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P3

  ..续本文上一页金刚经》,《金刚经》里面讲六度,布施讲得最多,其次就是忍辱,其它的都是轻描淡写写一写。布施是修福,修福、修慧,法布施是开智慧,财布施是修福报,可是忍辱是能成就、是能保持,你所修的不会失掉。你要能忍,你就能保持;你不能忍,你所修的保不住,到时候它会变质。这个道理我们不可以不懂,但这个道理很深。我们看六波罗蜜的排列,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你看布施是不是在修?持戒是加上德行,忍辱才能成就,能忍辱才能精进。精进是什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叫精进。精进才能得定,得定而后才能开智慧,六个门是说的一桩事情,一环扣一环,很清楚、很明显,它不是独立的,它是一步一步向上提升,智慧开了就成佛。所以在修法的忍辱,我们讲到佛法的修学,你不忍怎么能成功?中国古人的教学,小孩从小就教他忍,要修忍耐的功夫,要学稳重,这个小孩在道业、学业、事业他才会有成就。如果心浮气躁,他怎么会有成就?那不可能。这一点我们要懂,然后我们才会欢欢喜喜的去学习。

  其实,「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大家都是平等的,真的没有高下。为什么我们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佛讲「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是一念妄动,把自性变成阿赖耶,从阿赖耶里面出现了宇宙万法,我们的生命也同时出现,这样子愈演愈复杂,回不了头来。其实回头是很容易的,迷失自性太久了。佛菩萨他们是回头了,他们是个明白人,回头之后他来帮助我们,引导我们回归自性,妄尽还源。还源就成佛,就回归自性。怎样还源?那个妄要尽。妄太多了,佛把它归纳为三大类,《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着这三大类,一般大乘教里面所讲的,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无明烦恼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尘沙烦恼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分别,见思烦恼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执着,这三大类,三大类都是无量无边。为什么会无量无边?我们到下面一段就学习到,三种周遍。

  可是我们要真的想学,没有别的,就是放下;你要不放下,你就回不了头。放下什么?妄的放下,没有一样不是虚妄。到最后一个阶梯,那是连佛法也要放下,为什么?自性当中没这个东西。所以《金刚经》上,世尊把这个消息透给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法是佛法,佛法也要把它舍掉,假的不是真的。佛说经,佛经自己有比喻叫「黄叶止啼」,小孩哭在闹,大人在地上捡了一片树叶,黄黄树叶,告诉小朋友不要哭,你看这是黄金,可以拿去换糖吃。小孩一听很欢喜,不哭了,这是目的已经达到了。所以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妙法是黄叶,这个要知道,你放下,真的就现前,自性就现前。自性是什么样子?这一部《华严经》就是自性的样子,说得很详细。中国人喜欢简单不喜欢麻烦,惠能大师在中国示现成佛,合中国人的口味,说得简单,只说了二十个字,那二十个字一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妙!自性是什么样子?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二十个字说尽了,这二十个字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法的真相。还源之后,你就彻底明白了,你就全都得到了,大方广佛华严全得到了、证得了。在哪里?原来就是现实生活,你在现实生活里面得大自在,永远没有烦恼,永远没有灾难,你自己受用,也能够教化众生,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回头。

  所以业障深重的凡夫,佛有方便法,这个方便法在我们中国古圣先贤说过。我学佛快到六十年了,差两年就六十年了,我深深的体会到,咱们中国古圣先贤真的是佛菩萨再来的,为什么会说得那么好?怎么样学习我们才能成就?你看《三字经》上,《三字经》是古人说的,古圣先贤讲的,「教之道,贵以专」,就六个字,教学之道贵专、贵精。这个跟佛法讲的原理原则完全相同,所以说出这些话的人,他不是佛菩萨他是谁!我曾经请教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我问他,中国古圣先贤是不是佛菩萨来示现的?他老人家笑着告诉我,他说理上讲得通,事上没证据。这真的,事上没证据,他自己没说出来他是什么佛菩萨再来的,可是理上真的是讲得通。那我们就懂得,佛法教学也不例外,「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什么?这要他能忍辱,你要不能忍辱行吗?还没有学成,就想出去讲经说法,德行没有成就,不去讲经说法还好、还老实,这一出去讲经说法,或者讲得好一点,麻烦来了,别人赞叹你、供养你,你那个名闻利养、贪瞋痴慢全起来了,毁掉了。这是什么?不能忍。

  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那个时候三十二岁,老师告诉我,四十以后才可以出去讲经。我在台中先后住了十年,多半的时间住在慈光图书馆,这是李老师建立的道场。没有满四十岁,学讲经在家里讲,家里面三个道场,图书馆、台中莲社,还有个灵山寺,所以我们这些学生讲经都在这三个地方学习,在老师眼皮下面。四十岁之后,别的地方邀请才可以去,四十岁之前不可以去,防范很严,所谓是严师出高徒。老师虽然很严,我们这些学生也没有高到哪儿去,这什么原因?不能够专精,想学多,想广学多闻,老师虽然限定我们只能学一部经,我们年轻不懂。老师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讲了有几十部经论,教我们、限制我们只能学一样。我们不服,老师也没法子,恒顺众生,不坚持自己的原则,恒顺我们这些学生。学生想多学他也就开放,但是还是有条件,一门学好了才能学第二门,这是他的原则。要到什么样子学好?要到他同意,等于说要经过考试,这个考试就是你学了上台去讲,你讲他在台下听,听的他觉得行了、点头,这样这部经才算学好了,你才可以学第二部。那是不可以同时学两样,这是他老人家一生坚持的一个原则,决定不准同时学两样。

  我们实在讲,佛门里头依旧没有把人才培养出来,所以这些原则是一点都不能够开放的,要严守,才真正能培养人才出来。你不学,不学就算了;你要学,那就得守规矩,这样才能成就。可是老师没有坚持这个底限,要坚持这个底限的话,台中莲社应该是可以出几个人。这桩事情老师跟我谈过,他是非常感慨的说:学生找老师不容易,可遇不可求,到哪里去找老师?老师又反过来说:老师找学生更难,老师找什么学生?传他道的学生,比学生找老师还要困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传道的人太难太难了,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智慧,第三还要有福报,没有福报不行。所以佛教弟子福慧双修,慧虽然最重要,还把福放在前面。你看古人无论是哪个宗派的道场,学人进入道场,所谓五年学戒,那是什么?五年修福。修福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做义工,常住里面做义工做五年。做满五年之后,你才可以当清众学习,进入讲堂学经教,禅堂去坐禅,念佛堂去念佛。前五年都要当义工,我们侍候别人,以后才有人照顾你,这很公平的。现在这些规矩都没有了。所以一切都得如理如法,如理如法,没有忍辱功夫是不能成就。尤其是在现代,佛法衰微,真正有心人,发菩提心的人,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有这样的大愿,那你没有大的忍耐,你不会成就。大的忍耐还是要遵守古大德的教训,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心是定的。

  有许多同学来找我,因为我们二00六年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做了一次大的活动,这个会议完毕之后,我就顺便到伦敦去。从巴黎到伦敦坐火车,它有海底隧道,参观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在之前我参观过牛津大学,也有伦敦大学。伦敦大学去过两次,这是欧洲汉学的中心,我看他们的汉学系,也给他们上了两堂课,跟他们的教授交流,深深感到我们这一代缺乏顶尖的人才,真正第一流的教授没有。所以我回来之后就常常想,不要有多,有十个人之内,不超过十个人,志同道合,我们大家在一起学习,闭关十年,十年每个人专攻一样,天天来做报告,十年专攻一门,决定成就。十年专攻《阿弥陀经》,十年之后他就是《阿弥陀经》的世界权威,就是一尊活的阿弥陀佛。他要不能够忍耐十年专门搞一样,他就不能成就。所以修法的忍辱是比什么都重要,你能不能在道业上成功,全靠忍辱。我这个想法提出来之后,就很多人来找我,这个事情实在讲不是容易事,你来找我很容易,住上个半年不高兴就走了,道场不就破坏了?十年闭关不出去,你这十年没有成佛成神经病,那就大错特错了,你受不了。所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跟着我面前,如果真的想学能学得成,只要你有决心。你看看自古以来中国、外国,古来一些祖师大德,哪一个人是经过人培养出来的?没有,都是自学自成的。现在我们利用科技网络、卫星在一起学习,就跟在面前一样,你懂得这个方法。所以我现在提供庐江实际禅寺的同学,我劝导他们,你们现在修学的环境很安定,这是第一个不容易得到的缘分,衣食住行不要操心。怎么学法?先学忍辱,先打根基,这个根基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要认真好好的把它落实。也就是《太上感应篇》,因果教育,你要做到;《弟子规》,伦理道德的教育;再《十善业道经》,大乘佛法的根基,这三样东西是根、是本,你都把它看作戒律,依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永远不变的原则。有这个根基,根基可以同时打,怎样把你的心定下来、收下来?听《华严经》。

  《华严经》我们已经讲了四千多个小时,如果每天听六个小时,三年还听不完。三年天天听六个小时的《华严经》,不要去想它,只是一直听下去,不要打妄想,懂也好、不懂也好,反正你天天听。三年之后你的心定了,你在教下的基础已经打下去,然后无论你学哪一门经论,你用十年功,你都会变成顶尖一流的教授。成功与否完全在自己,不在别人。所以有志真正想学,这是真实成功之道。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前面讲的,顺境、逆境不被境界所转,善缘、恶缘都不动心,一心向道,念念都…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