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四冊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六十九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相當一部分教證講了這方面的道理。當時我看後特別想翻譯,但後來又想:“翻譯得再多,也不一定有人看。沒有人看的話,譯出來也沒有用。”

  以前我每次遇到印藏大德如意寶般的經教,自己就羨慕得不得了,心想若把它譯出來,肯定對很多人有利益。然後,自己白天晚上辛辛苦苦地翻譯。但譯出來後給大家,有些人的反映是:“哎,你還是好好休息吧,不要譯得太多了。翻譯再多也沒有人看,不要做了!”如果做光盤,“不行,沒有人看”;做法本的話,“不行,沒有人看”,很多人都這樣說過。我自己也是大失所望:原來覺得內容那麼好,肯定很多人喜歡得不得了,但結果譯出來後……當然,少數人可能稍微有一點接受:“可以可以,譯出來也可以。不過,我現在沒有時間看,就放在書架裏面吧。”很多人是這種現象。

  但不管怎麼樣,對現在這一代人,我覺得可能不一定有利。因爲他們生活比較忙,再加上希求的目標也比較多,不像修行人一樣少欲知足。他們需要發財、需要長壽,有多少書倒無所謂,但只要聽說哪個地方傳發財的心咒,就高興得手舞足蹈,包多少天的車到那裏都可以。我有時候真的有種感覺,這些法本對現在的人可能沒有利益,也許因緣巧合,對後代人會不會有一點幫助?即使沒有多大幫助,我也跟有些道友講了,翻譯算是我的一種愛好吧,自己在翻譯的過程中,對諸佛菩薩和高僧大德生起極大景仰,還是獲得了不少利益。所以,爲了串習這些善說而翻譯,有這樣的目標也可以。

  龍樹菩薩的第二部論典《經集論》,我查過漢文《大藏經》和網上的很多資料,據現在所了解的情況,好像這部論典一直沒有譯成漢語。也就是說,龍猛菩薩這兩部論典——《學集論》和《經集論》,都沒有漢文本,不懂藏文的人,想看恐怕也沒辦法。但很多人可能也沒有想看的感覺吧,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有的話也沒有時間看。這種態度的話,那我翻譯也可以、不翻譯也可以。說實話,藏傳佛教的很多修行人與此截然不同,他們對法非常重視,特別想看龍猛菩薩的《學集論》,到處都在尋找打聽。包括在印度居住的有些大德,他們也是千方百計找這部論典的梵文本,假如找到的話,要想盡一切辦法翻譯過來。但在印度的文庫中,據說至今還沒有發現。

  總之,寂天菩薩讓我們盡量看五本書:一部經典,寂天菩薩自己的兩部論典,龍猛菩薩的兩部論典。尤其是龍猛菩薩的論典中,寂天菩薩沒有宣說的一些菩薩學處和教言比較多,看了以後,應該有非常大的利益。

  所以我心裏真的想,如果沒有死的話,要翻譯中觀的《顯句論》和龍猛菩薩的《經集論》。《經集論》我以前也看過,內容不是特別難懂,部分地方有一些講義作參考,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但我現在手上的稿子特別多,有時候身體不好,有時候事情也多,尤其我最大的感覺是,翻譯的論典好像沒有人看。比如說《大圓滿心性休息》等法本,自己認爲特別特別珍貴,但譯出來七八年了,外面的出家人和居士根本不看。當然,不僅是我這種凡夫人譯出來的沒人看,以前真正的大成就者,如唐代叁大譯師等,譯出來的《大藏經》也全部擺在書架裏“閉關”。這應該是一種傳統,沒有什麼可失望的,但有時候覺得翻譯也沒有什麼意義。去年有一位道友說:“你不要翻譯得太多了,不然的話,別人都對你生厭煩心。”我想自己也沒有害人,應該不至于這樣吧。但人的分別念千奇百怪,有這種情況也不好說。

  不管怎麼樣,別人說了也不一定能擋得住我。我這個性格,自己想翻譯就翻譯,不想翻譯的話,別人怎麼用好話來勸,我也不一定聽。如果壽命允許,我今天也發心翻譯《經集論》,但能否成功也不一定。倘若譯出來了,你們在座的人以及外面的人,希望到時候看我面子,最好能認真地看一遍。我說這些話的語氣,你們應該清楚,我說這些話的心態,你們也應該明白,萬一幾年或幾十年以後我還沒有死,翻譯出來了,這部論典應該對很多人有一定利益,到時候,大家應該好好學習!

  經論所未遮,皆當勤修學。

  爲護世人心,知已即當行。

  大乘經論中未遮止的行爲,我們應當行持。前面的幾部經論中,詳細規定了菩薩身語意不能做的一些學處,而經論中未遮止的其他學處,我們後學者應該可以行持。比如說,有些行爲在經論中不一定非常明顯,你若不知道該不該做的話,可以看一下大乘經典和論典中有沒有遮止,如果裏面沒有說不准,做了不會有太大過失,那就可以放心去做。

  爲了維護世人對叁寶的信心,所有了知過的學處,我們都應認真去行持。《寶雲經》中說:“大乘佛子爲了保護衆生、圓滿資糧,一切言行應該如法寂靜,語言和藹可親,經常遠離愦鬧,依止寂靜的地方……”要知道,護持衆生的心特別重要,不管你是在家人、出家人,言行舉止應如理如法,從方方面面呵護衆生的信心和悲心,千萬不要斷別人的善根。如果自己行爲和發心不良,令他人對大乘佛法退失信心,從而舍棄佛法,那對我們發心者來講,有相當大的過失。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務必要嚴格要求自己,盡一切能力去保護別人的心。其實,護別人的心也不是非常困難,只要念念不忘,經常提醒自己,每個人應該都能做到。尤其是自己周圍的人,應盡可能地幫助他們,護持他們的心,不要讓他們散亂于世間八法中。

  現在有些寺院的出家人,對旁邊人造惡業根本不管。包括藏地有些地方,像甘肅那一帶,寺院周圍的在家人天天殺生、搞非法行,出家人根本不勸誡。而現在甯瑪派的好多上師,有些地方還算是不錯,心比較好,一見別人殺生就竭力勸阻,告訴他們殺生的過失,對衆生確實有一定的幫助。

  我們在座的出家人,以後在不同範圍內,肯定有弘揚佛法的機會。在此過程中,你們不要把精力都放在寺院建築上,整天搞各種接待,對旁邊的人置之不理。而一定要關心與自己有緣的人,看他們心態怎麼樣,如果他們不懂佛法,就盡量地給他們講,如果他們的行爲不如法,就盡量傳達佛法慈悲的精神,這樣以後,他們的行爲逐漸就會有所改變。這一點,不僅是我們出家人的責任,所有的居士只要有一點能力,都應該義不容辭。

  當然,在傳授的過程中,有些地方經常打著佛教的旗號,自己收錢,做一些欺騙衆生的事情,這非常不好!依靠佛法來害衆生騙衆生,這是最下等、最下劣的行爲,還不如用世間法來騙人好。以佛法作爲買賣品,爲維護自己的生活而宣揚佛法,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都不允許。反過來說,如果你的心非常清淨,在沒有條件的地方,尤其對自己周圍的人,應該用佛法來幫助他們。

  我爐霍寺院的附近,原來好多老百姓非常野蠻,經常殺生打架,認爲“我們這一群很厲害,自古以來就是英雄”。後來我們想了一些辦法,每年安排寺院裏的法師(我自己沒有時間),給他們講經說法,這兩年來變化很大。那天我問當地的領導,他們都說:“這幾年來,的確對他們行爲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以前是怎麼也不聽勸的人,現在知道因果道理以後,行爲上有了很大的約束。”

  我們開的法會,不是念咒語、燒煙煙,也不是搞一些熱鬧的形象,而是在半個月到一個月當中,每天學習佛法的內容,如《大圓滿前行》、《極樂願文》,讓人們明白取舍因果的道理。法會也沒有一些隆重的儀式,就是大家一心一意地學習。凡是有緣的在家人,幾百個人集聚在一起,上午給他們講,下午也給他們講,這樣以後,他們的心逐漸逐漸就轉過來了。原來非常野蠻猖狂的有些人,現在也産生後悔心,真正覺得佛法並不是形象上的東西,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認識。

  我們應該把佛法的道理,以交談的方式來跟別人溝通。懂道理的人都會爲未來考慮,要考慮的話,佛所說的真理無懈可擊,他們若沒有反駁的能力,就會用佛法來衡量自己,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原來我們那裏有個人比較野蠻,他對因果不是特別信。前一段時間我在爐霍碰到他,他是怎麼說的呢?他說:“我以前覺得因果只不過說說而已,但後來很多法師給我講了以後,現在心裏特別害怕。以前自己太愚昧了,做的很多事情的確不對,現在這種忏悔心一直不斷地産生,我到底怎麼辦啊?”在以前的話,他這個人根本不會說出這些話。所以,我們確實應該通過一些溝通將真正的佛法傳遞給別人,這樣對他們一定是有幫助的。但是,我不太喜歡搞一些熱鬧,這一點希望大家記住!

  此處說,衆生的善根十分脆弱,如果我們行爲不如法、說話不如法,很多人可能會退失信心,因此大家一定要保護別人的善心,盡己所能地幫助他們。上師如意寶接近圓寂時,說過兩句話,含義非常甚深。第一句是“信心穩固”,意思是人不要漂來漂去,不要今天是出家人、明天是在家人,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秉性一定要穩重;第二句是“勿擾他心”,不要擾亂衆生的心,“他”不僅僅是人,還包括其它動物,也就是不要故意害衆生。上師老人家最後給我們留下來的教言,只有這兩句——信心穩固、勿擾他心。

  因此,我們不要擾亂其他衆生的心,平時在工作過程中,或者在任何一個環境中,盡量保護別人的心。如果自己有能力,最好讓他們的心轉到行持善法方面;如果實在沒有能力,也應遵循上師如意寶的教言,不要通過各種方法來擾亂別人的心,這就是我們的一種原則。總之,人應該有方向,就像車要有刹車一樣,在危險的時候懸崖勒馬,對惡行有一種控製力,這才是對的!

  壬叁、略說護持正知之法相:

  再叁宜深觀,身心諸狀態,

  僅此簡言之,即護正知義。

  我們務必要以取舍的智慧來再叁觀察,觀察什麼呢?頌詞裏說是身體和心的狀態,間接也包括了語言的狀態。在身體方面,應仔細審查它到底在做什麼,坐勢對不對、睡覺方式對不對、平時的身姿對不對,經常要找一些毛病,以如法的行爲來對治;在語言方面,“噢,我今…

《《入行論講記》第四冊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六十九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