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节课
下面继续讲代受众生痛苦的教言。
怙主观世音,为除众怖畏,
涌现大悲心,加持自圣号。
昨天已经讲了,发菩提心修自他交换的人,应该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众生,自己平时连一点小危害都不愿接受,尽量地去防止,那么众生也是同样。甚至观世音菩萨为了消除众生的畏惧,以大悲心加持自己的名号,使仅仅听闻此名号者也能得到庇护。
观世音菩萨是三世诸佛大悲心的总集,三世诸佛的大悲心幻化成了观世音的形象。在藏传佛教,观世音大多数是男相,而汉传佛教中,几乎都是女相。当然,观世音的相没有固定,上至国王、婆罗门,下至乞丐,乃至非人、植物等,可依各种身相时时刻刻利益众生。同时菩萨还慈悲地加持自己的名号,令称念圣号者获得平安宁静。
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发愿:“凡是听到我名字的人,愿他相续中生起菩提心,遣除一切恐怖。”通过这样的祈祷,总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像观世音菩萨那样,令见闻接触的众生得到利益,佛陀在《法华经》中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以来为利益一切众生,加持了自己的名号,就像一颗药通过加工之后具有药效,病人吃后马上会起作用一样,观世音名号跟普通人的名称截然不同,忆念的时候,千万个众生的烦恼、恐怖、痛苦同一个时间都会无余遣除。即使在众人当中产生一些怖畏,或者遇到地水火风的灾难、怨敌的危害、邪魔外道的侵损、重病降临、恐怖袭击,忆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也能遣除。《华严经》云:“忆念三次我之名号者,愿彼于轮回中无有恐怖感。”
或者,让你发言、讲考,有些人胆子很小,特别害怕,这时候也可以忆念观世音菩萨。记得在20年前,我们讲考功德光的戒律,法王面前大家都特别害怕,轮到我的时候,我一直发抖,当时法王知道了,就让我好好地忆念观世音菩萨。后来我有没有忆念也不清楚了,可能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有些道友胆子比较小的话,讲考发言或者做一些事情时特别害怕,好像没有勇气,那个时候你就默默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这样恐怖会全部消除的。《学集论》中引用《观音解脱经》也讲了很多功德,比如令诸众生离堕落怖,令诸众生离众威怖,消除堕入三恶趣的命运,遣除世间的十八种灾难等。
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有各种各样,譬如中国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本是非常平常的舞蹈,但由于表演者是二十一位聋哑人,所以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尽管每个人的评价不一定相同,但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因为观世音菩萨始终加持非常可怜的人、烦恼深重的人,甚至极其下贱的妓女屠夫。因此,这些人的表演让世界上许多人感动震撼,应该是观世音以不同的显现来度化众生。
千手观音的历史非常多,大家应该很清楚,菩萨看见众生的烦恼特别深重,于是化出了一千只手和一千只眼睛,千手表示经常帮助众生,千眼则是昼夜六时观照每一个众生。当然,观世音菩萨有一只眼睛也能照见世界,有一只手也能帮助众生,只不过按照世人的感觉,一千只眼睛比一只眼睛要多,应该看得比较清楚,因而随顺世间的习惯,观音菩萨也就显现为这么多。
残疾人的导演张继刚曾说:“一个人心中有爱、心地善良,自然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一个人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他会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众生。(帮助众生倒没有说,他说帮助他人。)”他这番话是从艺术的角度说的,但《千手观音》能让那么多人感动,还是有一种大悲心的加持力。尤其是聋哑人没有听力,不能说话,就算日常生活也非常困难,能够做到这一点,真的是观世音菩萨的加持。
菩萨的加持,随时随地会以不同形象出现。有时候出现在聋哑人的舞蹈上,有时候出现在高僧大德的言语中,有时候变成水声鸟声……不断地利益众生。有些大德还以电视剧的形式表演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的事迹,如《观音妙缘》、《鱼篮观音》、《观音老母》,每一个都吻合现代人的心理,通过这种善巧方便,让大家了解佛教的真理,感悟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若从小就有这样的观念,一辈子也会很圆满的。
我一生中能依止善知识,遇到这么殊胜的密法,观音菩萨和度母还是有非常殊胜的因缘。也许是受父母和有些老师的影响吧,我从小就念观音心咒,大概六七岁放牦牛时,一个人去的话,走几步路就特别害怕,然后跑回来,一边跑一边念观音心咒“嗡玛呢贝美吽”,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一堆灌木,也觉得是魔鬼来了。
有时候在山上遇到一群领导,因为我脖子上有金刚带和佛像,那个年代宗教还没有完全开放,我就默默地念观音心咒、观音名号,希望他们不要拉开我衣服,不然看见以后,我倒不要紧,当时很小,但是我家人肯定会糟了。后来那些领导跟我聊了一会儿,没有说什么就走了,我心里非常高兴。通过许多小事情,我觉得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长大之后,不管是在哪一个学校,始终对观世音菩萨有非常强烈的信心,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
以前不管是学院总的修行违缘,还是个人的一些违缘,上师如意宝都要求大家念观音心咒、观音名号,很多的违缘也以此消于法界。所以大家在修行、生活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恐怖违缘时,一定要祈祷观世音菩萨。还有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念诵也有非常大的功德,《胜幢经》中说:“诸比丘,汝等若住树下、山洞、兰若……若时心生怖畏,当忆念佛陀名号,即可遣除一切违缘。”有些学佛的人经常出现违缘,这时候念“南无释迦牟尼佛”或者“南无观世音菩萨”,真的功德非常大。
大家对佛菩萨的祈祷时刻不能忘,如果像某些文学家一样,虽然对佛教不反对,但是没有信心,这种行为非常可怕。现在有些大学生,对佛教还是很认可,又有一定的信仰,但平时什么心咒、名号都不念,最多看一看《入行论》或者其他上师的教言,理论上愿意去研究,但念仪轨、念心咒,觉得是老太婆或净土宗的事情,自己根本不用做。这种人并没有真正进入佛门,否则行为上一定会与诸佛菩萨相应的。
当然,与诸佛菩萨相应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理论了解佛法的奥义,这样虽然有必要,但也要以虔诚心、恭敬心在诸佛菩萨面前祈祷。像我们这样业力深重的人,时时刻刻都需要上师的指点和加持,离不开诸佛菩萨的无形加持。有些人可能因为无神论等教育的影响吧,听别人讲感应篇、因果报应,始终有种怀疑的心态,这一点是孤陋寡闻的象征,不接受的就全部否认,也是一种愚者的行为。所以大家既要懂理论知识,也要有信仰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据各大经典所述,对观世音菩萨有虔诚信心的话,肯定修行会圆满成功。诸佛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有些出家人尽管希望不要还俗,但偶尔的违缘来到面前时,心好像发疯了一样,自己都无法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马上就能把这种心念转变过来,让你变成一个正常人,有了正知正念以后,一般不会被违缘毁坏的。所以这些问题上,大家一定要听受上师们的教言,自己励力地修持。
子二、退失不应理:
对于大乘菩萨行为,尤其是自他交换这些非常殊胜的修法,千万不能退失。
闻名昔丧胆,因久习近故,
失彼竟寡欢,知难应莫退。
颂词有两种解释方法,从比喻方面讲也可以,从意义方面讲也可以。各大讲义的解释各有千秋,但这在《广释》中说过,我在这里不分析,今天主要是以窍诀方式给大家解释。(我倒没有什么窍诀,但是依靠一些讲义,也有一些窍诀。)
世间上有些特别可怕的人,令人闻名丧胆,但与他接触久了以后,觉得这个人也很随和,他不在身边时,自己就会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同样,修持慈悲菩提心的话,初学者刚开始觉得有一点困难,但只要信心不退、不断去修学,串习纯熟以后,一旦离开了大乘菩提,自己心里还会不快乐。
我在上小学时有个同学叫康忠,他天天欺负我,我听到他的名字就躲到院子那边,特别害怕。后来到中学的时候,我有点长高了,跟他打过几次架,反而关系就好了。我到甘孜去了以后经常想他,没有他的话,心里不快乐,于是专门写信叫他来看我。他来了以后,给我一块走私表,我当时觉得特别珍贵。
过去我家乡也有一个长官,听说特别吓人,很多人都怕他。但后来大家与他接触后,发现并不是这样,他最后离开的时候,许多人都特别伤心。类似的现象,世间上有许许多多,你原来听到他的名字、看见他的样子,就很讨厌,特别恨他,但后来通过不同的因缘,逐渐与之结上不同的关系后,即使一刹那他不在身边,好像自己也非常伤心。
同样,学大乘要度化无量众生,布施身体财产,还要拿自己的快乐跟他人的痛苦相交换,这样的行为,乍听之下胆战心惊,很多人感到恐慌不安:“我怎么能做得到呢?独自一人求解脱不行,还要度化无量众生,不要说无量众生,度一个众生也困难,行持大乘佛法太麻烦了!”当然万事开头难,刚开始会有这样的顾虑和恐惧,但是经过善知识和大乘论典的引导,在心里串习久了之后,到了一定的时候也不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定要慢慢来,不可能一步登天,没有打好基础的话,那就成了空中楼阁。只有打好扎实稳固的基础,一步一步按修法的次第来,才能真正体会到大乘的妙味。
我们学院里有很多高僧大德也是这样。刚来学院的时候,很多人自私自利的心特别强,自己有利益就愿意做,没有利益的话,根本不愿意参与。但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一味希求自己的利益是不合理的,不要说今生的吃喝玩乐,就连来世独自解脱也没有意义,一定要帮助众生,只要对众生有利,宁可将自己的一切赐给别人。如果对众生没有利益,心里就会闷闷不乐。这一点,菩提心修得比较圆满的人都会感受…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三十六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