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练小周天,也没有老师,就看书,但是上中专的时候出了一点偏差,怎么呢?坐的时候有骷髅头在心里现出来,而且那骷髅头会飞,又有老虎在那跑,自己莫名其妙地有恐惧感。但是因为坐了两三年了,每天睡觉前就坐半小时,好像放不下这个工作,形成了习惯。当时学校有一位老师,看我面色不好就建议我停止打坐一段时间,我也感到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不妙,就不打坐了,这也是一种自我调整的方式吧。后来停止了一个月,用自己平常的生活来冲淡这种感受,后来再看到这种现象就没有恐惧的感觉了。所以大家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妨用一下,假如自己有一段时间某种境界没有办法克服的时候,可以停上一段时间,缓解一下。但是我感觉到有了这种境界之后,自己的心比原来更成熟了一些。静坐时出现各种各样图像叫幻视,我们的八识田就像海水一样有各种一层一层暗流,这种感受大家在刚才打坐的时候肯定会有,妄想纷飞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图像,像看电影一样,各种各样的境界,或者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这种境界出来以后怎么办呢?拉回来,提起正念数息。我们在打坐的过程中能够把心拉回来,那么我们现实生活中再遇到烦恼的时候,贪心、嗔心起来时,就能够把心收拢住,这也是打坐的作用。这是我想讲的几点。当然自己学习打坐这么多年,我感觉这种身心的变化是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的,并不是十天半个月就有一个飞跃,那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种身心的收摄乃至少打妄想,这都要靠好多年的功夫才能做到。所以学习打坐要发长远心,要耐得住烦,不要以为坐半小时一小时耽误自己做事情,那是绝对不会的,这反而会提高我们自己的素质之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大家有什么关于打坐的问题,可以作一个交流。
某营员:法师您好,我以前得过类风湿关节炎,这个会影响我以后打坐吗?
明基师:得了类风湿,如果在医院检查基本正常之后可以打坐,而且打坐过程中随着气血的运行可以根本地消除病灶,所以打坐对治疗你的类风湿有绝大的好处。它是要调动你自己本身的能量来治疗这个地方。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学习打坐,后来因为自己瞎搞,有一次坐的时候突然闷气了,自己喘不上来气,躺在那里有两分钟,然后才缓过来。在这之后不久就得了胸膜炎,很痛,但当时有个感觉,只要坚持打坐还会好,坚持了一个月打坐,同时也吃药,慢慢就不痛了,病就好了。所以静坐的轻安可以帮助我们治疗自己身体的病。
某营员:法师您好,我想问您个问题,佛教包括禅宗是最讲究证悟的,讲究这种空性是根本智慧。我们这几天学习打坐,应该是属于定的部分,佛教中慧的部分比如说“缘起性空,不生不灭”的道理如何在打坐和生活中拿来用呢?
明基师:佛教有三无漏学:戒、定、慧。这个定呢是在中间,也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就好像我们现在状态,心里头杂乱无章的,那就谈不上智慧。佛教的智慧是什么概念呢?是抉择意。抉择是知道因果的取舍,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像你刚才讲的“缘起性空”,这种智慧也是在有定力的状态下才能升起。
某营员:明基法师您好,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是初学打坐的人,这几天禅坐我感觉很好,以后我也想继续坚持打坐,但是除了静坐以外,我也希望通过运动的方式来锻炼身体,比如说跑跑步什么的。我想请问这种动的方式与静的方式会有什么冲突或者说怎么协调?请法师开示。
明基师:佛教用功有一种境界叫“动静一如”,就是说我们在行动的时候和静坐的时候是在一种状态下,都是在一种禅定的状态下。当然了,有些人在静坐中比较得力,但在动中这种觉照的心就打失了。有的人在动中比较得力,在静中妄想纷飞,收摄不住,这就跟每个人的根基有关系,也可能是和他宿世的修行有关。我们无论修什么法门,行禅也好,行香也好(行香是坐四十五分钟,然后绕佛行香,以后有机会参加禅七就会体会到),在这时我们首先要认同一点,我们无论行住坐卧都没有离开我们的心,我们怎样用这个心?不同的方法,随着烦恼走和保持觉照,会有不同的效果。念佛也好,数息也好,持咒也好,都是在让我们保持一种清醒觉照。所以无论行住坐卧,我们都保持一种觉照,就是当下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都清楚明白。佛教有一句话,叫万法唯心,所有的外面的山河大地,乃至于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内心世界都可以说是一法,一个念头,把这个念头全部融化在这种觉照里。慢慢的就会把动和静都融化在这种觉照里。
某营员:法师您好,首先我觉得您刚才对打坐的说法,有些东西是比较深的而且是比较受益的。我想问一个问题,佛法的一个基本的目标是怎样去除对虚假自我的执著,觉照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因为觉照是智慧的发露。有时候在一些比较细致的情况下,觉照是比较清楚的,同时你也发现有一种自我,可能他已经比较细微但同时也是非常顽固。那在我们用功过程中是自然觉照,让他在时机成熟时自己断掉,还是说用一种引导思维把它除掉?请法师开示,谢谢。
明基师:佛经里有一句话,叫“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营员:我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但我刚才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是顺其自然还是自觉地去引导呢?
明基师:我们平时一缘到某种境界的时候,心里就会起相应的念头,比如贪心嗔心。随着我们觉照力量一步步的加深,必然会跟它产生剥离。而且要肯定一点,烦恼是无常的,百分之百肯定会断的,有了这样的决心,就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觉照上,反过来烦恼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弱,他起来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此消彼长,这是一种方法。有的是专门做一种观想来对治它,比如嗔恨心重的人就修慈悲观,这是一种对治的方法,不知道解答了你的问题没有?
明奘师:明基师在跟我们作禅修方面的交流,我感觉到有一种他个人身上的对立,明基师戴着眼睛长相很秀气,但是他的解答呢却颇有临济家风,是不是啊?(鼓掌)一棒子就把我们打得哑口无言了。所以呢有很多的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言语的层面上去作交流探讨,没有实际的觉受体验,那些慧,你体验到的那些慧,包括缘起性空啊,生灭无常啊,都只是一念之间而已。那一念之间你是把握不住的,必须有定力来滋长它。所以戒为保障,定为资助,才能让这种慧扎根,产生一种力量,只有这种力量才能把烦恼的种子连根拔起,这是你们的顿悟,渐修,成佛的方法。未来几天法师还会与我们大家同起共坐,所以我们再次感谢法师。(热烈鼓掌)
明基师:谢谢大家合作,让我当了一次老师,今天的打坐到此为止。(完)
《十一届:坐禅开示(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