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四)涅槃妙心 4· 三身四智▪P2

  ..续本文上一页,也就是本性不清净,所以说有身无智慧者。」

  外界诸多行人,有外道、有歪道,虽有性踪但无智慧,不能分辨佛法真伪,不能分别正、邪诸法,不能守戒清净,行为与常人无异,不守斋戒,而饮酒吃肉,以一些鬼神小通诱惑诸后学,这种人可以说是离本性而说三身,可以叫做有身无智之人。

  按语说:「有身无智者是凡夫,虽亦有三身,奈不能起智用也。清净法身是吾人之本性也,圆满报身是吾人之智慧也,千百亿化身是吾人神通应化,感而遂通也。」

  修行人修到一个境界都会有法身现起,外道、歪道亦会有,但法身是否清净最为重要,若自性不清净,法身未全显露。行者未断尽贪嗔痴慢疑,所以就没有智慧,也就是没有圆满报身,这种人易产生无量邪见,有所说法都不依经论而说,自己乱说一通,佛尝言若有人不依经教而说法,是为魔说。

  六祖又曰:「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六祖接着又说明四智,六祖说:「若一行者已能体悟三身现起似有,但应缘完后又终归于无,所以说三身本无自性,此与佛说诸法无性性等论同。所以行者若能悟得此道理,则有所谓的四智生起了,也就是有妙观察智菩提、平等性智菩提、大圆镜智菩提、成所作智菩提了。你且听吾偈语说:自性若清净,又能圆满,当具足法身、报身、应化身等三身。有此三身发挥其作用,又能不去执着,即能发展出四种智慧,有了此四种智慧,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都能依见闻觉知等因缘而化起四智,若能做到这样就是超越凡夫身而成就觉地了。我现在为你说明白,你要虔诚相信我所说,永不迷失在有为法境界中。更不要学习某些人往外去追寻心性性用,整天光说菩提却不去真正修行内习,让自性清净,认真从心地法门下手清除三毒、六根本烦恼,却整日光说菩提有何用。」

  按语说:「圣者三身无有自性,似水止无波痕,全依他才起自性。若也因投入石片起涟漪,此系因依他起自性,遂发明成四智。此四种智不离吾人见、闻、觉、知,有此了悟,即登佛地。你要有正知见,不要终日说菩提,心往外驰求。」依六祖言,行者能知法、报、化三身后,又不去执取这些,不能主动去玩此三身,仅能依众生因缘感召而化现,这样就能慢慢产生四踵种智慧来。

  智通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

  智通师又问说:「四智之义理,我可以请大师更进一步去说明,让我能听闻吗?」

  按语说:「那四智者,又是何神通妙用乎?」

  六祖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谭四智,此名有智无身也。即使有智,还成无智。」

  六祖即说:「既然会了三身,此等人更应明了四智之义理,反过来说,连三身都不知道了,更不会懂四智的,何必更问此道理。若一个人离三身或连三身都证不得,更别谈四智之道理了,此等人可以说是有智而无身,因无真证得清净法身,自性不清净,所以说虽然有点邪智,可以说是无智也。」

  按语说:「悟道者了知三身后,便能发明四智。在业缘销尽,差别后得智成熟后,其根本智始能起大智妙用。若离三身,则四智昧而不明,是谓有智无身。即使有所谓智,却终成无智也。」一般修行人法身活起时,不知清净内心妄执习气,虽也有性用,但是因地不真,果地还有偏,所以会成就外道种、邪道种、魔道种。

  六祖复说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六祖虽知智通师可能还不能体会四智,本来还不是想说,后来还是说了,菩萨当如是有所求法,即便说之。六祖说:「大圆镜智(第八意识)要能起作用,行者一定要修到性清净无杂染。平等性智(第七意识)若获得者,其心已无病,善恶、顺逆、净垢、圣凡、涅槃生死、…等等,已能无分别了。妙观察智(第六意识)能获得者,已断诸根面尘之执着,换句话说六根已不被六尘所染而执取其境,六根已脱黏六尘境了。成所作智(前五识)成办一切佛事,此智的获得相等于性清净一样,所以先有性清净得大圆境时,才会有成所作智也。总结上述理论,成所作智与大圆镜智二智,在前五识与第八意识在果地时才会转现起功用,才会产生神通妙用的;妙观察智与平等性智二智,在六七识修心养性得清净时,就能发起作用,所以一般应先净第六意识分别外境心,所以先现起妙观察智,然后七识妄想心、执着心净后才现起平等性智。虽然告诉你「五八、六七果因转」,但若你不真正体证时,这些也仅是一个名相而已,并没有真正实性可言,能做到也体会一下就好了,不要常若落于文言文字相。修行段六、七识时,当要如何来修呢?断第六意识对于外尘境之执着,或第七意识妄想心及对第八意识种子、鉴照诸境后产生的法尘之执着,都要能毫不留情见地转它,也就是要以六亲不认、不通商量的方法去转,这样你心地起灭繁忙、兴起念头中,就能得像「那伽」(龙定)一样地禅定力,不被一切境所恼了。」

  按语说:「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意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意识为大圆镜智。但第六、七意识在因地转,而前五识与第八意识却在果地始能转也。行者若在转一切识为智慧时,应毫无留情地转,那在转处即能现殊胜的禅定力也。」所以修行次第是先修第六意识我、法二执执取心,再能断第七意识内心的妄想心,最后断第七意识执取八识种子或鉴照而得知的因缘诸法,如此六、七识清净后,则第八意识心才会真起神用,此时行者就有大圆镜智,然后也就有前五识的成所作智了。

  (2005.06.24.撰于法尔)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四)涅槃妙心 4· 三身四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