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讲记》第七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二十一节课▪P2

  ..续本文上一页而来。(这种做法真的特别可怕,那个时候飞机火车什么都没有,几千里的路程,一节一节地送过来,只为了满足女人的口腹之欲,也难怪佛陀在大乘经典中经常呵斥贪执女色的过患。历史上有许多这方面的事例,我这次讲《入行论》之所以用世间公案来阐述女人的过失,也有一定的原因。)

  后来由于杨贵妃受宠,杨家一门气焰嚣张,导致安禄山以此为借口造反,玄宗携贵妃被迫外逃。在途中,将士们请求将杨贵妃处死,因为她是这场战争的祸根。玄宗为了平服军心,不得已赐死了贵妃,用简单的褥子一裹,随便埋在大路边。

  当时埋的这具丑陋尸体,就是以前大家喜欢供养的身体,如果把她扔在尸陀林,可能秃鹫非常高兴,因为她是历史上有名的胖美女!有些尸体特别瘦,只是一堆骨架,老鹰都吃不饱,经常比较伤心。假如把她扔在尸陀林,很多人也应该想一想:以前倾国倾城、娇艳动人的这个身体,最后落到了什么下场?所以我们看见人死时,应该用无常观来好好观察,这对自己的修行很有帮助。

  现在大城市里的很多年轻人,没有时间学《入行论》,那天我从年龄上分析了一下,大多数学员都是成年人,年轻人寥寥无几。本来他们非常有潜力,但很多人耽著于感情美色,根本没有时间学。有些年轻人为了找朋友,天上天下都在寻觅,但始终也找不到。有个老太太说:“我孙子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我非常伤心。”这些老年人真的很糊涂,有时候看他们的表情、听他们的谈话,都纳闷他们为什么不念佛,每天都是想这些?自己一辈子迷迷糊糊过来了,一点后悔和惭愧都没有,还要给下一代的耳边也灌输这些非理教育,这些老人实在可怜!

  我们应该观察自己的身体,也要观察别人的身体。其实人人特别喜欢的身体,除了给秃鹫当食物、给农民当肥料之外,没有任何价值。正如《中观四百论》中所说,它唯一的价值,就是能依之修持善法。因此,皈依佛门、行持善法的人,他们的身体才有价值!

  丑五、欣喜接触不应理(以欢喜心来接触女人的身体不合理):

  若汝见白骨,静卧犹惊怖,

  何不惧少女,灵动如活尸?

  见到尸陀林的白骨时,即使它静卧不动,也会令你惊怖不安,那你为什么不怕现在被灵魂所带动的活尸呢?

  古印度的尸陀林,跟藏地的尸陀林有点不同。在藏地,尸体放到尸陀林之后,很快的时间内,天葬师就把皮肉割开、骨头砸碎,当场喂给老鹰吃光,尸体马上就处理完了。而根据史书上记载,古印度的尸陀林没有天葬师,人死后只是把尸体送到那里,老人的尸体、年轻人的尸体、小孩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堆着,有新的也有旧的,在那种场合中,呆一会儿也觉得非常害怕。

  去年有一个喇嘛,非要去尸陀林修断法,于是带了个小小的帐篷,打算在那里住下来。到了黄昏,他觉得阴风阵阵、毛骨耸立,晚上念了点经后,实在是受不了,拔腿就跑,帐篷也扔在那里,次日白天才敢去取。其实我们这个尸陀林还算是可以,天葬后就看不到尸体了,但印度尸陀林并不是这样,所有的尸体都会堆在那里,等鸟兽慢慢地吃光。

  原来藏地有一个故事:某人吹嘘自己胆子特别大,做什么事情都不怕,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有本事的话,到尸陀林去,把一根桩子结实地插在地上,如果回来一点都不害怕,我给你一匹马。”那个人满口答应下来,拿着桩子势在必得地去了。黄昏时他开始有点怕,东看西看,一边看一边插桩子。因为藏装比较长,他在插桩子时,把衣服的下摆也插在了地上。插好以后,他转身正准备回去,突然觉得地下有人拉着他不放,怎么样都走不动。他就大声哭着哀求:“请放了我!求求你,请放了我!……”

  所以,尸陀林是特别可怕的地方,为什么可怕的呢?因为里面有很多尸体,令人望而生畏,尤其是看到他的面相,觉得特别恐怖。其实米拉日巴尊者说,我们活着的身体,不管从结构上、本质上,或者躯体上、容貌上,跟死后的尸体没什么差别。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二者完全不相同,活着的身体有生命,而死了以后没有生命。”这一点是对的,但我们怕的不是生命,就是尸体;我们贪执的也不是灵魂,而是身体。既然贪执的是身体,那么它放在尸陀林里时,你为什么如是害怕呢?以理观察的话,生前的身体跟死后的尸体,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现在由风大带动的身体,就是“起尸”。

  如果一个人在死后,尸体猛然站起,虽然容颜与往昔无异,但最爱她的男人也会吓得昏过去。《四百论广释》中有个故事说,有一国王对王妃(另有种说法是王子)极为宠爱,忽有一日王妃死了,群臣为了不让国王太悲伤,便启奏:“王妃没有死,她变成魔鬼了,尸体已经起来了!”国王一听特别害怕,立即下令将王妃碎尸万段。不久群臣又禀告:“王妃死了!”国王大喜,令眷属敲鼓庆贺。其实,如果害怕她死后的起尸,为何不怕活着的身体?《入行论》下面也会讲到:“岂乐活白骨,充塞寒林城。”我们现在所居住的世界,实际上就是充满活动白骨的寒林城。

  在古代,人死后如果没有赶快处理,晚上半夜三更就可能起尸。有时候我们护尸体很害怕,晚上一边念经,一边要注意动静,大概两三点钟时要看一看尸体会不会起来。你们女众好像不害怕,还是挺厉害的,我们有些道友死了以后,很多人通宵为其念佛,一点恐惧都没有。但我们晚上真的有点怕,所以一般用个帘子隔着。听说有一个人晚上守尸体时,中间隔了一条帘子,有只老鼠在那儿动,他认为尸体起来了,结果吓跑了。第二天一看,才发现是老鼠在作怪。以前在西藏和马尔康一带,经常有起尸的现象,很多上师的传记里都有叙述。

  我们若能经常观无常,剖析他人的身体跟尸体没有差别,将来很容易生起出离心。记得《开启修心门扉》中说,从前有一个人,偶然的机会看到一具开膛破肚的女尸,恐惧厌恶之余,心中反复思量:“天下所有的女人都应当如此,包括我自己的身体也不例外!”他死后转生于印度,成为一位大国王的王子,名为“扎巴”。扎巴成年以后,被许多美艳的王妃围绕着,一次,当他与众妃尽情享乐之后,众妃都进入了梦乡。他环顾四周的王妃,忽然觉得仿佛置身于腐臭冲天的尸陀林,立刻生起反胃作呕的感觉。他一下子不安起来,迅速仓皇出逃,来至佛陀身边,以听闻佛法而现见四谛,成为一名叫“扎巴”的大阿罗汉。据说佛陀在初转*轮时,紧随身边的马胜等五比丘与扎巴等五近比丘中的扎巴,就是这位扎巴。

  所以,前世若曾观过无常,今生对生活就会有所领悟。我们这里的有些修行人也讲过:“以前跟自己的爱人在一起时,觉得以后会幸福快乐,但成家之后,只要跟妻子睡在一块,就感觉身边有一具大尸体。最后也不得不出家,前往寂静的地方。”

  我今天这样讲,你们会不会家庭不和?当然从显现上,与众生还是应和睦相处,但也要认识到身体的不净本质,否则一直执迷不悟,始终在贪欲的网罟中无法自拔,那会非常非常可怜!

  丑六、以贪拥抱不应理:

  昔衣汝亦贪,今裸何不欲?

  若谓厌不净,何故拥着衣?

  从前,你连穿着衣服的女身都要贪爱,而今为何不欲求那裸露的女尸?如果你厌恶不净的尸体,那为什么要拥抱衣服包裹的身体呢?

  世间人的心真的很迷惑,听到有些歌星唱歌很好听,就莫名其妙对他生贪心。很多无聊可怜的人,为了追这些歌星,情愿倾家荡产,只要听到他的一首歌,不知道自己的鞋子掉在哪里,一直拼命地追。还有些人看到有的明星化妆很美,姿态非常美妙,也无缘无故生贪心。其实她的打扮、装饰、衣着,并不是她的身体,她真正的身体,跟尸体没有任何差别。然而人始终喜欢一种神秘感,如果没有神秘感,所贪执的对境根本没有什么,若用智慧的宝剑挑开神秘的面纱,他们只不过是一具具活尸体罢了。

  穿着衣服的美女,很多人都特别喜欢,而尸陀林中赤裸裸摆在面前的女尸,即使是贪心最大的男人,不要说拥抱,连亲近都不敢。佛陀时代有个非常出名的妓女,她对三宝很有信心,每天供养八位僧人,很多僧人觉得她非常好看,都愿意去她家应供。有一位僧人回去后,向众僧提及她是多么漂亮,每天供养的食物如何美味。听了这番话,一位年轻的僧人,虽然没有见过她,但却爱上了她。隔天,他也随僧众到那位妓女家应供。不巧的是,正好那个妓女生病了,但出于强烈的信心,仍在别人搀扶下出来拜见众僧。当她走出来时,那年轻的僧人见到了她,非常吃惊,因为她虽在病中,却仍然那么美丽动人,他马上产生了强烈的爱欲。

  好景不长,这位妓女不幸当天晚上死了。国王派人把死讯告诉佛陀,佛陀请国王将尸体送到尸陀林,暂时保护起来,不要被秃鹫吃掉,让尸体在那里停三日。印度的气候非常炎热,三天之后,她的尸体不再美丽,苍蝇从她的九孔中飞进飞出。(有时候我念颇瓦时,就经常想:“听说这具尸体生前非常美,但死了好几天以后,再美的人,人们连看都不敢看,只有用布裹着放在那里。”)

  到了第四天,佛陀带领众眷属、国王带着部下前去观看尸体,那年轻的僧人也跟着去了。在这么多人面前,佛陀明知故问道:“国王,这女人是谁?”国王说:“是大名鼎鼎的某某妓女。”(就像有些明星一样,他们的名气人尽皆知,年轻人在说,老太太也在说。也许是我看不来吧,人们公认的美女俊男,真的不好看,没有毛病的人始终找不到。如果换成动物来看人,会觉得人长得非常奇怪。就像我们看猴子特别难看,不管是鼻子、嘴巴,什么都怪怪的,但若我们变成猴子来看人,可能觉得更可怕。所谓的好看,完全是分别念安立的,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标准完全不同。原来我在三亚治病时,那里正举行“世界选美大赛”,一百多个美女云集一处,但我深深地感觉到,各地对美的评价有天壤之别。有时候一个国家选一个美女,他们觉得是最好看的,但在其他的民族看来,不要说一个国家的美女,连一个村子的美女都算不上。因此,所谓的美,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国王回答之后,佛陀紧接着说:“很好,国王请你宣布,谁要是肯出一千两银子,就可以占有她。”可是无人问津。国王一再把价钱降低,最后减到一个铜板……四分之一个铜板……八分之一个铜板,照样没有人要。国王干脆宣布:“谁要的话,就可以免费抬走。”但大家仍然没有兴趣。这时候,佛陀对众人开示道:“你们看,她活着时,有人肯花一千两银子,只不过为了和她共度一个晚上;现在连免费赠送都没有人要。实际上,她原来的身体跟现在的身体只不过放了三四天而已,此外根本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以前目犍连尊者得阿罗汉果后,有一次去城市里面,有个女人见到他,贪心大起,故意穿上华丽的衣服来引诱他,尊者见此即说偈言:“汝身骨干立,皮肉相缠裹,不净内充满,无一是好物。我心如虚空,一切无所著,正使天欲来,不能染我心。”

  达到这样的境界,确实非常困难,可是通过对人身的种种剖析,自己的贪心应该会减少。当然,感情上的问题,是凡夫无始以来的习气,懂得理论后马上就能断除,肯定也不太现实,但若从理论上先下手,强烈的贪欲就会逐渐息灭、消失。为什么很多出家人刚开始时对感情一直不舍,后经一番大乘佛法的闻思,终年住在山里,没有伴侣也能呆得下来?这就是因为大乘佛法的加持和威力不可思议!

  

《《入行论讲记》第七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二十一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