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七集▪P3

  ..续本文上一页尧王耳朵里面去,有这么一个好人,到底是真的是假的?尧王有九个儿子,让他的儿子跟舜做朋友,观察他在外面的行持。尧王有两个女儿嫁给他,看他在内里面是不是有真诚的这种心行?以后尧王的儿女向他报告,这真是个好人,表里一如,言行一致,这个太难得了。所以尧王就请他出来帮助他治理国家,到最后把王位让给他。这就是说明什么?一切都要从我自己做起,你才能做得成功。

  我相信网络上的信息很多,你们诸位常常接触,看到的比我多,了解比我深刻。现在这问题怎么化解?佛在此地教导我们,我们如何在现前这个阶段,人间,让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都能够与性德相应,这才是真正的佛教。我们学会了,肯定时时刻刻提升自己的境界,那就乐在其中,那真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真快乐!颜回之乐,知道的人不多;释迦牟尼佛的快乐,知道的人就更少。世尊一生教化众生乐此不疲,不疲不厌,无论什么时候你去找他,他没有不接见,决定没有故意回避,这是什么?这真是爱人心切。你来找我,我哪有不帮助的道理!佛只有一个心愿,就像父母对儿女一样,望子成龙,佛希望一切众生都早早成佛,都回归自性。住在这个世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给社会大众做出最好的榜样,戒律就是最好的榜样。这些年来我们提倡《弟子规》,就是最好的榜样。可是我们知道,众生烦恼习气深重,学好还算不难,把那个好保持那可就不容易!遇到外面境界,顺境、善缘好,你起不起贪心?你会不会起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那一起完了,你又回到六道去了。如果是逆境、恶缘,你会不会瞋恚?你会不会怨恨?甚至于还报复,那就演变成六道轮回,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难!要能够一生保持着,这非常不容易,那靠什么?靠教学。而教学里面最重要的是因果教育,这是对于大多数人,这个社会上大多数是平凡人,极少数是杰出的人,所谓上上根人那是少数,中下根人是最多。对于中下根性的人,要用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能产生真正的效果,那就是真实的教育、最好的教育。

  这桩事情,印光大师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这是在中国近代佛门里面第一位大德。以前李老师告诉我,近百年当中这些祖师大德们,哪一个人没有受到别人批评?真的都有!有尊重你的、赞叹你的,也有毁谤你的、批评你的。唯独印光大师这么一个人,你只听到对他有赞叹,没有听到毁谤的,没有听到批评,这真正德行。老人一生谦卑、一生苦行,没人知道,在普陀山是藏经楼的管理员,所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经,看守藏经楼。反正去看《藏经》的人也不多,他自己反而有机会去读经。七十岁才被人发现,有几个居士确实有德行也有学问,他们到四大名山去朝山,偶然之间在藏经楼上遇到印光法师,向他请教佛法,谈吐不凡,起了恭敬心皈依他,向他请教,印光法师用书信来解答。他看到好,就把这些书信在报纸、在杂志里面发表,这样很多人知道他,到普陀山去向他请教。七十岁才出名,八十岁圆寂,他老人家弘法利生只有十年,真正是古人所讲的「厚积薄发」,这个力量太大,他积得太厚!你看默默无闻七十年,最后被人发现,所以大家跟他学习的人就愈来愈多,愈来愈感觉他东西实在。所以晚年声望、地位起来,供养也多了,可是这个老人一生都守着以苦为师、以戒为师。把这些供养,他做了一桩事情,印经布施,做法供养。他把这些钱拿去开了个印刷厂,成立一个机构叫弘化社,在苏州报国寺,自己有印刷厂印经。版本好,可以说得上是近代的善本,校对很认真,纸张、印刷都很考究。

  我是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讲经的场所就在香港九龙中华佛教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倓虚老法师创办的。我到香港,倓老也过世几年了,没见到他。在图书馆里面看到,他搜集弘化社出版的书很多。对我来说也有个特别的因缘,就是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皈依印光大师,李老师的净土是印光大师传给他的。所以他在台中成立莲社,一生弘扬净土法门,承传印光大师所学。所以我们有这个因缘,对于弘化社的书特别有这么一分感情,我没有事情的时候天天在那里看。那次在香港住了四个月,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那就是他老人家将《了凡四训》、《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汇编》,这三样东西印的数量最多,每一版那个数量都是五千册、一万册,印了几十版。我看其它的书,那些经论善书印得很多,都是一千册、二千册,顶多三千册,而且印的版不多,有第一版、第二版。这三种书印了几十版,我概略统计一下,超过三百万册。在那个时代这么大的分量,我感到惊讶,这是我们佛门一代祖师,这三样东西都不是佛教的。

  袁了凡先生家庭四训,叫《了凡四训》,儒家的;他用的功过格,是《感应篇》,是道教的,《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的。《安士全书》前面一半,占的分量二分之一还多一点,「文昌帝君阴骘文」也是道教的,讲因果教育。后面周安士自己的著作,「万善先资」不杀生,「欲海回狂」断淫欲,后面最后一篇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印光大师称赞这本书,这在近代天下第一奇书,印这么多分量。所以我就想他为什么这么做?佛经都没有这么大分量,他一生念佛求生净土。到最后我们也知道,他的身分渐渐暴露,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为什么这么做?我们学佛多年之后恍然大悟,他是来救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有大灾难,用什么救?因果教育。人要真正懂得因果,会诚心诚意的去改过自新,哪个人不想好?好什么?要好心,好因才有好报。你心行不善,求好哪能好得了?所以人真正知道前因后果,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善有善果,恶有恶报」,那我们决定不会做坏事情。为什么?做坏事情对自己不利。你命里没有财,你用非法的手段取得财富,有没有好处?没好处,灾难就来了,没这个命!你命里面譬如你做官,你做到什么样的阶级都是命中注定的。命里没有这么高的层次,你得到,大概得到的时候不会到半年你死了,你不应该得的。所以人真正懂得这个,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命算定,很准确,他相信,他一生对名闻利养不再求。二十年,年年他参加考试考第几名,每年他所得的俸禄跟孔先生算的丝毫不差,所以他什么念头都没有。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一个念头都没有,云谷禅师很佩服,一个普通人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这是很大的功夫。他就问他:你怎么修的?了凡先生说老实话,「我没有修行,我只是命被人家算定,我想也没用,所以就不想。」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我原来认为你是有功夫的圣人,原是你还是个凡夫俗子。了凡先生说:什么叫做凡夫俗子?「你一生二十年来都被命运拘束,没有稍微改动一点,你是凡夫。」所以你就晓得,人真正相信命运,相信因果,绝对不会做坏事。

  所以在教学,我们讲教伦理、教道德,要以因果的底子,这个伦理道德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没有因果的底子,这个道德不是真的,很容易流于形式,我们中国人所讲的伪君子,不是真的,懂得因果那是真的。所以《弟子规》好不好?好,《弟子规》必须要有因果的基础,它是真的。没有因果的时候,还看看能不能禁得起考验?人家一赞叹、一恭维、一供养,你的贪瞋痴慢马上起来,完了,你就是假的,你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做得再好,别人称赞,自己还得谦虚,我做得还是不够好,这就对!怎么不够好?要好好问问自己,人家这种恭维、赞叹、供养,还动不动心?还有动心,还动念头,那就不够好。如果起了傲慢、起了贪瞋,大家都赞叹我,你没有赞叹我,我对你就不高兴,这种事实就是难免。所以一个人修行得要禁得起考验,谁考验你?境界考验你。这个世界上五欲六尘在考验你、名闻利养在考验你,你能不动心吗?

  印祖倒是有个好妙法,他有个法子,这个法子是什么?我到苏州灵岩山寺去访问过,看到老和尚的关房,他关房很小。一个小房间里面很简单,都保持老和尚在世那个样子,一个小佛堂、一张佛桌,桌子比我这个桌子稍微大一点,只供一尊阿弥陀佛像,不很高。一对蜡烛台、一个香炉、一杯净水,其它的什么都没有。佛像后面老和尚自己写了个字,「死」字,他用这个方法,天天看着这个、天天想着这个,「我就要死了」,你还有什么贪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常常想到死,对名闻利养就放下了;要想到我还有明天、我还有明年,麻烦就来了。没有明年、明天的想法,过一天算一天,这一天不能白过,怎么不能白过?老实念佛就没白过。佛号忘掉,还在五欲六尘里头起心动念,那就白过、空过了。这是印祖自己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样子。他那个时代,比我们现前这个时代不相同!那个时代,虽然说是传统文化渐渐衰微,还很像个样子。我到台湾是民国三十八年,那个时候台湾人口六百万人,淳朴!我们到这边来人地生疏,问个路、找个朋友,无论在哪里问哪个人都非常亲切,不但给你指点清楚,怕你不会走,他还带我走一程。现在没有了,现在你问人没人理你,你就看这个风俗、人情差多远!

  台湾这个地区还算是不错,要跟国外其它地区比,还很难得,毕竟是学佛的人多、听经的人多,很难得的是很慷慨、很大方,喜欢布施,布施就有福报!所以金融危机传过来,有很多人问我,我说「台湾人不要担忧,不要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为什么?不相干,你们有福报。」这佛说的,财富从哪来?布施来的,愈施愈多。外国为什么会发生?外国人不肯布施,生日庆典的时候送你一朵花,就不错了,写一个贺卡那就很大的礼物,跟中国人不一样,所以这是我们要知道。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之后,第一个晓得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要培养自己的爱心,一定从家里做起,爱父母、爱兄弟、爱妻子儿女、爱邻里乡党,你要从这边下手。然后做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