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并世二大士。石头禅师自称其法门不论禅定精进,仅须了达佛之知见即是「即心即佛」;心佛众生,菩提烦恼,名异体一。石头希迁禅师弟子甚多,晚年付法给药山惟俨禅师。石头禅师于德宗贞元六年(790)逝世,寿年九十一岁。
按语说:缘起于现象界,禅师试问大颠师何者为心?
大颠师曰:「言语者是。」
大颠师即答曰:「在说话的是我的心!」其实石头禅师问的是第八意识的真心、本识,而大颠师回答的是能言善道、能驱动身体的第六意识心,这里还没提及审慎思量的第七意识心,此心真是非常人所能认知也。按语说:能说话的是我心。
便被禅师喝出。经旬日。大颠师却问禅师曰:「前者既不是,除此外何者是心?」
因大颠师答得太离谱了,所以石头和尚毫不客气地喝令大颠师出去,不用再谈了,真是话不投机三句多。时间又过去了十几天了,有一机缘大颠师遇到石头禅师,即刻抓住机会问禅师说:「前面我所答的能说话的是我心,禅师不认同我所说,那请问还另外有个心吗?」从实修上言,大颠师确实还未证得数个心一起现起,也许仅有两个心,但是无人教导不经加审察,所以不能详加分别各个心之不同。按语说:大颠师被石头禅师喝得一头雾水,过约十来日,憋不住了,乃问禅师既然能言语者不是心,那除此外何者是心?
禅师曰:「除却扬眉动目将心来!」
石头禅师也还真慈悲, 确实地告诉大颠师说:「除能令人扬眉毛、动眼睛的那个心外,将另一个心呈将出来让我看看!」按语说:除了那能扬眉瞬目者外,将心呈来!
大颠师曰:「无心可将来!」
大颠师此次真用心地去找第二个心,最后硬着头皮回答说:「除能令自己说话、令眼睛动的心外,真是再也没有一个心了。」按语说:除此外,已无另一个心可呈将来。
禅师曰:「元来有心,何言无心?无心尽同谤。」
石头禅师却说:「元来就还有个心,只是您不能认知它,怎可以说是再无一心?若强说无心即同毁谤佛法。」按语说:本来有心,何以故言无心,说无心即同谤佛法。
大颠师言下大悟。
大颠师听到此话,终于有点明白了,除能言善道、瞬目动眼者外,确实还有一觉知心在,此觉知心灵光闪闪,亦不觉得有任何烦恼念想。按语说:行者若也悟入无心空境,始能给予有心,是过程不可省却。若也省却,则禅定力不坚固也,何能抵挡业力之牵引。
在禅师对学人指陈真心之间,若参学者妄习未去除者,虽悟得真心亦无力来摆脱烦恼、业力牵扯,所以行者在修菩提道过程间,学习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是必需的过程。正所谓:理可顿悟,事得渐修。
异日侍立次。禅师问曰:「汝是参禅僧?是州县白蹋僧?」
隔一天,大颠师侍立于侧,石头禅师即问道:「您是参禅之僧人?还是奔走于各州各县治间各个丛林中的凑热闹、徒劳无功的僧人?」石头禅师意指您是真的要用功得有成就,或仅是跟大众东跑西参的行脚僧,仅是凑凑热闹而已。按语说:隔日大颠侍立在禅师旁,禅师问汝是参禅僧或是州县间之行脚僧?
大颠曰:「是参禅僧!」
大颠师答说:「当然我是认真参学,要有成就的参禅僧。」按语说:我真是参禅僧。
禅师曰:「何者是禅?」
石头禅师再兴起成就他的念头,再重考一番。石头禅师问说:「既然您是参禅僧,那我问您什么叫做禅?」按语说:甚么叫做禅?
大颠师曰:「扬眉动目。」
大颠师答说:「所谓禅者是扬眉毛、动眼目者是禅。」严格说来这是第六意识心,动身、发语而已,不是真心的灵知灵觉,此灵觉心所感知者才是禅的境界。按语说:心有所动,扬眉动目间现禅机,此谓之禅。
禅师曰:「除却扬眉动目外,将你本来面目呈看。」
石头禅师还是不首肯,继续追问道:「离开扬眉、动目外,请将您的本来面目呈现出来!」禅师之意要大颠师悟入不动的空真如体性,能认知这个真如性,才能体会何者是禅。按语说:禅师已开始逼入源头,不呈心之动相,将本来面目相看。
大颠曰:「请和尚除扬眉动目外鉴某甲。」
大颠师答说:「若要我提出本来面目来,那也请禅师您除却扬眉动目外,来鉴定我。」真是有点针锋相对上了,空体之本来面目本是无从言说,不落于语言文字,更无所提捏得出的。按语说:如果和尚能离开扬眉动目之心,来鉴我真心即得。
禅师曰:「我除竟。」
石头禅师说:「我已将一切心除尽了。」按语说:我已除去扬眉动目心竟。
大颠曰:「将呈和尚来也。」
大颠师说:「那我也将呈现我真心出来也!」按语说:我也已将真心呈现和尚了。
禅师曰:「汝既将呈,我心如何。」
石头禅师问:「您将呈现您真心,那我真心如何?」觉知真心仅能发挥其觉知、鉴照功能,不能落于语言之说。一有觉知即是无明所现之相,圣者从无明中体悟菩提之觉,并将菩提之觉化作语言而示大众,是度化众生而现之言语耳。按语说:汝之心已呈,那我之心如何?
大颠曰:「不异和尚。」
大颠师答说:「若是真心觉知空体真如心性,我的不异于您禅师的心性,当然亦不异于诸佛、菩萨的自性。」按语说:与和尚心不异也。
禅师曰:「不关汝事。」
石头禅师说:「我的心不关您的事,亦即若您有事之心即不与我心相似。」按语说:此与汝无关。
大颠师曰:「本无物。」
大颠师答说:「当然真心不能说成事或物,禅师的空真如体本来就无一物。」按语说:不得不硬说出,真心本空,无一物。
禅师曰:「汝亦无物。」
石头禅师问说:「您亦证得无一物,它或有事来不黏,真是无一物可黏?」按语说:汝也了解无一物。
大颠师曰:「既无物,即真物。」
大颠师答说:「我是无一物,既然无一物,即是真物,亦即空真如体是也!」按语说:既然无一物境,即是真心也。
禅师曰:「真物不可得。汝心见量意旨如此,也大须护持。」
石头禅师最后认可了,但也只是认可他的见解,其实证功夫未究竟,还待努力地去修证。故禅师说道:「是真物不可得,要见性无性可见,若有一物、一法可得,即非真心、真物。您已了解真正要见、要证的无心之心量,禅法大略意旨是如此,要先悟得空无真如体,以后再能以此真如空体来应缘起用,才能证知性空缘起的道理。当证得无物之物、无心之心时,才能进一步体会理事体用的道理。您现在道理已明,再来要做的是保任的功夫,更应该保护此心不造诸恶,不犯诸戒,护持此心不应一切烦恼心所之法也。」
按语说:真心了不可得,汝有如此见解量知,悟境得意旨不差,但也要善加护持。禅师至此始予印心竟。再说禅是心的动相,修禅者不悟无物之物、无心之心,是不能说有成就的。凡夫天有禅而无真定,故无解脱能力,只要是悟知禅心,而不能悟得无心之心、无物之物,此无心、无物之相,世尊称之为空真如体。若一行者不能体悟空性的道理,虽有灵知灵觉之心量,是有其天寿之报,但寿尽又当要轮回,此非佛弟子所应走的道路。
总结印心即是印一无有之心量,也就是空性之体。若悟得此本来面目,当业缘来时能不随缘起烦恼见,得解脱业缘之牵扯,悟得空真如体,就能对世间、出世间诸法能自在无碍,也能随缘度化众生。
( 2004 年 7 月 7 日 撰于 法尔 )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二)不即不离 3· 禅师印心》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