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念佛的秘诀,是念佛的箴言,八万四千法门只有这个法门最简单、最容易、最稳当、最可靠,还最快速,成功还特别高。所以这个法门得到诸佛赞叹,十方菩萨非常羡慕,没有缘分,遇不到。我们今天有缘分,有缘分如果再是有善根、有福德,恭喜你你这一生成就了。什么叫善根?能解、能信这是善根。什么是福德?福德是真干,真干就有福。只有这个是真的,其它全是假的,这要晓得,大千世界是假的,六道十法界是假的;极乐世界是真的,诸佛的实报庄严土。谁有缘分在这一生当中得人身,遇到这个法门,遇到善友把这个法门给你讲清楚、讲明白,你听懂,你理解了,你这一发心真干,你就成功。这是依真起用,一真一切真。
『广利群生』,「生」是九法界众生,这范围广!九法界众生普遍的利益,怎么样利益众生?帮助众生、教化众生,帮助众生、教化众生是菩萨事业。这个地方的四德,我们把它字数尽量的缩短,它这用七个字,我们用四个字,第一个是「随缘妙用」,第二个是「威仪有则」,第三个是「柔和质直」,第四个是「代众生苦」,四句一桩事。「广利群生」,就是四弘誓愿里面的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你发这个愿,要真的发愿,不是假的,真的就跟性德相应;假的是妄语,妄语是悖德,你违背了性德。在事相上说,妄语是对不起自己,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佛菩萨是不孝,对不起众生是不义,对不起自己是不仁,你没有仁爱的心,没有慈悲心。人怎么可以妄语?发了这个愿真干,那你就不能怕苦。如何帮助众生?一定要给众生做好样子,教化众生,要从教化自己做起;自己没有教化好,你怎么能教化众生?
释迦牟尼佛能教化众生,孔子能教化众生,为什么?他把自己教好了,也就是自己说到做到。而实实在在说,这些大圣大贤都是做到之后再说到,也就是先施身教,施是布施,以身作则,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人家看了,看了之后感动,看了之后感动就是缘成熟。所以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他看了,看了无动于衷,你就不要去教他,你教他叫白费功夫,他不听你的。他感动,这感动他善根发现,福报现前,你给他做增上缘。他对你服了,对你恭敬,印光大师常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看他有一分恭敬,你就教他一分;他有两分恭敬,你就教他两分,应机施教。为什么?他有一分恭敬,你教他两分,他只能吸收一分,那一分是多余的。他有十分恭敬,你不能教他九分,为什么?他能吸收十分,你教他九分你欠了他一分,你对不起他。他对你没有恭敬心,再慈悲都没用处,听不进去,他不会依教奉行。
所以为什么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大圣大贤不出现在现代社会?为什么不出现?现在这个时代没有诚敬心的人,他要是出现,不但教不了众生,而帮助众生造罪业。为什么?众生一定毁谤圣贤,一定是侮辱圣贤,他就造罪业造得重!所以你才晓得,诸佛菩萨来是大慈大悲,不来也是大慈大悲,不来是什么?不让你造罪业,这就是大乘教里面佛常讲的,「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一群人没有善根福德他不来,你看这没有善根的人他也生活得欢欢喜喜,如果一个菩萨来,他就讨厌他,他就要侮辱他、欺负他、毁谤他,所以佛菩萨不来,听仁义道德听不进去,别讲这些。我们观机,至少你要学会天天念《弥陀经》,《弥陀经》里面讲「善根福德因缘」,细心观察这个人有没有善根?有没有福德?听了听一句真干,把这一句就做到,那是有福德;听了做不到没福,他成就有限。听了能相信、能感动、能理解,这是善根。所以广利众生一定要从自己本身做起,自己的心正行正,才能帮助别人正心正行。
『众生根器不等』,这下面教我们观机,这一定要知道,根器是不平等的,烦恼习气各人不同。『受解万差』,「受」是信受,「解」是信解,受跟解有差别,解的人很多,受的人不多。所以佛法,经典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佛教给我们的。受是你真接受真干,解是你理解你还未必做,你没做到。受是做到,做到之后怎么样?要保持,叫受持,我活一天我就做一天,那叫持。我天天干,把我所学到的一字一句,统统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落实在日常工作里面,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得受用。这个受字就是《论语》里面夫子所讲的,「学而时习之」的习,受是习,把你所学的统统落实,你真干!受的程度有差别,解的程度也有差别,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你不能不懂。根性与业障有关系,业障深的人根性就薄,如果他有善根,他能够老老实实去做,真干,慢慢会提升。提升也各个不相同,有人一、二年就提升得很好,有人要十年、八年,也有人到二十年、三十年。
我们讲开悟,二、三年开悟的,十年、八年开悟的,二十年、三十年开悟的,这在佛教传到中国两千年来,无论出家、在家修行,我们在典籍里面看到很多,这就是受解万差。关键就是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开悟,关键是在恒心,真正立志就是这个人有志气,在佛法叫发愿,我不想再搞六道轮回,我不想再受六道苦,我这一生真的想出去,永远脱离六道轮回,要有这样的志气。下定决心在这一个法门里面,你看看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谛闲老和尚念佛的徒弟锅漏匠,好样子;更远一点,宋朝的莹诃法师,是我们的好样子。近代的,我们住在这个地区,四十年前将军乡有一位老太太,念佛三年站着往生。我上一次在中山大学讲演提到这个事情,讲完之后有几个同修来找我,他告诉我,他们知道这个事情是真的。更近的,前年,深圳有个年轻的居士黄忠昌,三十出头,他做实验,他听我讲经常常讲到,念佛三年往生,他试试看,我念三年看能不能往生?在深圳闭关,向小莉给他护关。二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他预知时至走了,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个人得有志,佛法有愿,关起门来念了二年十个月的佛,然后表演给大家看,预知时至,又没有生病就走了。
这是什么?这是广利群生,给天下念佛人做榜样,告诉你念佛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绝对不是说他寿命到了,不是的,有寿命不要,就走了。有没有功德?功德很大,给我们念佛人做证明,三转*轮他来作证,告诉你念佛往生不难,三年时间足够。你还忧愁什么?我们念佛念几十年,消息都没有,什么原因?没放下,不是真的。所以我说平常我们打佛七,你看《弥陀经》上讲的,念佛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多长时间?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功夫好的人一天就够了。如果我们这个道场举行一个佛七,告诉大家七天就往生,你看看有没有人敢来?一个都不敢来。为什么?送死的,七天就死这还得了。所以他是假的不是真的,往生是口头上说说而已,真的叫他去,吓死了。
『乐欲不同』,「乐」是爱好,在这里不念「勒」,这多音字。乐是爱好、欲望,这众生每个人的爱好、欲望不一样。所以修行的法门、证果的方法,也就各个不相同。世尊真是慈悲,给一切众生开八万四千法门,开无量法门,为什么?应众生乐欲不同。你喜欢哪个法门,你就修哪个法门;你想证什么果位,你就证什么果位。有人喜欢阿罗汉,有人喜欢菩萨,有人喜欢佛不一样。我有时候还遇到同修问我,他学佛一生供养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问我临命终时观世音菩萨来接引行不行?行!观音菩萨是西方三圣,没问题。临终那一剎那要记住,本尊来接引就没问题,我天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接引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临命终时释迦牟尼佛来接引我,靠不住,为什么?他跟本尊不相应。
这经典里面佛说得很清楚,临终这个时候,冤亲债主他不希望你走,为什么?你跟他的事还没有了,你欠他的命没还他命,你欠他的债没还钱,他念念不忘,所以他来障碍。他来障碍他能够现身,你不是喜欢佛吗?他就现佛身把你带走,带走之后来整你。但是他现身他不能现本尊,这是有护法神,护法神护持,他现本尊他犯法,他不敢;不是本尊没有关系,护法神不管。那你跟他去了你活该,你自己的信心不坚定,念阿弥陀佛,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来你也跟他走?这个过,佛没有过,是你自己有过失,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个。送往生的人要特别注意,因为病人在临终的时候他会说:我见到这个人、见到那个人,或者见到佛。如果念阿弥陀佛见到的不是阿弥陀佛,你得要告诉他,不能跟他去,不要多,就提醒一句,「见到阿弥陀佛你才能跟他去,不是阿弥陀佛,什么佛现前都不能跟他去,如如不动,见如不见,没事,他一下就没有了。」所以这是念佛送终最重要的开示。这个时候不要讲理,完全讲事,这关键的时候哪有时间讲理?西方三圣现前,行,因为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看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观音、势至来接引,有的时候一个,有的时候两个。如果看到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绝对不是下三品,他的品位至少也是中辈下品。所以这要晓得,这是常识。
我们为了广利众生就不能怕吃苦,怕吃苦度不了众生。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想过一点舒服日子?为什么要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生活得这么苦?这就是代众生苦。你修这样的苦行,别人做不到,他佩服你,从内心里面佩服你,你能做到,他做不到。这能令善根薄的人也感动,他来跟你学习,你就能度他,道理在此地。真正契入境界要忘我,也就是我们常讲身见破了,边见破了,与一切众生没有对立的意念,他得自在,他得到真乐。我们凡夫看到他很苦,其实他非常快乐,他的身心健康,他与性德完全相应。在那个境界里面,我们凡夫无法想象,他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你说他多自在!所以他不需要很多衣服,衣服就穿在身上,你看他是脏脏的,实际上一尘不染。这是什么?佛经上有一句话「境随心转」,他心清净,没有一样不清净,身清净,山河大地清净,为什么?外面环境是随他心转变。我们要…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