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一节课▪P2

  ..续本文上一页我曾经讲过,佛陀在广严城的时候,那里的信众准备在第二天迎请佛陀,供养午斋。当天晚上,有五百饿鬼来到佛陀面前请求:“明日供养您的善根,可不可以回向给我们?”佛陀明知故问:“为什么要回向给你们呢?”那些饿鬼回答:“我们是广严城这些人的父母,以吝啬之业而转生为饿鬼。”佛陀说:“你们明天前来就可以,不来的话,不行!”饿鬼们说:“我们长相这么丑陋,若被亲朋好友看到,实在不好意思。”佛陀说:“如果你们不来,我也没办法回向。”最后饿鬼们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回向时,五百饿鬼如约前来,广严城的人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佛陀告诉他们:“你们不要害怕,这些饿鬼是你们父母转生的,它们生前为了你而造恶业,如今变成这样的身相,是否能将善根回向给它们?”人们回答说:“既然如此,无论如何也要回向给它们。”佛陀回向后,那些饿鬼都转生到三十三天去了。

  所以,回向对众生真的有无量利益。一般来讲,中阴界的很多众生,没有机会行持善法,若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在人间行持善法,就希望他们能将善根回向自己。所以,我们如果听说人死了,尤其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人,应该马上念《普贤行愿品》、观音心咒来回向,这样他们一定能受益。

  有些大德也说过,如果我们没有回向,善根不能成熟,二资的如意宝要依靠发愿的布来擦拭,故一定要认真对待回向。汉传佛教中有一个回向偈,修行人经常念诵,是经典讲的还是高僧大德说的也不知道——“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前一句是消除三障烦恼,第三句也是普愿罪障消除,这两个内容基本上一样,因为三障中包括了罪障。不知道此偈是谁说的,反正国内外的很多修行人经常用。不过这样回向也很好,“世世常行菩萨道”跟这里的“悉入菩萨行”意思比较相似。

  辛二、为安乐而回向:

  周遍诸方所,身心病苦者,

  愿彼因吾福,得乐如大海!

  愿东南西北四方四隅身心饱受痛苦的众生(身体受到疾病折磨、内心被贪嗔痴等烦恼所遮蔽),包括现在受灾的人,有些手断了,有些脚没有了,面目全非,看起来非常可怜,尤其是到了大医院里,惨叫声与呻吟声此起彼伏,痛苦之状十分悲惨;或者,有些人虽然身体不错,但心里有各种痛苦忧伤。我们以他们为对境,将闻思修行、发菩提心、行持善法等善根进行回向,愿其获得如海般的广大安乐。

  作为大乘佛子,我们发心的对境就是可怜众生。不分种族也不分地位,只要是有情众生,我们就应该普皆回向。现在个别人的回向始终有一种局限性,这样的做法不合理,一定要把回向的对境扩大。《华严经》也说:“以彼善根如是回向,令此善根功德之力,至一切处。”这一点很关键,回向要“至”天下一切众生,哪里有痛苦、哪里有困难,哪里就应该有我们的回向,这是回向最根本的一个环节。

  有关窍诀书里说了,回向一定要具足四个条件:1)对境:是一切众生;2)意乐:一定要遣除他们的痛苦;3)誓愿:他们的痛苦要由我来遣除;4)祈祷:由我来遣除的话,必须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具有这四种条件来作回向,这个功德非常大。

  汉传佛教的有些论典中,“回”和“向”是分开的,如隋朝慧远大师在《大乘义章》中说:“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宋朝法护翻译的《般若经》中,回向又叫舍向,藏文中的回向,也有舍施、施给之意。概言之,法王如意宝讲过,回向就是把自己的善根送给众生。所以我们在这里也是想,将自己所有的善根福德送给可怜的众生,让他们圆满获得快乐,身体健健康康的,没有疾病,不用吃药也不用去医院,内心中也没有苦恼忧伤。

  愿彼尽轮回,终不失安乐,

  愿彼悉皆得,菩萨相续乐!

  愿一切众生尚未灭尽轮回之前,永不失去世间安乐!如果呆在人间,那么人间的地位、钱财等暂时快乐,愿他完全拥有;如果转生天界,那么天人所享受的快乐,愿他始终不离。

  我们平时发愿也要这样想。如果你有特定的对境,例如受灾的人们、地狱众生、菜市场被杀的旁生,就可以这样回向;如果没有特定的对境,也可笼统回向三界众生。我们看见一些有钱人、有地位势力的人时,应当真心随喜他们,但愿他们永远具足快乐,自己有一种欢喜心。我们学院的很多高僧大德即是如此,听说别人财富圆满,就连声赞叹:“很好很好!祈祷三宝加持,愿他永远这样!”这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所以学习《回向品》时,我们应该养成一种习惯:看见特别有福报的人,不管相貌端严也好,地位显赫也罢,应该全心随喜,愿他不要离开这种快乐。

  当然,有为法是无常变迁的,不一定能恒常保持,什么东西到了一定时候都会衰败。但我们心中应该这样发愿,愿他们不离开暂时的快乐,并最终拥有一地菩萨以上的大乐。这种大乐,不是世间上的快乐,世间上的快乐不可靠,统统是行苦的本性。所以,我们接受众生的痛苦、把快乐奉献给众生,这种快乐并不是暂时的快乐,一定要获得诸佛菩萨的快乐。

  学习本论的最后,我们要把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不过,堪布根霍在讲义中说:“我们未来学习《入行论》的人,善根早就被寂天菩萨给回向了。寂天菩萨当时回向的善根,肯定是以三世功德摄持的。”他说得也有道理,将来有多少人学这部论典,寂天菩萨早已经授记了,也肯定将其善根一并作了回向,所以我们还是有“靠山”的。《华严经》中说:“众生一切善,过去现未来,回向普贤地,愿皆获善妙。”未来、现在、过去的所有善根,都可以回向普贤如来地,可见,未来的善根是可以提前回向的。

  我们现在的善根,未来的善根,包括过去在漫长轮回中所造的善根,全部要回向天下无边的众生,让他们的快乐一分一秒也不离开,究竟得到佛陀的大乐。《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讲过,回向善根的时候,不能回向获得声闻缘觉果,甚至十地菩萨的果位也不希求,唯一就是要获得佛果。这个目标一定要搞清楚!表面上看来,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的善根非常广大,但《中般若经》说:“此善根当唯为成佛作回向,切莫为声闻、缘觉及十地作回向。”

  而且,回向要具足三士道的修法:首先,明白自己的快乐和痛苦,均由往昔所造的善业、恶业成熟所致,故对因果生起虔诚的信心;其次,懂得三界轮回犹如火宅,因此想从中获得解脱,有这样的出离心;最后,见轮回中的老母有情没有生起出离心,如今被苦因和苦果折磨着,发心一定要让他们脱离痛苦,有这样的悲心。信心、出离心、悲心,这三者分别为小士道、中士道、大士道的修行,我们回向的时候,也要具足这三种心态。

  有智慧的人,所有的修行都比较顺利,哪怕念一部《金刚经》、《普贤行愿品》,这个功德也无量无边。但如果不懂这些窍诀,诚如昨前天所说,远离了方便的菩萨,纵然千百万劫行持六度万行,也不一定能够成功。所以在这些方法上,希望大家值得注意!

  庚二(为各别利益而回向)分二:一、回向恶趣众生;二、回向善趣众生。

  辛一(回向恶趣众生)分三:一、为地狱众生而回向;二、为旁生而回向;三、为饿鬼而回向。

  壬一(为地狱众生而回向)分二:一、愿痛苦自息;二、愿以他力而息。

  癸一(愿痛苦自息)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子一、略说:

  愿诸世间界,所有诸地狱,

  彼中诸有情,悉获极乐喜!

  此颂是为地狱众生而作回向。寒地狱的器世界全部是冰天雪地,堕于此地狱的众生,遭受着不可思议的寒冷之苦;热地狱的器世界全部是燃烧的铁地,众生因业力所感集聚在那里,恒时感受灼烧的苦楚;还有,其他经典中提到了近边地狱、孤独地狱,那里的众生,也动辄亿万年陷于极苦之中。作者愿这些地狱众生均获得最胜的喜乐!

  关于地狱,也有一些民间说法。譬如在汉地,传统认为地狱分为十殿,十殿各有其主,号称“十殿阎王”。其中第九殿的阿鼻地狱,即十八层地狱。印度的婆罗门教中传说,第一个死去的人叫做阎摩,后来演化为阴间主宰——阎王。但这些都是民间说法,与佛经中所讲的地狱大不相同。

  地狱是最痛苦的地方,人间感受痛苦的地方,比如监狱,通常也可以叫“人间地狱”。关于地狱的具体描述,《大圆满心性休息》中引用《正法念处经》等大量教证作了说明,《地藏经》为主的佛经中,也宣说了地狱不可思议的苦受。

  众生之所以堕入地狱,有些是因为忤逆父母,不孝顺长辈;有些是抢夺别人的衣服,让别人感受寒冷之苦……听说现在有些监狱,个别人经常殴打犯人,抢夺他们的衣服,用鞭子、棍棒、石头狠狠打他们的身体。其实这些众生两方面都可怜:正在感受苦痛的犯人,又饿又痛又冷,实在受不了这种折磨;而害他们的这些人,无缘无故整天这么打人,将来必定会堕入地狱。就像我们去菜市场一样,被斩头剥皮的旁生固然悲惨、可怜,但杀者在不久的将来于地狱中感受千百万次的报应,也是值得我们生悲悯的对境。

  对于这些“人间地狱”里的众生,以及过去、现在于地狱中受苦的众生,乃至如今虽未堕入地狱,但地狱之业已准备好了,只要一闭眼就去“报到”的众生,都是我们发悲心的对境。我们一定要善根回向:愿地狱的恐怖外境,变成极乐世界七宝制成、柔软明亮、极其安乐的环境;地狱里的众生,以诸佛菩萨的加持力,恶业顿时消失,身处极乐世界,面见主尊阿弥陀佛及左右侍从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自己也变成清净的登地菩萨……

  我们做任何一个善法,都可以这样发愿——但愿地狱的众生皆往生极乐世界为主的清净刹土,但愿所有的地狱全部消失。发这样的清净心,作为一个大乘菩萨来讲,确实不可缺少。总之,善根回向的方法比较多,回向的方向也比较多,关键要看你自己如何运用。但不管怎么样运用,切记一点:千万不要把所作的善根自己独吞!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一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