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六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一十四節課▪P3

  ..續本文上一頁!古代可能沒有這種說法。最近我遇到一些施主,財源比較不錯。”上師說:“你做一次滅財佛事吧!(就是把所有財富不要了。這樣的佛事,可能現在人都不喜歡,大家很喜歡發財佛事。)”他如是照辦後,以叁寶的加持力,財富逐漸化爲烏有,他又成了知足少欲的平凡修行人。在那個時候,所有的修行境界恢複如初。

  我經常這樣想:在座這麼多的出家人,已經學了這麼多年,以我的分別念來推測,今後你們在各大寺院裏當方丈、當住持,肯定有很多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但我唯一希望你們有財富、地位、名聲時,盡量要把握自己。如果那個時候趾高氣揚,覺得在世間上自己說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可以,越來越貪得無厭的話,恐怕你的修行和事業不一定成功。因此,當你們成爲受到衆人贊歎的高僧大德時,不要太貪了,財産猶如水泡,沒有實在的意義,在修行過程中一定要注意!

  不僅是我們出家人,居士也要明白財富無實的道理。有些人因前世做了一點小功德,即生中的財富可能突然暴漲,如前段時間國內房價特別高,人們像發瘋了一樣,開始大搞房地産,後來又是股市猛升,大家紛紛買股票……實際上你遇到一些機會的話,發財雖然很容易,但滅財更容易。尤其像我們藏地,一家人若有一兩百頭牦牛,大家就認爲他非常富裕,如同龍王一樣。(當然,這只是偏僻山溝裏的說法,不然龍王的財富豈止一兩百頭牦牛就可以了,兩百頭牦牛最多幾十萬。)可是冬天出現雪災、饑荒時,牦牛馬上就全部死掉了。現在有些大老板也是有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幾億等等,後來因生意破産、公司倒閉,一下子就家破人亡了。

  財富的增減相當容易,所以我們有了財富時,應盡量用它去幫助可憐衆生、做上供下施,除此之外,也沒有必要太執著,否則一定會墮入惡趣的。《彌勒獅吼經》中雲:“以利養恭敬、親友、施主、智者或賢者這四緣生起驕慢,則爲速墮地獄之因。”因此,有了名聲財富時不要貪了,太貪不會有好結果,自己應該把握自己,不然來世變成什麼也很難說,這方面的公案是比較多的。

  故汝愚癡意,無論貪何物,

  定感苦果報,千倍所貪得。

  故智不應貪,貪生叁途怖。

  明白上述道理之後,作者以擬人的手法說:愚癡的心啊,你不要太迷惑了,無論貪著什麼事物,來世定將感得千倍于此的可怕果報。你以前貪一個小時的話,以後會在一千個小時中于叁惡道中受苦。所以,有智慧的人千萬不要貪執。

  然而,現在人知道這一點的非常非常少,很多人數數不擇手段地獲取財物,以滿足自己的欲望,貪欲之心永無止境。但是不管貪什麼樣的東西,從出世間法、世間法來看,都會帶來很大的害處。

  從出世間法而言,哪怕你只貪一點食物,來世的果報也非常可怕。藏地某寺院有個老修行人,他買了一腿牛肉,一直舍不得吃,想到冬天再慢慢吃。(其實老人都有這種習慣。以前我小的時候,看到有些老爺爺在夏天時積累一點酥油,一直舍不得吃,最後全部爛了,或者被蟲吃掉了。)結果他的壽命沒有等他,他提前離開了人世,牛腿仍挂在柴房裏(即牛糞棚)。他死了以後,其余財産食物全部被寺院處理,用來上供下施。可是他的神識因耽著牛腿,結果變成了一個鬼,力氣也比較大,每到晚上就拿著牛腿,在寺院的上上下下跑來跑去。人們看不見鬼,只見有一腿肉跑來跑去,被群狗追著。(通常說狗有“鬼眼”,狗無緣無故狂叫的話,說明魔鬼來了。)寺院裏的人特別害怕。當時華智仁波切在世,離現在一百年左右,他讓人把肉拿來燒焦煙作佛事,從此之後,那個鬼已經超度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寺院的名字也有,但我在這裏不提,害怕到時候他們受一些影響。我們在媒體上一般要注意,人名、地名盡量不要提。前不久拍“慈悲之旅”時,我沒有提是哪一個縣,這也很好。後來很多出家人在猜:“聽說你們家鄉殺生很厲害,是不是你們那裏?”“你們寺院附近殺生也比較多,可能是那裏吧。”大家都互相開玩笑。還好我當時沒有提,不然可能不太好。

  我們在活著的時候,對人也好、財物也好,最好不要有貪執。否則,臨死時若把握不了自己的心態,很有可能會墮落。這是從出世間角度來講的。

  從世間的角度來說,很多人因爲貪執自己的目標,達不到時就很羨慕他人,過去叫榜樣,今天叫偶像,總覺得別人比自己完美,總想要成爲別人。莊子的《秋水篇》裏面說:一只腳的夔非常羨慕多腳的蚿能夠行走;蚿羨慕沒有腳的蛇跑得很快;蛇羨慕沒有形體的風行得更快;風羨慕人的目光特別快;目光又極爲羨慕心的快速,心一轉念就到了,佛經中也說:“心是一切事物的前行,一切當中心是最快的。”

  還有這樣一個寓言:有只小老鼠覺得自己太渺小了,特別希求最偉大的東西。有一次它擡頭一看,天空廣闊無垠,就覺得天是最偉大的,于是它對天說:“你是不是什麼都不怕,我這麼渺小,你能給我勇氣嗎?”天告訴它:“我也有怕的,我最害怕烏雲,因爲烏雲遮天蔽日,它遮住我的面容時,我什麼都看不見了。”

  小老鼠覺得烏雲更了不起,就去找烏雲說:“你能遮天蔽日,應該是最偉大的,我很想得到你的果位。”烏雲說:“我也有怕的,我最怕狂風,好不容易把天遮得密密的,大風一吹,就把我吹散了。”

  小老鼠又跑去找風,還是如前一樣地問,風說:“我也有怕的,我最怕牆,地上有堵牆的話,我根本繞不過去,所以牆比我厲害。”

  小老鼠就跑去找牆,說:“你連風都擋得了,你是不是最偉大的?”牆說了一句令它非常驚詫的話,牆說:“我最怕的就是老鼠,因爲老鼠會在我的下面鑽洞,總有一天我會因若幹個鼠洞而轟然倒塌。”這個時候,小老鼠恍然大悟,自己找來找去,整個世界都找遍了,原來最偉大的就是自己。

  這個比喻說明什麼呢?我們貪這個、貪那個,世間上可貪的對境非常多,但回歸原地的時候,一切都是自心的幻化,除心以外,沒有任何可貪的對境。若能把握自己的心,一切貪執都會消于法界。

  所以,智者千萬不要迷失當下,不要失去自己的良知,不要錯過自己的機會,不要浪費自己的時光,而一定要認識自己的心。現在人瘋狂般、沒有任何目的地貪得無厭,這就是不認識心的一種迷失。倘若不認識這顆心,就會摧毀我們的價值和力量,幹擾我們的修行和成就。因此,每個修行人要盡量地知足少欲,不要貪著任何人事物,以佛法的殊勝教言,來克製貪心等一切煩惱!

  

《《入行論講記》第六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一十四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