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一十四节课▪P3

  ..续本文上一页!古代可能没有这种说法。最近我遇到一些施主,财源比较不错。”上师说:“你做一次灭财佛事吧!(就是把所有财富不要了。这样的佛事,可能现在人都不喜欢,大家很喜欢发财佛事。)”他如是照办后,以三宝的加持力,财富逐渐化为乌有,他又成了知足少欲的平凡修行人。在那个时候,所有的修行境界恢复如初。

  我经常这样想:在座这么多的出家人,已经学了这么多年,以我的分别念来推测,今后你们在各大寺院里当方丈、当住持,肯定有很多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但我唯一希望你们有财富、地位、名声时,尽量要把握自己。如果那个时候趾高气扬,觉得在世间上自己说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越来越贪得无厌的话,恐怕你的修行和事业不一定成功。因此,当你们成为受到众人赞叹的高僧大德时,不要太贪了,财产犹如水泡,没有实在的意义,在修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不仅是我们出家人,居士也要明白财富无实的道理。有些人因前世做了一点小功德,即生中的财富可能突然暴涨,如前段时间国内房价特别高,人们像发疯了一样,开始大搞房地产,后来又是股市猛升,大家纷纷买股票……实际上你遇到一些机会的话,发财虽然很容易,但灭财更容易。尤其像我们藏地,一家人若有一两百头牦牛,大家就认为他非常富裕,如同龙王一样。(当然,这只是偏僻山沟里的说法,不然龙王的财富岂止一两百头牦牛就可以了,两百头牦牛最多几十万。)可是冬天出现雪灾、饥荒时,牦牛马上就全部死掉了。现在有些大老板也是有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几亿等等,后来因生意破产、公司倒闭,一下子就家破人亡了。

  财富的增减相当容易,所以我们有了财富时,应尽量用它去帮助可怜众生、做上供下施,除此之外,也没有必要太执著,否则一定会堕入恶趣的。《弥勒狮吼经》中云:“以利养恭敬、亲友、施主、智者或贤者这四缘生起骄慢,则为速堕地狱之因。”因此,有了名声财富时不要贪了,太贪不会有好结果,自己应该把握自己,不然来世变成什么也很难说,这方面的公案是比较多的。

  故汝愚痴意,无论贪何物,

  定感苦果报,千倍所贪得。

  故智不应贪,贪生三途怖。

  明白上述道理之后,作者以拟人的手法说:愚痴的心啊,你不要太迷惑了,无论贪著什么事物,来世定将感得千倍于此的可怕果报。你以前贪一个小时的话,以后会在一千个小时中于三恶道中受苦。所以,有智慧的人千万不要贪执。

  然而,现在人知道这一点的非常非常少,很多人数数不择手段地获取财物,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贪欲之心永无止境。但是不管贪什么样的东西,从出世间法、世间法来看,都会带来很大的害处。

  从出世间法而言,哪怕你只贪一点食物,来世的果报也非常可怕。藏地某寺院有个老修行人,他买了一腿牛肉,一直舍不得吃,想到冬天再慢慢吃。(其实老人都有这种习惯。以前我小的时候,看到有些老爷爷在夏天时积累一点酥油,一直舍不得吃,最后全部烂了,或者被虫吃掉了。)结果他的寿命没有等他,他提前离开了人世,牛腿仍挂在柴房里(即牛粪棚)。他死了以后,其余财产食物全部被寺院处理,用来上供下施。可是他的神识因耽著牛腿,结果变成了一个鬼,力气也比较大,每到晚上就拿着牛腿,在寺院的上上下下跑来跑去。人们看不见鬼,只见有一腿肉跑来跑去,被群狗追着。(通常说狗有“鬼眼”,狗无缘无故狂叫的话,说明魔鬼来了。)寺院里的人特别害怕。当时华智仁波切在世,离现在一百年左右,他让人把肉拿来烧焦烟作佛事,从此之后,那个鬼已经超度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寺院的名字也有,但我在这里不提,害怕到时候他们受一些影响。我们在媒体上一般要注意,人名、地名尽量不要提。前不久拍“慈悲之旅”时,我没有提是哪一个县,这也很好。后来很多出家人在猜:“听说你们家乡杀生很厉害,是不是你们那里?”“你们寺院附近杀生也比较多,可能是那里吧。”大家都互相开玩笑。还好我当时没有提,不然可能不太好。

  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对人也好、财物也好,最好不要有贪执。否则,临死时若把握不了自己的心态,很有可能会堕落。这是从出世间角度来讲的。

  从世间的角度来说,很多人因为贪执自己的目标,达不到时就很羡慕他人,过去叫榜样,今天叫偶像,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完美,总想要成为别人。庄子的《秋水篇》里面说:一只脚的夔非常羡慕多脚的蚿能够行走;蚿羡慕没有脚的蛇跑得很快;蛇羡慕没有形体的风行得更快;风羡慕人的目光特别快;目光又极为羡慕心的快速,心一转念就到了,佛经中也说:“心是一切事物的前行,一切当中心是最快的。”

  还有这样一个寓言:有只小老鼠觉得自己太渺小了,特别希求最伟大的东西。有一次它抬头一看,天空广阔无垠,就觉得天是最伟大的,于是它对天说:“你是不是什么都不怕,我这么渺小,你能给我勇气吗?”天告诉它:“我也有怕的,我最害怕乌云,因为乌云遮天蔽日,它遮住我的面容时,我什么都看不见了。”

  小老鼠觉得乌云更了不起,就去找乌云说:“你能遮天蔽日,应该是最伟大的,我很想得到你的果位。”乌云说:“我也有怕的,我最怕狂风,好不容易把天遮得密密的,大风一吹,就把我吹散了。”

  小老鼠又跑去找风,还是如前一样地问,风说:“我也有怕的,我最怕墙,地上有堵墙的话,我根本绕不过去,所以墙比我厉害。”

  小老鼠就跑去找墙,说:“你连风都挡得了,你是不是最伟大的?”墙说了一句令它非常惊诧的话,墙说:“我最怕的就是老鼠,因为老鼠会在我的下面钻洞,总有一天我会因若干个鼠洞而轰然倒塌。”这个时候,小老鼠恍然大悟,自己找来找去,整个世界都找遍了,原来最伟大的就是自己。

  这个比喻说明什么呢?我们贪这个、贪那个,世间上可贪的对境非常多,但回归原地的时候,一切都是自心的幻化,除心以外,没有任何可贪的对境。若能把握自己的心,一切贪执都会消于法界。

  所以,智者千万不要迷失当下,不要失去自己的良知,不要错过自己的机会,不要浪费自己的时光,而一定要认识自己的心。现在人疯狂般、没有任何目的地贪得无厌,这就是不认识心的一种迷失。倘若不认识这颗心,就会摧毁我们的价值和力量,干扰我们的修行和成就。因此,每个修行人要尽量地知足少欲,不要贪著任何人事物,以佛法的殊胜教言,来克制贪心等一切烦恼!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一十四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