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前途肯定是黑暗的。《亲友书》中讲了四种前途——黑暗趋入黑暗、黑暗趋入光明、光明趋入光明、光明趋入黑暗,如果一味地贪著自利,必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圆满利他非常重要,憨山大师说:“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令。”人类既然喜欢自己长寿,那么所有的动物也是如此,放生可以增上大自然的和谐、世间的吉祥快乐,这样做的话,诸佛菩萨也会生起欢喜心的。所以我们应尽量地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这样的人,在任何道场中都可以圆满一切功德。
欲求自高者,卑愚堕恶趣,
回此举荐他,受敬上善道。
这里是讲自己的位置和他人的位置在高低方面的差别。如果只求自己高高在上,凌驾于他人,那么来世一定会变成卑劣之人,甚至堕落恶趣。反之,假如将高位让与他人,自己情愿居于卑位,那么,乃至生生世世都会在人天善趣中备受恭敬。
只求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来世定会沦为种姓低贱、相貌丑陋、愚笨之辈,甚至堕入恶趣长期受苦。反过来说,若把自己的高位、财富、名声推之于人,那么生生世世都不会受人欺负。这一点,前面也引用过一个教证说:“以慢增上故,愚痴堕恶趣。”博朵瓦尊者也说:“修持大乘佛法的人,一定要遣除傲慢,居于卑位。世界上没有像阿底峡尊者那样了不起的人了,但他也对所有的众生一视同仁,甚至看到野狗时,都以慈悲的目光来对待。”
然而现在很多人恐怕不是这样,尤其是稍微有点官职、财产、才华时,特别目中无人,对所有的人都看不惯、看不起,这是不合理的。在座的法师也好,居士也罢,每个人的业力不同,才华、智慧、财产、能力等方面,可能是有高低之别,但自己应该谦虚恭敬地看待别人,如果很傲慢的话,那不是一个修行人。
《史记》有个故事说,齐国的宰相晏子有一个车夫,这个车夫相貌堂堂、身材魁梧,整天给宰相驾车很风光。大家都知道,晏子的个子可能像邓小平一样,矮矮的,相貌也不是那么出众,天天坐在后面的车棚里,谁也看不见,而那个车夫始终坐在前面,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非常傲慢。
有一次车夫回家,看见夫人收拾东西要回娘家。他很疑惑地问为什么,夫人说:“我觉得和你在一起特别丢人,很耻辱!”“我现在给齐宰相“开车”,你不觉得光荣吗?”“你一点学问都没有,却傲气冲天、趾高气扬,宰相有那么好的修养和学问,但一点也不炫耀自己。令人遗憾的是,你整天跟那么好的人在一起,却越来越傲慢,根本得不到任何学问和功德。”后来他们吵了半天,结果夫人也没有回去。(很多夫人只不过是准备而已,真让她回去的话,她也去不了。让她不要去,她就非要去。“去去去,你去娘家吧。”“嗯,我考虑考虑,不去啦!”)
现在很多人稍有一点佛教知识或世间知识,自己就非常傲慢。我经常特别害怕,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很傲慢,大家对我看法怎么样,我觉得自己没什么了不起的,来到这里也没做什么利益众生的事情。许多真正有学问、非常了不起的大德,一点都不傲慢,但现在什么学问都没有的有些领导,傲慢全部挂在脸上。所以作为佛教徒,应该尽量不要傲慢,这样的话,做事情对众生有利,自己的功德也可以增上。
为己役他者,终遭仆役苦,
劳自以利他,当封王侯爵。
如果为了自己而役使他人,总有一天会感受被奴役的苦果;如果为了利益他众而自己劳作,即生定能获得殊胜的官爵地位,不受役使之苦。
大家应该观察自己,假如生活能自理,就不要天天靠别人,把别人当奴仆。以前耶输陀罗胎怀罗睺罗时,受了六年的怀胎之苦,原因就是她在前世曾役使别人提过一桶水 。所以说,平时生活能自理的话,尽量不要麻烦别人。格玛旺波·丹增诺若随身不带任何侍者,58岁前一直是自己烧茶做饭。但如果身体实在不行或者有些特殊情况,那让别人照顾也是可以的。
现在有些居士家里有佣人、保姆,但对这些人一点都不好,把他看作是很下劣的人,甚至称呼也是“佣人”,这样是不合理的。那天我们在学校里面,有个人说:“扫地的人,你算了没有?”另一个佛教徒说:“不能说扫地的人,应该叫生活老师。”后来我非常赞叹,对人的称呼应该有种恭敬。比如在盲人面前,叫他“残疾人”的话,他心里会特别难受,所以称呼别人时应该有一种尊重。否则,即生中你成了他的老板,随随便便下命令:“你给我扫地,你给我做事情。”下世很可能变成他的下属,对他唯命是从。因果循环非常可笑也非常可怕,这一点大家务必要注意。
《现代因果实录》里讲了一个事情,我觉得非常好。作者到国外旅游时,他朋友邀请他到某地有名的娱乐园观光。娱乐园门口有一辆古典式的豪华马车,有一匹纯白色的马,体态非常健美,沿着固定路线拉游客,饱览迷人的风光。作者早上去的时候,看见马的精神非常不错,到了黄昏时,见它依旧在拉送游客,此时的它已没有了神采,耷拉着脑袋,显得疲惫不堪。当时他算了一下,从早晨到现在至少十二个小时了,看它累的那个样子,他不由地想:“这匹马前世究竟种了什么因,生得这么俊美,却在此整天地拉游客,难道它前生会欠下那么多人的债吗?”(我去年在昆明时,也看到很多马车,当时就想:“虽然游览花园里很快乐,但这些马被车夫用鞭子狠狠地抽,特别残忍。不知道这马的前世是什么?也许它是车夫,车夫是马,这辈子又恰好调过来了。”)
作者对马生起极大的悲心,回国后特地为此事请教妙法老和尚,(大家也清楚,妙法老和尚并不是随便说神通的,但有时候看到有些事情后,为了教化后人,也会通过宿命通说出来。)老和尚说:“这匹马过去世曾经是一个白人奴隶主,在他的庄园里有一百多黑人奴隶为他工作,受尽了他的欺凌压榨。他死后堕入地狱受报,地狱报尽,现在又沦为旁生。他罪孽深重,不知还要当牛做马多少次,就是将来转生为人,也是贫穷卑下,苦不堪言。”
业因果真的非常可怕,有些人可能问,为什么现在看不见?其实现在肯定看不见——农民在春天播种时,肯定看不见它的苗芽,但因果终究是不虚的,早晚都会成熟它的果报。有些人抱怨自己善事做得越多,生意越不顺利,越来越吃亏。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这相当于农民正在播种时,说自己没有收获,越来越贫穷一样。即生的贫穷、快乐,跟前世的种子有关,下世的苦乐跟即生的种子有关。当然遇到特殊的对境时,有可能上半年造业,下半年就感受,但总的来讲,业因果丝毫也不虚。
因此,在修持佛法的时候,大家应尽量帮助他人,为他人考虑。以前我讲过尧舜的公案,只有做什么事都身先士卒,宁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让别人减少劳累,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前段时间,智悲学校需要两个打工的人,我就安排了两个。他们是我的亲戚,一个利他心特别重,一个自私心特别强,他们都非要到那边打工,我就把他们派去了,心想一个人可能呆的时间长,一个人呆的时间不会长。结果没到十五天,所有的老师和管理人员都说,那个利他心比较重的人很好,一定要留下来继续发心;而另一个人,人人都说:“不要不要,他很懒惰,自私自利心太强!”跟我的想法完全吻合。没有利他心的人,在哪个场合都跟别人合不拢,因而居士也好,出家人也好,有一颗利他心的话,做什么事情都方便,否则你显再大的神通神变也不会长久的。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三十八节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