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看病,误医致死;如人……时时处处,于周遭环境只要用心观察,会知道凡夫人都是活缘极少、死缘极多。
人的生命毫无可恃,好似孩童玩耍时用苇管吹出的肥皂泡,当肥皂泡在空气中飘浮时,显得美丽动人,可是用手一碰,即会破裂。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也是非常微弱,毫无保障,或许一根针、一根鱼刺,就可以让我们死去,更何况其他的可怖因缘。虽然现在有好的事业、好的单位、好的家庭、好的子女、好的薪水、好的住房、好的饮食、好的勇力、好的权势、好的身体、好的……等,这一切都只是今生暂时显现的幻事而已,假使明天真的突然死去,有哪一样能随我们前往后世呢?没有修持善法获得解脱之前,如何敢凭白无故地傲对死主!
死亡的来临,往往都象空中霹雳一样迅猛,不等人回过味来,一闪已经到了后世,通过思维死期的不定,活缘的鲜少及人命的危脆,定会于死生起惊怖之感,仿佛自己在饮食、睡眠、行走等时,都是此世间中最后一次威仪,内心数数念死,心极易被转变,会情不自禁地从内心深处生起强烈的欲乐:赶紧修法!唯有修法才能远离恐怖的死亡!
三、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心执常法唯是自欺诳。人人难免于死,死时除佛法外,假设你有很多财富,但是这不能续命,你也无法带走。在人活着时,用金钱能求得官位、权势、名声等,然而人死之时,你用再多的钱也买不通平等严厉的阎摩死主,只能一个人孤零零踏上中有之路,如《如意宝树积经》云:“人积千金粮,死唯空腹去,任积千金衣,死唯赤身去,国王临死时,苦与贫人等,死悟富贵资,无非诱惑具。”生前拼命下苦力费心思积累的财富,到死之时,一丝一毫也拿不去,只有白白的送给子孙或怨家,这样苦苦经营的财富到底有何作用?
幸福的家庭,亲爱的眷属,这是世人苦苦追寻的安乐,但我临终之时,这些眷恋的亲友,哪个能代我去死?生前再孝顺的子女,到我死时,只能围绕哭泣,不能救我不死;生前再恩爱的妻子老伴,等我死时,唯有哀号,束手无策;生前再要好的朋友,待我死时,仅有不时地叹息。当死亡的恐惧来临之时,眷属虽多,也是无益。唯有一个人带着所造的恶业,通过中有,来到后世。偶一考虑,这些生前的亲友,无非是追逐嬉游、浪费暇身的伴侣,他们为了自己的安乐,欺骗你我,诈现亲爱之相,迨至我死之时,尚以虚假泪水、哀号、叹息等,蒙蔽我最后一次,然后把我又推入轮回的苦海,把人间的快乐留给他们享用,这是多么的不公平呀!现世贪恋亲友眷属,是断绝后世安乐之因。
今生之中,比财物、眷属尤为执著贪爱的就是自己血肉之身,然而我死之时,这个最好的老朋友——俱生之骨肉身体,也必须彻底舍弃。生前虽然为了它饱腹,而杀生取食;为了它漂亮庄严,而剥皮制衣;为了它贪欲纵横,而耽淫取乐;为了它名扬四方,而欺上瞒下;为了它财富横溢,而奸诈盗取;为了它……造下了很多痛苦之根。如今要舍掉它了,却又爱之极甚,难舍难分,岂知这个欺诳自己一辈子的身体,不仅救不了自己,反而是把我推向恶趣的怨敌,贪此带不走的造业秽身,不知到底有何作用!
分析了财物、眷属、身体对自己一切无益后,应知一切心所执著的所谓常乐之法,唯是欺诳的,除佛法外,一切有漏安乐并没有可以利益自己的,故须励力舍弃轮回之中一切虚伪的现世美丽安乐。
我等恒处懈怠放逸中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能念无常死亡求加持
之所以我等恒时处在懈怠放逸之中,就是不懂得不修无常的过患与修持无常法的功德胜利,而如今我们相似已经明白了无常之理,也知道应该舍弃现世世间八法,但是总是生不起希求修持善法之心,或者虽生起一些时日,过一段时间又开始懈怠放逸,这主要是于无常之理未生起定解的缘故,应多多的听闻此理,深入思维忆念死亡,对舍弃现世不能放松,反反复复地要求自己,精进之心会逐渐生长起来。修无常引导的要义,除了自己依闻思修多串习外,一定不能离开祈祷上师,因为总集三宝一切功德于一体的上师随时随地都会护念具缘的弟子,他的大悲之眼时时刻刻都在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心一念,因此为了相续之中能够忆念、修行无常与死亡之理,并生起定解,唯有祈求大恩上师速速赐予我无上的加持。
第二修法竟
如是在数天之中着重反复串修此引导修法,直至念死之心情不自禁地生起。《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讲:“喀喇公穹格西在觉摩喀喇山修行时,岩洞门口的一丛荆棘常在他进出时挂到他的衣服,最初他想把它砍掉,但转念一想:“唉,我也不知还能不能再进(出)此洞,唯有一心修法为妙。”这样一直到他得到成就离开此山,也没有砍去荆棘丛。”如果象这样的界限生起时,或内心会反复清晰地忆念死亡之无常,认为除了领悟修行上师传授的解脱教言外,再也没有比此更重要的事要做了,这是修法相应的标志,此时就应着重引出及修持第三引导。
第三引导 因果不虚
于修此引导之时,加行如上念诵,正行念诵串修前二引导后,应着重念诵及数数修习此引导,并以观察、轮番、安置修之窍诀趋入实修,后行时串修后后引导一遍,继之回向,并且于一切时处,威仪严谨、都摄六根、正知而行、饮食知量、精勤觉寤瑜伽等,具足三殊胜而修行。
黑白业果永时亦不虚
众生在未得解脱之前,根本无法摆脱业果,虽然从空性角度来讲,业果无有自性可得,但是针对凡夫人来讲,业果是不虚的。譬如昨天夜里我做梦,梦中被人殴打一顿,身心感受了很多痛苦,迨至梦醒,方知梦中的我、殴打之人及身心感受的痛苦全是虚幻无实的,无有一法可得。同理,凡夫未证悟空性之前,亦如梦中之人,于梦中仍要真实地感受苦乐,有情未从无明大梦中醒觉之前,决定要感受无欺的痛苦。因此,初学者一定要以修持业果为根本,何时都不能忽略因果,如果忘失了业果之理,那么不论你修持什么甚深善巧之法,都不能免于三塗。
凡夫在异生地时,当以诚信业果为修诸正法之首,如果不明业果,修其他法亦是徒然,所以对十种不善的黑业与十种善妙的白业所感的果永时亦不虚之理应当明析。其业果总相之理即是:
一、何人作何业决定感相应之果
在业果之前,人人平等,不论你是何人,造善恶业决定感善恶果,即是每造一种善恶业就各有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四种果报。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合缘聚时,其果定成熟。”十恶业之异熟果依靠烦恼的大小、发心等分为上中下三品,分别于异时转生于相应的地狱、饿鬼、旁生等三恶趣中,相反十善业之异熟果依靠修持对治恶业的善法,分别于异时转生于相应的天、阿修罗、人等三善趣中;行十不善业之同性等流果者,于生生世世中不欢喜行善,并且增长恶性串习,相反十善业之同性等流果者,生生世世欢喜行善,增长贤妙善根;持十不善业之感受等流果者,在今生中,以杀生而感受短命、多病。以不与取而感受贫乏、少财、遭盗,以邪淫而感夫妻互相怨恨,生活不美满。以妄语而感经常遭人诽谤欺骗。以离间语而感眷属、仆人不和睦,对主人进行反驳抵抗等。以恶语而感经常听到不悦耳之语,自己说话亦成争吵之因。以绮语而感话语无威力。以贪心而感做事不能如意。以嗔心而感常受损害怖畏。以邪见而感常处恶见中,各种欺诳扰乱自心。而十善业之感受等流果刚好与此相反;其十不善业之增上果,成熟于外境,依靠各种恶业,感受相应恶劣的环境,相反十善业之增上果,将感受具足一切圆满功德的幽雅美妙之外境;十恶业之士用果,不论造何恶业都将与日俱增,生生世世中将延续无边苦痛,其恶业愈来愈向上增长,常时堕于轮回苦海之中,相反十善业之士用果者,不论做何善业都会明显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地出现。
思维了所造业决定感果之理,应断除善恶业不会感果或者不会落到我头上感果之邪思,应深生敬畏之心,深信自己所造之业终将报在自身。对于初修之人,虽然听闻了因果的道理,但因为法尚未融入自心,所以凡夫的相续往往会有许多非理的想法,比如会想:业果早晚会临身的,但现在我还安乐,暂时应赶快享受,等真的感受果报时,再修善法不迟。或者:反正今生得暇满人生是善业而感,今生一定不会感恶果,何必累死累活的修什么正法?或者:佛法非常殊胜,然而因果让人见不到,等以后弄明白了,再考虑修不修佛法。如果有诸如此类推托之词,无非是恶业之串习,都是与善法不相应之标志,这时应反问自己:一旦真的感果时,你还能忆知正法吗?而且谁知道今生你造了多少恶业,等真感果时,你又有何把握行持正法?修行者每当心中冒出种种不欲修法之相似有理的想法时,随时应反问自心,详细观察,精勤以正知正念降伏种种非理之念。
二、善恶果报有增长广大性
经论中有一比喻:无忧树的树种比花子还小,把树种种下后,树木逐渐成长,每年果实成熟时,其树枝都要增长一由旬,如是善恶业果的增长远远超过于彼,如《贤愚经》云:“虽诸微小罪,莫想无害轻,火星虽微小,能焚如山草。”又云:“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我们凡夫人在日常生活的一切威仪中,刹那造善刹那造恶的机会非常多,因此我们随时随处都应谨慎取舍三门的一切作业,对于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遮止;对于细微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这样凭借正知正念的摄持,生起对治恶业之善行,就连细微的罪业也不愿沾染,这样在今生之中积累善业的机会便会越来越增长,而未来受恶业困缚的机会会越来越减少。掌握业果有增长广大之理,于修道能增上顺缘。
三、业不作不得,作已不失
有情没有造能够感受苦乐的业,决定不会感受此等业之苦乐果。我们感受刹那三门的微小苦乐…
《前行念诵仪轨·开显解脱道略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