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住在寺院里,每天不断地听闻佛法。有个叫达玛巴拉的国王,看到老人精进闻法的样子,不以为然。他特意找了一根枯木拿在手中,走到老者跟前:“你如此衰老,不如好好休息,无论你怎样精勤也不可能得到智者的学位,如是闻法又有何益?如果你能成为智者,那我也可以让这根枯木开花结果。”老人听后心中不悦,他猛厉祈祷文殊菩萨,最后获得大加持,通达一切万法,成为了不起的班智达。想起国王的戏言,老人径直去见国王:“我已经成为智者了,你可不可让枯木开花结果啊?”国王羞愧万分,无言以对。
所以,有些人不要认为自己老了,没有智慧了,只要不舍精进,殊胜因缘聚合时,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发生。我在读书时的同学中,有些人本来智慧下等,人格也不是很好,但后来经过不懈的努力,竟然变成了非常了不起的人。我们学院里面也是如此,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前途,因为渐渐就开始傲慢了;没有智慧的人如果很精进,《前行》中也说了,上等精进者有上等成就。所以,再有超群的智慧,没有精进的话,智慧最后也用不上;即使没有智慧,但非常精进的话,也会变成很好的修行人。
作者在此告诫我们,绝不能以所谓的“我怎么能获得菩提”而退缩懈怠,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是唯一的真实语者,如《释量论》所言,佛陀断尽了一切无明障碍,彻底远离妄语之因。《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法华经》亦云:“佛无不实语,智慧不可量。”因此,对如来的金刚语,我们理当深信不疑。
那么,如来是怎么说的呢?在《妙臂请问经》为主的经典中,佛陀讲过:一切众生,包括蚊虻、蜜蜂及老虎、豺狼、狮子、狐狸、犬等,都具有如来藏,若能发起精进力,亦会成就无上菩提。有些讲义解释“精进”时说:“只要不舍弃菩提心,都会证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既然旁生都有机会成就,我们哪有不证得佛果的道理呢?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引用过《宝箧庄严经》的一个教证:观世音菩萨到耶扣谋杰大城市时,此地肮脏的粪便处住有成百上千种昆虫。尔时观世音菩萨化为蜜蜂,发出嗡嗡声,义为“顶礼佛陀”,其余虫类听此亦随念“顶礼佛陀”。以此功德和加持力,这些昆虫最终皆成菩萨,名为“口香”,往生到极乐世界。
有些人怀疑:“这些旁生要是能精进,那倒可以,但它们怎么精进呢?”话不能这么说,学过《因明》的人都知道,说话必须要有理由,你有什么理由说这些旁生绝不会精进?如果昆虫依靠佛菩萨的引导都有解脱机会,我们人就更不用说了!
况我生为人,明辨利与害,
行持若不废,何故不证觉?
我们生而为人,能明辨是非善恶,守持净戒,听受佛法,发起出离心和菩提心,虽然自己修得不太好,但跟蚊子、苍蝇、恶狗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优越性。倘若不放弃行持佛法,在菩提道上精进不懈,怎会不得到正等觉果位呢?
众生均能成佛的理由,是因为《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都具足如来藏。一般而言,佛性有两种,一是自性住佛性,一是修增长佛性(也叫实修生佛性)。自性住佛性是指心的本性,这样的佛性,每个众生都有。有些人没有闻思过大乘教言,一听说众生都是佛,就马上反驳道:“既然是佛,为什么还有烦恼无明?”其实,“众生是佛”是从自性住佛性来说的,若从修增长佛性来讲,众生并不是佛。因为修增长佛性是指通过智慧遣除烦恼障和所知障,现前正等觉的果位,这个时候才叫佛陀。
如来藏周遍于一切众生,《宝性论》云:“佛身能现故,真如无别故,具种故众生,恒具如来藏。”对此麦彭仁波切在《如来藏狮吼论》中做过详细解释。意思是说,一切众生具如来藏有三个理由:一是具缚凡夫的相续中能现前圆满佛身功德;二是众生与真如的本性无别一味;三是众生具有成佛的种性。依靠强有力的这三大理由,便可推知: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此外,《楞严经》、《楞伽经》、《华严经》,及龙猛菩萨的赞颂偈、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弥勒菩萨的《宝性论》等中,对此道理皆有详细阐述。若还不明白为什么众生是佛、为什么佛还在无明中,《宝性论》也以九种意义、九种比喻解释得很清楚。假如学了《如来藏经》等第三转*轮的教义,这些怀疑自然会遣荡无余。所以大家在学习佛法的时候,应该学得深一点,对深奥的教义应该生起定解和信心,不要只停留在字面上。若能如此,以后也不会有自轻凌懒惰了。
我们在座的人,都是具有超越智慧的生物,好好修行的话,不会像石头一样,还是有成就的机会。要知道,诸佛菩萨、高僧大德都是凡夫变成的,看一看《释迦牟尼佛广传》,他在因地时也当过地狱众生和旁生,但最终可以示现成佛。如果我们精进修行,又有什么理由不能证悟无上佛果呢?尤其在《宝云经》当中,细致讲述了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的很多经历,他们均是以同一种方便、同一种修行、同一种精进而获得了成就。所以,大家平时要看一些上师的教言,这些教言的来源是大乘佛教,故而也应该多闻思大乘经典,如此一来,必定对大乘佛法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九十八节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