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醒梦辩论歌·幻化音乐 注疏虚空藏▪P2

  ..续本文上一页证得法界海会普光明智,具足万德庄严之清净报身。称性为彼大根众生顿彰圆融无碍法界,但五浊之世,利根者少、钝根者众,佛眼观茫茫众生倍受诸苦,忆昔悲愿不动道场而现应化身,随类逐形,权巧示现,入于轮回而作化度。如佛在《妙法莲华经》譬喻品中云:“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暗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暗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著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舍利弗,如来复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以及智慧力,舍于方便,为诸众生赞如来知见力无所畏者,众生以是不能得度。所以者何?是诸众生,未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为三界火宅所烧,何由能解佛之智慧?舍利弗,如彼长者虽复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济诸子火宅之难,然后各与珍宝大车。如来亦复如是,虽有力无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这就象一个醒觉的智者,身边全都是疯狂的病人,他有心给他们治疗,不但不被接受,反而被这些疯狂者看成是疯子,因为他没有象他们那样无理智的行为。为了拯救这些处于疯病中而不知苦患的可怜人,智者不得已也装作疯狂之相,其实他内心一点也不昏愦迷乱,待所有的疯狂者都将他视作同类,不再畏惧和戒备时,他便将治疗疯病的药物说成是美食,让疯人们服下……

  正如《杂譬喻经》中说:外国经常降恶雨,若落在江、湖、河、井、池水中,人喝此水,就会狂醉,七日之后才能清醒。当时国王聪慧多智,观见恶雨云出现,就盖住一口井,不让雨降入其中,当时百官郡臣都食用恶雨水,全朝文武悉皆发狂,赤身裸体,以泥涂面,十分狼狈地坐在王宫中。只有国王一人没有发狂,仍然穿着平常的衣服,天冠璎珞庄严其身,坐在胜妙床座上。群臣见到,大生诧异、惊怪万分,共同商议如何处置国王。国王担心群臣反叛而内心很害怕,就对众臣说:“我有良药,能治好我的狂病。你们稍等片刻,待我服药,立刻出来。”于是国王入宫,脱掉衣服,泥水涂面,很快出来,群臣一见,皆大欢喜,说理应如此。他们根本不知自己发狂了。七日之后,群臣清醒后,生大惭愧,各自穿戴衣冠,上朝集会。国王依旧如前赤身裸体而坐,诸臣大生惊怪地问道:“大王平日智慧超群,为什么如今却这样呢?”国王回答说:“我心始终镇定,未尝错乱,但由于你们都发狂了,却还说我发狂了,所以我就这样做了,不是真心这样。”如来也是这样,因为众生先食用无明水,一切都狂醉颠倒,若闻大圣世尊时常宣说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无相,一定会说大圣是狂言乱语,所以如来随顺众生,说诸法善恶有为无为等。

  至于极密义的梦者则代表了报身卢舍那佛,报身佛具有无量的功德庄严,恒时安住于法界宫殿中安享常乐我净的涅槃大乐,此功德光明遍照十方,同时又寂然无生,唯登地以上的菩萨于出定位中方能见到。这就象一个修梦幻瑜珈成就的人,虽然是在梦境中,却了了分明,安住于梦光明中,绝不等同于凡夫的昏沉入睡。于此光明梦境中,一切显现法都可随意变现,且能成就息、增、怀、诛等种种事业,虽然成就了无边的事业,却了知其皆为自心的幻现,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如是于无取无舍中任运成办,不着痕迹。

  以上四层意义,乃是大乘显密共通的讲法,至于大圆满窍诀部的意义则更为深广,此不赘言。我们可以通过闻思修学的不断增上而产生逐渐深入的理解。当然,作为初学者,主要是从外内义的角度来理解醒者与梦者。

  乙二、作者

  作者全知麦彭仁波切早在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师就授记他将成为“弘扬大圆满的太阳”,雪域诸教派共称的文殊菩萨之化身。本论结尾中有“大喜乐地德者造”即由“德”(全知麦彭仁波切之尊名)于大喜乐圣地而造。其智慧功德可以通过下面偈颂来概括:

  觉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获证八辩才,

  教证法藏海洋尊胜主,

  诚挚祈祷麦彭那迦尊。

  尊者自幼异于常童,于七岁时著写了汇集显密甚深精要的窍诀藏——《定解宝灯论》,十五岁时读诵《时轮金刚·韵律历算》数日,并祈祷文殊菩萨,便彻底精通,在杰娘静处住十八个月,修文殊语狮子法,并造药丸,获得极殊胜相应法相,“从此对显密、明处之各种论典,一经过目,便能胜解,只需教法传承,而不必他人释解。”一切经续总疏之义,从其意海自然流出,在众多智者中,无所畏惧,如狮子王,讲、辩、著均皆无碍。

  后于嘎莫达匆闭关修行十三年,显现出诸多不可思议的功德。在亲见本尊文殊菩萨时,文殊经函及智慧剑均化光融入心中,刹那圆满通达了经藏,并以如幻之身,亲至文殊净土,谒见文殊菩萨。与黄教格西辩论时,格西见他现文殊之相,而五体投地恭敬顶礼。在石渠闭关三年修行阿底约嘎,于阳光之下,身无影迹,体空莹澈,于墙石等物,自由出入无所障碍。在造一切内外续部的精华要义《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圆满时,于光明梦境中,密主护法神阿仲玛以身供养,发誓守护。

  在石渠的即寺中,三天阅完了《甘珠尔》(经部),在格蒙寺修法之余,二十五天阅完了《丹珠尔》(论部),并且只在此次阅读后,便对经论熟记不忘。

  上述尊者的功德只是冰山之一角,欲广知可详阅其广传。

  甲二、中善论义

  分三:嗡索德;顶礼和发誓造论;正论。

  乙一、嗡索德

  藏文嗡索德汉文意为愿一切吉祥圆满!

  此处即是愿一切众生能够得到三宝的加持,通达如梦如幻的法界空性,获得一切暂时的安乐与究竟的解脱,并愿正法长久住世,佛日增辉。

  乙二、顶礼和发誓造论:

  于彼文殊大圣尊,稽首礼已宣此言。

  为了修学佛法的后人能够产生通达诸法如梦如幻之智慧,故对殊胜的文殊本尊作顶礼而造此论典。此为顶礼立誓之句。造论弘法前必须皈敬上师三宝本尊,这是历代诸祖诸师的定式。顶礼的意义大略有五种:一遵从古德先贤的仪式;二令众生增长福德善根;三为有别于外道论议无有宗本;四祈求加被冥契圣者密意;五显示能礼所礼虽性空寂,然感应道交难思议。

  文殊大圣尊有三种含义:一、文殊化身即全知麦彭仁波切,尊者示现为人中阿阇黎的形象,本性则与了义的文殊无二无别;二、了义的文殊,即三世诸佛明空双运的智慧之本性;三、指孺童妙吉祥文殊师利菩萨。

  乙三、正论

  分四:醒梦诤辩,智慧大王派遣妙慧作出公正裁决,醒梦和合,妙慧得加持获殊胜成就。

  丙一、醒梦诤辩

  分二:醒梦诤辩的缘由,醒梦诤辩的内容。

  丁一、醒梦诤辩的缘由

  首先以两位戏剧性的人物——醒者与梦者登场,全论通过他们的诤辩而得以开演。

  颂曰:

  昨夜梦中善妙境,今日所见显现法,

  二者始则同等生,二者终则同等灭,

  梦执梦现以为实,醒执醒现即是真,

  为辩是非醒梦诤。

  昨夜梦中所出现的很多善妙境界,今天白天醒觉时所见的种种显现法,在显现时,二者都平等地宛然存在,在消失时,也同样荡然无存。在梦境中,对各种的显现法都认为是确实存在,于醒觉位中也认为种种的显现法都是实有的。因为各自执著各自的境界为实有,二者的观点差别很大,于是梦者与醒者开始诤辩。

  对此,法王如意宝作了个比喻:就象昨天梦中在花园里宴请亲友和今天白天真正地在花园里与亲友们举行宴会一样;在梦中,对花园中的景色,饮食的美味,以及亲友都产生强烈的执著,同样,醒者对这些外境也生起贪爱心;梦中醒来,一切善妙的境界都消失,同样,今天由醒觉而入睡或到了明天,这些显现也无影无踪;在梦中看见美丽的花儿,情不自禁地摘下一朵,对于美味佳肴则是不知厌足地大吃大喝,由于自己穿的是一件质地样式都非常高档的衣服,偏偏不留心,将菜里的油沾到衣襟上,当时心痛得又擦又抹,满心懊恼……同样在白天,外境各种显现法也是无欺地存在,与此等无差别。

  丁二、醒梦诤辩的内容

  颂曰:

  夸大显现醒者言,梦汝现者是虚妄。

  语气夸大、强烈执著显现的醒者首先发言:“你——昨天晚上的显现是虚妄的,哪里会是真实的呢?完全是虚妄的影像!”

  因为对白天显现法的执著很坚固,因此醒者急于开口,且口气特别大,自以为是。他蔑视梦者“哪里会是真实的呢?!”

  这种观点为世俗凡夫所共许。人在梦境中无法作主,也不了知是在虚妄之中,尤其是在善妙梦境中享受种种欲乐,于醒来之后还会懊恼:为什么如此美梦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真正是“好梦由来不愿醒”。尽管如此,他还是会知道此梦境是虚妄的,不会一味地沉湎于此,因为伴随着醒来,对于白天显现的实执习气和眼前种种“现量”而见的色、声、香、味诸法相结合,他认为自己活在一个完全真实的白天,对昨夜的梦很快就会淡忘。

  颂曰:

  纷繁幻现梦反诘,非仅我是汝亦妄。

  显现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的梦者反诘说:“如果我是虚妄不实的话,你醒者也同样是虚妄的影像,我们是平等的,哼哼!”

  对于这点,世间凡夫通常难以理解,因为无始以来的坚固习气,他们把外…

《醒梦辩论歌·幻化音乐 注疏虚空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观住轮番净心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