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14· 务必证空▪P2

  ..续本文上一页师良久。

  灵佑禅师当下放空,也不说话,更不起心动念,站在那里好久、好久一段时间。禅师这个动作在显示空体当下,即是不起心动念,不思善、不思恶、不思一切。空体,每一个人都有,我们每一个人本具足佛性,所以有上等智慧的人,一听当下那个清净无为的心,就是佛性,都可以懂。但是我们周遭的事,会让我们面境时起些妄想习气心相应,因心的毛病太重了,所以遇缘就用这个习气毛病去相应,那根本就见不到我们的空体在用。

  当然也不是当下你认知它,好像就能用,没有烦恼也不太可能,都是要面对境界去磨练的,摒弃你心里面的善恶观念,对错、美丑、高下等的分别,这样的去磨练的话,你对以前所造的业慢慢就能面境无所谓了,那怕是善事或是恶事,修後心地就能坦荡荡地,没有罪恶感,也没有一种大善人的心,这样才能解脱,才能自在。

  禅师常说「当下即是,动念即乖」,在修行过程之间,有段要入绝对的空,不入绝对空的话,那你没有定力,坚强业流一来,就常被业转而不知。既然入空是进入圣境的要道,就要有一段时间修「良久、良久」,之时你起心动念的话,就乖离了本体,真悟空体的人,要他起心动念,他就会觉得很不舒服,想常住此空境安祥中。

  你会觉得很奇怪,为什麽不讲话会不舒服呢?一般人都是这样,知道了一件事,或了知一事,不讲不痛快,赶快讲给别人听一听,修行到悟个空体时,一切都是多馀的,一切讲话或什麽的都没有意义,这个时候心慢慢死掉了,心进入真正空的样子。在这时候你强起心动念,那就不舒服了,当然动念就乖离了我们的本体。此处证得空理後,是到六结使的第五位「空」证,也就要从空里面起念,进入生灭法中最後一关的「灭」结使,回心回凡,面境而能真正无碍。如此走一回生灭法,您就懂得修行是要这样走的,仰山师知後应也不会与灵佑禅师起抬 。我们按语说:当下即是,动念即乖,若不如此用功,将永无了悟体性,证得无上禅定解脱力。

  仰山曰:「和尚 得体,不得其用。」

  灵佑禅师站在那里不动身、不动念良久良久,这个就显示空的佛性一面,理地的佛性。如果真正证到这个境界的话,起心动念都会不舒服,所以动念即乖;在禅宗讲这两句话,是很深的修证的过程境界跟心的状态,若不如此用功的话,永无了悟体性真相。仰山无知又爱辩,便说师父您只得空体,但不会心用。

  修行喜欢有相的、喜欢讲话的,是很难真正悟入空相的,所以要悟入空就要去掉你的习气,以前喜欢讲话,以前喜欢执着一切境的,都要把它们断掉、革除掉,这样才能回到本来的空,这是最基本的理地,理地是这麽来修的。

  仰山师对灵佑禅师站在那里不动的身教,仰山师看懂了。你的体性空也不能用嘴巴讲,只有用身静心止来显示这个境界,所以他就批评灵佑禅师说:「和尚只得体,不得其用。」你只得到那个如如不动的体,但是不会心用,其实灵佑禅师并不是像仰山所讲的,灵佑是一位大禅师,他教出好多的徒弟, 是仰山师无知但有智慧,故灵佑禅师谆谆教诲,要让他懂得修行的次第。

  灵佑禅师看仰山太执着有相,太执着心用的功夫,也就是脚根会站不稳,碰到大障碍,他就没有办法真正能脱黏。仰山师不懂才会说禅师不得其用,反而来质问灵佑禅师。

  修行是有过程的,有阶段的,我们常常讲的,第一个阶段要悟到空,悟到空时,将你的妄想习气转变为淡薄,微细会现在心里面,但不障碍你的空体,一般人不是这样,一般人把你所想的、所要的、所不要的都显现在你的行为上。有修证的行者呢?把这些控制了以後,还会有微细的习气出现在心中,念头还会起,但并不障碍他的空性显露,也就是微细心起不了作用的,他也不会去执着那个境,也就无所谓的烦恼,这样的去磨练。所以必先得体,才能再讲用,仰山就是犯了这个毛病,灵佑禅师才一直跟他开导。

  灵佑禅师回说:「放子叁十棒!」揍你叁十大板,祖师大德在说教之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所以说要揍他叁十棒,只是嘴巴说说,仅止於怪他不受教诲。我们按语说:「执着有为之法,始终不能悟自性;更未能体知体性自应缘之道理。」体性是我们的空体,它面对外在的一切境,它自己会应一切缘,且能圆融地应缘。我们只要摒弃妄想执着心的话,那一件事情该怎麽做,不透过心念,你就看你的佛性所显示的状态,不从语言文字中说,那你就生活的很自在了。

  譬如说现在有人要求来心中心法第二次灌顶,我也请教了老上师,他目前仍在美国,老上师说:「好呀!就办第二次。」一般人会说上师同意了,也有人要参加,那还缺什麽,怎麽不办呢?但是我就没有想说赶快来办,要不要?那个时候办?你脑筋自然会显露出来,不是用语言文字,自己去体知它。所以该要的时候,就有那种要的行为显现出来,不要的时候,不要用你的妄想去推计,更不能强去做。

  若你相信你的自性佛心,什麽事情做的时机、因缘等随缘会规划得很好,不用你的推计、你的妄想来跟它说要怎麽样做?这就是你悟到体性,跟没悟到体的人是不一样的,也就是会善观因缘,那个时候该怎麽样就怎麽样,不是用心去想的。所以你自体应一切缘,你能够跟它搭配,并了解它,那你才是悟了自性,明心见性,说见性,性是空的,怎麽见呢?能见的就是说:「依空应缘所现的那个自性」自性本空,没有因缘他没有自性,不管见性、闻性、嗅性、味性、触性、觉性或者是心性,没有因缘他不起自性,自然起性,你要了知他是什麽因缘,这才是见性,这个就是你已知我们的体性应缘,应缘过程之间,就能见他起自性的功用。按语说:只逞口舌之能,不听教导,该放叁十棒!

  仰山是有点修证,也看过很多的公案,稍能体会个中消息,所以认为禅师是禅师,心里有点说你算老几?有修证的人若是这个样子,这样下去的话,那像什麽?「没大没小!」没有执着,这也是一种解脱的境界,但是太执着这空境的话,那就完蛋了,什麽都不认,修解脱法可以这样,但是你要求圆融,世间的一切法律、规章,祖师大德所设的法规都要去遵从,不然你否定一切的话,永远执着空,那才走一半路,会走入空魔境界中。我们常常讲的,学空是在学什麽功夫?是学解脱的功夫,不是说永远把空玩到底,那就是顽空,顽固的空,那你的佛性会死掉,没有刚刚讲的体性能自应缘的功夫,佛性会死掉,会不认知一切的境、一切因缘,仰山有点这种味道,还是没有究竟。

  仰山又说:「和尚棒某甲 ,某甲棒教谁 ?」你的棒叫我吃了,但是我的棒叫谁来吃呢?就是我要揍人,叫谁来被我揍呢?禅宗师徒间,一问一答之间表示他们悟证的功夫。

  仰山不把灵佑禅师看在眼里,表示他内心空掉一切,很多人若这样都会有罪恶感,打师父那还得了,欺师灭祖,但是祖师大德教导徒弟是众生平等,师父跟我有什麽不一样呢?这其实是在练习内心的自我观念强一点,不要被外在的东西压过去,这样才能彻底的解脱。

  仰山是有这种修证功夫的人,师父加注於他的责备,他可以不受,所以他敢跟灵佑禅师顶嘴,其实是在显示他的境界。按语说:戏骂之间,传承心法,这是禅宗祖师大德传承的特质。

  灵佑禅师又说了:「放子叁十棒!」刚刚叁十棒是对您错误的处罚,表是不听话、不能体悟教导之言,但叁十棒还未做,现在看您这样,还要再加叁十棒。

  我们看每一段公案,个中人物所显示的心态,跟他修证的过程到那个阶段,我们都要能看得懂;此段显现仰山太执着於有相的方面,灵佑禅师所以一直要告诉他认识「体」才是最重要的,悟得了体,你就会用,可惜仰山师一直都不接受这教诲,像这样两位之间的教导公案,还有很多类似的,仰山终究还是证得体,故能为禅宗放一大异彩。

  (86年12月9日讲於龙潭)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14· 务必证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