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节课
现在还是讲“观察对治之功德而不厌倦”,下面的颂词主要讲应当恒时精进修安忍。
对学习大乘菩萨行为的我们而言,首先必须要具足精进,没有精进的话,就像《萨迦格言》和《君规教言论》里面所说,就连小小的事情也不能成办,更何况说是利益众生的大事情了。因此作为修行人,我们应该学习前辈高僧大德们的精神,他们为了获得解脱、为了断除烦恼是怎样精进的,相比之下,我们为此而下过什么样的功夫?应该反反复复地问自己。
通过下一颂可以了知,世间上的芸芸众生为了没有多大意义的生活,尚且奔波忙碌,那我们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令其获得无上圆满的佛果,就更需要精进和忍耐了。
渔夫与屠户,农牧等凡俗,
唯念己自身,求活维生计,
犹忍寒与热,疲困诸艰辛。
我今为众乐,云何不稍忍?
渔夫、屠夫、农民等仅仅是考虑到维持自己的生活,也能忍受严寒酷暑等千辛万苦,而发了无上菩提心的我们,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为什么不需要苦行呢?
世间上的人们不懂因果规律,为了自己的生活而不顾一切代价,经常日日夜夜地操劳。就拿渔夫来讲,他们早上很早的时候来到鱼市场,将自己所打的鱼卖给鱼贩子,不管是冬天也好夏天也好,天气的寒热根本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在如是的环境中,为了利润而如是的辛苦。原来我在大连和台州那边,经常会看到海边的渔夫,他们为了打鱼不被海浪所吞噬,在出海之前,首先要在所信奉的妈祖面前进行祈祷,作各种各样的仪式,然尽管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丧生在大海中无法顺利地回来。他们晚上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依靠一盏小小的明灯来捕鱼,确实看起来非常可怜。屠夫们也是如此,早上三四点钟就起来了,将该杀的猪牛等宰杀、除毛、清洗、切割,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把所有的肉都准备好了,并拿到市场上出售,而到了晚上,他们在十二点钟之前是不会睡觉的。可见,这些人的生活非常非常辛苦。
世间上的工人、农民、牧民、商人等,为了维持生计,心里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有些人虽然表面上看来经济条件不错,生活过得非常富裕,但他们的心理压力远远超过了一些小人物。比如说一个承包工程的大老板,他下面的工人白天辛苦地做工,晚上会睡得比较香。但是这个老板还要回去想很多问题,经常彻夜不眠。如果工程顺利的话,他能赚得到一点钱,但实际上除了身体付出以外,他心里还付出了多少呢?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所以,从每个人的生活来看,佛陀所说的轮回痛苦确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对于过着清净生活的出家人来讲,有些人不一定了解世间的这种痛苦,但大多数人应该说是深有体会。现在的社会上,无数人为了自己的生存,白天不休息,晚上不好好睡觉,他们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将星星当作自己的帽子,白霜当作自己的鞋,不管是炎热酷暑还是狂风暴雨,根本不能阻挡他们的工作。
平时在学院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很多工人,刚才我过来的时候,都快接近九点钟了,还有一群工人在干活,他们早上七点多就上班了,辛辛苦苦了一整天,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就是一点点工钱。这些工钱能不能解决他们的生活呢?绝对是不能的。大家都知道,好多人打工就是为了供孩子读书,现在的小孩子读书,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一直读上去,没有几十万是根本没办法的,这种生活压力非常大,很多家庭都承担不起,因此各种精神压力的综合病也是层出不穷。当然,我们出家人的生活比较简单,一个人吃饱了全家都不饿,一件衣服穿几十年也没有问题,生活上不知道什么叫压力,尤其是从小就出家的人,认为这个世界非常平安,好像没有什么事。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世间上的很多在家人,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父母,整天都在忙忙碌碌,短短的人生几十年,为了这个臭皮囊而忍受各种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痛苦。人们从早到晚耗尽自己的精力,究竟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吃得饱、穿得暖,生活过得比较安闲。可得到这些又有什么用呢?人生无常,以往多少人不管是生活条件也好,青春美貌也好,都不可能长久住留,他们即使得到了这些,也没多大的价值和意义。
而我们作为修行人,尤其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跟这些世间人完全不同,我们的人生是为了利益众生,正如《华严经》中所讲“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种极其可贵的精神就是我们的究竟目标。所以为了众生而奋斗,其意义和价值超过了所有世人的目标和希求。既然已经发了菩提心,那在成办自他一切安乐的过程中,一些小小的痛苦,如生活中无吃无穿或者身体不太好,根本不能影响自己的菩提心,也不能阻挡我们行持菩萨的大愿。
有些人为了听受这部法,甘愿忍受一点暂时的困难。昨天有个道友说,她家里有三个孩子,早上六点钟给他们做饭、送学校,在此之前她就起来开始学习这部论典了。白天在外面打工,晚上回来时是十一点左右,十一点以后又开始学习、做作业,好多方面是非常不错的。她自己认为,这样的佛法千百万劫难遭遇,尤其在大城市里能遇到正法,这种人身实在非常难得,因此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家庭压力,她也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并通过各种途径给我汇报。我看了以后,觉得自己虽然在这方面没有特别懈怠,但有时候比较起来,大家都是人,但她的精进和我的精进恐怕是不同的。
我们这里有些道友也非常精进,早上路灯刚亮的时候就在外面背书,晚上很晚了才休息。但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今天稍微下雨了,路比较滑,就不去听辅导了;今天肚子比较痛,稍微有点不舒服,又不去听课了……经常有这个理由、那个理由,这样的话,自己没有勇气,没有毅力,世间中有这么多障碍,我们学习的顺缘又那么少,那你的修行永远也不可能成功的。要知道,世间上那么多人为了自己的生存都如是辛苦,所得到的利益只是为了多赚一点钱养活自己的家庭,那我们为了生生世世永久的利益,只是遇到一点点困难,怎么可以退失信心呢?
记得上师如意宝有一次从色达到马尔康去看病,正好遇上修公路堵车,一堵就是好几个小时。上师看到路边有好多修路工人,当时就想起了寂天菩萨的这个颂词,并深深感受到世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尚且不顾千辛万苦,我们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为什么不需要精进呢?后来从医院回来,法王如意宝就经常宣讲他老人家当时所看到的这种景象。
其实,工人、农民不仅仅做工很痛苦,在生活方面,他们也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我在医院里看见有些病人,他们的家庭非常贫穷,没有能力付医疗费,就被医院扫地出门。还有些人死了以后,医院要求尸体要放在他们的殡仪馆,医院跟火葬场直接有联系。现在的社会问题比较复杂,尤其是偏僻地方的农民,生存的压力简直超过须弥山,实在很难以承受。其实,现在的社会上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都有一定的生活压力,表面上看来公务员好像过得不错,但他们的心理压力也超乎寻常,有些人由于自己的水平、能力、智慧有限,赶不上别人时就产生嫉妒心,能力强的人就产生傲慢心,各种情况不言而喻,大家也是非常清楚。
学习了这部论典以后,大家应该从内心认识到这一点。毕竟这次学习的出家人比较少,大多数都是在家人,你们一定要好好体会这个颂词的意思。当然,我并不是让所有的在家人听完这部法以后,将家庭工作全部放弃,一定要到寂静地方去剃发出家,这对你们来讲不一定现实,也没有必要。有些人听了一两次出家的功德,就什么都不考虑了,马上要去出家,但这种出家的心不稳固,遇到违缘很容易退,假如以后还俗了,那在一辈子中变来变去也不太好。
所以,我并不要求大家搞什么离婚,弄得家庭不和,学佛不一定要反对所有的家人,在家庭中天天吵吵闹闹,我过我的生活,你过你的生活。外面的很多高僧大德也都提倡:作为佛教徒,不仅家庭内部应该和睦相处,与其他宗教也应该团结和合,这就是我们佛教的原则。如果你学了佛以后,性格完全变成另一种人,从此以后对父母不照顾,对家人也不管,对自己的孩子也不做饭,整天就拿一本《金刚经》,躲在一个小小的屋子里,这样的独立主义我们佛教不太赞叹。相反,你应该以佛教的精神来感化别人,这个非常有必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好好思维:我为了短暂的几十年,都如是的奔波操劳,那在学习佛法方面,自己下过多少功夫,花了多少精力?以前噶当派的大德也说:如果将我们在世间法方面下的功夫用在佛法上,大多数的人早就成就了。正如我刚才所讲,那些渔夫、屠夫早上起得那么早,晚上睡得那么晚,一天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时间,倘若这样精进地修学佛法,再怎么样也能使自相续中的烦恼有所减少。但是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应该对那些不知佛法的人生起悲心,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从正面了解佛法的殊胜。
听了这些道理以后,大家应该空出一些时间来学习佛法、研究佛法。当然,研究和学习并不光是为了辩论,或者给别人说一些道理,而应从内心深处真正生起一个定解,这样以后,相续中的自私心、虚荣心、自尊心等千姿百态的虚假分别念,才可以消掉、根除。大家应该记住:表面上的一些虚构框架对我们修行人来讲不是特别重要!
癸三、观察自己承诺而不厌倦:
下面是讲必须要精进,如果不精进的话,那你当初为什么发这样的菩提心?
寂天菩萨在前几品说菩提心的功德非常大,想方设法让我们发心,进入大乘的这种圈子。发完心以后就开始严格要求了,他老人家也是非常的聪明。
前段时间有位法师到我家乡去传法,他在第二天中午的时候说:“所有的年轻人跟我到那边的草地上,在花丛里快乐一下,我给你们每人买一瓶饮料。”好多年轻人就骑着摩托车跟他去了。在几十公里以外的花丛中,他给他们…
《《入行论讲记》第三册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十五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