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讲记》第七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一十九节课▪P2

  ..续本文上一页的修行人,他们或在树下,或在山洞里,或在岩石下,远离人群的喧嚣,精进修行而一生成就,如《三摩地王经》中云:“远离诸尘垢,依止寂静林,如同犀牛住,速时得等持。”然而现在的人并不是这样,他们整天处于繁杂的尘世中,全是一种迷迷糊糊的状态,怎么能速时得等持?很多人说:“我为什么总修不成?心很乱啊!”在那种环境中,心不乱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驱开的话,修行肯定很难以成就。

  即使没有机会去寂静森林修行,我劝请大城市里的居士们,尽量一天中抽出短暂的时间,比如下午或晚上的几个小时,把手机全部关掉,把电话全部拔掉,专心在佛堂里看书修行。有个拥有几亿美金的大老板,每天的日程非常忙,但即便如此,他也会安排一段时间学佛。他事先给员工都打过招呼了,在那个时间里,任何人不准给他打电话,打电话他也不接。他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分得很清楚,在下班的时间中专门抽出一部分看书和修行,多年以来他一直安排得很不错。

  印度有一位大成就者,也是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很高,所以不管是政治上还是佛法上,日常事物非常繁多。我们去拜见他老人家时,他说:“像我这种身份的人,每天的事情特别多,但我会安排好时间的,什么时候修行,什么时候闻思,什么时候接待,什么时候到办公室里做事情……”

  所以很多人并不是没有时间,只是自己没有安排好。当然,有些人在家里可能没有自由,像个仆人一样,只要“主人”一声令下,自己就得规规矩矩去做。但不管怎么样,自己仍要尽力安排时间,不然死亡来临时,你有什么理由也说不过去。

  庚二(弃妄念)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辛一、略说:

  尽弃俗虑已,吾心当专一,

  为令入等至,制惑而精进。

  真正修习佛法时,断除一切妄念很重要。当然,作为初学者,一下子将所有的贪嗔痴等分别念全部断除,恐怕也是做不到的,但首先应该依止寂静的地方,心系一缘,不要胡思乱想,否则,人住于静地而心游荡于闹市,这也没有多大意义。佛陀在《郁伽请问经》中说:“修行人住在寂静处,应该反复观察自身,不然就会像林中的猛兽一样,虽然长期住在寂静地方,却不具足任何功德,这样住再久也毫无意义。”

  在寂静的地方,我们应斩断对世间的贪恋,一心专注于修持菩提心。如果你有大圆满和禅宗的更高境界,那也可以直接安住,但若没有的话,则应在行住坐卧中,念念不忘世俗菩提心,像禅宗参话头一样,随时想着“我已经发了菩提心,我要利益众生”,勉励自己精进地修持,这样的话,自己的行为也会逐渐变好。

  为了使自心安住于止观双运的境界,或者安住于菩提心,须以妙观察智断除自己的烦恼。比如明朝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禅师,有一次听见有僧人念张拙的《见道偈》 ,当到“断除妄想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时,禅师说:“错了!应该是“断除妄想方无病,趣向真如不是邪”。”僧云:“你错他不错。”禅师大疑,从此以后,每到一个地方,就把这两句话写下来,挂在墙壁上,行住坐卧都在参究这个问题,最后参至头面俱肿。一日吃完斋饭后,禅师突然开悟,头面之肿立消。

  究竟来讲,不管是断除妄想,还是趋向真如,在胜义中都是不存在的,因而张拙说得一点也没错,“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真正到了这种境界时,既没有真如,也没有妄想,既没有断,也没有不断,凡是分别均为戏论。就像《金刚经》中讲的那样,最后所要安住的境界,完全没有丝毫执著,如果一直妄念纷飞,给自他都会带来危害。

  辛二(广说)分二:一、于欲妙生起厌烦;二、于静处生起欢喜。

  壬一(于欲妙生起厌烦)分三:一、观察果报可怕;二、观察本体不净;三、观察因有害。

  癸一、观察果报可怕:

  现世及来世,诸欲引灾祸,

  今生砍杀缚,来世入地狱。

  贪欲的过患相当可怕,有了贪欲,给今生来世都会带来莫大的灾难:今生会遭受砍杀、捆缚等痛苦,来世则会堕入地狱等处。

  《本师传》中云:“贪欲如嗔蛇,毁坏今来世,智者不应依。”其他佛经中也说:“欲妙之奴遭剖剁,砍头挖眼断手足,贪欲令堕众生狱,令转饿鬼与旁生。”所以,贪欲能招致今生来世的一切痛苦。

  当今社会中,有些人贪执美色,有些人贪执地位,有些人贪执财产,以致遭受种种灾祸,贪欲增上时,有些人甚至无恶不作。大概在1994年,台湾有一姓黄的人家,兄弟三人。三弟对大嫂生起贪心,有不正当的关系。为了得到大嫂,三弟放火烧死了大哥及大嫂的子女。大嫂见到儿女被烧得面目全非,心痛万分,哪里有心情与三弟再续孽缘?三弟因为自己的贪欲,烧死了数条人命,最后也难逃法律的制裁。

  佛陀时代,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公案,当一个人贪欲增长时,什么惭愧心都没有,正知正念也没办法摄持。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人感到痛苦?原因就是贪欲所致。因此,佛陀在《方广庄严经》中,用毒叶、宝剑、火焰等比喻阐述了贪欲的危害,《中观四百论》当中,这方面的比喻和意义也讲得非常多。

  当然,从根本上断除所有的贪欲,我们作为凡夫人也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要深刻明白,如果贪心增长,一切苦恼都会出现;若对名声、地位、财产,乃至自己的身体,没有特别大的贪执,那自己会过得很快乐。

  修行中最可怕的违缘就是贪欲,依靠贪欲而毁坏自他的现象,自古以来也是非常非常多。作为出家人,应该经常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自己的戒律永远清净;在家人也要尽量知足少欲,对人财物不应过于贪执,否则将如萨 哈巴所说:“贪执犹如芝麻许,竟引痛苦无边际。”其实不仅仅是人,包括牦牛在内的旁生,也会因贪欲而招来连续不断的痛苦,如果没有贪欲的话,任何众生都会活得很快乐。

  断除贪欲最好的方法,即是不执著对境,不管是对人也好,对财物也好,对名声也好,都不要有太大的执著,应该看得淡、看得破。住在寂静地方的人,理当把贪著外境的心慢慢放下,如此一来,就像水中沉淀杂质一样,心自然而然会澄清,本来面目也很容易现前。

  非常希望大家时常祈祷传承上师和佛菩萨,过去自己以贪心造作的恶业,在圣者面前竭力忏悔,认清心的本性,以后尽量不要被贪欲蒙蔽,这样,来世才不会堕入地狱、饿鬼、旁生当中。否则今生中一直贪得无厌,肆无忌惮地造恶业,来世不堕落是绝不可能的。人身真的很难得,大家既然得到了如意宝般的珍贵人身,就应该按照殊胜的窍诀和教言去做,不然的话,一直随着世间行为和自己的分别念,永远也不会得到解脱!

  

  

《《入行论讲记》第七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一十九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