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高低胜劣的包容心,会远远超过以前的狭隘主义。在过去,很多事情这样不行、那样不行,但证悟了离戏空性之后,万法全部是一味平等对待。在这方面,无上密法有更甚深、更细致的教言,尤其是《大幻化网》中,平等清净方面有许许多多窍诀,以后有机会的话,再给大家讲授。虽然我没有通达密法境界,但在大恩传承上师面前修行多年,花了不少时间和功夫,再加上凭自己的不共信心,理论上给大家讲一遍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当然,在听闻密法之前,首先应打好显宗中观的基础,了解人无我和法无我的空性理念。这次我很高兴给大家讲《智慧品》,尽管讲得不好,但中观理论大致都包括在《智慧品》中了。寂天菩萨通过自己的智慧,将《中论》、《四百论》、《入中论》、《十二门论》等中的理论和大致推理融为一体,如果我们完全通达了,今后看《般若经》也好,看其他中观论典也好,都是很方便的。
我们学习中观理论,尽管字面上比较好懂,但实际上也不一定。昨前天我家来一个修行人,他前两天下去时,见两个尼众法师在谈论,他就在旁边偷听了一下。一个法师说:“去年我上中观班,觉得中观道理还不错,基本上都听得懂。但今年上了因明班,怎么这么难懂啊?”另一个法师笑着说:“假如你真通达了胜义的中观,名言的因明应该不会太难的!”那个修行人听了以后,觉得很有趣。确实,如果通达了抉择胜义空性的中观,名言的一些简单推理并没有什么不懂的。
我们若能通达般若空性,那就掌握了佛教的全部精华。但值得注意的是,修空性不能舍弃世俗法,否则,对念佛、转坛城、绕佛塔、上供下施等世俗善法不屑一顾,以“什么都是无生无灭的”一概否认,这也是堕入一个边。诸法虽然是无生无灭,但没从迷梦中醒来之前,还是要想方设法遣除迷梦,按传承上师给我们留下的教言,将有相的福德资粮和无相的智慧资粮结合起来修行,这样才会成功。否则,听一些《般若经》之类的法,就不重视世俗中的弃恶向善,这种情况极其危险,大家应该值得注意!
戊三(以智慧所得之事)分二:一、平息世间八法;二、于未证悟空性者生悲心。
万法抉择为空性之后,不管是对法、对人、对任何事物,我们都不会有执著了。这种执著需要经过剖析,否则还是无法通达。
其实,在修行过程中,对诸法要用智慧来剖析,对自己执著的东西,也要采取一些手段来消除。前段时间我有一些珠宝,是很多人供养的钻石、玛瑙、珊瑚等等。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让僧众念经的话,管家处理得比较简单,一块钻石,几块钱就卖掉了,我有点不忍心。后来想了一个办法——用铁锤把这些砸得细细的,变成粉末给佛像装藏。这个我觉得挺好,不然交给僧众念经的话,还有一个执著在跟着:“是不是卖得很便宜呀?这可是真正的钻石,据说要好几万块钱……”最后全部砸成粉末,无论它是钻石还是什么,一点也不会痛惜的。虽然刚开始锤的时候,我心里有点点疼,但完了就没有了。
我们对任何一个法,不管是人还是事物,只要它的形体存在,就会对其产生执著。因此,以上的详细剖析很重要,真正领悟空性之后,对他人、对自己或者对名声得失,什么都不执著了。当然,没有观察过的人,外境不会转为道用,所以一定要按照中观的空性道理来观察。
证悟空性有两个结果,一是平息世间八法,一是对众生心生悲愍。首先讲第一个:
己一、平息世间八法:
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
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
苦乐由何生?何足忧与喜?
前面从因、果、体三方面抉择 后,人和法在胜义中不存在,若能对此有所感悟,一切执著均可遣除,这个境界就是平息世间八法。
此处的世间八法,跟其他论典的提法有点不同。此处所谓的世间八法,即1)得:证悟了空性的人,得到地位、名声、财富不会欢喜,不像没有证悟空性的人,得一个笔记本、发一支钢笔,就高兴得晚上睡不着,或者得一个先进模范,就觉得获得了圆满正等觉果位……而证悟空性的人,了知一切如梦如幻,得奖只不过是在梦中得奖,也许显现上他笑一笑,实际上没有任何执著。
2)失:凡夫人失去亲人、地位、钱财就悲痛万分,由于没有证悟空性,不要说大的钱财,仅仅是钱包里丢了20元钱,也会伤心半天。而证悟空性的人,即使整个身体毁坏了,也不会为此而忧愁。很多高僧大德离开人间时,有漏的身体显现上生病、流脓,他也不会执著的,因为他知道身体如梦如幻,失去了也无所谓。
3)恭敬:成千上万个人对你磕头恭敬供养,你不会有任何执著。反之,若没有证达空性,几个人对你赞叹一下,你就开始飘飘然了。
4)轻蔑:众人百般侮辱你、谩骂你,你也不会有什么反应。世间人可不是这样,别人说你“坏东西”、“老东西”,或者说“你该死”,上去就给他两个耳光。其实这也不是难听的话,我们众生一个一个都该死,这没有什么的。但有些人听了之后,马上怒火中烧、火冒三丈,这说明没有证悟空性。一旦你证悟了空性,这些语言就像刮风一样,对自己无丝毫损害。
5)痛苦、6)快乐:身体和心的快乐,凡夫人获得时控制不住,失去时又极其痛苦。7)忧、8)喜:各方面因缘具足时带来的欢喜心,饱受挫折打击时产生的忧愁心,都是没有证悟空性所致。假如证悟了空性,这些绝对不会出现。不但外境不会出现,内心中也不会出现。不过个别人反应特别迟钝,对亲怨得失等什么感觉都没有,这并不是证悟的标志,可能是愚笨等原因造成的。
总而言之,空性的力量不可思议,不要说世间八法不能动摇,甚至大自然的危害也对其无损。当年月称论师在那烂陀寺附近的森林中修行,一天森林突然着火,火势很猛,似要吞没整个森林。见此情景,对月称有信心的人冲去救护,无信心的人跑去看热闹。到了森林中,一帝释天女现出半身,对他们说:“月称论师已超离了四大的损害,火不能烧、水不能溺,你们不必担心!”但他们不听,径直前往欲看个究竟。当他们来到跟前时,见四周林木全被猛火烧光,唯独月称论师坐处完好无损。月称论师对大家说:“龙猛菩萨以无生的智慧火烧尽了执著之薪,月护论师亦复如是,而我月称也用无生的般若智火焚毁了一切执著的密林,证得了无生无灭、无来无去、如虚空般的大空性,安住于如是本体当中,地水火风等自然灾害无法侵害。”众人听后,对般若空性生起了异乎寻常的大信心,发愿随学无生的般若法要。
所以,若证得了这样的空性,可以遣除任何自然损害,也可以平息世间八法。龙猛菩萨说:“知世法者得与失,乐忧美言与恶语,赞毁世间此八法,非我意境当平息。”在《亲友书》中,龙猛菩萨以呼唤的口吻对乐行王说:通晓世间道理的大王啊,得与失、快乐与忧愁、美言与恶语、赞叹与诋毁,这些叫做世间八法,人们愿意接受正面的四种,而不愿接受反面的四种,但这不是修行人的行境,我们一定要通过般若法门来平息。
当然,光是口头上说平息世间八法,人人都会说,可若没有通达般若空性,装模作样地说大话,这没有任何意义。我以前也讲过苏东坡的公案,当年他在江北瓜洲任职时,与江南金山寺只隔一条江,他经常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谈禅说道。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境界大有进步,立即提笔赋诗一首,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表面是赞叹佛菩萨,实则为自喻,说自己不为八风所动。写完之后,他很是得意,满心欢喜地派书童送往佛印禅师处求印证。禅师看后,批了两个字,就叫书童带了回来。
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的境界,急忙打开批示,只见上面只有“放屁”二字。他气坏了,当即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没想到,禅师早就在江边等他了(也有说在寺院门口)。
苏东坡气势汹汹,一见禅师就劈头盖脸地质问:“我一直拿你当好朋友。我的修行境界,你不认可也就罢了,怎么可以骂人呢?”禅师若无其事地说:“怎么骂你呀?”他就把这两个字拿给禅师看。禅师见后,哈哈大笑,说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也算是利根者,当下醒悟,非常惭愧。
其实,世人很容易被世间八风吹动,八风吹不动的境界非常高。原来有一个人写我的介绍,里面说我八风吹不动。我特别不高兴,特别不好意思,八风吹不动的修行境界,一般凡夫人是达不到的,后来把这个人狠狠批评一顿。所以,说八风吹不动的大话确实要注意,如果有人说自己证悟了空性,你想观察他的话,可以狠狠骂他一顿、说他的过失,看他能不能忍得住。若一点反应都没有,也许是有一些境界,以前藏地的很多高僧,这方面的公案也比较多。
在汉地论典中,世间八法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本颂与此略有不同,但意思完全是相同的。只有证悟了空性,才能得到八法吹不动的境界。退一步说,就算没有证悟空性,但若了知世间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也可以断除很大的执著。《菜根谭》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可以说是古人的真实写照。当然,古人只不过看得破而已,真正的证悟空性、断除执著,并不如佛教究竟。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说:“观察空性如虚空,喜忧得失善恶无。”只有观察一切万法是空性的,跟虚空没有任何差别,才会彻底消除对喜忧、得失、善恶的执著。这样的境界什么时候获得,什么时候就能平息世间八法。
很多人喜欢说一切得失都不存在,但实际上,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得”而奔波、害怕“失”而操劳。不说大的事情,仅仅是发生一个地震,也担心自己的房子会不会倒塌、生命会不会受到威胁,有各种各样的得失和犹豫。那遣除它的究竟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证达空性。只有证达了空性,一切虚幻才会全部消失。当然在此过程中,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华智仁波切也说过,通过努力,修行的境界才会现前。这是一种必然规律,往昔成千上万的高僧大德皆依此途径证得了无上圆满的果位,所以大家务必要努力!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八十六节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