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而來。(這種做法真的特別可怕,那個時候飛機火車什麼都沒有,幾千裏的路程,一節一節地送過來,只爲了滿足女人的口腹之欲,也難怪佛陀在大乘經典中經常呵斥貪執女色的過患。曆史上有許多這方面的事例,我這次講《入行論》之所以用世間公案來闡述女人的過失,也有一定的原因。)
後來由于楊貴妃受寵,楊家一門氣焰囂張,導致安祿山以此爲借口造反,玄宗攜貴妃被迫外逃。在途中,將士們請求將楊貴妃處死,因爲她是這場戰爭的禍根。玄宗爲了平服軍心,不得已賜死了貴妃,用簡單的褥子一裹,隨便埋在大路邊。
當時埋的這具醜陋屍體,就是以前大家喜歡供養的身體,如果把她扔在屍陀林,可能禿鹫非常高興,因爲她是曆史上有名的胖美女!有些屍體特別瘦,只是一堆骨架,老鷹都吃不飽,經常比較傷心。假如把她扔在屍陀林,很多人也應該想一想:以前傾國傾城、嬌豔動人的這個身體,最後落到了什麼下場?所以我們看見人死時,應該用無常觀來好好觀察,這對自己的修行很有幫助。
現在大城市裏的很多年輕人,沒有時間學《入行論》,那天我從年齡上分析了一下,大多數學員都是成年人,年輕人寥寥無幾。本來他們非常有潛力,但很多人耽著于感情美色,根本沒有時間學。有些年輕人爲了找朋友,天上天下都在尋覓,但始終也找不到。有個老太太說:“我孫子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對象,我非常傷心。”這些老年人真的很糊塗,有時候看他們的表情、聽他們的談話,都納悶他們爲什麼不念佛,每天都是想這些?自己一輩子迷迷糊糊過來了,一點後悔和慚愧都沒有,還要給下一代的耳邊也灌輸這些非理教育,這些老人實在可憐!
我們應該觀察自己的身體,也要觀察別人的身體。其實人人特別喜歡的身體,除了給禿鹫當食物、給農民當肥料之外,沒有任何價值。正如《中觀四百論》中所說,它唯一的價值,就是能依之修持善法。因此,皈依佛門、行持善法的人,他們的身體才有價值!
醜五、欣喜接觸不應理(以歡喜心來接觸女人的身體不合理):
若汝見白骨,靜臥猶驚怖,
何不懼少女,靈動如活屍?
見到屍陀林的白骨時,即使它靜臥不動,也會令你驚怖不安,那你爲什麼不怕現在被靈魂所帶動的活屍呢?
古印度的屍陀林,跟藏地的屍陀林有點不同。在藏地,屍體放到屍陀林之後,很快的時間內,天葬師就把皮肉割開、骨頭砸碎,當場喂給老鷹吃光,屍體馬上就處理完了。而根據史書上記載,古印度的屍陀林沒有天葬師,人死後只是把屍體送到那裏,老人的屍體、年輕人的屍體、小孩的屍體橫七豎八地堆著,有新的也有舊的,在那種場合中,呆一會兒也覺得非常害怕。
去年有一個喇嘛,非要去屍陀林修斷法,于是帶了個小小的帳篷,打算在那裏住下來。到了黃昏,他覺得陰風陣陣、毛骨聳立,晚上念了點經後,實在是受不了,拔腿就跑,帳篷也扔在那裏,次日白天才敢去取。其實我們這個屍陀林還算是可以,天葬後就看不到屍體了,但印度屍陀林並不是這樣,所有的屍體都會堆在那裏,等鳥獸慢慢地吃光。
原來藏地有一個故事:某人吹噓自己膽子特別大,做什麼事情都不怕,一個人對他說:“你真有本事的話,到屍陀林去,把一根樁子結實地插在地上,如果回來一點都不害怕,我給你一匹馬。”那個人滿口答應下來,拿著樁子勢在必得地去了。黃昏時他開始有點怕,東看西看,一邊看一邊插樁子。因爲藏裝比較長,他在插樁子時,把衣服的下擺也插在了地上。插好以後,他轉身正准備回去,突然覺得地下有人拉著他不放,怎麼樣都走不動。他就大聲哭著哀求:“請放了我!求求你,請放了我!……”
所以,屍陀林是特別可怕的地方,爲什麼可怕的呢?因爲裏面有很多屍體,令人望而生畏,尤其是看到他的面相,覺得特別恐怖。其實米拉日巴尊者說,我們活著的身體,不管從結構上、本質上,或者軀體上、容貌上,跟死後的屍體沒什麼差別。有些人可能認爲:“這二者完全不相同,活著的身體有生命,而死了以後沒有生命。”這一點是對的,但我們怕的不是生命,就是屍體;我們貪執的也不是靈魂,而是身體。既然貪執的是身體,那麼它放在屍陀林裏時,你爲什麼如是害怕呢?以理觀察的話,生前的身體跟死後的屍體,本質上沒有任何差別,現在由風大帶動的身體,就是“起屍”。
如果一個人在死後,屍體猛然站起,雖然容顔與往昔無異,但最愛她的男人也會嚇得昏過去。《四百論廣釋》中有個故事說,有一國王對王妃(另有種說法是王子)極爲寵愛,忽有一日王妃死了,群臣爲了不讓國王太悲傷,便啓奏:“王妃沒有死,她變成魔鬼了,屍體已經起來了!”國王一聽特別害怕,立即下令將王妃碎屍萬段。不久群臣又禀告:“王妃死了!”國王大喜,令眷屬敲鼓慶賀。其實,如果害怕她死後的起屍,爲何不怕活著的身體?《入行論》下面也會講到:“豈樂活白骨,充塞寒林城。”我們現在所居住的世界,實際上就是充滿活動白骨的寒林城。
在古代,人死後如果沒有趕快處理,晚上半夜叁更就可能起屍。有時候我們護屍體很害怕,晚上一邊念經,一邊要注意動靜,大概兩叁點鍾時要看一看屍體會不會起來。你們女衆好像不害怕,還是挺厲害的,我們有些道友死了以後,很多人通宵爲其念佛,一點恐懼都沒有。但我們晚上真的有點怕,所以一般用個簾子隔著。聽說有一個人晚上守屍體時,中間隔了一條簾子,有只老鼠在那兒動,他認爲屍體起來了,結果嚇跑了。第二天一看,才發現是老鼠在作怪。以前在西藏和馬爾康一帶,經常有起屍的現象,很多上師的傳記裏都有敘述。
我們若能經常觀無常,剖析他人的身體跟屍體沒有差別,將來很容易生起出離心。記得《開啓修心門扉》中說,從前有一個人,偶然的機會看到一具開膛破肚的女屍,恐懼厭惡之余,心中反複思量:“天下所有的女人都應當如此,包括我自己的身體也不例外!”他死後轉生于印度,成爲一位大國王的王子,名爲“紮巴”。紮巴成年以後,被許多美豔的王妃圍繞著,一次,當他與衆妃盡情享樂之後,衆妃都進入了夢鄉。他環顧四周的王妃,忽然覺得仿佛置身于腐臭沖天的屍陀林,立刻生起反胃作嘔的感覺。他一下子不安起來,迅速倉皇出逃,來至佛陀身邊,以聽聞佛法而現見四谛,成爲一名叫“紮巴”的大阿羅漢。據說佛陀在初轉*輪時,緊隨身邊的馬勝等五比丘與紮巴等五近比丘中的紮巴,就是這位紮巴。
所以,前世若曾觀過無常,今生對生活就會有所領悟。我們這裏的有些修行人也講過:“以前跟自己的愛人在一起時,覺得以後會幸福快樂,但成家之後,只要跟妻子睡在一塊,就感覺身邊有一具大屍體。最後也不得不出家,前往寂靜的地方。”
我今天這樣講,你們會不會家庭不和?當然從顯現上,與衆生還是應和睦相處,但也要認識到身體的不淨本質,否則一直執迷不悟,始終在貪欲的網罟中無法自拔,那會非常非常可憐!
醜六、以貪擁抱不應理:
昔衣汝亦貪,今裸何不欲?
若謂厭不淨,何故擁著衣?
從前,你連穿著衣服的女身都要貪愛,而今爲何不欲求那裸露的女屍?如果你厭惡不淨的屍體,那爲什麼要擁抱衣服包裹的身體呢?
世間人的心真的很迷惑,聽到有些歌星唱歌很好聽,就莫名其妙對他生貪心。很多無聊可憐的人,爲了追這些歌星,情願傾家蕩産,只要聽到他的一首歌,不知道自己的鞋子掉在哪裏,一直拼命地追。還有些人看到有的明星化妝很美,姿態非常美妙,也無緣無故生貪心。其實她的打扮、裝飾、衣著,並不是她的身體,她真正的身體,跟屍體沒有任何差別。然而人始終喜歡一種神秘感,如果沒有神秘感,所貪執的對境根本沒有什麼,若用智慧的寶劍挑開神秘的面紗,他們只不過是一具具活屍體罷了。
穿著衣服的美女,很多人都特別喜歡,而屍陀林中赤裸裸擺在面前的女屍,即使是貪心最大的男人,不要說擁抱,連親近都不敢。佛陀時代有個非常出名的妓女,她對叁寶很有信心,每天供養八位僧人,很多僧人覺得她非常好看,都願意去她家應供。有一位僧人回去後,向衆僧提及她是多麼漂亮,每天供養的食物如何美味。聽了這番話,一位年輕的僧人,雖然沒有見過她,但卻愛上了她。隔天,他也隨僧衆到那位妓女家應供。不巧的是,正好那個妓女生病了,但出于強烈的信心,仍在別人攙扶下出來拜見衆僧。當她走出來時,那年輕的僧人見到了她,非常吃驚,因爲她雖在病中,卻仍然那麼美麗動人,他馬上産生了強烈的愛欲。
好景不長,這位妓女不幸當天晚上死了。國王派人把死訊告訴佛陀,佛陀請國王將屍體送到屍陀林,暫時保護起來,不要被禿鹫吃掉,讓屍體在那裏停叁日。印度的氣候非常炎熱,叁天之後,她的屍體不再美麗,蒼蠅從她的九孔中飛進飛出。(有時候我念頗瓦時,就經常想:“聽說這具屍體生前非常美,但死了好幾天以後,再美的人,人們連看都不敢看,只有用布裹著放在那裏。”)
到了第四天,佛陀帶領衆眷屬、國王帶著部下前去觀看屍體,那年輕的僧人也跟著去了。在這麼多人面前,佛陀明知故問道:“國王,這女人是誰?”國王說:“是大名鼎鼎的某某妓女。”(就像有些明星一樣,他們的名氣人盡皆知,年輕人在說,老太太也在說。也許是我看不來吧,人們公認的美女俊男,真的不好看,沒有毛病的人始終找不到。如果換成動物來看人,會覺得人長得非常奇怪。就像我們看猴子特別難看,不管是鼻子、嘴巴,什麼都怪怪的,但若我們變成猴子來看人,可能覺得更可怕。所謂的好看,完全是分別念安立的,東方人和西方人的標准完全不同。原來我在叁亞治病時,那裏正舉行“世界選美大賽”,一百多個美女雲集一處,但我深深地感覺到,各地對美的評價有天壤之別。有時候一個國家選一個美女,他們覺得是最好看的,但在其他的民族看來,不要說一個國家的美女,連一個村子的美女都算不上。因此,所謂的美,並不是真實存在的。)
國王回答之後,佛陀緊接著說:“很好,國王請你宣布,誰要是肯出一千兩銀子,就可以占有她。”可是無人問津。國王一再把價錢降低,最後減到一個銅板……四分之一個銅板……八分之一個銅板,照樣沒有人要。國王幹脆宣布:“誰要的話,就可以免費擡走。”但大家仍然沒有興趣。這時候,佛陀對衆人開示道:“你們看,她活著時,有人肯花一千兩銀子,只不過爲了和她共度一個晚上;現在連免費贈送都沒有人要。實際上,她原來的身體跟現在的身體只不過放了叁四天而已,此外根本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以前目犍連尊者得阿羅漢果後,有一次去城市裏面,有個女人見到他,貪心大起,故意穿上華麗的衣服來引誘他,尊者見此即說偈言:“汝身骨幹立,皮肉相纏裹,不淨內充滿,無一是好物。我心如虛空,一切無所著,正使天欲來,不能染我心。”
達到這樣的境界,確實非常困難,可是通過對人身的種種剖析,自己的貪心應該會減少。當然,感情上的問題,是凡夫無始以來的習氣,懂得理論後馬上就能斷除,肯定也不太現實,但若從理論上先下手,強烈的貪欲就會逐漸息滅、消失。爲什麼很多出家人剛開始時對感情一直不舍,後經一番大乘佛法的聞思,終年住在山裏,沒有伴侶也能呆得下來?這就是因爲大乘佛法的加持和威力不可思議!
《《入行論講記》第七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二十一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