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广述了善业和恶业的果报,揭示了因果不虚的道理。了知此理以后,大家一定要对善法有希求心。正如前面所言,希求善法的来源就是信解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起来倒是比较简单,但从内心生起定解,并不是那么容易。很多修行人,包括出家人在内,有这种正见的恐怕也不多。所以大家应尽量对无欺因果生起诚信,如《本生传》所说:“我们的身识随善恶之业转,因此要竭力断除身口意的一切不善业。”
修持善法时,强烈的希求心非常非常重要,而希求心的来源,就是对善法的信心。从前有一对贫穷的夫妇,很想供养三宝造一点福德,但他们实在太穷了,经济状况不允许,于是二人决定卖身给一个富翁,用此钱供养僧众七日。在这个过程中,第六天国王也来寺院准备供僧,但住持禀告说:“本寺已接受别人供养,明天是最后一天,日期不能改动。”国王问:“他是谁?好大胆,敢与本王相争!”于是派人去找。他们拜见国王时,启禀说:“我们因为前世非常吝啬,没有积累福报,今生才会如此困苦。现在如果再不积福,后世势必更加贫困。因此,我俩卖身来做七天功德。明天是最后一天,从此之后终生成为仆人,再也没有自由了,故请国王慈悲宽恕。”国王对此行为非常赞叹,于是让他们做完圆满功德。然后国王和王妃赐予他们很多衣服、璎珞、宝物,并给了一些土地,夫妇二人遂成为富豪。
所以,行善关键在于自己的希求心。有些人说:“我现在工作特别忙,实在是没办法。”其实,工作再忙也可以抽出学佛的时间。我们在座的道友,早上三、四点钟就起来了,我也是每天三点钟起来,起来时外面很多木屋的灯也亮着。有些人总抱怨自己太忙,没空学佛,如果你白天忙的话,早上三点钟起来,一直到六点钟之前,精进地参禅、看书、修菩提心,这个时间应该有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希求心。假如真正对善法有希求心,明白学佛和行善的功德,那每个人都会空出一部分精力和时间用在佛法方面。
此外,趋入修行时,当以恭敬心对待善法。印光大师说:“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以前有一名弟子直呼阿底峡尊者的名讳要求加持,尊者当时说:“坏弟子,你恭敬一点吧!”所以佛法依靠恭敬心而得,若对上师、佛法毫无恭敬,获得的加持和利益不一定很多。世间也有句俗话:“谁具恭敬心,彼人得法利。”任何一个人若有恭敬心,就能得到佛法不可思议的利益。
所以大家应当恭恭敬敬地断恶修善,佛经中说:“造善业得广大善果,犹如圆满的庄稼;造恶业得广大痛苦,如同服了毒药。”为什么造善业有如是力量呢?因为这是一种因果规律。有些佛经说:“譬如种子苦,它的果也苦;种子甜,它的果也甜。同理,罪业的苦种子,只会产生痛苦的苦果;善业的甜种子,只会产生快乐的甜果。”有些高僧大德的教言中也说:“快乐全部是往昔造善业而得,不要说人间的快乐,纵然在热地狱里出现一瞬间凉风,寒地狱里出现一丝温暖,也是前世造善业的果报。痛苦全部是往昔造恶业而得,不要说凡夫的痛苦,即使阿罗汉身体不适,也是前世造恶业的果报。”因此,今生来世一切快乐的来源,就是造善业;今生来世一切痛苦的根本因,就是造恶业。
既然造恶业会毁了自己,有智慧的人谁敢肆无忌惮地去做呢?然而,现在的愚痴者满天下,睁开眼睛看看世界,有多少人在实际行动中取舍因果?我们周围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到底是什么?大家应该非常清楚。然而,我们不能随波逐流,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增上自己的信乐,宁可饿死、宁可受到各种挫折困难,也不能造佛经中所遮止的恶业,而要尽心尽力地行持善法,这对修行人来讲,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当然,我只是口头上会说,行为上确实非常惭愧。但不管怎么样,懂到这个道理之后,应该值得跟大家分享。你们今后也应将因果道理尽量在众人中弘扬,哪怕是一个人依此而懂得取舍因果,这个功德也是无量无边的。
以上圆满讲完了四种助缘中的希求心,下面讲自信。
壬二(自信)分二:一、宣说生起自信;二、宣说趋入自信。
癸一、宣说生起自信:
轨以金刚幢,行善修自信。
所谓的自信,是指在行持善法时,具有坚不可摧的毅力和勇敢,充分相信自己能圆满完成善法,不为任何困难所阻。在学习佛法、断除懒惰方面,这是必需的一种心态,如果少了这种自信,在困难面前只有倒下去了,不一定有振作的机会。
此处引用《华严经·金刚幢品》进行说明,经中提到了十大金刚菩萨,金刚幢就是其中之一。佛陀在这一品里说:“譬如天子日轮升起,不为天盲及不平之群山等所退,普照堪为对境之一切。同理,菩萨为利他而现世,不为众生种种过失所退,令堪为所化之众生成熟、解脱。”其意是太阳在普照大地的时候,虽然盲人看不见,群山中有个别地方照不到,但太阳不会因此而干脆不来人间,不管怎么样,它都会平等地普照大地。同样,菩萨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虽有野蛮众生对他毁谤、造违缘,并做各种各样的邪行,但发心强烈的菩萨仍不会退失信心,不会因个别人的不良行为而放弃利益众生。
这个教证,对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是一种鞭策。有些上师看到几个坏弟子不听话,两三天一直给他添麻烦,就马上宣布去闭关,结束了所有的一切,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真正的大菩萨遇到蛮横众生时,他们的行为越不如法,自己的发心应该越强烈。就像上师如意宝,虽然身边出现了很多坏弟子,末法时代也是难免的,但从未因此而退失信心,一直以讲经说法圆满了自己的一生。
现在有些法师,稍微看到有弟子不争气,就气愤不已:“实在不行的话,我就把这个摊摊收了,很简单!”第二天,所有弟子都非常伤心。很多寺院中经常有这种情况。一方面这也是有必要,给他们一种警告,吓唬吓唬也可以(众笑)。但另一方面,大乘菩萨不能这样,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假如讲经说法实在对他们没有利益,那么根据情况来决定也可以,但除此以外,信心动不动就退了,这可能不太合理。
现在一些城市里的辅导员或组长,看到个别人对他有意见、进行毁谤,马上就退心了:“这个众生多么野蛮,我才不度化他呢!实在不行的话,我在家里念佛好了。”然后关起门来自己念阿弥陀佛。其实,这种行为不接近大乘,若想趋入大乘行列,野蛮众生越来越多的时候,一定要披上精进盔甲,不要以此而退失信心。
大家今后在漫长的弘法利生岁月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坎坷,那时不要因小小的挫折而失去信心,将一切的一切全放下来。以前我们附近有一个道场,几个弟子对上师有意见,上师当下将三百多个眷属全部解散。虽然这可能也有必要,但如果真是要利益众生,不应该轻易做出这个决定。
我们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种自信,这种自信相当于密宗中的“佛慢”,即了知自己的本性与佛无二无别。这种慢并不是增上慢,而是修法中必不可少的方便助缘。大家应该想:“我为什么不能度化众生?我肯定可以!”自己的心不要太怯弱了:“啊,我肯定不行。辅导肯定不行,讲经说法肯定不行,背书肯定不行,什么都不行。”那你什么可以呢?“噢,我吃饭可以,聊天可以,四处散乱可以,看电视可以。”恶法方面,自己很有信心,什么都可以;而善法方面,什么都不行,自己慢慢慢慢缩小了,这能称得上是大乘行人吗?
首当量己力,自忖应为否,
不宜暂莫为,为已勿稍退。
在行持佛法或者利益众生之前,首先要观察自己的能力,如果有能力就着手进行,如果无能为力,则暂时放弃不做。假设力所不及,还是不做为好,一旦开始就不要半途而废。
比如说听一部《入行论》,最初要反复思量自己是否具有圆满听受的能力,倘若时间允许、能力具足,各方面因缘不成问题,那一定要下决心听,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能退转。但若觉得时间和精力肯定不行,最好开始就不要听了,否则只听一点点,中间半途而废,对学习佛法来讲也是不好的缘起。所以,首先必须要详细观察,一旦决定去做,中间不管遇到什么违缘,千万不能退失信心,无论如何一定要做下去。
我自己也是这样想:“这次传讲《入行论》,时间应该说比较长,但只要我活在人间,肯定会讲圆满的,再怎么困难也不放弃。但如果我死了的话,讲不成也没办法;活着的时候,入监狱的话可能不行,除此之外,绝对不会不讲。”当然,我也没犯什么罪,不可能入监狱,但人的分别念经常会对自己做一些观察。
可是,有些人不懂这些道理,刚开始特别有信心,兴致勃勃地非要听,到了中间就轻率断了,没有圆满就结束了。这是不合理的。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善始善终有个圆满的结尾,包括发心也是如此。在座的有些道友,为了弘法利生默默无闻地发心,所做的事情极其广大,功德的力量也非常强大,但有时候心态不稳定,做这件事情,又想那件事情,到一定时候就做不下去了。然而,凡是答应了的事情,不能随随便便放弃,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在生死轮回中也是一种缘起。比如一个法没有听圆满的话,很多法都不会听圆满,有些事情刚开始若结上善缘,一生当中都会很顺利。
我个人来讲,在学习佛法、研究佛法乃至修行佛法方面,这么多年来应该说很顺利,不管是哪一部法,传讲也好,弘扬也好,修学也好,都没有中途夭折的现象,这也是源于最初的缘起——刚开始时,我在上师如意宝面前,很圆满地听完了一部法。从此之后,我依止了很多上师、听了很多佛法,自己也力所能及地修了一些,都非常的圆满。有时候真的由衷高兴,不管什么时候死,反正只有这个力量吧,应该算是可以的了。
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也讲过:“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事先观察的是智者,事后观察的是愚者。”所以,不管听一部法、做一件事,首先要反反复复地考虑,决定以后就不要出尔反尔,今天说一个、明天说一个,如《二规教言论》所讲,他不是人而是鬼。今天说发心,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完,没过两三天就不做了,一方面对生生世世是不好的缘起,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做人的基本标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持之以恒,一鼓作气地去完成,不应该反复无常!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一百零四节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