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九十节课▪P2

  ..续本文上一页有情世界的道理都是在内心解释,这是佛教的不共特点。

  20世纪,科学上有三大发明:粒子学、量子学、相对论。就微观世界而言,这是最细微的发现了,而从佛教角度来讲,最细微的东西也是由心的习气造成,整个世界的来源就是心的习气。但这个道理若没有深入佛法,是不可能了解的,所以我们现在所学的,跟高等学校的知识完全不同,原因就在于要跟心结合起来。

  一个好的修行人,每次看到可怜的众生,就会生起大悲心,而一个不好的修行人,只会给别人讲理论,实际行动中,他自己没有什么感受,别人也不可能有什么感受。其实,大悲心确实胜于一切,有关经典中说:“菩萨只学一法即可,何为一法?即为大悲心。”有了大悲心,一切修行均可成功,而大悲心的来源,就是知道众生很可怜。最近发生了一些地震,有些人虽然学了《入行论》,但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还不如没有学过的人悲心大。外面有些世间人的行为非常感人,有一个伤残人士,他没有下半身,坐在轮椅上用手慢慢推到捐款箱前,将全部的钱都捐了出来,见此情景,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还有一个26岁的老师,她是个大学毕业的年轻姑娘,地震中救了13个孩子,最后自己被埋在废墟下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我们有些学大乘佛法的人,不要说自己的身体和生命献给众生,仅仅掏一点钱的话,可能也有各种各样的顾虑。

  我最近了解到一些情况,外面很多修行人,包括我们有些道友,可能因种种原因吧,行为不太像一个大乘修行人,甚至还不如一只小狗。据说一只小狗救了32个人,哪里有人的叫声,它就跑到哪里去,最后自己也献身了。不过人类实在可怕,为了防止灾区出现瘟疫,为了保全人的生命,把这些可爱的小狗全部杀掉。人类的行为远远超越了标准线,太过分地践踏其它生命,所以这个世间会出现灾难的。

  我们给众生降下慈悲的雨水,熄灭他们的一切痛苦,这种话光口头上说还不行,必须要实际行动中做到。我自己的确非常惭愧,但还是想发心,如果政府各方面允许,想在灾区办一些学校。不过自己的身体等方面,有没有这种能力和缘分也不好说,凡夫人有时候稍微有一种发心,马上又被乌云遮住了,种种违缘也会出现,所以我在法座上说得滔滔不绝,在座的道友也会说发菩提心、利益众生,可实际行动中,有时候真的不如一只小狗,不如有些从来没有听过大乘佛教的人。也许是因为前世没有学过大乘佛法吧,现在一下子扭转不过来,也许另有其他原因,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定要真正给众生降下慈悲甘霖。佛经中有很多这方面的教证,《集学论》中也说:“若能舍离于五欲,专求解脱深妙法,则能以佛甘露雨,普灭世间诸渴爱。”若能离开对五欲的贪著,专心希求甚深的解脱妙法,则能以佛陀的甘露妙雨息灭世间的渴爱。

  佛法如此不可思议,我们若能依佛法遣除众生的痛苦,哪怕只有一个众生,我们的一生也是有意义的。佛陀的《广传》中,有时一个故事只牵涉一个问题,佛陀因地时为了一件看来并不起眼的事,比如一个乞丐非常可怜,就愿意舍弃头目脑髓。既然佛陀因地时这样积累福德资粮,我们在因地时也应该多做好事,其实做一个好事并不困难。

  这里再三地讲了,但愿我们降下慈悲雨水,熄灭众生痛苦之火,假如今生实在无能为力,也要发愿来世拥有这种力量。我们平时念经也好、转经也好、磕头也好,做各种善行的时候,心里应该默默发愿,这样的功德是无法形容的。所以一定要想到:我们现在虽然是凡夫俗子,但乃至生生世世,一定要以我的福德利益众生,息除他们的各种痛苦。这就是菩萨的广大发愿。

  大乘佛教中自他交换、自他平等、自轻他重等发心,人类历史从开始到现在,绝对是没有的。我们有幸遇到这么好的甘露妙法,有福报、有能力的话,即生中应该为众生降下福德雨水,熄灭他们酷热的火焰。如果今生因缘不具足,那么,乃至生生世世也要发这种愿。

  辛二、愿成利益之因:

  何时心无缘,诚敬集福德,

  于执有众生,开示空性理?

  发愿息灭众生的暂时痛苦,并不能解决长远问题。就像一个病人,打止痛针、吃止痛药对病痛会有缓解作用,但无法彻底铲除病根。同样,我们在一个地方办学校,把老年人从废墟里救出来,这只是暂时利益众生,虽然暂时利益众生也要做,但从究竟上看来,并不能解决生死大事,所以我们应希求无缘的智慧资粮。

  所谓无缘的智慧资粮,指能取所取等一切执著消于法界的般若空性,它是三轮体空的无缘智慧,一旦证悟了空性,就有无缘智慧资粮。而对高僧大德、诸佛菩萨以虔诚恭敬的信心所积累的,叫做有缘的福德资粮。这两种资粮是智慧与福德双运,若没有圆满这二资,想要摄受别人、给别人传法有点不现实。如果有了智慧也有了福德,看到天下众生将不实的东西执为实有,就有能力给他们讲述佛法的空性道理。

  其实宣讲空性道理是最好的妙药,以后你们转*轮时不要天天讲因果不虚,暂时而言,因果不虚是很好,功德确实特别大,但究竟来讲,拔除实执的唯一妙药就是空性,没有空性的话,很难以得到解脱。龙猛菩萨说:“诸佛辟支佛,并诸声闻人,解脱唯依慧,决定无有余。”声闻、缘觉、菩萨、佛陀,他们的解脱唯一依靠空性而得,除此以外,根本没有其他的解脱因。

  既然圣者才能证悟空性,那么证悟空性的人,就不可能有不如法行为。《集学论》引用了一个佛经的教证,我觉得非常好,说是世间人的互相争斗吵架,都是没有证悟空性所致。因为吵架和打架肯定是为了自己,为了众生而吵架的一般很少——“众生多么可怜啊!你为什么不布施!”然后对你大生嗔心,这样的人不一定有。即使有,也可能是他跟你有关系。(众笑)

  虽然证悟空性不容易,但你听到空性之后,内心数数引发欢喜,也说明你与空性法门有缘。《入中论》中说,若是大乘根器者,必定对空性有极大的信心与欢喜心,一旦闻受空性深义,自然眼泪直流、汗毛直竖,出现种种外在之相。然而即便你没有这种相,只要对空性不生邪见,听到空性后有欢喜心,也说明你是空性的法器。

  作为修行人,学习空性一定不能舍弃。有关经典中说:“远离了方便的菩萨,千百万劫中行持六度万行,不如以怀疑心听受空性的功德大。”《集经论》中还引用《未生怨王经》说:“造五无间罪者若听受空性,佛说他的业不是一种罪障。”学过显宗的人都知道,五无间罪最可怕,但若听受了空性,那么对他来讲,这个业也不是罪障。《智慧品》已经讲了这么多堂课,可能有些道友对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概念还没弄清楚,但他有没有功德呢?有功德。即使你造了五无间罪,光是听到《智慧品》,你的罪业也会减轻。

  在座的很多人,没有皈依、没有出家之前,也许杀盗淫妄什么恶业都造过,那现在通过什么方式忏悔呢?就是听受空性法门,这是非常好的方便方法。大家这次听受了《智慧品》,以后方便的话,一定要对众生宣讲。空性法门能根除一切实执,如果不讲空性法门,其他善法虽对众生有利益,但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看病要治根,(中医和西医关于治标还是治本,经常吵架,)我们佛教也是同样,倘若没有治根,暂时积一个福报并不是很重要。

  各位有机会的话,还应该多学习《中论》、《入中论》、《四百论》,尽量念诵《大般若》、《广般若》、《中般若》,倘若没有时间,也可以念《金刚经》、《心经》。我去年讲《心经》时也讲过,念一遍《心经》很快的,尤其是现在的汉地,喜欢念的人非常多,快的话,1分钟都不要。这1分钟中,积累的资粮不可思议,但我们一天有多少个1分钟在无意义的状态下流逝了?有些人一发呆就是1个小时,我有时看到个别道友盯着自己的碗半天,什么念头都没有,那还真不如念一遍《心经》。

  大家要对空性有信心,自己若没有信心,怎么可能给别人宣说呢?上师如意宝对空性的信心非常大,依靠他老人家的加持和传授,我们学院的人对大圆满和般若法门,虽然修行境界各不相同,但大多数人的信心极大。如果听闻了般若空性,即使业力深重而堕入恶道,也会具备种种功德。佛经中云:“知法自性常空寂,设百生中堕恶道,常得任持妙色相。”意思是说,了知空性法门的人,假设一百生中堕入恶道,但也会受持美妙的身相。(旁生中有些还是很可爱的,长得很“庄严”。以前我放牦牛时,最喜欢比较好看的牦牛,觉得这是牛群中的庄严,舍不得用石头打。)我们听过空性的人,就算来世堕入旁生,也会有美妙庄严的身体,最终“亦复获是五神通,而常安住诸佛所”,获得五种神通并常住于佛的身边、上师的身边。为什么有些人获得人身之后,有亲近善知识的机会,而有些人没有呢?原因就在于前世是否听受过空性。所以,我们今生有学佛的机会、听受佛法的机会,都是前世福德所导致的。

  《集学论》有一个《华严经》的教证,根桑曲札在《入行论讲义》中也用过,颂云:“无量亿千劫,佛名难可闻,况复得亲近,永断诸疑惑?”无量亿劫中闻到佛陀名号非常难得,更何况是亲近佛陀、对佛法遣除一切怀疑了。我们现在遇到了佛法,不止是听闻一个佛号,而是在有教法和证法的地方闻思,因此一定要抓住机遇,始终牢记遇到佛法非常难得,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行持佛法。

  《智慧品》从头到尾已经圆满地讲完了,我内心真的很高兴,毕竟法越甚深的时候,魔众会越猖狂,但这次一点障碍也没有,传讲的过程非常圆满。这么多年来,我跟魔众作战心里有数,不管你生病也好,他人造违缘也好,唯一不能脆弱、要精进,一脆弱了,魔众就兴高采烈,开始拼命践踏你。但如果你心很坚强,哪怕死了也不退缩,一定要把这个法讲圆满,魔众就会知难而退。所以20多年来,我始终没有一个法半途而废。

  大家这次听受《智慧品》,也算是一种考验吧!一方面,看你对般若空性有没有信心,另一方面,看你有了空性见解后,对众生是否生起大悲心。听受者一定要有信心,这样的空性法理,有因缘的话要传给其他众生。假如你实在没有因缘,找不到合适的弟子,那在旁生面前念一遍《心经》,也算是广转般若*轮了。

  好,《智慧品》讲授圆满,非常感谢! 〖第九品释终〗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九十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