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五集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五集)  2009/6/12  臺灣高雄  檔名:12-47-4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前面我們學習到「十身」裏面的「智身」,現在我們看第九「法身」。「法身者,謂所證無漏法界之體,而爲法身也」。這個比教難懂,什麼叫無漏?「漏」這個字在佛法裏面是代名詞,代表煩惱。譬如我們這個茶杯,如果這裏面有破損,我們水放進去就漏掉,這叫有漏。有漏就是它有問題,它有破損。比喻我們的法性,其實這是比喻,比喻怎麼比也不能夠把事實真相比出來,這是一定的道理。說我們的法性,這裏面有煩惱,把我們的性德都漏掉,取這個意思,這個意思一般初學的人好懂。無漏就是完好的,我們自性裏面的智慧德相完全能夠顯現出來而沒有任何障礙,那就叫無漏。具體而言,起惑造業,這就是漏;惑是妄想、是分別、是執著,隨順妄想分別執著而造的一切業,也就是言語行爲,那都叫有漏業。這叁個都有,你們想想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確實像十法界一樣,最高的是佛,他漏到下面去了;下面是六道,下面是輪回,下面的下面是叁惡道,最下面是阿鼻地獄,就漏到下面去了,用這個來做比喻。實際上可以代表迷惑造業受報,叁途苦報。無漏就好了,無漏是自性,就是我們《還源觀》裏面所說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無漏。什麼時候你證得了,這個證得在禅宗裏面稱它作「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證得法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你證得無漏法界的本體。在教下,名詞不一樣,境界相同,教下說「大開圓解」,大開圓解就是我們一般講看破,若不能徹底放下,你怎麼能夠大開圓解。

  這個地方要注意,這些話多說,說個千遍萬遍都是應該的,爲什麼?沒做到!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放下執著就是阿羅漢,成正覺;放下分別,你是菩薩,你成就正等正覺;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你成佛了,那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要放下,不放下不行。我們爲什麼放不下?沒看破。什麼沒看破?對于宇宙人生事實真相沒看破,完全看錯了、想錯了。看錯了叫見惑,就是你的見解迷惑了,你看錯了;想錯了叫思惑,就是你的思想錯了,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悖。有見思惑,必定有分別、有妄想,所以你在哪裏?你在六道,見思煩惱不能斷掉,你就超越不了六道輪回。超越六道輪回不是靠別的,放下見思二惑你就出六道,六道就沒有了,現出來的是四聖法界;六道是凡聖同居土,沒有了,你超越了,你不是凡人,你成聖,超凡入聖。雖是小聖,功德也不可思議,爾後只有向上提升,不會再向下墮落。因爲你已經證得叁不退裏面第一種不退,位不退,你永遠不會退落到凡夫位,這地位保住。然後再學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那你就證得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就是無漏法界之體,你就證得,這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的真性。

  我們自己這個性跟諸佛如來的性,跟一切衆生的性,不但是有情衆生,還包括無情衆生,也就是跟樹木花草的性,跟山河大地的性,跟虛空法界的性,是一個性,這個諸位一定要明了。所以世尊在大乘法裏面常常把這個性體比喻作大海,叫性海,就是指這個自體。我們現在迷了自性,佛在經上有個比喻,就好像大海裏面起了個水泡,水泡有沒有離開大海?離開大海能變成水泡嗎?水泡是妄,這個相是妄,它是依真而起,它是依水起的水泡。起水泡的時候它是水,水泡破了還是水,這是事實真相。佛用這個比喻,比喻我們芸芸衆生,每個衆生就像大海裏面起的水泡,可是自己迷了,不知道自己是大海,以爲就獨立了,跟別人就起了分別,就起了執著,這就壞了,這就迷了,愈迷愈深。前面我們在一起學習過,迷了之後,我們自性裏面的智慧變成煩惱、變成邪知邪見,我們的德能就變成造業,身口七支,我們的相好就變成六道輪回,叁善道、叁惡道。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就是分別執著,記住,分別是第六識,執著是第七識,所以說「唯識所變」,這個道理要懂。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的念頭好,我們確實有末那識,有意識,我們意識分別都分別好的,我們末那的執著,我們執著善的,問題就解決了。

  古聖先賢、諸佛菩薩教導我們,我們要是執著倫常八德,這個世間所有的災難都沒有了。倫常是講關系,我們跟人的關系,跟一切衆生的關系,跟樹木花草的關系,跟山河大地的關系,跟天地鬼神的關系,是一體,多麼親密!可是現在迷了自性,對于自性現的這些法相也迷了,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情,在這裏面産生錯誤的錯覺,虛妄分別,堅固執著,問題出來了。佛菩薩慈悲,古聖先賢的仁愛教導我們父子有親,我們怎樣恢複我們的性德?聖人有善巧方便,父子的親愛是天性,好教,就從這裏下手,讓我們逐漸接近性德,父子的親愛是性德。我們迷得深、迷得久,連這一點現在都看不到,這個問題真的嚴重,沒人教了。我有一年在日本旅行,在日本岡山,陪我去的同學有十幾位。有位旅居日本的華僑,年輕的媽媽,她帶了她的小孩,四個月,很可愛,帶著小孩跟著我一起去旅行。我就在這個時候讓我們同行的十幾位同修,我說你們細看,你看看母親愛小孩,小孩雖然不會說話,你看他的動作,你看他的眼神,他愛他的媽媽。我說你從這裏細心去觀察,你就看到父子有親。小孩還沒有受染汙,才四個月。如果四年的染汙,那就不一樣,那不見得他愛他媽媽;四個月雖有染汙也不嚴重,你看他的眼神。所以中國聖人的教育從哪裏開始?就從這裏開始。用什麼方法教?就是倫理道德,從這關系上做起。

  教學第一個目的就是父子這種天性的親愛,如何能保持在一生當中都不變,這是我們中國教育第一個目標。父慈子孝,這是人倫的大根大本。君臣有義,義從哪裏來的?義從父子有親來的。夫婦有別從哪裏來的?也是從父子有親那裏來的。乃至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全是從父子有親那裏來的。再擴展,擴展到八德,八德在中國有兩個說法,「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從哪裏來的,它根在哪裏?根是父子有親,都從這裏來的。另外一個講法,「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從哪來的?也是從父子有親來的。如果人不孝,一切都完了,爲什麼?他德行的根沒有,那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那還得了!那這個社會像什麼社會?

  我們想想今天這個世界,不僅是中國社會,全世界的社會,現在信息發達,交通便捷,每個人都有機會到全世界去旅遊,你都看到了,看到什麼?看到整個世界社會亂象。古籍記載的,所謂禮義之邦,和諧社會,我們在古書上看到這些字樣,在現實全世界找不到,你到哪裏去找和諧社會?到哪裏去找一個和諧的世界?什麼原因?父子有親那個親愛的精神丟失了。什麼時候丟失的?不是說生來丟失的,生來有。應該什麼時候丟失的?叁歲以後,這是真的,一點不假。如果再提前一點,可能兩歲以後。你要問爲什麼?沒有人教他。沒有人教他,可是有個東西在教他,什麼東西?現在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電視。上學,現在在中國大概還沒有進步到這個程度;在外國,至少二十五年前,這是我記得的,我在美國住,美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就教計算機,就用計算機上課,所以人家學校很進步。小朋友學會計算機,他就會看網絡。你就知道,小孩一出生,眼睛一睜開,他就看電視,電視裏頭教他,教他什麼?暴力色情殺盜淫妄,它教這個,所以他到二、叁歲就不懂得孝順了,這個事情麻煩大了。不是人不能教,不是不好教,是你沒教他。這個疏忽我們細心觀察,至少四代到五代,我這個年齡五代了,換句話說,將近一百年。

  現在要把從前這種古聖先賢的教學再拿出來,當然有一定的困難,沒人相信;現在人相信科學,現在人要創新。我聽到有同學告訴我,幼兒園的小朋友,老師教學都教學生要創新,他創什麼新?有,打爹罵娘那是新,因爲從前人都孝順,現在反過來就是新的。麻煩可大了!什麼叫新,什麼叫舊,新舊的界限在哪裏,誰也講不清楚。在大乘法裏面,如果說有新有舊,這是什麼意思?這是對立,新舊不對立嗎?對立是什麼?對立是邊見,邊見是嚴重的煩惱。有對立就産生矛盾,就産生沖突,就産生鬥爭,這麻煩大,愈來愈大。聖賢教學裏頭沒有對立,沒有新舊,你看連佛出世,大乘教裏面常講,今佛如古佛之再來,是一不是二。佛經上的比喻比喻得好,用海水作比喻,海水是自性,妄盡還源,歸到大海。水從哪裏來的?從江河一直流向大海,沒有在大海,沒有流入大海,這個水有先有後,所謂長江後浪催前浪,有先入大海,有後入大海,有先後,入到大海之後就沒有先後了。所以告訴你事實真相,真相裏頭沒有對立,幻相裏頭有對立。就是假的裏頭有對立,真的裏頭沒有對立,假的裏面有前後、有分別,真的裏面沒有分別,沒有先後。

  如果你入了聖人的境界,我相信你會跟孔老夫子一樣,孔老夫子一生教人,他講得好,「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是聖人,這兩句話的意思非常之深。我常說這兩句話是釋迦、孔子第一正知正見,只要見了性,你還有創新嗎?你不可能。爲什麼?自性裏面的智慧德相是圓滿的,你怎麼創法?自性裏德相,譬如我們一個人,從父母生下來就是圓滿的,你不能創新。你說我兩個眼睛不夠,我後頭再安個眼睛,行嗎?那就是創新。一個鼻子不好,後面再安個鼻子行嗎?現在有手術,可以給你這樣創新,就是整容,整容是創新。那就是你不守本分,圓圓滿滿的你不要,你要去創新,那會帶來一身的毛病,到最後是死亡。我們身上,所以古人講孝,身受之于父母,不能有絲毫損傷,損傷是對不起父母。父母的心常常念著自己的子女兒孫,可是子女兒孫不會想念父母,父母舍不了兒孫,無時無刻挂念著。但是現在父母對于後代疏忽,就是疏忽了教育,傳統的教育,倫理道德的教育。…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