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浅释▪P13

  ..续本文上一页走 -- 又半路途中就走了 -- ,也就是表示我第一。你知道吗?嘿嘿!我头一个走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在上一段文,佛叫一声须菩提,说:「菩萨但应如所教住。」这个菩萨啊,应该依照我所教的这样而修行,不要不守我所教的这种的法度。也就是,要依照规矩去修行,不应该不守规矩。这个规矩也就是一种方法。你要依照这个方法去修,然后才能有所成就;你要不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就没有一个准绳,没有一个目标。那么将来,就会误入岐途。所以这菩萨一定要依照佛所说的这种方法去修行去。

  

「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空生」,说:空生啊,「于意云何」:在你的意思是怎样子呢?你作何感想呢?「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你可以以三, 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这种的有相来见如来吗?你以为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是如来的法身吗?「不也。世尊」:因为须菩提,已经解到空理了,既悟人空,又悟法空,所以,他知道佛不以三十二相为他的相。所以须菩提就说:「不也。世尊。」说,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的,不可以这个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呢?「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不可以以这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而见着这个如来,「何以故」?是甚么缘故呢?

  

「如来所说身相」:如来所说这个身相,这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种的身相,「即非身相」:这不是如来的真正法身。不是真正的法身,所以,不可以这三十二相来见如来的。「佛告须菩提」:那么释迦牟尼佛听见,须菩提这样解释之后,他就又叫一声须菩提,说:这个期间哪,佛就认为须菩提讲的是对的。所以说:「凡所有相」,为甚么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呢?「凡」,这个举凡一切有形有相的,「皆是虚妄。」这有相都是假的,都会坏的,有形相终归毁灭的。「若见诸相非相」:你要能看见这一切的相,这个相上你就没有相,即相离相。在这个相上就没有相,「即见如来」:这你也就见着如来的法身了。如来的法身是无形无相的,所以你要以相来见如来,那就是错了。

  

所以在后边,那个四句偈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以色见我」:「色见」,就是以形相来见我,这个形相就是色相。「以音声求我」:以音声来求佛,来找佛的话,「是人行邪道」:这个人,这就带着有形有相、有声有色上,来找这个佛,「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他见不着如来的。这般若的本有的智慧是离一切诸相的。不着住一切的诸相,这是真正的般若。

  

B6. 正信稀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那么,方纔所说这个四句偈颂就是「若以色见我」,这释迦牟尼佛说的,以这个有形有色的,你在这个地方想见如来,想知道如来的法身。「以音声求我」:这个音,就是声音的音,不是因果的因。这个声音的音,你以这个有声音的这种的思想来,见如来,「是人行邪道」:这个人,所行的不是正道,不是真正佛法,「不能见如来。」所以,说完了这个偈颂,这也就是表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现在释迦牟尼佛,说完这话,须菩提就要说了,他又有了见解了。

  

有甚么见解呢?他生出怀疑来了,他说,「须菩提白佛言。」这个「须菩提」是结集经藏的人,说的;「白佛言。」这也是结集经藏,阿难加上去的,这段文。说,「世尊」--这个「世尊」,是须菩提说的了--「颇有众生」,说,可有这个众生,「颇有」也就是可有众生、或者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他呀,听见佛所说的这种言说和章句,也就是这个经典,「生实信不」:他能真真实实地生出一种信心吗?会不会他不相信呢?这就是问释加牟尼佛。「佛告须菩提」:他这样一问,释迦牟尼佛就告诉须菩提说了,「莫作是说」:说,你不要这样讲,你不要作这种的说法!为甚么呢?

  

「如来灭后」:他说,如来灭度之后,等「后五百岁。」如来在世的时候,这个五百岁,叫禅定坚固,也就是修行证果的人多。等如来灭后,再后五百岁,这是多闻坚固。那时候,人人都研究经典,多闻坚固。然后再有五百岁,就是寺庙坚固。等末法时代呢,就是斗争坚固。现在我们这个时候就斗争坚固。那么释迦牟尼佛,说是,等我灭度了,「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有人哪,他修持戒律,专门持戒修福。这个人,「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他对这《金刚经》,这一段经文,他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他以这个经的道理,作为真实不虚的道理。「当知是人」:你应该要知道,知道这个人,他不是「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他不是于一劫、二劫、三、四、五劫,这个时候种的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已在这无量千万劫以前,「种诸善根」:他种这个一切的善根。

  

怎么样叫种善根呢?种善根,就是要在三宝面前来种善根。供养三宝,这是种善根。你恭敬三宝,这是种善根。你信仰三宝,这是种善根。这个善根,就是和这个恶根是两样。你不供养三宝就增长你的恶根;你不信仰三宝也增长你的恶根。你对于三宝疏远,那就是对你的善根疏远;你对于三宝亲近,那就是增长你的善根。所以,在北俱庐洲的人就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在北俱芦洲那个人,所以他的善根就会断了。你想要增加你的善根就要供养,恭敬,信仰三宝,皈依三宝。你皈依三宝,这是你种善根的一个初步。然后你再能受五戒、八戒、菩萨戒、十戒、十重四十八轻,这是菩萨戒。再能,尽受比丘二百五十条戒,这种种的,都是种善根的因缘。你还有,你去修这个五戒、守持五戒、行十善都是种善根。

  

这个善根,你看是看不见的,你听也听不见的;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你嗅之,它也无味,没有甚么滋味。你做去,往前去种善根,也不觉得它有一种东西。因为它是无相的。前边那不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有相是虚妄,无相就是真实了。所以我们一般的人,祗知道为这个身体来作打算,而不为善根作打算。这个善根是甚么呢?善根也就是你的法身,善根也就是你的智慧,不过它变变名而已。善根就是好的根机、好的基础。你好的基础,必须要你去修去。

  

你有了好的基础,你的法身也就显现了,你的智慧也就增长了,你本有的般若实相的功能也就恢复了。所以,这是种种种的善根,你必须要在三宝的面前来种。你种到三宝的面前,这种善根终究有一天,它会结菩提果的;如果你在外道的地方种善根,你种多少,种时间再久,也是虚而不实的。你在三宝面前种善根,这是绝对不会虚种的!所以要「种诸善根。」这个「诸善根」,就是种种的善根都要去种,就是所谓,诸恶不作,众善奉行。

  

这也就是种善根。「闻是章句」,因为这个人,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所以一听这个《金刚经》,「乃至一念」:就在这个一念之中,「生净信者」:就生出,最清净、最纯洁这种的信念。这种的信念,就是不杂,没有疑惑心,真真实实地信了。

  

「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须菩提,你应该要知道,如来悉知悉见这个人哪,「是诸众生」这一个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呀!他会得到如是无量福德。得到这种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何以故」呢?甚么缘故他会得这么多的福呢?「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个人,他把人空了,所以他也没有人相,也没有我相,也没有众生相,也没有寿者相。甚么叫无我相?无我相就是没有我了,把我看空了。甚么叫没有人相?就是人空了。我也空了,人也空了;人我都空了,所以众生也就空了;众生空了,那么也自然就没有寿者相了。寿者相就是想要永生,得到永远都生存着,这叫寿者相。你凡是爱惜一切的物质,你不破坏它,这都叫寿者相。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那么人空,法也要空,所以,一切的法相也没有了,也空了。「亦无非法相」:也没有一个,那不是法的相,到这个法的本体上,也没有一个是法,也没有一个非法。「何以故」:甚么原因哪?「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假设他这个心要有一个法相和人相我相,这就是着住到我人众生寿者了,这还…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