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力、口才相当不错,但由于没有正知的缘故,后来犯罪而锒铛入狱或者被枪毙,这种结局实际上也是自己造成的。世间人没有正知非常可怜,修行人没有正知也非常可怜,哪怕犯错误都不知道,已经误入歧途还认为是对的。以前我也讲过这个公案:石渠有位出家人,本来修行智慧非常好,戒律也很清净,后来梦到莲师给他授记说:“你娶某女人为空行母,对弘法利生非常有意义。”连续好几次做这样的梦,他就觉得是真的,尽管许多人劝他不要信,但由于没有观察三门的正知,后来他真的还俗了,还俗以后就再也没有这种梦了……
现在也有这种情况,有些人认为:“闻思着相没有必要,应该好好地禅修或者念佛。”由于他每天都想着发财,结果梦中“阿弥陀佛”就教他炒股,当股票上涨的时候,他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加持,每天一边念佛一边搞这种名堂。过一段时间股票下跌,“阿弥陀佛”的加持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还有些人凭着“观世音菩萨”的梦而误入邪道,这种现象也比较多。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正知。如果有了正知,他会观察自己的行为正不正确,至少有一种控制能力。但没有正知的话,不但今生的结局非常悲惨,还可能对佛法产生邪见,来世的下场也可想而知。其实,我们学习佛法并不容易,今生有了这种福报,平时务必要用正知来观察自己,这样,自相续才不会变得特别糟糕。
此处正知也可以说是一种语言文字(指《入菩萨行论》),通过这些字句的加持,我们相续确实可以得到转变。上师如意宝在宣讲这个窍诀时也说:“只要能背诵《入菩萨行论》,依靠我们传承上师的加持,今后你们的正见不会退失,相续中决定能生起菩提心。”上师的金刚语永远也不会欺惑我们,所以大家一定要下工夫,最好能背诵这部论典;如果实在不能背,字面意思也必须要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依靠自己的智慧和高僧大德们的注释,深入探索《入菩萨行论》的意义。
有些人觉得:“《入菩萨行论》比较简单,这没什么可探索的吧。”说这种话的人,表明他对这部论典的甚深意义并没有通达。我原来讲《广释》的时候,字面上的解释,只要两行就够了,但要继续发挥的话,每个颂词都能发挥很多内容,这些内容并没有离开颂词的意义。以前印度藏地的论师也是如此,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宣讲了许许多多殊胜的窍诀。所以大家若能再三地思维,不管在家人还是出家人,自相续应该会有改变。
其实,印光大师、弘一大师等高僧大德,他们在家的时候,也跟我们基本上一样,有时候看他们的传记,尤其是弘一大师还没出家的时候,行为和我们也很相似。以前他在西湖的时候,有个人对他说:“你以后有出家的因缘。”听到这话后,他心里就想:“我真的能出家吗?”当时的心态也是犹豫不定,他后来说:“这是我出家比较远的一种因。”
所以通过学佛,每个人应该都可以改变,而且也需要改变,如果你没有改变,还跟以前的生活一模一样,那修行是不会成功的,当然世间法也许成功,但这个一点意义都没有。我自己住在寂静的山里就说外面的世界一点意义都没有,也许你们不一定接受,但实际上,不管是世间的家庭也好、工作也好,整天吃吃喝喝,说些无聊的话题,确实对了脱生死没什么帮助。当然,暂时来讲,在迷乱的显现中,每个人认为自己所做的事业有意义,我也不会否定的,中观应成派也不破你的显现,这个道理我明白。但不管在什么环境中,大家还是应该经常反观内心,以正知的绳索来约束自己,这一点非常有必要!
“未护正知之过患”已经讲完了。总之,没有正知的话,一方面会失毁智慧,另一方面会失毁戒律,最终什么都没有,只有堕入恶趣当中。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成为这种业际颠倒者,所谓的业际颠倒,就是以前学佛后来不学了,以前出家后来还俗了,以前是居士后来成外道了。当然,以前是富人现在变得很贫穷,这个不要紧,轮回中这种现象多得是,没有什么可难过的,但学佛的因缘非常殊胜,如果随外境而让它逐渐消失,这是极为可惜的!
辛三、未护正念之过患:
惑贼无正知,尾随念失后,
盗昔所聚福,令堕诸恶趣。
无正知的烦恼盗贼,紧紧尾随在丧失正念者的后面,就像盗贼抢夺财物一样,将他们前世今生所积的善法功德一扫而光,使他们堕入恶趣之中。
就像前面所讲的一样,我们首先要具足对善法念念不忘的正知,无论在任何环境中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忘自己是个佛教徒。万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了不正当的事,自己也要觉得非常惭愧。所谓的无正知,《三十颂释》(即《三十唯识释》)和《学集论》中说,实际上是与烦恼相应的一种心,对身口意三门不能正知而行,所以它是造恶业的所依,也可以说是烦恼的盗贼。
但如果有了正念的门卫,这个盗贼便不可能乘虚而入。比如家里已经上了锁,门窗都有防盗设备,小偷虽然很想偷东西,但要进来也没有办法。但是如果门一直开着,又没有门卫,那小偷便会毫不客气地把所有东西一扫而空。同样,我们在这辈子或者上一辈子,辛辛苦苦地积累了一些以圣者七财 为主的财产,倘若没有正念的门卫,被烦恼的盗贼全部偷光也没有办法。所以作为出家人或者在家人,不管是什么样的修行人,始终都要观察自己,不能忘记行持善法,若不具备这一点,宿世所积的善根资粮终将被烦恼贼偷得一干二净。
以前的高僧大德们,不管是早上起来也好、晚上睡觉也好,一切威仪始终不离正知正念。不像我们有些人,住在寂静的地方就稍微像个修行人,可是到了城市里或者人群中,相续中的烦恼就原形毕露了。有些人一到旅店,进门就打开电视,对那些迷迷糊糊的境界乐此不疲,平时观佛像也没有这样专注过。所以,这些没有正知正念的人一遇到外境,相续中的圣者七财就保不住了,被烦恼贼全部偷光了。
世间上对财富比较执著的人,都会买保险柜、做防盗门,想尽一切办法来守护财富。而我们作为修行人,善根是自己最宝贵的资粮,有了正念的门卫,烦恼贼才无机可乘,不然的话,一旦宿善被毁坏,各种烦恼便会相继现前,令自己卷入恶业的漩涡,后世堕入恶趣当中。
此群烦恼贼,寻隙欲打劫,
得便夺善财,复毁善趣命。
上面是讲若没有正念,烦恼贼会偷走一切善根资粮,让我们堕入恶趣。这里是说烦恼贼会抢劫所有的善法财产,摧毁我们获得善趣的命根。
烦恼贼始终在观察我们什么时候失去正念,一旦抓住了时机,它们便开始行动,将我们暂时究竟的善法财宝洗劫一空,并令我们造作恶业,毁坏趋入善趣的宝贵生命。华智仁波切说:“贪心嗔心等烦恼非常猛烈,自他比较容易发现,它们如同强盗一样袭击我们,明目张胆地夺走我们相续中的善根;而嫉妒傲慢等其他烦恼,未经详察不易发觉,它们就像是小偷一样,悄悄偷走一切善财。不管是强盗也好、小偷也好,这些以根本烦恼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始终都在观察我们,一旦相续中离开了正念,它们马上倾巢而出,明抢暗偷地将我们掠夺一空。”
有些格言中说:“失去正知正念的人,犹如失去命根的尸体一样,就连乌鸦也装成大鹏鸟的样子来欺负他。”因此没有正知正念的人,经常会遇到人和非人的各种违缘,但如果有了正知正念,大家都特别怕他,不敢随随便便冒犯。平时也可以看出,有些人的言行举止一看就知道没有正知正念,对于这样的人,人和非人经常抓住机会制造障碍。
其实,“觉悟之心,人人有之”,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就的机会,但若没有利用的话,自相续中的本有光明无法现前。因此,大家务必要以正念来维护自己的善法,烦恼稍有风吹草动,一定要想方设法加以对治、对它迎战。这一点,对我们修行人来讲非常关键!
既然失去正知正念有这么大的过失,能将我们的今生来世全部毁坏,那应该如何护持正知正念呢?
庚三(护持之方法)分二:一、护持正念之方法;二、护持正知之方法。
辛一(护持正念之方法)分三:一、护持方式;二、生起之因;三、护持之果。
壬一、护持方式:
故终不稍纵,正念离意门,
离则思诸患,复住于正念。
失去正念对我们的危害相当大,不仅今生的所作所为不能如理而行,来世也会因毁坏善根而堕入恶趣,因此我们时刻也不能让正念离开心意的家门。心意相当于一个人家里有许多玛瑙、珊瑚、如意宝等珍宝,而正念相当于门卫,如果没有它的守护,就会被烦恼盗贼所乘,将自己积累的圣者七财等珍宝全部偷光。所以我们不能离开正念的门卫,假设它已离开,就要忆念它的后果——恶趣痛苦,从而再度安住于正念当中。
此处是讲护持正念的方法,《学集论》中说,正念实际上也包括观察三门的正知。我们如果没有离开正念,就会产生极大的功德,《宝髻经》中说:“正念能阻止一切烦恼,正念能制止一切魔业,正念可使我们不入歧途和恶道,正念犹如一扇门,能隔绝心和心所的所有烦恼不让其进来。”佛陀在《华严经》中也说:“又若燃法灯,正念坚固器,慈爱无垢光,净除三毒暗。”意思就是有了正念的坚固灯器,才能燃亮正法的明灯,以大乘佛法的慈爱之光遣除三界轮回的三毒无明黑暗。当然,令大乘佛法的爱心和慈悲传到千家万户,遍及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每个大乘佛教徒的心愿,要想实现这个心愿,我们相续中若不具备正念的灯器,就无法点亮正法明灯,以慈悲的光芒照耀整个世界。
所以前辈高僧大德们为什么弘法利生的事业如此广大?为什么现在有些人今天升官发财,明天一落千丈,位置非常不稳定,而大德们从年轻到圆寂之前的弘法利生如此顺利呢?就是他们始终以正念来观察自己。住在家里的时候,他们观察“我到底在做什么”;出门的时候,也观察“我到底在做什么”;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在观察“我到底在做什么”。佛陀说:“自己是自己的怙主,别人怎能成为你的怙主?”如果我们自己管自己,随时都能知道自己的心态,但若让别人来管你,即使跟你同吃同住,也不一定知道你的起心动念。世上人心最难测,有些人表面上忠心耿耿、大公无私,但实际上阳奉阴违,背后搞了很多坏事。所以自己才最明白自己,自己督促自己也最容易。佛陀告诉我们,自己应该成为自己的老师,这样的话,无论是关怀众生,还是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我们才有这种能力。
大家现在修学这个法门,不知道心里有没有一种约束?以前特别放逸的,现在明白作为佛教徒不应该这样,在各个方面对自己有一定约束,自己当自己的老师,随时都观察自己,这也是高僧大德的行为。当然,你现在听课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瞬间的念头“哎,我以后确实要注意”,但下完课后就没有了,这是不合理的。当你生起了这种誓言,乃至有生之年都应该起作用,将上师的这些教言伴随终生,乃至生生世世,这一点非常的重要。毕竟每个人不可能一直跟着上师,跟上师接触的时间是短暂的,但上师给你传下来的教言,是永远都受用不尽的。今天听到这些教言,虽然只是几十分钟的事情,但它所起的作用,最好是终生乃至生生世世,若能这样,你的身心一定会入于正道的,希望大家不要忘记!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五十二节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