛苦的念头,这叫作悲心。此时见到众生受苦时心里很难忍,为其悲伤而流泪。如果为众生能够舍弃自己的一切,即使对自己的生命有利也决不害众生,并且日夜都生起一切众生离苦的心愿,这就是真正的悲心。
悲心即是正法的根本,大乘的基础,证菩提的唯一之因。刹那的悲心也能够清净无数的罪过,是故非常重要。
喜无量心之修法
把自己的母亲观想于前面,母亲的世间和出世间方面所有的圆满处做为所缘境。譬如母亲长寿、无病、发财、工作顺利等世间圆满,和具大智慧、大悲心及其他修道功德等出世圆满之处。由此自己生起欢喜之心。然后再思维,祝愿我母亲恒时不离这些圆满,祝愿我母亲还有更好更殊胜的圆满,并且生生世世都不离其圆满,这就是喜无量心。
无论是修悲心还是喜心,都要先从自己母亲修起,依次对自己的其他亲属修,再对普通人,再对自己的仇人,再对一切众生修习,悲无量心及喜无量心也同于慈无量心,依知母、念恩、报恩的次第来修。先对自己的母亲最后对一切众生,如是一步一步修出来的慈悲喜舍是很可靠的。否则,初期就对一切众生修四无量心的话,表面上是象有慈悲心的样子,但实际上没有慈悲心。所以,慈悲的所缘境从一个到无数,从亲到怨渐渐扩大,容易生起并坚固不退。
复次修四无量心的禅定
其修法是:当修习四无量心反复观想思维,心里感到劳累而不想修的时候,心专注于空性之中休息。开始起杂念的时候再重新修舍等无量心。修无量心的同时要知晓修行者自己、所修的无量心、修行的对方众生等三轮乃如幻如梦无实有,否则,无量心成梵天之福,其亦轮回之因。
无量心广的要修舍慈悲喜四者,中等的要修慈、悲二者,略的仅仅修悲无量心,如是反复修行。
真实菩提心之本体:最后能对无量的众生生起猛厉的慈悲心,此时一心欲救度众生。而度化众生的殊胜方便就是成佛转*轮。是故发誓成佛行佛道。这个“慈悲心”及“发誓”就是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要具有两个条件。一、对无边众生生起大悲心。二、为度一切众生发誓成佛。其二思维称为菩提心。《现证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欲得正菩提。”
发菩提心颂词念诵法:
自己面前空中观想福田与皈依境一样,于座前发誓:“自从无始以来曾做过无数次自己父母的众生,以各自的业力招感种种苦乐现象,显而无实有犹如水中月影之纹,使其迷没,而漂流在轮回相续的无依无怙的罪苦众生,今我为了从轮回苦海中救度他们使其安宁休息于自智大光明的智慧中即获得究竟解脱,故发誓以四无量心发菩提之心。”如是一心发誓愿并诵发心偈:
种种现象水月纹,漂流轮回相续众,
安于自智光明故,以四无量发菩提。
此偈须诵十万遍后,再诵一万遍作为补充。
起座时,再对福田发起信心,福田化光融入自身,因此其心相续的胜义菩提心转生于自心中,并令心专注于空性之中。最后发誓愿及回向善根。
受菩萨戒之方式:
自心相续中生起这样的菩提心时,方可受戒。受戒之前学好菩萨戒的学处,看自己能受那一种戒,利根及中根钝根者的学处是有难易的区别的。选择好自己所受的戒律后,一般是于具有菩提心及其戒并会传戒的大乘善知识座前受戒。利根者或没有善知识者便可把佛菩萨观想于面前空中,于其前受戒亦可。受戒时必须要具有菩提心,否则,仅仅诵传戒仪轨是不可能得到菩萨戒的。
另外,需每日早晨自受菩萨戒,观想福田并于座前发誓:往昔佛陀怎样发菩提心,我也如是发菩提心,往昔佛陀怎样行菩萨之学处,我也如是行菩萨的学处,并诵受戒仪轨:“祈请安住十方诸佛出有坏……”等等。
菩提心的学处分二
一、愿菩提心之学处,亦分三: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
(1)自他平等:自己是欲受快乐,不愿意受痛苦的,他人也如此。是故需做自他共同离苦得乐之事业。若生起贪自嗔他的邪想,要当下断除,而视自他平等。
(2)自他相换:亲眼见到受苦的众生时或自前观想受苦众生,呼出气的时候自己的所有受用、善根等圆满变为白色气体融入其众生之身,其众生获得无上安乐。吸气时其众生的一切病魔痛苦变为黑气吸入自身,自己代受他的痛苦。由此众生远离一切痛苦,如是诚心修持,口亦诵:
若乐施诸众,愿使乐满天,
若苦代诸苦,愿干痛苦海。
自己遇到病痛等痛苦时,应思维:非常可怜,此世上有无数的众生正在受如此或比此更苦的痛苦,愿我能代受他们的一切痛苦,愿他们离苦得乐。遇到快乐的时候,应思维:愿以我此快乐能够使无边众生幸福,能使无边众生离苦。自他相换乃入大乘者的究竟所修,此心若生一刹那也能清净多劫之罪,能使圆满广大福慧资粮,能使恶趣邪道得解脱,是故非常重要。
(3)自轻他重:应思维:如果众生能得解脱的话,宁可我一人代一切众生受苦并常流转于轮回之中。如是一心发愿后专注于无缘之中,应知晓自他皆如梦如幻般地显而无实有。
二、行菩提…
《慧灯之光之二 大圆满龙钦心髓 内加行修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