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以上加行圆满后,当趣入正行修法,在此应诚心祈愿三宝加被自他一切有情,能如理依次第修习净心之行,生起暂时与究竟的功德。以众生一切善根皆由三宝出世而生,故以百般虔诚信敬猛厉祈祷,并念诵:
一切功德源泉三宝尊,唯愿哀悯观照垂念我,
及与无边无量有情众,趋入净心之行求加持,
自他圆成无上大觉位,当修无误净心之次第,
现证究竟止观双运道,唯愿三宝赐予大加持。
丙四、论主敬礼句:
顶礼文殊师利童子!
这是论主在造论前作的顶礼句,顶礼的必要是为祈求加被,消除造论违缘,遵循王规等。礼敬对象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此菩萨是三世诸佛智慧之总集身,久远劫前早已现证佛果,但为愍念救拔罪苦有情,倒驾慈航,常现五髻孺童之身相于十方尘刹诸佛众会之中,作佛长子,助佛宣化。其功德浩如太虚,赞云:“三世佛母智难量。”全知麦彭仁波切为遣除我等心中无始以来的痴暗浓云,生起胜观智慧之杲日,获得圆满佛陀的果位而安住在与了义文殊无离无合之境界中而顶礼,以此对我们赐予甚深加持。
丙五、出过患示修法:
颂曰:三有轮回诸过患,由自心力烦恼生,
非理作意烦恼因,如理作意能除彼。
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三有轮回中的一切过患,追溯本源,就是自心所生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客尘烦恼,此等烦恼皆由无明痴暗遮蔽慧目,以邪恶分别所衍生。由此可知,以如理作意方能断尽彼诸过患。
如弥勒菩萨在《辨中边论》中云:“于诸烦恼障,及与所知障,此摄一切障,尽此得解脱。”我等出离三界,获大菩提果位的障碍广说虽有无量,然皆可摄集于烦恼障与所知障之中。推究此二者的直接对治法即人无我与法无我。故发大菩提心的佛子为断尽轮回过患,必须根除非理恶分别,如光明遣除黑暗一般趋入无我之修行。
如何修行呢?答曰:从根本而修。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那么什么是根本呢?答曰:自心。《维摩诘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因凡愚有情不悟自心本自解脱,清净无染,反而颠倒妄执于毕竟空中妄生六道轮回之狂花,从而倍受诸苦。所以诸佛菩萨开示种种净心之法门,若能除去颠倒妄想分别,则自然智慧顿时显现。《楞严经》云:“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由此可知一切修法之根本就是内观心性,否则心外求法求悟则离道愈远。《禅门经》云:“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顷,即证菩提。”禅宗祖师黄檗云:“心外求法,皆名外道。”全知麦彭仁波切云:“外观远处百种法,不如唯观内心胜。”既知颠倒妄想分别是一切过患根本,当以止观正道驾驭狂心,令其如理作意,行持正法之道,如此方能净治自心一切垢障,显发本来光明清净法身。
但时值五浊,众生根机陋劣,烦恼沸腾,福慧浅薄,心浮气躁等等具大过患而不自知,心高气傲,唯求大法、圆法、顿法,而轻视舍弃根本基础法门,希望不经历很长时间不受诸多苦行,便要圆满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以旷劫苦行才得到的无上大佛果。如是盲无正见,却自诩修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顿门禅等,泛泛瞎炼,无有验相觉受,就置疑于法于上师等,从而退失信心,心灰意冷。由是高不成低不就,唐丧光阴,今生后世两茫茫。如云门禅师所说:“忽然一日眼光落地,前头将什么抵拟,莫一似落汤螃蟹,手忙脚乱,无你掠虚说大话处。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我等既知根性下劣,当发坚固长久心,精进修持。如玄沙备禅师曾云:“夫学般若菩萨是大根器,有大智慧始得,若有智慧即今便得出脱,若是根机迟钝,直须勤苦忍耐,日夜忘疲失食,如丧考妣相似,恁么急切尽一生去,更得人荷挟,克骨实究,不妨亦得觏去。”即切心勉励下根精进苦修,最终也有解脱成就之日。不然“说的美食千般,不如一顿粗餐”。
在此全知麦彭仁波切以无尽大悲愍念我等盲目众生,从其无垢吉祥智慧海中显现此修法教言,作为我等实修窍诀。论中系统地宣说了三乘共同入道的基础,观察安住修法。同时以不净、无常、痛苦为例,以引生强烈厌世出离之心,坚固志求解脱的意愿。此前行修法可压伏粗大烦恼,增强修法信心,为发起希求上上胜法的勇猛心打下坚固的基础。此法次第明晰可靠,可谓最上对治良药,无偏修法之指南。
乙二(正行修持)分三:如何修持、于相续中生起之量、彼之必要。
丙一(如何修持)分五:异体所摄之不净观等、观修无常、观修轮回痛苦、观修人无我、开示具体修法窍诀。
丁一(异体所摄之不净观等)分二:贪欲过患、对治之观修。
戊一、贪欲过患:
无始以来,众生以颠倒分别妄执诸法为常,五欲为乐,自他众生实有存在,身体清净,即常乐我净,从而滋生重重烦恼,如患重病。故诸佛祖师开示无常、苦、不净、无我之真理。教令如理作意观修,以期药到病除。这里,全知麦彭仁波切特别指出无论哪一修法,初修时都应如理详尽的观察引生正见定解,继而不离此定解而安住,若不能继续安住时应重新观察再引起正见,如是轮番反复修习。最后正见坚固无须费力再三观察,就应一缘安住,由此寂止可引发胜观,而达止观双运,此乃一切道之正行。所以天台宗初祖智者大师于《修习止观尘禅》中云:“若失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得到解脱有很多法门,但其中最紧急关要的修法,不出止观二者。《妙法莲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就是说,佛自悟自证之法无非是以止观定慧之力而庄严,所以也以此止观法门教诲众生修习。
此处正讲对治贪心的不净观及异体观的修法。如印度坚牢大阿罗汉云:“忆想妄分别,则是五欲本,智者不分别,五欲则断灭,邪念生贪著,贪著生烦恼,正念无贪著,余烦恼亦尽。”尊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欲断除烦恼就要断除贪著,要断贪著,必须根除邪恶念头,要断邪念定须除去忆念分别。故为矫正邪恶分别忆念,应当正善思惟贪欲过患。《圆觉经》云:“胎卵湿化四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佛告诉我们,众生之所以轮回,皆因男女互相贪恋耽著,你贪恋我的身体我欢喜你的美貌,致使缠缚日深,无法出离。憨山老人曾云:“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死死,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又云:“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故生死无穷。”《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古人也说:“万恶淫为首。”所以淫欲是一切生死的根本、解脱道上的第一大魔。
淫欲之过是这样大,那么产生淫欲的对境——男女就是罪魁祸首。因此应该澈见彼等的过患,断除贪著。以下以女人为例而作解说。
《菩萨诃色欲法经》云:“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复云:女人之相,其言如蜜,其心如毒,至家不和,妇人之由,毁宗败族,妇人之罪,实是阴贼,灭人慧明,譬如高罗,群鸟落之不能奋飞,又如密网,众鱼投之,刳肠俎几,是以智者知而远之,不为此物所惑也。”《大宝积经》云:“当知妇人是众苦本,是障碍本,是杀害本,是系缚本,是怨对本,是生盲本,当知妇人灭圣慧眼。”女人有如是诸般过患,故当远离、舍弃。如《四十二章经》云:“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所以应当机立断,永作舍离。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云:“菩萨观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电霹雳怨家毒蛇之属,犹可暂近,女人悭妒嗔谄娇秽斗争贪嫉不可亲近。”可见女人是如此可怕。《道行般若经》云:“与妇人相见,心不喜乐,常怀恐怖,譬如有人行大荒泽中,心畏盗贼。”以上佛为我们开示女色的过患,我们应当谨记心中,对彼生起怖畏想远离想,切勿如凡愚见女色起贪恋想,欢喜悦乐想。如是观女身种种不净,则很快断除贪心烦恼。
戊二(对治之观修)分四:观修异体、观修色蕴不净、观修受想行识四蕴之异体、摄要。
己一、观修异体:
如上皈依发心后,端坐,闭起眼睛观想一个有情,对彼以文殊利剑逐层剖析观察。看彼本来面目如何!
颂曰:尤为引生贪心境,以意明观于目前。
若不闭眼则不易明观所缘境,所以闭起双眼。将最能引生贪心的对境,历历明观于面前。若观悦意对境便生贪心而无法正修,就观想其它普通有情或观尸陀林的死尸等。
颂曰:彼者可分为五蕴。
彼对境身心相续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聚集一处的和合体。一…
《观住轮番净心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