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句經題,就是皈依了叁寶。
南無常住十方佛。南無常住十方法。南無常住十方僧。
上邊皈依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已經皈依了總相叁寶了。這裏是奉請十方世界的別相叁寶。雖然只說了十方,實在叁世也包括在裏頭的了。這叁句的解釋,同了朝課裏頭,楞嚴咒前邊,偈裏頭的叁句一樣的,這裏可以不再講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釋迦兩個字,本來是佛的姓。出家人不像在家人有子孫的,所以出家人就把徒弟做子孫的。凡是出家人,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徒弟,就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子孫,所以出家人都姓釋迦,就是用釋迦牟尼佛的姓來當做自己的姓。不過後來大家說得簡便些,所以只用一個釋字了。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凡是皈依佛的人,無論出家的,在家的,都一定認釋迦牟尼佛做師父的,所以稱做本師。並且因爲是我們這個世界上的教主,所以不論什麼事情,凡是要求到佛的,就不能夠不請的。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悲字,是拔去苦惱的意思。世音,是九界衆生的聲音。觀世音菩薩專門發很懇切的悲心,來觀察九界裏頭的一切苦惱衆生。只要聽到了衆生苦惱的聲音,觀世音菩薩就跟了這個聲音,去尋來救度他們,所以稱做觀世音。因爲觀世音菩薩的悲心最切,所以稱大悲觀世音菩薩。並且上邊的一種變食真言,雖然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但是在長久的劫前,釋迦牟尼佛還沒有成佛的時候,這種咒,還是觀世音菩薩在威德自在光明王如來那裏,聽到了教釋迦牟尼佛的。有這兩種緣故,所以觀世音菩薩,也不能夠不請的。
南無冥陽救苦地藏王菩薩。
地,是能夠生出各種東西來的,譬喻菩薩的能夠救衆生。藏,是可以包藏種種寶貝的,譬喻菩薩功德智慧的多。地藏王菩薩,發過衆生沒有度盡,不願成佛的大誓願的。所以地藏王菩薩,雖然經過無量大劫,教化了無量的弟子,都成了佛,但是菩薩自己因爲衆生沒有度盡,情願仍舊住在菩薩的位上,不願成佛。一天不度盡衆生,就一天不成佛。一劫不度盡衆生,就一劫不成佛。無量無邊劫不度盡衆生,就無量無邊劫不成佛。地藏菩薩的願力,這樣的大,這樣的切,還有能夠勝過這位菩薩的麼。因爲專門救度冥界的衆生,使得他們完全脫離惡道,還要專門救度沒有到冥界的衆生,使得他們一概不墮落到惡道裏頭去,所以稱冥陽救苦地藏王菩薩。現在既然是專門救度六道衆生,那麼地藏王菩薩,自然不能夠不請的了。
南無啓教阿難陀尊者。
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上說,觀世音菩薩,有一天看見阿難陀在入定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就變化了餓鬼,向阿難陀說,叁天後,你就要墮落到餓鬼道裏頭去了。阿難陀問用什麼方法,可以免得墮落。觀世音菩薩化的餓鬼說,你明天若是能夠布施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數的餓鬼,同了無量婆羅門仙等,用摩竭陀國所用的那種斛,布施一斛的飯食,還要替我供養叁寶,使得我可以脫離餓鬼的苦,生到天上去,那麼你就可以加添壽數了。阿難陀聽了這些話,就把碰到餓鬼的事情,告訴釋迦牟尼佛。佛說你不要驚嚇,我在過去無量劫前,做婆羅門的時候,在觀世音菩薩前,受過無量威德自在光明王如來陀羅尼法。我告訴你,若是念這個咒七遍,能夠使得一些些的食,變做無量數的食,並且都會變成甘露上妙的味。就能夠滿足無量無邊那由他數的餓鬼,同了婆羅門仙等種種鬼神,各各得到摩竭陀斛的食,就都能夠證到聖果,或是生到淨土去,那麼你就可以加添壽數了。佛說完了這些話,就把這咒教了阿難陀。這種秘密的變食真言,就因爲有這麼一個因緣傳下來的。這個真言是阿難陀請佛說的,所以稱啓教阿難陀尊者。這裏所以奉請阿難陀,就爲了這個緣故。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衆中尊。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叁寶已經請到了,應該要教召來的六道衆生,都來皈依叁寶,希望他們可以脫離惡道。兩足,是福德同了智慧,兩種都滿足的意思。佛是福慧都滿足的,所以稱兩足尊。尊,是尊貴的意思。離欲,是離開情欲的意思。情欲是生死的根本。有了情欲,才有生。有了生,就有死所以情欲一定要離開的。離開了情欲,就可以了脫生死了。衆中尊,是在衆人裏頭最尊貴的意思。因爲佛法全靠僧來傳的,可以利益衆生的,所以僧稱做衆中尊。竟字,是了畢圓滿的意思。念的時候,要觀想一切六道衆生,個個都是至誠懇切的皈依了叁寶了。〇這個叁皈依,念叁遍,就要拜叁拜的。
佛子(有情、孤魂)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佛子(有情、孤魂)皆忏悔。
前邊已經教六道衆生,都皈依了叁寶了。既經皈依了叁寶,就應該要在叁寶前,忏悔自己的業障了。自己從無始到現在,所積的業障,無量無邊,不可以計算的。華嚴經行願品上說,若此惡業有體相,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意思是說若是這種惡業,有實體形相的,那是衆生所造無量無邊的惡業,不曉得有多大哩,就是盡這個虛空界,也受不下這樣多這樣大的惡業。這還了得麼,還可以不趕緊忏悔麼。若是再不求忏悔,哪裏還有脫離惡道的一天呢。所以又替他們求忏悔。這四句,都是忏悔業障的意思,在大忏悔文後邊的偈裏頭,已經明白講過的。不過那個偈裏頭第一句的我昔,同了第四句的我今,這裏都改作了佛子,有情,孤魂罷了。佛子,是佛的兒子的意思。佛最慈悲的,看出衆生來,都像自己的兒子一樣,所以受過戒的衆生,都可以稱佛子的。又衆生都有佛性的,都有成佛的根機的,所以稱佛子。諸惡業,是身叁業,口四業,意叁業,都包括在裏頭的。不過一個人所造的身口兩種業,實在還是從貪瞋癡叁種意業上生出來的,所以說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因爲這種貪瞋癡的惡習氣,是從無始劫起一直有的,並且種種惡業,沒有不是從身口意叁種上生出來的,所以說從身語意之所生。有情,是凡有知覺的,都可以稱的。佛子有情兩種,實在就是六道衆生。孤魂,大概是稱叁惡道的。因爲孤魂是單單獨獨的一個鬼魂,沒有家族親戚等親近人,陪伴他的,一些沒有依靠的,所以叫孤魂。這種鬼,是活在世界上的時候,造了惡業,所以死了,就受這種孤苦的報應。若是現在對了叁寶,發心忏悔,就可以把惡業消滅了。念的時候,要觀想一切衆生,從無始到現在所造的種種業障,因爲誠心忏悔,完全滅除淨盡了。
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上邊已經把從無始到現在,所造的種種惡業忏悔了,就應該要發大願心了。這四句就是發的四種大誓願,叫做四宏誓願。第一句的意思,是說衆生怎麼樣有的呢,都是五陰同了四大和合成的。既然有了這五陰四大和合成的身體,就有叁苦,八苦的逼迫。所以衆生無量無邊的多,衆生的苦,也就無量無邊的多。衆生雖然無量無邊的多,我誓願一齊救度他們。第二句的意思,是說衆生時時刻刻的妄想不斷,煩惱也就時時刻刻的不斷,所以叫煩惱無窮無盡。煩惱雖然無窮無盡,我誓願修到一齊斷盡。第叁句的意思,是說九法界衆生的根機,利的鈍的,各各不同。佛所說的修行法門,完全是對了衆生的根機說的。衆生的根機,既然各各不同的,所以佛的說法,也各各不同了。佛的法門無量,我的誓願也無量。雖然法門無量,我誓願一齊要學的。第四句的意思,是說佛的道理,最高最妙,沒有比佛再高妙的。佛修到叁惑清淨,證到叁德圓滿。我的誓願,就是要修成佛,就是要同了佛一樣,也要修到叁惑清淨,叁德圓滿。這四種大誓願,是菩薩所修的。現在要六道衆生,也都發這樣的大誓願,大家都可以成佛。所以念的時候,就要觀想,度衆生,斷煩惱,學修法,成佛道的種種情形,那麼功德就很大了。這四句,是就事相上說的。下邊四句,是就理性上說的。
自性衆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
無論什麼事情,什麼境界,都是從自己的心裏頭發現出來的,像上邊所說的一切唯心造,實在是一些不錯的。衆生的心,本來是包含一切的,十法界都在這個心裏頭的。心清淨覺悟,就是四聖法界。心汙濁昏迷,就是六凡法界。心量本來大到可以包含虛空界的,無論佛,無論衆生,沒有一樣不在這心裏頭的,所以說衆生,煩惱,法門,佛道,都是自性裏頭本來有的作用。不過心的作用,雖然有清淨覺悟,汙濁昏迷的分別,但是心的本體,實在是不變動的。譬如一面玻璃鏡子,雖然種種的形象,現出來各各不同,但是鏡子的本體,從來沒有變動過。所以墮落在惡道的衆生,若是能夠一念覺悟了,他們的清淨本性,發現出來了,那麼衆生同了佛,原來是平等的,原來沒有什麼高下的。原來沒有什麼叫衆生,還有什麼度不度呢。清淨本性都發現了出來,還有什麼煩惱呢。煩惱既然本來沒有的,還有什麼斷不斷呢。所以要修學種種法門,就是爲了要斷惑證真。現在講到自性既然本來是清淨的,真實的,沒有迷惑的,那麼還有什麼要修學呢。自性既然是真實的,那麼衆生同了佛,不就是一樣的麼。心佛衆生,既然本來是一樣的,那麼衆生就是佛了,還有什麼成佛不成佛的分別呢。所以照事相講,那就衆生同了佛,是天差地遠的。若是照理性講,那麼只要衆生能夠覺悟,就同了佛是同體的了,不二的了。所以這個誓願,雖然說是四種,實在只有一件事,就是這一個心能夠清淨覺悟,那就不要說四種誓願,哪怕有多少誓願,也都完全可以做到了。
唵。缽啰末鄰陀娑婆诃。
這是滅定業真言,是地藏王菩薩說的。業有兩種。一種叫定業,就是所造很重的業,一定要受報應的,這種業很不容易忏悔的。一種叫不定業,就是所造的業,輕重不定的,忏悔也容易的。要曉得不論是定業,是不定業,總之罪業都是從迷惑造成的。迷惑沒有實體的,不是自性本來有的,只…
《朝暮課誦白話解釋卷下 四、蒙山施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