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八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叁十六節課

  第一百叁十六節課

  下面繼續講代受衆生痛苦的教言。

  怙主觀世音,爲除衆怖畏,

  湧現大悲心,加持自聖號。

  昨天已經講了,發菩提心修自他交換的人,應該像愛護自己一樣愛護衆生,自己平時連一點小危害都不願接受,盡量地去防止,那麼衆生也是同樣。甚至觀世音菩薩爲了消除衆生的畏懼,以大悲心加持自己的名號,使僅僅聽聞此名號者也能得到庇護。

  觀世音菩薩是叁世諸佛大悲心的總集,叁世諸佛的大悲心幻化成了觀世音的形象。在藏傳佛教,觀世音大多數是男相,而漢傳佛教中,幾乎都是女相。當然,觀世音的相沒有固定,上至國王、婆羅門,下至乞丐,乃至非人、植物等,可依各種身相時時刻刻利益衆生。同時菩薩還慈悲地加持自己的名號,令稱念聖號者獲得平安甯靜。

  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發願:“凡是聽到我名字的人,願他相續中生起菩提心,遣除一切恐怖。”通過這樣的祈禱,總有一天我們也可以像觀世音菩薩那樣,令見聞接觸的衆生得到利益,佛陀在《法華經》中雲:“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以來爲利益一切衆生,加持了自己的名號,就像一顆藥通過加工之後具有藥效,病人吃後馬上會起作用一樣,觀世音名號跟普通人的名稱截然不同,憶念的時候,千萬個衆生的煩惱、恐怖、痛苦同一個時間都會無余遣除。即使在衆人當中産生一些怖畏,或者遇到地水火風的災難、怨敵的危害、邪魔外道的侵損、重病降臨、恐怖襲擊,憶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也能遣除。《華嚴經》雲:“憶念叁次我之名號者,願彼于輪回中無有恐怖感。”

  或者,讓你發言、講考,有些人膽子很小,特別害怕,這時候也可以憶念觀世音菩薩。記得在20年前,我們講考功德光的戒律,法王面前大家都特別害怕,輪到我的時候,我一直發抖,當時法王知道了,就讓我好好地憶念觀世音菩薩。後來我有沒有憶念也不清楚了,可能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有些道友膽子比較小的話,講考發言或者做一些事情時特別害怕,好像沒有勇氣,那個時候你就默默地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這樣恐怖會全部消除的。《學集論》中引用《觀音解脫經》也講了很多功德,比如令諸衆生離墮落怖,令諸衆生離衆威怖,消除墮入叁惡趣的命運,遣除世間的十八種災難等。

  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有各種各樣,譬如中國殘疾人表演的“千手觀音”,本是非常平常的舞蹈,但由于表演者是二十一位聾啞人,所以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盡管每個人的評價不一定相同,但從佛教的角度來看,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因爲觀世音菩薩始終加持非常可憐的人、煩惱深重的人,甚至極其下賤的妓女屠夫。因此,這些人的表演讓世界上許多人感動震撼,應該是觀世音以不同的顯現來度化衆生。

  千手觀音的曆史非常多,大家應該很清楚,菩薩看見衆生的煩惱特別深重,于是化出了一千只手和一千只眼睛,千手表示經常幫助衆生,千眼則是晝夜六時觀照每一個衆生。當然,觀世音菩薩有一只眼睛也能照見世界,有一只手也能幫助衆生,只不過按照世人的感覺,一千只眼睛比一只眼睛要多,應該看得比較清楚,因而隨順世間的習慣,觀音菩薩也就顯現爲這麼多。

  殘疾人的導演張繼剛曾說:“一個人心中有愛、心地善良,自然有一千只手來幫助你。一個人心地善良、心中有愛,他會伸出一千只手去幫助衆生。(幫助衆生倒沒有說,他說幫助他人。)”他這番話是從藝術的角度說的,但《千手觀音》能讓那麼多人感動,還是有一種大悲心的加持力。尤其是聾啞人沒有聽力,不能說話,就算日常生活也非常困難,能夠做到這一點,真的是觀世音菩薩的加持。

  菩薩的加持,隨時隨地會以不同形象出現。有時候出現在聾啞人的舞蹈上,有時候出現在高僧大德的言語中,有時候變成水聲鳥聲……不斷地利益衆生。有些大德還以電視劇的形式表演觀世音菩薩度化衆生的事迹,如《觀音妙緣》、《魚籃觀音》、《觀音老母》,每一個都吻合現代人的心理,通過這種善巧方便,讓大家了解佛教的真理,感悟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若從小就有這樣的觀念,一輩子也會很圓滿的。

  我一生中能依止善知識,遇到這麼殊勝的密法,觀音菩薩和度母還是有非常殊勝的因緣。也許是受父母和有些老師的影響吧,我從小就念觀音心咒,大概六七歲放牦牛時,一個人去的話,走幾步路就特別害怕,然後跑回來,一邊跑一邊念觀音心咒“嗡瑪呢貝美吽”,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一堆灌木,也覺得是魔鬼來了。

  有時候在山上遇到一群領導,因爲我脖子上有金剛帶和佛像,那個年代宗教還沒有完全開放,我就默默地念觀音心咒、觀音名號,希望他們不要拉開我衣服,不然看見以後,我倒不要緊,當時很小,但是我家人肯定會糟了。後來那些領導跟我聊了一會兒,沒有說什麼就走了,我心裏非常高興。通過許多小事情,我覺得觀世音菩薩的加持不可思議。長大之後,不管是在哪一個學校,始終對觀世音菩薩有非常強烈的信心,一直到現在也是這樣。

  以前不管是學院總的修行違緣,還是個人的一些違緣,上師如意寶都要求大家念觀音心咒、觀音名號,很多的違緣也以此消于法界。所以大家在修行、生活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恐怖違緣時,一定要祈禱觀世音菩薩。還有釋迦牟尼佛的名號,念誦也有非常大的功德,《勝幢經》中說:“諸比丘,汝等若住樹下、山洞、蘭若……若時心生怖畏,當憶念佛陀名號,即可遣除一切違緣。”有些學佛的人經常出現違緣,這時候念“南無釋迦牟尼佛”或者“南無觀世音菩薩”,真的功德非常大。

  大家對佛菩薩的祈禱時刻不能忘,如果像某些文學家一樣,雖然對佛教不反對,但是沒有信心,這種行爲非常可怕。現在有些大學生,對佛教還是很認可,又有一定的信仰,但平時什麼心咒、名號都不念,最多看一看《入行論》或者其他上師的教言,理論上願意去研究,但念儀軌、念心咒,覺得是老太婆或淨土宗的事情,自己根本不用做。這種人並沒有真正進入佛門,否則行爲上一定會與諸佛菩薩相應的。

  當然,與諸佛菩薩相應的方式多種多樣,通過理論了解佛法的奧義,這樣雖然有必要,但也要以虔誠心、恭敬心在諸佛菩薩面前祈禱。像我們這樣業力深重的人,時時刻刻都需要上師的指點和加持,離不開諸佛菩薩的無形加持。有些人可能因爲無神論等教育的影響吧,聽別人講感應篇、因果報應,始終有種懷疑的心態,這一點是孤陋寡聞的象征,不接受的就全部否認,也是一種愚者的行爲。所以大家既要懂理論知識,也要有信仰信心,這是非常重要的。

  據各大經典所述,對觀世音菩薩有虔誠信心的話,肯定修行會圓滿成功。諸佛菩薩的加持不可思議,有些出家人盡管希望不要還俗,但偶爾的違緣來到面前時,心好像發瘋了一樣,自己都無法控製。在這種情況下,依靠諸佛菩薩的加持,馬上就能把這種心念轉變過來,讓你變成一個正常人,有了正知正念以後,一般不會被違緣毀壞的。所以這些問題上,大家一定要聽受上師們的教言,自己勵力地修持。

  子二、退失不應理:

  對于大乘菩薩行爲,尤其是自他交換這些非常殊勝的修法,千萬不能退失。

  聞名昔喪膽,因久習近故,

  失彼竟寡歡,知難應莫退。

  頌詞有兩種解釋方法,從比喻方面講也可以,從意義方面講也可以。各大講義的解釋各有千秋,但這在《廣釋》中說過,我在這裏不分析,今天主要是以竅訣方式給大家解釋。(我倒沒有什麼竅訣,但是依靠一些講義,也有一些竅訣。)

  世間上有些特別可怕的人,令人聞名喪膽,但與他接觸久了以後,覺得這個人也很隨和,他不在身邊時,自己就會郁郁寡歡、悶悶不樂。同樣,修持慈悲菩提心的話,初學者剛開始覺得有一點困難,但只要信心不退、不斷去修學,串習純熟以後,一旦離開了大乘菩提,自己心裏還會不快樂。

  我在上小學時有個同學叫康忠,他天天欺負我,我聽到他的名字就躲到院子那邊,特別害怕。後來到中學的時候,我有點長高了,跟他打過幾次架,反而關系就好了。我到甘孜去了以後經常想他,沒有他的話,心裏不快樂,于是專門寫信叫他來看我。他來了以後,給我一塊走私表,我當時覺得特別珍貴。

  過去我家鄉也有一個長官,聽說特別嚇人,很多人都怕他。但後來大家與他接觸後,發現並不是這樣,他最後離開的時候,許多人都特別傷心。類似的現象,世間上有許許多多,你原來聽到他的名字、看見他的樣子,就很討厭,特別恨他,但後來通過不同的因緣,逐漸與之結上不同的關系後,即使一刹那他不在身邊,好像自己也非常傷心。

  同樣,學大乘要度化無量衆生,布施身體財産,還要拿自己的快樂跟他人的痛苦相交換,這樣的行爲,乍聽之下膽戰心驚,很多人感到恐慌不安:“我怎麼能做得到呢?獨自一人求解脫不行,還要度化無量衆生,不要說無量衆生,度一個衆生也困難,行持大乘佛法太麻煩了!”當然萬事開頭難,剛開始會有這樣的顧慮和恐懼,但是經過善知識和大乘論典的引導,在心裏串習久了之後,到了一定的時候也不難。千裏之行,始于足下,一定要慢慢來,不可能一步登天,沒有打好基礎的話,那就成了空中樓閣。只有打好紮實穩固的基礎,一步一步按修法的次第來,才能真正體會到大乘的妙味。

  我們學院裏有很多高僧大德也是這樣。剛來學院的時候,很多人自私自利的心特別強,自己有利益就願意做,沒有利益的話,根本不願意參與。但學了一段時間後,發現一味希求自己的利益是不合理的,不要說今生的吃喝玩樂,就連來世獨自解脫也沒有意義,一定要幫助衆生,只要對衆生有利,甯可將自己的一切賜給別人。如果對衆生沒有利益,心裏就會悶悶不樂。這一點,菩提心修得比較圓滿的人都會感受…

《《入行論講記》第八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叁十六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