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相当一部分教证讲了这方面的道理。当时我看后特别想翻译,但后来又想:“翻译得再多,也不一定有人看。没有人看的话,译出来也没有用。”
以前我每次遇到印藏大德如意宝般的经教,自己就羡慕得不得了,心想若把它译出来,肯定对很多人有利益。然后,自己白天晚上辛辛苦苦地翻译。但译出来后给大家,有些人的反映是:“哎,你还是好好休息吧,不要译得太多了。翻译再多也没有人看,不要做了!”如果做光盘,“不行,没有人看”;做法本的话,“不行,没有人看”,很多人都这样说过。我自己也是大失所望:原来觉得内容那么好,肯定很多人喜欢得不得了,但结果译出来后……当然,少数人可能稍微有一点接受:“可以可以,译出来也可以。不过,我现在没有时间看,就放在书架里面吧。”很多人是这种现象。
但不管怎么样,对现在这一代人,我觉得可能不一定有利。因为他们生活比较忙,再加上希求的目标也比较多,不像修行人一样少欲知足。他们需要发财、需要长寿,有多少书倒无所谓,但只要听说哪个地方传发财的心咒,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包多少天的车到那里都可以。我有时候真的有种感觉,这些法本对现在的人可能没有利益,也许因缘巧合,对后代人会不会有一点帮助?即使没有多大帮助,我也跟有些道友讲了,翻译算是我的一种爱好吧,自己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诸佛菩萨和高僧大德生起极大景仰,还是获得了不少利益。所以,为了串习这些善说而翻译,有这样的目标也可以。
龙树菩萨的第二部论典《经集论》,我查过汉文《大藏经》和网上的很多资料,据现在所了解的情况,好像这部论典一直没有译成汉语。也就是说,龙猛菩萨这两部论典——《学集论》和《经集论》,都没有汉文本,不懂藏文的人,想看恐怕也没办法。但很多人可能也没有想看的感觉吧,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有的话也没有时间看。这种态度的话,那我翻译也可以、不翻译也可以。说实话,藏传佛教的很多修行人与此截然不同,他们对法非常重视,特别想看龙猛菩萨的《学集论》,到处都在寻找打听。包括在印度居住的有些大德,他们也是千方百计找这部论典的梵文本,假如找到的话,要想尽一切办法翻译过来。但在印度的文库中,据说至今还没有发现。
总之,寂天菩萨让我们尽量看五本书:一部经典,寂天菩萨自己的两部论典,龙猛菩萨的两部论典。尤其是龙猛菩萨的论典中,寂天菩萨没有宣说的一些菩萨学处和教言比较多,看了以后,应该有非常大的利益。
所以我心里真的想,如果没有死的话,要翻译中观的《显句论》和龙猛菩萨的《经集论》。《经集论》我以前也看过,内容不是特别难懂,部分地方有一些讲义作参考,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但我现在手上的稿子特别多,有时候身体不好,有时候事情也多,尤其我最大的感觉是,翻译的论典好像没有人看。比如说《大圆满心性休息》等法本,自己认为特别特别珍贵,但译出来七八年了,外面的出家人和居士根本不看。当然,不仅是我这种凡夫人译出来的没人看,以前真正的大成就者,如唐代三大译师等,译出来的《大藏经》也全部摆在书架里“闭关”。这应该是一种传统,没有什么可失望的,但有时候觉得翻译也没有什么意义。去年有一位道友说:“你不要翻译得太多了,不然的话,别人都对你生厌烦心。”我想自己也没有害人,应该不至于这样吧。但人的分别念千奇百怪,有这种情况也不好说。
不管怎么样,别人说了也不一定能挡得住我。我这个性格,自己想翻译就翻译,不想翻译的话,别人怎么用好话来劝,我也不一定听。如果寿命允许,我今天也发心翻译《经集论》,但能否成功也不一定。倘若译出来了,你们在座的人以及外面的人,希望到时候看我面子,最好能认真地看一遍。我说这些话的语气,你们应该清楚,我说这些话的心态,你们也应该明白,万一几年或几十年以后我还没有死,翻译出来了,这部论典应该对很多人有一定利益,到时候,大家应该好好学习!
经论所未遮,皆当勤修学。
为护世人心,知已即当行。
大乘经论中未遮止的行为,我们应当行持。前面的几部经论中,详细规定了菩萨身语意不能做的一些学处,而经论中未遮止的其他学处,我们后学者应该可以行持。比如说,有些行为在经论中不一定非常明显,你若不知道该不该做的话,可以看一下大乘经典和论典中有没有遮止,如果里面没有说不准,做了不会有太大过失,那就可以放心去做。
为了维护世人对三宝的信心,所有了知过的学处,我们都应认真去行持。《宝云经》中说:“大乘佛子为了保护众生、圆满资粮,一切言行应该如法寂静,语言和蔼可亲,经常远离愦闹,依止寂静的地方……”要知道,护持众生的心特别重要,不管你是在家人、出家人,言行举止应如理如法,从方方面面呵护众生的信心和悲心,千万不要断别人的善根。如果自己行为和发心不良,令他人对大乘佛法退失信心,从而舍弃佛法,那对我们发心者来讲,有相当大的过失。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务必要严格要求自己,尽一切能力去保护别人的心。其实,护别人的心也不是非常困难,只要念念不忘,经常提醒自己,每个人应该都能做到。尤其是自己周围的人,应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护持他们的心,不要让他们散乱于世间八法中。
现在有些寺院的出家人,对旁边人造恶业根本不管。包括藏地有些地方,像甘肃那一带,寺院周围的在家人天天杀生、搞非法行,出家人根本不劝诫。而现在宁玛派的好多上师,有些地方还算是不错,心比较好,一见别人杀生就竭力劝阻,告诉他们杀生的过失,对众生确实有一定的帮助。
我们在座的出家人,以后在不同范围内,肯定有弘扬佛法的机会。在此过程中,你们不要把精力都放在寺院建筑上,整天搞各种接待,对旁边的人置之不理。而一定要关心与自己有缘的人,看他们心态怎么样,如果他们不懂佛法,就尽量地给他们讲,如果他们的行为不如法,就尽量传达佛法慈悲的精神,这样以后,他们的行为逐渐就会有所改变。这一点,不仅是我们出家人的责任,所有的居士只要有一点能力,都应该义不容辞。
当然,在传授的过程中,有些地方经常打着佛教的旗号,自己收钱,做一些欺骗众生的事情,这非常不好!依靠佛法来害众生骗众生,这是最下等、最下劣的行为,还不如用世间法来骗人好。以佛法作为买卖品,为维护自己的生活而宣扬佛法,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都不允许。反过来说,如果你的心非常清净,在没有条件的地方,尤其对自己周围的人,应该用佛法来帮助他们。
我炉霍寺院的附近,原来好多老百姓非常野蛮,经常杀生打架,认为“我们这一群很厉害,自古以来就是英雄”。后来我们想了一些办法,每年安排寺院里的法师(我自己没有时间),给他们讲经说法,这两年来变化很大。那天我问当地的领导,他们都说:“这几年来,的确对他们行为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以前是怎么也不听劝的人,现在知道因果道理以后,行为上有了很大的约束。”
我们开的法会,不是念咒语、烧烟烟,也不是搞一些热闹的形象,而是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当中,每天学习佛法的内容,如《大圆满前行》、《极乐愿文》,让人们明白取舍因果的道理。法会也没有一些隆重的仪式,就是大家一心一意地学习。凡是有缘的在家人,几百个人集聚在一起,上午给他们讲,下午也给他们讲,这样以后,他们的心逐渐逐渐就转过来了。原来非常野蛮猖狂的有些人,现在也产生后悔心,真正觉得佛法并不是形象上的东西,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识。
我们应该把佛法的道理,以交谈的方式来跟别人沟通。懂道理的人都会为未来考虑,要考虑的话,佛所说的真理无懈可击,他们若没有反驳的能力,就会用佛法来衡量自己,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原来我们那里有个人比较野蛮,他对因果不是特别信。前一段时间我在炉霍碰到他,他是怎么说的呢?他说:“我以前觉得因果只不过说说而已,但后来很多法师给我讲了以后,现在心里特别害怕。以前自己太愚昧了,做的很多事情的确不对,现在这种忏悔心一直不断地产生,我到底怎么办啊?”在以前的话,他这个人根本不会说出这些话。所以,我们确实应该通过一些沟通将真正的佛法传递给别人,这样对他们一定是有帮助的。但是,我不太喜欢搞一些热闹,这一点希望大家记住!
此处说,众生的善根十分脆弱,如果我们行为不如法、说话不如法,很多人可能会退失信心,因此大家一定要保护别人的善心,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们。上师如意宝接近圆寂时,说过两句话,含义非常甚深。第一句是“信心稳固”,意思是人不要漂来漂去,不要今天是出家人、明天是在家人,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秉性一定要稳重;第二句是“勿扰他心”,不要扰乱众生的心,“他”不仅仅是人,还包括其它动物,也就是不要故意害众生。上师老人家最后给我们留下来的教言,只有这两句——信心稳固、勿扰他心。
因此,我们不要扰乱其他众生的心,平时在工作过程中,或者在任何一个环境中,尽量保护别人的心。如果自己有能力,最好让他们的心转到行持善法方面;如果实在没有能力,也应遵循上师如意宝的教言,不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扰乱别人的心,这就是我们的一种原则。总之,人应该有方向,就像车要有刹车一样,在危险的时候悬崖勒马,对恶行有一种控制力,这才是对的!
壬三、略说护持正知之法相:
再三宜深观,身心诸状态,
仅此简言之,即护正知义。
我们务必要以取舍的智慧来再三观察,观察什么呢?颂词里说是身体和心的状态,间接也包括了语言的状态。在身体方面,应仔细审查它到底在做什么,坐势对不对、睡觉方式对不对、平时的身姿对不对,经常要找一些毛病,以如法的行为来对治;在语言方面,“噢,我今…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六十九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