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请略述藏传佛教的历史!▪P2

  ..续本文上一页是从书本上看,似乎跟唯识、中观差不多,可能也看不出来什么。但你若按照密宗的传承,如理如法地依止上师,遵循上师的教言长期实修,很容易就能证悟一些不可思议的境界。

  昨天我来西安时还在想:你们这里跟大圆满的源流,还是挺有因缘的。我们大圆满跟唐密一样,历来都相当重视传承。像唐密的话,最初由毗卢遮那佛传给金刚萨埵;之后龙猛菩萨打开南天铁塔,从金刚萨埵处得受此法;然后他又传给龙智;龙智再传给善无畏、金刚智。后来,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在唐朝来中土弘扬密法,史称“开元三大士”。

  而我们大圆满,刚开始是普贤王如来传给金刚持,金刚持传给人间的嘎绕多吉(极喜金刚),之后嘎绕多吉传给蒋华西宁,蒋华西宁传给西日桑哈。而西日桑哈,实际上是汉族人,具体是什么年代呢?应该是唐朝初年。他曾去印度依止了蒋华西宁,得到大圆满的窍诀,此后又返回汉地,住于清凉尸陀林[6]。

  当时,在印度某个城市中,布玛莫扎和嘉纳思札(益西多)共同学习五明。一天,他们二人去金刚座旁的一个花园散步,突见金刚萨埵在空中授记:“你们虽曾五百世转为班智达,却尚未获得果位。若想即生解脱,应前往汉地清凉尸陀林。”听到此话,布玛莫扎立即动身去汉地,依止了西日桑哈,得到很多大圆满的窍诀,并将其中的一部分,藏于你们西安的吉祥门[7]。

  他返回印度后,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嘉纳思札。嘉纳思札也前往清凉尸陀林,请求西日桑哈摄受。他依止的时间比较长,最后得到了大圆满的最高境界。当西日桑哈圆寂时,将《七钉窍诀》传给嘉纳思札。然后,嘉那思札从吉祥门取出所有经函,回到了印度,住在巴桑尸陀林中。

  此后,布玛莫扎去拜见嘉纳思札,请求摄受。当嘉纳思札圆寂时,将《四安住法》的窍诀传给了布玛莫扎。后来,布玛莫扎将其传给莲花生大士,莲花生大士又传到了藏地……这就是我们大圆满的源流。由此可见,大圆满的传承始于普贤王如来。当然,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也传过一些密法,如《时轮金刚》、《文殊真实名经》等,这些都是佛陀亲口所说。但也有一些密法,是佛陀圆寂后出现于世的。

  然而,对历史和特殊传承不了解的人,可能会有各种想法和说法,这一点也情有可原。就好比密宗传承中的“持明表示传”,一般人就无法想象。其实它跟禅宗心心相印的方式很相似,在禅宗中,依靠上师的一个表示或一个话头,有缘弟子即可当下开悟。同样在密宗里,比如莲花生大士对弟子直指虚空在哪里,有缘者也能马上明心见性,这就叫持明表示传。但作为学术研究的人,要想搞明白其中的奥秘,了解他们的证悟境界,可以说望尘莫及、难如登天。因为学术都建立在六根的基础上,可是超胜的境界,没办法以六根触及,假如你没有一种信仰、没有一种信心,那再怎么研究也只是盲人摸象。

  现在经常有人说:“传承有什么用?念经有什么用?这些都是多余的!”他们只看外物,不讲内在,其实是不合理的。以前弘一大师就举过一个例子,说明了内在有时候比外在更重要。他说用一块普通的布做成国旗,当升旗的时候,人们需要恭恭敬敬向它行礼。这种行为能否说是迷信呢?肯定大家不会承认。同样,对于一般文字写成的佛经,用学术眼光来看它,似乎跟世间文章没什么差别,但它确实有一种不共的加持,对此我们只能用心去感受,肉眼是根本看不出来的。

  还有,像藏密中的“虹身成就”,很多学者也无法理解和接受。但即便如此,它也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在汉地还曾发生过。

  比如,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捡,是晋朝人,她70岁要圆寂那天,就不舍肉身直接飞往清净刹土,跟虹身的最高境界完全一样。这是非常真实的事,后被梁代高僧宝唱编入了《比丘尼传》[8]。以前隆莲法师讲《心经》时,也引用过这个公案。假如有人说藏密的虹身成就不合理,那么这段历史又当如何解读呢?

  还有,中国第一位比丘朱士行,我前段时间讲《般若摄颂》时也提过,他千辛万苦翻译的《放光般若经》,又被称为《虹化经》的简本。他本人经过多年的修学,深刻领悟到此经蕴含的虹化圣义,后来圆寂时出现的许多瑞相,也说明他在虹身方面有所成就。

  [1] 有些历史记载,松赞干布在位期间,跟唐朝的一些和尚也有往来,并在佛法方面有过交流。

  [2] 莲花戒:又名嘎玛拉西拉。与菩提萨埵都来自印度的那烂陀寺,皆为中观自续派的论师。

  [3] 真正懂大圆满、大手印教义的人,并不会这样做,而会先打好基础再次第修持。

  [4] 预试七人:赤松德赞时,为观察藏人能否守持出家戒律,命试从静命论师依说一切有部出家的七人:巴·色朗、巴·赤协、贝若扎那、杰瓦却阳、款·鲁益旺波、马·仁钦却和藏勒竹。藏传佛教史籍中,对预试七人名字不同的说法颇多。

  [5]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就曾评价元朝的皇帝们,个个英武沉毅,虽然大多命数不长,却都豁达大度,颇有君主之气。如云:“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自塞外三帝,中原七帝,皆英武踵立,无一童昏暴缪之主。”

  [6] 清凉尸陀林,据说在现在的五台山那边。

  [7]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如今在汉地文献中,很难查到吉祥门的具体位置。只有从历史和许多大德的教言中了知,此处应该位于现在的西安。

  [8] 《比丘尼传》,梁代高僧宝唱撰,是晋、宋、齐、梁四朝著名的比丘尼六十五人的传记。《比丘尼传》云:“晋竹林寺净捡尼传一:晋土有比丘尼亦捡为始也。当其羯磨之日,殊香芬馥,阖众同闻,莫不欣叹加其敬仰。善修戒行志学不休,信施虽多随得随散,常自后己每先于人。到升平未,忽复闻前香并见赤气,有一女人手把五色花自空而下。捡见欣然,因语众曰:好持后事,我今行矣!执手辞别,腾空而上。所行之路有似虹霓,直属于天。时年七十矣。”

  

《请略述藏传佛教的历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