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五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五集)  2009/6/12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前面我们学习到「十身」里面的「智身」,现在我们看第九「法身」。「法身者,谓所证无漏法界之体,而为法身也」。这个比教难懂,什么叫无漏?「漏」这个字在佛法里面是代名词,代表烦恼。譬如我们这个茶杯,如果这里面有破损,我们水放进去就漏掉,这叫有漏。有漏就是它有问题,它有破损。比喻我们的法性,其实这是比喻,比喻怎么比也不能够把事实真相比出来,这是一定的道理。说我们的法性,这里面有烦恼,把我们的性德都漏掉,取这个意思,这个意思一般初学的人好懂。无漏就是完好的,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完全能够显现出来而没有任何障碍,那就叫无漏。具体而言,起惑造业,这就是漏;惑是妄想、是分别、是执着,随顺妄想分别执着而造的一切业,也就是言语行为,那都叫有漏业。这三个都有,你们想想看,妄想分别执着统统具足,确实像十法界一样,最高的是佛,他漏到下面去了;下面是六道,下面是轮回,下面的下面是三恶道,最下面是阿鼻地狱,就漏到下面去了,用这个来做比喻。实际上可以代表迷惑造业受报,三途苦报。无漏就好了,无漏是自性,就是我们《还源观》里面所说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无漏。什么时候你证得了,这个证得在禅宗里面称它作「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证得法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你证得无漏法界的本体。在教下,名词不一样,境界相同,教下说「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我们一般讲看破,若不能彻底放下,你怎么能够大开圆解。

  这个地方要注意,这些话多说,说个千遍万遍都是应该的,为什么?没做到!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放下执着就是阿罗汉,成正觉;放下分别,你是菩萨,你成就正等正觉;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成佛了,那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要放下,不放下不行。我们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什么没看破?对于宇宙人生事实真相没看破,完全看错了、想错了。看错了叫见惑,就是你的见解迷惑了,你看错了;想错了叫思惑,就是你的思想错了,与事实真相完全相悖。有见思惑,必定有分别、有妄想,所以你在哪里?你在六道,见思烦恼不能断掉,你就超越不了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不是靠别的,放下见思二惑你就出六道,六道就没有了,现出来的是四圣法界;六道是凡圣同居土,没有了,你超越了,你不是凡人,你成圣,超凡入圣。虽是小圣,功德也不可思议,尔后只有向上提升,不会再向下堕落。因为你已经证得三不退里面第一种不退,位不退,你永远不会退落到凡夫位,这地位保住。然后再学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那你就证得自性清净圆明体,这就是无漏法界之体,你就证得,这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的真性。

  我们自己这个性跟诸佛如来的性,跟一切众生的性,不但是有情众生,还包括无情众生,也就是跟树木花草的性,跟山河大地的性,跟虚空法界的性,是一个性,这个诸位一定要明了。所以世尊在大乘法里面常常把这个性体比喻作大海,叫性海,就是指这个自体。我们现在迷了自性,佛在经上有个比喻,就好像大海里面起了个水泡,水泡有没有离开大海?离开大海能变成水泡吗?水泡是妄,这个相是妄,它是依真而起,它是依水起的水泡。起水泡的时候它是水,水泡破了还是水,这是事实真相。佛用这个比喻,比喻我们芸芸众生,每个众生就像大海里面起的水泡,可是自己迷了,不知道自己是大海,以为就独立了,跟别人就起了分别,就起了执着,这就坏了,这就迷了,愈迷愈深。前面我们在一起学习过,迷了之后,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变成烦恼、变成邪知邪见,我们的德能就变成造业,身口七支,我们的相好就变成六道轮回,三善道、三恶道。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就是分别执着,记住,分别是第六识,执着是第七识,所以说「唯识所变」,这个道理要懂。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的念头好,我们确实有末那识,有意识,我们意识分别都分别好的,我们末那的执着,我们执着善的,问题就解决了。

  古圣先贤、诸佛菩萨教导我们,我们要是执着伦常八德,这个世间所有的灾难都没有了。伦常是讲关系,我们跟人的关系,跟一切众生的关系,跟树木花草的关系,跟山河大地的关系,跟天地鬼神的关系,是一体,多么亲密!可是现在迷了自性,对于自性现的这些法相也迷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在这里面产生错误的错觉,虚妄分别,坚固执着,问题出来了。佛菩萨慈悲,古圣先贤的仁爱教导我们父子有亲,我们怎样恢复我们的性德?圣人有善巧方便,父子的亲爱是天性,好教,就从这里下手,让我们逐渐接近性德,父子的亲爱是性德。我们迷得深、迷得久,连这一点现在都看不到,这个问题真的严重,没人教了。我有一年在日本旅行,在日本冈山,陪我去的同学有十几位。有位旅居日本的华侨,年轻的妈妈,她带了她的小孩,四个月,很可爱,带着小孩跟着我一起去旅行。我就在这个时候让我们同行的十几位同修,我说你们细看,你看看母亲爱小孩,小孩虽然不会说话,你看他的动作,你看他的眼神,他爱他的妈妈。我说你从这里细心去观察,你就看到父子有亲。小孩还没有受染污,才四个月。如果四年的染污,那就不一样,那不见得他爱他妈妈;四个月虽有染污也不严重,你看他的眼神。所以中国圣人的教育从哪里开始?就从这里开始。用什么方法教?就是伦理道德,从这关系上做起。

  教学第一个目的就是父子这种天性的亲爱,如何能保持在一生当中都不变,这是我们中国教育第一个目标。父慈子孝,这是人伦的大根大本。君臣有义,义从哪里来的?义从父子有亲来的。夫妇有别从哪里来的?也是从父子有亲那里来的。乃至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全是从父子有亲那里来的。再扩展,扩展到八德,八德在中国有两个说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从哪里来的,它根在哪里?根是父子有亲,都从这里来的。另外一个讲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从哪来的?也是从父子有亲来的。如果人不孝,一切都完了,为什么?他德行的根没有,那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那还得了!那这个社会像什么社会?

  我们想想今天这个世界,不仅是中国社会,全世界的社会,现在信息发达,交通便捷,每个人都有机会到全世界去旅游,你都看到了,看到什么?看到整个世界社会乱象。古籍记载的,所谓礼义之邦,和谐社会,我们在古书上看到这些字样,在现实全世界找不到,你到哪里去找和谐社会?到哪里去找一个和谐的世界?什么原因?父子有亲那个亲爱的精神丢失了。什么时候丢失的?不是说生来丢失的,生来有。应该什么时候丢失的?三岁以后,这是真的,一点不假。如果再提前一点,可能两岁以后。你要问为什么?没有人教他。没有人教他,可是有个东西在教他,什么东西?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视。上学,现在在中国大概还没有进步到这个程度;在外国,至少二十五年前,这是我记得的,我在美国住,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就教计算机,就用计算机上课,所以人家学校很进步。小朋友学会计算机,他就会看网络。你就知道,小孩一出生,眼睛一睁开,他就看电视,电视里头教他,教他什么?暴力色情杀盗淫妄,它教这个,所以他到二、三岁就不懂得孝顺了,这个事情麻烦大了。不是人不能教,不是不好教,是你没教他。这个疏忽我们细心观察,至少四代到五代,我这个年龄五代了,换句话说,将近一百年。

  现在要把从前这种古圣先贤的教学再拿出来,当然有一定的困难,没人相信;现在人相信科学,现在人要创新。我听到有同学告诉我,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教学都教学生要创新,他创什么新?有,打爹骂娘那是新,因为从前人都孝顺,现在反过来就是新的。麻烦可大了!什么叫新,什么叫旧,新旧的界限在哪里,谁也讲不清楚。在大乘法里面,如果说有新有旧,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对立,新旧不对立吗?对立是什么?对立是边见,边见是严重的烦恼。有对立就产生矛盾,就产生冲突,就产生斗争,这麻烦大,愈来愈大。圣贤教学里头没有对立,没有新旧,你看连佛出世,大乘教里面常讲,今佛如古佛之再来,是一不是二。佛经上的比喻比喻得好,用海水作比喻,海水是自性,妄尽还源,归到大海。水从哪里来的?从江河一直流向大海,没有在大海,没有流入大海,这个水有先有后,所谓长江后浪催前浪,有先入大海,有后入大海,有先后,入到大海之后就没有先后了。所以告诉你事实真相,真相里头没有对立,幻相里头有对立。就是假的里头有对立,真的里头没有对立,假的里面有前后、有分别,真的里面没有分别,没有先后。

  如果你入了圣人的境界,我相信你会跟孔老夫子一样,孔老夫子一生教人,他讲得好,「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是圣人,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之深。我常说这两句话是释迦、孔子第一正知正见,只要见了性,你还有创新吗?你不可能。为什么?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是圆满的,你怎么创法?自性里德相,譬如我们一个人,从父母生下来就是圆满的,你不能创新。你说我两个眼睛不够,我后头再安个眼睛,行吗?那就是创新。一个鼻子不好,后面再安个鼻子行吗?现在有手术,可以给你这样创新,就是整容,整容是创新。那就是你不守本分,圆圆满满的你不要,你要去创新,那会带来一身的毛病,到最后是死亡。我们身上,所以古人讲孝,身受之于父母,不能有丝毫损伤,损伤是对不起父母。父母的心常常念着自己的子女儿孙,可是子女儿孙不会想念父母,父母舍不了儿孙,无时无刻挂念着。但是现在父母对于后代疏忽,就是疏忽了教育,传统的教育,伦理道德的教育。…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