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心性休息实修法 ——菩提妙道三处三善引导文▪P4

  ..续本文上一页、其余分支苦。

  庚一(四大瀑流)分四: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

  辛一、生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生老病死四大瀑流中的生苦:中阴的寻香意识到处漂泊时,与父母的精血融合,于七七日中分别形成凝酪、疱膜等,直至形成身体,之后逐渐增长。住于母胎期间,感受臭气熏天、令人发呕、身体蜷曲之苦。因母亲衣食行为不当,时而如住火坑感到十分炎热,时而如落雪水中感到极为寒冷,时而如被高山所压感到沉重,时而如堕深渊感到恐怖,头足颠倒而瑟瑟发抖,痛苦不堪。降生时,如在众合地狱一般顷刻昏厥。落地后,身体被手接触时如同宝剑割肉一般无法忍受,沐浴时如同剥皮般痛苦,诸如此等痛苦无量。无论于何处出生都不离此等痛苦,因此,为不转生轮回,我现在必须精勤修法。

  后行:回向善根。

  第三十一修法终

  辛二、老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衰老的痛苦:人到老时,因体力丧失而难以站立,行动不便;因诸根功能丧失而眼观不清,耳闻不明,忆念模糊;因识力丧失而思维外散、心胸狭隘;因风脉减退而如孩童般无有主见,感觉粗大;因内在身心改变而遭受诸多疾病损害,令众人心不悦意,虽然口口声声说愿意死,实际上极为担心死去。此等痛苦不可胜数。因此,我现在就必须修持无老无死的菩提。

  后行:回向善根。

  第三十二修法终

  辛三、病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病苦:人在患病时,四大紊乱,病苦的感受极为强烈,身体改变,心不悦意,暴躁易怒。由于根力丧失而难以从床上立起,对一切皆不感兴趣,心烦意乱,因魔障违缘而突然一反常态,害怕死亡的痛苦极为强烈,极其难忍。因此,我今必须获得摆脱一切痛苦之甘露妙法。

  后行:回向善根。

  第三十三修法终

  辛四、死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死亡的痛苦:人在临死时,住最后的床榻,享用最后的衣食,言说最后的话语,虽为众多亲眷围绕也无济于事,感受着死亡的折磨,前面有迷乱的显现相迎,步入中阴的狭道中,身体的四大隐没,弃离今世的显现,赶赴后世之境。如同从酥油中取出毛一样丢下一切独自前往时,拥有多少食财却连一个食团也无权带走,无论拥有多少眷属却无有自由与一人同行,必须孑身前往,真是悲惨!今生从前的伏怨护亲、筹划处所与资具以及疼爱子孙眷属有什么意义呢?现在一切也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我应当勤修无死解脱胜道。

  后行:回向善根。

  第三十四修法终

  己二、其余分支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其余四种分支苦:怨憎会苦:遇到不喜欢的人,出现所担忧的损害,不愿意中遭遇痛苦和不幸;爱别离苦:亲朋好友死去或远离,一想起他(她)的优点、音容笑貌便悲伤难过;求不得苦:失去美好的事物,福德减少等,对不合意之事,都生起忧伤;近取蕴苦:色、受、想、行、识为自近取五蕴,它们作为痛苦之处、痛苦之所依、痛苦之来源,所以是苦之本性。例如,身上扎一个刺儿,色为刺痛;受为知痛之心;刺痛刹那连续为想;再次刺痛为行;知觉刺痛之相为识。身上的刺痛在心中产生的一切痛苦唯是在此五蕴上产生的。因此,为断除此等痛苦,我必须获得无有苦谛中有漏近取蕴苦之圣者智慧。

  后行:回向善根。

  第三十五修法终

  戊五、非天之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非天的痛苦:阿修罗因不能堪忍天人的福德而生起嫉妒,发动战争,极为苦恼。各个部落之间相互残害,身心不宁,非常痛苦。如同锅中炒谷物一般,恒时受苦。因此我今必须勤修寂灭之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第三十六修法终

  戊六、天人之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天人的痛苦:欲天的天众尽管享受瞬间的安乐,然而死亡时,以神通得知往昔的善根耗尽,将以不善果转生于恶趣,则会感受七天的死堕痛苦,此苦比鱼在热沙上翻滚之苦更为剧烈。色界、无色界众生虽然享受片刻的等持安乐,但善业穷尽,将因恶业感受恶趣的痛苦,诸蕴前后相结合感受行苦。所以,为脱离六道,我今必须勤修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第三十七修法终

  丁三、推理今生来世: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如今已得暇满人身并且自由自在时,身体上落一火星的痛苦尚且不能忍受,轻微的寒冷饥渴疲劳之苦也无法堪忍,那么死后堕入地狱的寒热、饿鬼的饥渴、旁生受役使等剧烈长期的痛苦如何能忍受得了?现在一天中生病、痛苦也不能忍受,那么如何能堪忍无边轮回的痛苦?

  后行:回向善根。

  第三十八修法终

  丙四(业因果)分三:一、不善业;二、善业;三、思维一切皆为业之自性。

  丁一(不善业)分三:一、身不善业;二、语不善业;三、意不善业。

  戊一、身不善业: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以杀生之业而感无论转生于何处,皆是短寿多病,处所也是深谷险地等危害生命不悦意的地方,感受三恶趣的痛苦等;以不与取之业而感转生到屡遭霜雹、饥荒灾害、贫穷落后的恶劣环境中,堕入三恶趣,尤其是饿鬼界等;以邪淫之业而感夫妻不和、怨敌众多,生于荒凉肮脏之地,感受恶趣之苦。因此,我从今以后必须断除身体的三种不善业。

  后行:将善根回向于一切众生。

  第三十九修法终

  戊二、语不善业: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以妄语所感多遭诽谤,恒受他欺;以离间语所感眷属不和,饶益他人反而嗔如怨敌;以粗语而感所闻之语皆不悦耳,并且成为诤论之言;以绮语所感语言无力,颠倒错乱。若造此等恶业,则必定连续堕入恶趣等邪道感受痛苦。因此,我必须断除语言的四种不善业。

  后行:回向善根。

  第四十修法终

  戊三、意不善业: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以贪心而感所想不能如愿以偿,而且不欲之事却临头;以害心而感恒时担惊受怕,恐怖不安;以邪见而感转生为不信因果恒持常断见的恶劣身体,并将流转于恶趣中受苦。所以,我必须断除意之三种恶业。

  后行:回向善根。

  第四十一修法终

  丁二(善业)分二:一、随福德分善;二、随解脱分善。

  戊一(随福德分善)分三:一、身善业;二、语善业;三、意善业。

  己一、身善业: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断除杀生而感健康长寿;断除不与取而感受用圆满;断除邪淫而感夫妻和美,无有怨敌。即行持此三善业获得善趣安乐。因此,我必须行持身善业。

  后行:回向善根。

  第四十二修法终

  己二、语善业: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断除妄语而感得到众人赞颂、欢喜;断除离间语而感眷属、仆人和睦,受到恭敬;断除粗语而感所闻之言悦耳,倍受赞叹;断除绮语而感语言诚实,众人信赖。即行持此四善业成办语言善法与一切安乐。因此,我必须行持语善业。

  后行:回向善根。

  第四十三修法终

  己三、意善业: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断除贪心而感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而感无有损恼;断除邪见而感受持正见。即行持此三善业可得到善趣之喜乐。因此,我必须行持意善业。

  后行:回向善根。

  第四十四修法终

  戊二、随解脱分善: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无论任何善法都是可以摆脱轮回获得涅槃的。简而言之,虽然观待声闻、缘觉、圆满正等觉有三种解脱,但圆满正等觉最为究竟。因此,我今为获得佛果,必须以加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摄持而行十善、四禅、四无色、止观、四无量及六度等,若未圆满资粮,则不得佛果。所以,自己一定要作到刹那也不懈怠而修持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第四十五修法终

  丁三、思维一切皆为业之自性: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轮回的苦乐及善恶趣都是由众生各自行善作恶所致,三菩提及其不同安乐也是由行随解脱分各自不同善业所得。此业如同画家,一者可变化多种多样;业如身影,紧随众生身后;业如不同身体之苦乐,自己所作不会落到他人头上,他人之业也不会落到自己身上;业如国王,猛烈的善恶业可将众生牵引到善恶趣中;范围广大如同虚空界;数量众多如同市场的商品;互不混杂如同锦缎花纹;黑白性质不变,如同青莲与睡莲。随着所积累之诸业而感相应之果。因此,我应当了知一切皆为业之自性并精进取舍善恶。

  后行:回向善根。

  第四十六修法终

  丙五(依止善知识)分二:一、思维善知识之自性;二、修上师瑜伽。

  丁一(思维善知识之自性)分三:一、思维差别;二、观察法相;三、赞颂功德。

  戊一、思维差别: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思维善知识、恶知识之差别而取舍。若依止真实善知识,则自然会熏习上他的善妙功德,如朽木置于旃檀树林中,便会熏上它的芳香,因此,为了增上圆满善法,我应当依止善知识与善道友。若依止恶知识与恶友,则自然会沾染上他的过患,如同吉祥草在肮脏处被烂鱼所染。因此,为了减轻、断绝不善业,我必须弃离恶知识与恶友。

  后行:回向善根。

  第四十七修法终

  戊二(观察法相)分二:一、共同法相;二、不共法相。

  己一、共同法相: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思维善知识之共同法相:要到宝洲去必须依靠善巧的商主。同样,自己去解脱洲后获得佛果也依赖于上师善知识。因此,应当依止一位身语意行为无过、广闻多学、悲心强烈、…

《大圆满心性休息实修法 ——菩提妙道三处三善引导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