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六冊 第七品 精進 第九十八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他住在寺院裏,每天不斷地聽聞佛法。有個叫達瑪巴拉的國王,看到老人精進聞法的樣子,不以爲然。他特意找了一根枯木拿在手中,走到老者跟前:“你如此衰老,不如好好休息,無論你怎樣精勤也不可能得到智者的學位,如是聞法又有何益?如果你能成爲智者,那我也可以讓這根枯木開花結果。”老人聽後心中不悅,他猛厲祈禱文殊菩薩,最後獲得大加持,通達一切萬法,成爲了不起的班智達。想起國王的戲言,老人徑直去見國王:“我已經成爲智者了,你可不可讓枯木開花結果啊?”國王羞愧萬分,無言以對。

  所以,有些人不要認爲自己老了,沒有智慧了,只要不舍精進,殊勝因緣聚合時,什麼奇迹都有可能發生。我在讀書時的同學中,有些人本來智慧下等,人格也不是很好,但後來經過不懈的努力,竟然變成了非常了不起的人。我們學院裏面也是如此,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前途,因爲漸漸就開始傲慢了;沒有智慧的人如果很精進,《前行》中也說了,上等精進者有上等成就。所以,再有超群的智慧,沒有精進的話,智慧最後也用不上;即使沒有智慧,但非常精進的話,也會變成很好的修行人。

  作者在此告誡我們,絕不能以所謂的“我怎麼能獲得菩提”而退縮懈怠,爲什麼呢?因爲如來是唯一的真實語者,如《釋量論》所言,佛陀斷盡了一切無明障礙,徹底遠離妄語之因。《金剛經》雲:“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法華經》亦雲:“佛無不實語,智慧不可量。”因此,對如來的金剛語,我們理當深信不疑。

  那麼,如來是怎麼說的呢?在《妙臂請問經》爲主的經典中,佛陀講過:一切衆生,包括蚊虻、蜜蜂及老虎、豺狼、獅子、狐狸、犬等,都具有如來藏,若能發起精進力,亦會成就無上菩提。有些講義解釋“精進”時說:“只要不舍棄菩提心,都會證得無上圓滿正等覺的果位。”既然旁生都有機會成就,我們哪有不證得佛果的道理呢?

  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中,引用過《寶箧莊嚴經》的一個教證:觀世音菩薩到耶扣謀傑大城市時,此地肮髒的糞便處住有成百上千種昆蟲。爾時觀世音菩薩化爲蜜蜂,發出嗡嗡聲,義爲“頂禮佛陀”,其余蟲類聽此亦隨念“頂禮佛陀”。以此功德和加持力,這些昆蟲最終皆成菩薩,名爲“口香”,往生到極樂世界。

  有些人懷疑:“這些旁生要是能精進,那倒可以,但它們怎麼精進呢?”話不能這麼說,學過《因明》的人都知道,說話必須要有理由,你有什麼理由說這些旁生絕不會精進?如果昆蟲依靠佛菩薩的引導都有解脫機會,我們人就更不用說了!

  況我生爲人,明辨利與害,

  行持若不廢,何故不證覺?

  我們生而爲人,能明辨是非善惡,守持淨戒,聽受佛法,發起出離心和菩提心,雖然自己修得不太好,但跟蚊子、蒼蠅、惡狗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優越性。倘若不放棄行持佛法,在菩提道上精進不懈,怎會不得到正等覺果位呢?

  衆生均能成佛的理由,是因爲《涅槃經》中說一切衆生都具足如來藏。一般而言,佛性有兩種,一是自性住佛性,一是修增長佛性(也叫實修生佛性)。自性住佛性是指心的本性,這樣的佛性,每個衆生都有。有些人沒有聞思過大乘教言,一聽說衆生都是佛,就馬上反駁道:“既然是佛,爲什麼還有煩惱無明?”其實,“衆生是佛”是從自性住佛性來說的,若從修增長佛性來講,衆生並不是佛。因爲修增長佛性是指通過智慧遣除煩惱障和所知障,現前正等覺的果位,這個時候才叫佛陀。

  如來藏周遍于一切衆生,《寶性論》雲:“佛身能現故,真如無別故,具種故衆生,恒具如來藏。”對此麥彭仁波切在《如來藏獅吼論》中做過詳細解釋。意思是說,一切衆生具如來藏有叁個理由:一是具縛凡夫的相續中能現前圓滿佛身功德;二是衆生與真如的本性無別一味;叁是衆生具有成佛的種性。依靠強有力的這叁大理由,便可推知:一切衆生都能獲得圓滿正等覺的果位。

  此外,《楞嚴經》、《楞伽經》、《華嚴經》,及龍猛菩薩的贊頌偈、馬鳴菩薩的《大乘起信論》、彌勒菩薩的《寶性論》等中,對此道理皆有詳細闡述。若還不明白爲什麼衆生是佛、爲什麼佛還在無明中,《寶性論》也以九種意義、九種比喻解釋得很清楚。假如學了《如來藏經》等第叁轉*輪的教義,這些懷疑自然會遣蕩無余。所以大家在學習佛法的時候,應該學得深一點,對深奧的教義應該生起定解和信心,不要只停留在字面上。若能如此,以後也不會有自輕淩懶惰了。

  我們在座的人,都是具有超越智慧的生物,好好修行的話,不會像石頭一樣,還是有成就的機會。要知道,諸佛菩薩、高僧大德都是凡夫變成的,看一看《釋迦牟尼佛廣傳》,他在因地時也當過地獄衆生和旁生,但最終可以示現成佛。如果我們精進修行,又有什麼理由不能證悟無上佛果呢?尤其在《寶雲經》當中,細致講述了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的很多經曆,他們均是以同一種方便、同一種修行、同一種精進而獲得了成就。所以,大家平時要看一些上師的教言,這些教言的來源是大乘佛教,故而也應該多聞思大乘經典,如此一來,必定對大乘佛法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

  

《《入行論講記》第六冊 第七品 精進 第九十八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