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年他不红了,我们还得再换人。
不过,念经的这个腔调,有些内容可以根据现在的时代做一些调整,这个可以,可以探索。佛教也应该有现代的人能适应、能接受的曲调的歌,我们有一个盘给你们的,那都是你们现代的比较熟悉的那种风格的佛教歌曲,就是《赵州禅茶颂》,那个盘每人给你们一个,你们回去可以听听看怎么样,下次来还可以给我们提意见。
男营员:我不是为了提问题,我是感谢净慧老和尚。
因为老和尚开始的时候他说了一些话,前两天的小参我没有去,因为那时候我心里很无明,不知道自己应该问些什么,不知道自己疑惑的是什么,但是老和尚说的那几句话虽然没有解答我的问题,但是我听了老和尚的话之后,我突然就知道了我到底想问的是什么,知道什么是无无明,知道了什么是色即是空,谢谢!
男营员:各位法师好,各位兄弟姐妹好,我是来自北京。
刚才听到香港的同学表演了节目,我想对这次的活动就是提一个小小的意见吧,我自己个人看法。
我们这次夏令营大家都感到很充实,五十多位香港来的同学不远数千里,但是我是觉得我们大陆的同学可能只是在吃饭或是什么时候听到他们用粤语交谈,我们才知道,他们是香港的,我觉得我们大陆和香港同学之间的交流不是很到位。
刚才听完香港同学唱以后,我这几天了解到我们大陆的同学也是卧虎藏龙的,大家心里面可能是不是有人想展现一下我们大陆同学的风采,肯定有这样的想法,我就想如果下次有机会,可以让大家提前准备一下,然后让大陆和香港同学有一个互动,这样能更加增进一下了解,我觉得……
明杰法师:你是想说PK吧?
男营员:不是PK,不是PK,就是想说了解一下。因为包括我来说,我现在还没有跟香港的同学有过交流,我想有一个这样的平台,既然我们都是缘分嘛,就想有一个这样的平台,既是跟佛结缘,也是在佛的摄受下……因为大家都是一家人嘛,我就是这样想的,谢谢!
女营员:老和尚、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营员,晚上好!因为今天我感到刚才明杰法师希望我们当下这个环节提出一些问题,也是因为法师都在场,机会非常难得,刚才明杰法师也提到,这个佛教的现代化的问题,之前我也在思索这样相关的问题。
首先有一点就是我一直以来我觉得有一个困惑,或者说有一种困难,就是佛学的经典是浩如瀚海的,我们可以做一种比较,当然这种比较是没有价值判断的。比如说基督教只有一本《圣经》Bible,这样一本《圣经》,他就靠这样一本经典,是非常容易在普通大众之间去传播的。但是相反呢,佛学经典是非常精深的、博大的、复杂的,那么它在这个现代社会,如何去平衡现代社会的这种不管是生活节奏还是信息的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用比较精简的方式,又精简,但是又没有失去佛学本身的要义,没有通过一种世俗化而把它简单化,或者无意识地误解——就是容易在这种简单化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某种误读,如何去平衡这两者。
另外还有一个相关联的,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是不是合适问,因为我来到柏林禅寺有一个感受,就是我不太敢问问题,因为我怕一问就错,因为当你问了的时候,可能是因为你有很多精深的东西你并没有掌握到,所以才会进行这样的发问。但是我还是问一下吧。
我们谈到佛学的传播的现代化的问题,我不知道诸位对现代化这种理解它是不是仅仅是在硬件设施上的,我们有电脑的,或者没有的,或者是类似其他,现代人是不是他有一种努力去独立寻找真理的这样一种特质,但是我们又同时在想,我们要空心,我们要放下我们的过去,去接受经典,接受这种教化。我们又如何去理解现代人的独自寻找真理和放下、空心这之间的关联,大致就是这样的问题。
我没有什么选择,可以是明海大和尚或者是其他法师都没有问题,或者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不是一个人来回答我的这个问题。
明杰法师:那就请明海大和尚或者他指定。
明海大和尚:我想我先说两句吧,如果是我说得不太到位的话,请净因法师可以补充,因为他的资讯可能应该比我丰富一点。
刚才这位营员说的佛教经典传播在大众化这个问题上,实际上佛教界的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了。意识到以后,我们佛教缺少一本比较凝练,比较概括,把佛教的基本思想和教义容纳在里面的一本书,这个工作是很早就有人做,我的印象——我从我师父这得到的资讯——我的印象,日本人是不是做过一本,师父是吧?
净慧老和尚:《佛教圣典》。
明海大和尚:啊,对。师父点头了,叫《佛教圣典》。
那么现在也仍然还有人做。当然比较基督教来说呢,我们要做的工作有点难度。因为佛教它有三大语系,有三个传承的经典。所以我所知道的,我有一个朋友是挪威的,挪威佛教联合会的会长,一位外国人,他倒是对三个传承,特别是藏传、南传他很熟悉,他们在编一本以三大传承的经典为资料的这么一本书,一本佛教的一个册子,现在好像也接近完成了。然后在大陆也有一些人,也有一些学者,佛教界的人把有些佛经进行白话,白话版,就是让现代人读起来语言上的障碍减少一点。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异,我也不带任何价值判断讲一下我的浅见。
因为这两种宗教有不同的性格,基督教是一个天启宗教。天,上面来启发给人类的,所以它的教法是以一种——我们借用现在我们大陆经常用的一个词——“指示”,上级指示,领导指示,因为既然是指示,一般都是比较凝练的。上头来的文件,字数不会太多的。它是外面来启发,启示的,训诫的,权威式的。
佛教是自觉性的宗教。佛陀觉悟,然后他把觉悟后的智慧跟我们分享,所以这种传播教法的方式是可以平等讨论的。所以在佛经里面,佛陀讲话都是“于汝意云何?”他跟你商量,不是从上面指示下来的,你只能接受。“于汝意云何”啊?因此佛教由于它可以讨论,所以它是广泛涉及到宇宙人生的各种问题展开的,因此它的经典多。从宗教的比较来讲,大概是由于个性差异造成的,这个倒没有什么优越可论,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说,现代人独立,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有点难,下面请净因法师来回答。
净因法师:刚才明海大和尚讲得很透彻,佛教里面的所有经典,就相当于医学里面的《本草纲目》,我们根本不可能把《本草纲目》压缩成一本小册子,原因很简单,是针对不同的病而写出不同的药方。佛教的特色就是刚才明海大和尚已经说了,他不是天启的,他是针对众生心灵上的问题,所以呢,所有的佛经都是佛陀开出的药方。
佛教现代化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佛教应当相当于一个超市,任何一个人进去都能拿到他想要的。现在佛教不现代化就是很多进去拿不到他想要的,要现代化就是要根据不同人:儿童、妇女、东方人、西方人……根据不同的人,看看他有什么需求,我们制作了产品放进去,有人进来都能找到他想要的,或者是得到利益的。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marketing的问题。这个marketing你们可能觉得很奇怪,本来就是你有病了,我给你开药方,不就那么简单嘛。但是现代社会有现代社会的问题,这就是attachment detachment是放下不放下的问题,大家不太明白,佛教里面讲放下,放下的不是钱,放下的不是责任,放下的不是义务,真正放下的就是你对拥有的钱、地位、名利,各种各样的外在资源的执著的程度。放下的是一种执著的心态,拿起的是一种责任。所以放下和拿起的应该是不二的。没有放下,你怎么可能拿起,没有拿起,怎么知道你会放下。所以我认为,我们放下的应该是一种执著,拿起的应该是一种责任。因为佛教里讲自利利他,是相互的。放下的过程就是自利,自利的目的是为了利他,利他以后不论是成功还是不成功,你都得要放下。成功呢,你要功成身退,你老抓着叫人家感恩你,你就找了一个麻烦了嘛!如果不成功,你更要放下。所以说,进跟退,放与不放,这个之间就是佛教的大智慧。就是要看看你对佛教的领悟了。好吧,谢谢!
明杰法师:感谢明海大和尚和净因法师的指导,现在有一位义工要供养大家一首《感恩歌》。
女义工米米:尊敬的老和尚、尊敬的大和尚、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营员、各位义工,大家晚上好!我来自河北秦皇岛,非常荣幸和大家一起度过了这样的一个夜晚。这样的一个夜晚让我想起了七年前,我第一次来到柏林禅寺,参加夏令营的场景就是这样子的:美好的夜晚,古柏树,清风明月,还有手中那杯温热的赵州茶,一切都非常的让人熟悉,虽然经过了很多年,我们在外面,柏林禅寺的晨钟,对我们这些参加过的营员仍然是一种召唤。它让我们回头,不要忘记自己回家的路。所以这么多年,我深信,所有参加夏令营的营员,包括一些义工,对柏林禅寺,对柏林禅寺的法师,都充满了深深的感恩。借今晚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唱一首《感恩歌》,奉养各位法师,阿弥陀佛!
(米米唱歌)
明杰法师:我知道我们的营员还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因为时间关系,请大家端起杯子,饮尽这杯赵州茶,然后我们一起来听钟。
黄帅居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我们一起来唱佛教四大名山四大菩萨好不好?来,大点声!
营员:好!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峨嵋山银色界大行普贤愿王菩萨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明杰法师:今晚的柏林夜话到此圆满,再次感恩老和尚,感恩各位法师,也谢谢大家!
《十七届:普茶》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