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间性的,两万大劫。两万大劫之后,阿罗汉会回小向大,经过两万大劫时间的培养,心量慢慢拓开,要向大乘菩萨学习。辟支佛是一万大劫,回小向大。我们在修学的时候,佛的确是以善巧方便帮助我们,我们现在烦恼习气一品都没断,可不可以学?可以,模仿!不是真学,学着玩玩也可以,当作游戏,像小朋友一样,虽然是游戏,但是也很逼真。所以大乘教里,佛教初学通常是教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愿是发菩提心,首先要把心量拓开,你要对所有众生一视同仁,你不能有分别、不能有执着,普度众生。这个度,用现在话就是帮助他、协助他。协助什么?最重要的是帮助他觉悟,为什么?这个利益是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是没有边际的利益,帮他觉悟。众生没饭吃,你送一点食物给他,没衣服穿,你送几件衣服,那是小事,鸡毛蒜皮的小事,那不是真实利益。为什么?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解决眼前饥寒的问题,不能解决生死问题。这个生死讲得也不是太大,六道轮回的生死问题,解决不了。
所以佛有种种善巧方便,佛教给我们修三福、修六和敬、修戒定慧三学、学菩萨六波罗蜜、修普贤十愿,这是略举简单的例子。这五个科目是早年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在行门里面拈出来最重要的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是在无量行门里面拈出五个科目,净宗同学只要依这五个科目修行,就成就了。可是五个科目提出来有二、三十年了,真正成就的人还是不多,这原因到底在哪里?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从前的人几乎这五个科目人人都具足,不但是净宗,所有大乘宗派里面几乎都具足,没有听说困难,所以世世代代各宗各派都有祖师大德出现,唯独我们这一代没有,毛病到底出在哪里?我们不能疏忽。毛病出在扎根教育,基础教育疏忽了。中国世代有这些贤能出现,没有别的,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扎根教育,重视胎教,重视学前教育。这个学前教育还不能用现在概念,现在没法子想象。中国人接受的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最晚最晚是他出生,他生下来,眼睛张开了,他就会看,他就会听,他什么都懂,他就在学习,大人在他面前的言行举止,他已经在模仿,开始在学习。这桩事情在近代,被外国一些心理医生,他们用催眠术,研究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把他催眠。催眠后问他,你现在回到十岁,十岁那个时候什么样子?提出几个问题问他,他回答。再回去,再回去到五岁、到三岁、到一岁,再回去,回去你还在胎胞里面,你还在母亲肚子里面,那时候什么样子?他统统能说出来。这就说明,我们中国老祖宗讲的胎教有道理!他坐胎的状况,他能讲得出来。母亲喝一杯冰水,就好像在寒冰地狱,喝一杯热水,就在八热地狱,苦不堪言,他说得出来。母亲快乐,他也快乐,母亲忧愁,他也难过,随着母亲情绪变化,他什么苦乐都在里头受。这是我们从外国心理医生报告里面看到的,想到中国讲求胎教,大有道理在。
出生之后,我们现在提倡的《弟子规》,《弟子规》是不是给小朋友念的?不是!小朋友哪念《弟子规》?小朋友上学,从哪里念起?从《三字经》念起,从《百家姓》、《千字文》念起,在从前四书,哪有念《弟子规》的?没听说这门课程。《弟子规》在哪里?《弟子规》还在上学之前,《弟子规》是父母、家里大人把这一百一十三桩事情统统做到,做给婴儿看。你让这个小婴儿,他出生,一出生眼睛睁开他就在看,大人一举一动完全合乎《弟子规》的规矩。所以到三岁这一千天,他不是念,他全做到了,这叫扎根教育,那个根扎得多深。这一上学,老师讲伦理,伦理讲什么?讲人跟人的关系,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友爱兄弟,跟你讲人跟人的关系,这关系怎么相处。好教,非常好教,为什么?因为《弟子规》他已经实践,他做到了。事上他做到了,他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法,所以在这个时候告诉他,为什么要孝顺父母?为什么要尊重师长?让他慢慢明白。
我们这一代的人,我们上一代的人,我们再上一代的人,生活在民国战乱时期,把这个教育疏忽了。小时候我们天天逃难,跟日本人打仗,中日战争爆发的时候我十一岁,好在我前面十年生长在农村,还受一点中国传统的扎根教育;换句话说,小我五岁的就不行,我弟弟小我六岁,就差很远,你问他这个,他完全不懂。所以现在学佛为什么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那怎么办?只有求补习,以前没有学,现在补修,可以的。如果发现这个错误,我们扎根教育疏忽了,现在回过头来真正再努力学习扎根教育。这个扎根教育,没别的,真干!不难,你真干的时候,法喜充满,快乐无比。你就会真正体会到《论语》头一句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是快乐,你把你所学的全部落实在生活,那真快乐。佛家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一点不假。
我学佛这么多年,讲经有五十一年,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一个,有人有,没有他那么明显,胡小林居士,你们有人认识他。他学佛才两年半,他那种法喜、那种欢喜,一般人没有享受到。他为什么会有成就?听话。我遇到他也是很偶然的,告诉他一句话,世出世间圣人教诲秘诀就是八个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问我,学哪个经论?我介绍他《无量寿经》,我说你先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落实《弟子规》,他就一门深入。《无量寿经》现在念到一千多遍,他已经法喜充满,我说你这是刚刚尝到法味,还需要多少时间?像他这种进度,我说还要三年。他这一千多部念下来,他心定了,其它的一切经不看也不听,天天就听《无量寿经》,我有《无量寿经》的光盘,他每天重复的听,一遍一遍的听。《无量寿经》还有很好的批注,黄念祖老居士有《大经解》,还有《无量寿经白话解》,我都介绍给他,他手边都有,不看,还是看我的光盘,看我的批注,他说他一门深入,绝对不夹杂,我介绍他的他都不看,这个真难得!
这一部经上,你看其它的经都没有接触,但其它一切所有,佛法里头、世法里头,他都通了,好像什么问题有人问他,他答得真妙。他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有没有犯错误?我说没有错,为什么?智慧开了,你心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智慧不是学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你现在放下一分,自性智慧透一分,你能放下两分,你就能透两分,不要以为这少,这一、二分一生用不尽,你是真正生活在幸福美满的世界,真正生活在佛法里面;再换句话说,你生在佛国土,怎么会一样?所以愿要坚定,不能够改变。现在在佛法里面已经尝到法味,尝到法味他就不会改变,为什么?世出世法里再没有找到比这个更快乐的,找不到。可是我们自己要警觉到,决定求生净土,为什么?我们不求生净土,轮回一关很难过。纵然轮回你能够超越,十法界也不容易超越,学得很辛苦,时间太长。到极乐世界好,稳当快速,一生决定成就无上道,比一般菩萨在时间上缩短太多了。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把执着、分别、起心动念统统舍掉,需要多少时间?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十二劫。我们看十二劫很长,在极乐世界的人看十二劫很短,为什么?个个都是无量寿,无量的寿命,那十二劫算什么。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十二劫的时间,这三大类的烦恼,一种都舍不干净。你细细算这个帐,极乐世界能不去吗?你才晓得这个地方非去不可。什么时候去?这一生决定要搞成功,要发这个大愿,决定要求生净土。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很认真的把这五个课程学好,这五个课程都是建立在儒释道三个根的基础上,没有这三个根,你学不到。人家学到的人是什么?那个根扎得牢。这个根学到之后,他能融会贯通,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都能解决,用什么解决?就用《弟子规》来解决。《弟子规》字字句句无量义,虽然是一百一十三桩事,你要记住,佛在经上讲「十善业道」,十桩事,《弟子规》比起十善业多一百桩事,它一百一十三桩事,这只有十桩事。但是那个十桩事一展开,在前面跟诸位做过报告,小乘展开三千威仪,你看这十条一放大,三千条;在大乘更不得了,八万四千条,菩萨八万四千细行,根本就是十善。所以《弟子规》一展开,也是八万四千细行,什么问题不能解决!这要真智慧,你才能体会到,真智慧才能够善巧方便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他怎么不快乐!所以,佛法修学,要不要学很多东西?不要。
记住,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一部经没学过,不认识字,没有听过经,也没有学过教,一生当中听讲经大概就是五祖忍和尚半夜三更在方丈室里面给他讲《金刚经》大意,我们估计不会超过两个小时,他就大彻大悟。怎么悟的?把妄想分别执着全放下,他就开悟,这一悟,世出世间一切法他就通了,为什么通?本自具足。你看他开悟的时候,向他的老师提出报告,见性,性是什么样子?性是清净的,性是不生不灭,性是本自具足,性是本无动摇,性能生万法。他这五句二十个字报告提出来,五祖说好了,衣钵就给他,送他离开道场,他的缘不在这个道场,缘在南方,送他回去。他一生听经就那么一次。在回到南方路上,在曹侯村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比丘尼也是很有善根的。受持《涅槃经》,《涅槃经》的分量可大了,我们现在在《大藏经》里面看到两种版本,一种三十六卷,一种四十卷。经很长,她每天读诵受持,但是念得很熟,经的意思并不懂。她在那里念经,能大师在旁边听,听完之后就跟她讲,你念的这个经的意思很好,跟她讲意思。这一讲,无尽藏比丘尼愈听愈欢喜,就拿着经本向他请教。他说我不认识字,你不要拿经本给我看。你不认识字,怎么能讲得这么好?这个与识字不识字、与学无学没有关系。与什么有关系?与放下有关系。为什么?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是因为你现在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