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集▪P4

  ..续本文上一页是平等,持是永续,大行大愿,与自性的性体、性德圆满的相应。

  第三跟我们讲业用,「业用者有二:一依此显说华严法,故无量寿经叹菩萨德中,言得佛华严三昧宣说诸佛经典」。这是起用,你看看,依体起用就有这样殊胜的德用。《华严》在中国,可以说所有宗派里面都肯定、都承认,这部经是一切经的根本,叫根本*轮,一切经皆是《华严》眷属,好像一棵大树一样,《华严》是根本,一切经是枝叶,都离不开《华严》。《华严》的确太大,讲一遍不容易,历代祖师大德讲经,历史上没有记载,唯独讲《华严》,那要大书特书。由此可知,世世代代人对这部经都非常尊重,经的分量实在太大。过去李老师发心把《华严经》讲圆满,《华严经》是八个同学启请的,这八个人当中有我在内。因为那个时候老师常常讲往生,我们希望他多住世,就找这么一部大经,八个同学一起启请,他就答应了,经没有讲完,他不能走;没有想到他经讲了一半,他也走了。他原本是答应我们,这一部经讲完之后,再讲一部《弥陀经》,他才往生,他这个话没兑现。当然这里头有特别的原因,真正请佛住世是要我们依教奉行,不是找一部大经就能够把他留住的,我们是想错了。

  这部经细讲一遍真的不容易,我过去从民国六十年开始,好像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也只讲了一半。因为那个时候出国的时间太多,一年总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国外,就是断断续续,我记得好像前后有十七年,讲了一半。那个时候没有这些科学技术设备,没有留下录音。这一次的缘分,本来我不再想讲《华严》,因为我接触到《无量寿经》之后,梅光羲居士在序文里面说得非常详细,《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华严经》就是大本《阿弥陀经》,一而三,三而一,所以我就想,那我一生就讲《无量寿经》好了。所以《无量寿经》我讲了十一遍,第十一遍没有讲圆满,讲了一半,第十一遍是细讲。这一次《华严经》是三个人启请,第一个人是北京黄念祖老居士,他老人家当面跟我讲过几次,希望我把《华严经》讲一遍。第二个是我们台南的开心法师,这都不在了,每一次见到我都提出这么一句,你一定要把《华严经》讲一遍,以后恐怕没有人再讲了。最后一次是我们的韩馆长往生前两天,非常恳切,希望把这部经讲一遍,留一套录相给后人做参考。我为了安慰她,我就答应她,我说好,没有想到她真的就走了。三个人启请。

  韩馆长往生第二年,我移民到新加坡,把这些事情跟李木源居士谈,李木源居士很欢喜,就在我们新加坡居士林启讲,他也非常虔诚恭敬来启请,所以这个缘成熟了,就在居士林开始。以后我们移民到澳洲,澳洲我们自己建有摄影棚,录相的效果愈来就愈进步了。讲到现在讲了四千多个小时,都有光盘在流通,讲了多少?才讲到「十住品」,全经大概是五分之一,照这样的进度,我们估计一下,全经讲圆满需要两万个小时,真不容易!我这一生能不能把《华严经》讲圆满?也不敢说。所以我现在告诉大家,我每一次讲的都是圆满的,你们真正在《华严经》有体悟,你就相信我这一句话。每一次两个小时都是圆满的,只要你真听懂了,你依照这个方法修行,肯定得殊胜的利益。

  第二个意思,「依此显示华严行」,前面是讲华严法,方法,这真干,落实了,孔子讲的「学而时习之」,前面法是学,行是习,就是把《华严》落实在日常生活上。怎么落实?就是文殊十波罗蜜、普贤十愿,变成我们自己日常生活,你真的在修《华严》。「故上云:施戒忍辱精进禅,方便智慧诸功德,一切自在难思议,华严三昧势力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后面有方便,有愿、力、智,这是《华严经》上文殊菩萨教菩萨修学的十个纲领。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把文殊菩萨这十个纲领扩大,扩大到遍法界虚空界,不可思议。每一愿里面都有十波罗蜜,十波罗蜜里面,每一个波罗蜜里面都有普贤十愿,这叫普贤行。在日常生活当中表演出来,真正做到,这叫做华严三昧。

  这个文底下讲:『谓广修万行称理成德』,「理」是前面所说的自性清净圆明体,与性体相应那就是德。在我们中国人一般称自性,这称之为道,中国人讲道德。自性是道,道是一切万物的根源,万事万物是从它而生的,它是原始,它没有生因,像前面讲的「非生因之所生」,它没有生因,可是一切万法从它而有。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依正庄严就是万法。我们能够知道这桩事情,这叫解悟,这不是证悟,我们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对佛菩萨有信心,我们能够接受,能够不怀疑,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依教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我们过去对宇宙、对万物,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现在我们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在我们凡夫,如何知道我们想错了、看错了?读经,用经论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用戒律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我们日常言语造作,看看《戒经》,与《戒经》相应的,正确;与《戒经》相违背的是错误,错误的一定要修正过来,正确的要好好的保持,这叫修行。行,行门无量无边称为万行,这个字要念去声,念「恨」,行是动词,就是真干。「称理成德」,就是与自性相应的这是德。

  『普周法界而证菩提』,「菩提」是大觉,就是自性本觉,《起信论》上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是正觉,这是大觉,也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成佛,成正觉就是成佛。这里头关键的四个字就是「普周法界」,我们修布施的心,那个心要普周法界,你的心要平等,事不平等,心平等。我们持戒,事上也不平等,但是心平等,都是普周法界,念念想到,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华严经》最殊胜的教诲就在此地,是一不是二,为什么?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里面所变现出来的,无二无别。所以,什么是自己?遍法界虚空界哪一个不是自己!你要不懂,我们可以举个例子,譬如作梦,你梦醒了之后,梦中所有境界哪一个是我?梦是自己心变现的,梦里头有自己,所有一切人还是自己,所有一切万物也是自己,除了自己之外什么也没有。梦醒了知道,现在我们慢慢觉悟,知道遍法界虚空界就跟梦中境界一样,全是自己,这就正确了,这叫佛知佛见。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