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句经题,就是皈依了三宝。
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
上边皈依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已经皈依了总相三宝了。这里是奉请十方世界的别相三宝。虽然只说了十方,实在三世也包括在里头的了。这三句的解释,同了朝课里头,楞严咒前边,偈里头的三句一样的,这里可以不再讲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释迦两个字,本来是佛的姓。出家人不像在家人有子孙的,所以出家人就把徒弟做子孙的。凡是出家人,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徒弟,就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子孙,所以出家人都姓释迦,就是用释迦牟尼佛的姓来当做自己的姓。不过后来大家说得简便些,所以只用一个释字了。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凡是皈依佛的人,无论出家的,在家的,都一定认释迦牟尼佛做师父的,所以称做本师。并且因为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教主,所以不论什么事情,凡是要求到佛的,就不能够不请的。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悲字,是拔去苦恼的意思。世音,是九界众生的声音。观世音菩萨专门发很恳切的悲心,来观察九界里头的一切苦恼众生。只要听到了众生苦恼的声音,观世音菩萨就跟了这个声音,去寻来救度他们,所以称做观世音。因为观世音菩萨的悲心最切,所以称大悲观世音菩萨。并且上边的一种变食真言,虽然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但是在长久的劫前,释迦牟尼佛还没有成佛的时候,这种咒,还是观世音菩萨在威德自在光明王如来那里,听到了教释迦牟尼佛的。有这两种缘故,所以观世音菩萨,也不能够不请的。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地,是能够生出各种东西来的,譬喻菩萨的能够救众生。藏,是可以包藏种种宝贝的,譬喻菩萨功德智慧的多。地藏王菩萨,发过众生没有度尽,不愿成佛的大誓愿的。所以地藏王菩萨,虽然经过无量大劫,教化了无量的弟子,都成了佛,但是菩萨自己因为众生没有度尽,情愿仍旧住在菩萨的位上,不愿成佛。一天不度尽众生,就一天不成佛。一劫不度尽众生,就一劫不成佛。无量无边劫不度尽众生,就无量无边劫不成佛。地藏菩萨的愿力,这样的大,这样的切,还有能够胜过这位菩萨的么。因为专门救度冥界的众生,使得他们完全脱离恶道,还要专门救度没有到冥界的众生,使得他们一概不堕落到恶道里头去,所以称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现在既然是专门救度六道众生,那么地藏王菩萨,自然不能够不请的了。
南无启教阿难陀尊者。
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上说,观世音菩萨,有一天看见阿难陀在入定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就变化了饿鬼,向阿难陀说,三天后,你就要堕落到饿鬼道里头去了。阿难陀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免得堕落。观世音菩萨化的饿鬼说,你明天若是能够布施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数的饿鬼,同了无量婆罗门仙等,用摩竭陀国所用的那种斛,布施一斛的饭食,还要替我供养三宝,使得我可以脱离饿鬼的苦,生到天上去,那么你就可以加添寿数了。阿难陀听了这些话,就把碰到饿鬼的事情,告诉释迦牟尼佛。佛说你不要惊吓,我在过去无量劫前,做婆罗门的时候,在观世音菩萨前,受过无量威德自在光明王如来陀罗尼法。我告诉你,若是念这个咒七遍,能够使得一些些的食,变做无量数的食,并且都会变成甘露上妙的味。就能够满足无量无边那由他数的饿鬼,同了婆罗门仙等种种鬼神,各各得到摩竭陀斛的食,就都能够证到圣果,或是生到净土去,那么你就可以加添寿数了。佛说完了这些话,就把这咒教了阿难陀。这种秘密的变食真言,就因为有这么一个因缘传下来的。这个真言是阿难陀请佛说的,所以称启教阿难陀尊者。这里所以奉请阿难陀,就为了这个缘故。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三宝已经请到了,应该要教召来的六道众生,都来皈依三宝,希望他们可以脱离恶道。两足,是福德同了智慧,两种都满足的意思。佛是福慧都满足的,所以称两足尊。尊,是尊贵的意思。离欲,是离开情欲的意思。情欲是生死的根本。有了情欲,才有生。有了生,就有死所以情欲一定要离开的。离开了情欲,就可以了脱生死了。众中尊,是在众人里头最尊贵的意思。因为佛法全靠僧来传的,可以利益众生的,所以僧称做众中尊。竟字,是了毕圆满的意思。念的时候,要观想一切六道众生,个个都是至诚恳切的皈依了三宝了。〇这个三皈依,念三遍,就要拜三拜的。
佛子(有情、孤魂)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佛子(有情、孤魂)皆忏悔。
前边已经教六道众生,都皈依了三宝了。既经皈依了三宝,就应该要在三宝前,忏悔自己的业障了。自己从无始到现在,所积的业障,无量无边,不可以计算的。华严经行愿品上说,若此恶业有体相,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意思是说若是这种恶业,有实体形相的,那是众生所造无量无边的恶业,不晓得有多大哩,就是尽这个虚空界,也受不下这样多这样大的恶业。这还了得么,还可以不赶紧忏悔么。若是再不求忏悔,哪里还有脱离恶道的一天呢。所以又替他们求忏悔。这四句,都是忏悔业障的意思,在大忏悔文后边的偈里头,已经明白讲过的。不过那个偈里头第一句的我昔,同了第四句的我今,这里都改作了佛子,有情,孤魂罢了。佛子,是佛的儿子的意思。佛最慈悲的,看出众生来,都像自己的儿子一样,所以受过戒的众生,都可以称佛子的。又众生都有佛性的,都有成佛的根机的,所以称佛子。诸恶业,是身三业,口四业,意三业,都包括在里头的。不过一个人所造的身口两种业,实在还是从贪瞋痴三种意业上生出来的,所以说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因为这种贪瞋痴的恶习气,是从无始劫起一直有的,并且种种恶业,没有不是从身口意三种上生出来的,所以说从身语意之所生。有情,是凡有知觉的,都可以称的。佛子有情两种,实在就是六道众生。孤魂,大概是称三恶道的。因为孤魂是单单独独的一个鬼魂,没有家族亲戚等亲近人,陪伴他的,一些没有依靠的,所以叫孤魂。这种鬼,是活在世界上的时候,造了恶业,所以死了,就受这种孤苦的报应。若是现在对了三宝,发心忏悔,就可以把恶业消灭了。念的时候,要观想一切众生,从无始到现在所造的种种业障,因为诚心忏悔,完全灭除净尽了。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上边已经把从无始到现在,所造的种种恶业忏悔了,就应该要发大愿心了。这四句就是发的四种大誓愿,叫做四宏誓愿。第一句的意思,是说众生怎么样有的呢,都是五阴同了四大和合成的。既然有了这五阴四大和合成的身体,就有三苦,八苦的逼迫。所以众生无量无边的多,众生的苦,也就无量无边的多。众生虽然无量无边的多,我誓愿一齐救度他们。第二句的意思,是说众生时时刻刻的妄想不断,烦恼也就时时刻刻的不断,所以叫烦恼无穷无尽。烦恼虽然无穷无尽,我誓愿修到一齐断尽。第三句的意思,是说九法界众生的根机,利的钝的,各各不同。佛所说的修行法门,完全是对了众生的根机说的。众生的根机,既然各各不同的,所以佛的说法,也各各不同了。佛的法门无量,我的誓愿也无量。虽然法门无量,我誓愿一齐要学的。第四句的意思,是说佛的道理,最高最妙,没有比佛再高妙的。佛修到三惑清净,证到三德圆满。我的誓愿,就是要修成佛,就是要同了佛一样,也要修到三惑清净,三德圆满。这四种大誓愿,是菩萨所修的。现在要六道众生,也都发这样的大誓愿,大家都可以成佛。所以念的时候,就要观想,度众生,断烦恼,学修法,成佛道的种种情形,那么功德就很大了。这四句,是就事相上说的。下边四句,是就理性上说的。
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
无论什么事情,什么境界,都是从自己的心里头发现出来的,像上边所说的一切唯心造,实在是一些不错的。众生的心,本来是包含一切的,十法界都在这个心里头的。心清净觉悟,就是四圣法界。心污浊昏迷,就是六凡法界。心量本来大到可以包含虚空界的,无论佛,无论众生,没有一样不在这心里头的,所以说众生,烦恼,法门,佛道,都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作用。不过心的作用,虽然有清净觉悟,污浊昏迷的分别,但是心的本体,实在是不变动的。譬如一面玻璃镜子,虽然种种的形象,现出来各各不同,但是镜子的本体,从来没有变动过。所以堕落在恶道的众生,若是能够一念觉悟了,他们的清净本性,发现出来了,那么众生同了佛,原来是平等的,原来没有什么高下的。原来没有什么叫众生,还有什么度不度呢。清净本性都发现了出来,还有什么烦恼呢。烦恼既然本来没有的,还有什么断不断呢。所以要修学种种法门,就是为了要断惑证真。现在讲到自性既然本来是清净的,真实的,没有迷惑的,那么还有什么要修学呢。自性既然是真实的,那么众生同了佛,不就是一样的么。心佛众生,既然本来是一样的,那么众生就是佛了,还有什么成佛不成佛的分别呢。所以照事相讲,那就众生同了佛,是天差地远的。若是照理性讲,那么只要众生能够觉悟,就同了佛是同体的了,不二的了。所以这个誓愿,虽然说是四种,实在只有一件事,就是这一个心能够清净觉悟,那就不要说四种誓愿,哪怕有多少誓愿,也都完全可以做到了。
唵。缽啰末邻陀娑婆诃。
这是灭定业真言,是地藏王菩萨说的。业有两种。一种叫定业,就是所造很重的业,一定要受报应的,这种业很不容易忏悔的。一种叫不定业,就是所造的业,轻重不定的,忏悔也容易的。要晓得不论是定业,是不定业,总之罪业都是从迷惑造成的。迷惑没有实体的,不是自性本来有的,只…
《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卷下 四、蒙山施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