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讲记》第一册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十三节课

  第十三节课

  今天继续学习《入行论释·善说海》。现在讲的是“菩提心的功德”,昨天以教证说明了它的合理性,现在是以理证来说明。其中分为意乐殊胜和加行殊胜,前面已经讲了菩提心从意乐方面具足如是的功德,下面从加行方面说明菩提心也具足如是的功德。

  庚二(加行殊胜)分二:一、加行所缘广大;二、其他无有如此加行。

  辛一、加行所缘广大:

  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

  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

  依靠殊胜珍贵、就像如意宝般的菩提心,一切众生暂时在人间或者天界,可以获得无上的胜妙安乐,究竟来讲,能够得到三菩提 的果位,所以菩提心是一切安乐的根本因。

  《窍诀书》中讲:寒冷的时候出现一缕温暖的阳光,酷热的时候出现一丝凉爽的微风,这些全部是佛菩萨的加持。就像《佛子行》中所说,一切的快乐全部是利他而产生,所有的痛苦全部是自我执著而产生。所以,我们应该知道,菩提心是一切众生暂时、究竟安乐的根本因,是遣除所有痛苦的胜妙甘露。

  世间上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如果有一颗万能药就像天人的甘露一样包治百病,所有的疾病就可以治愈。同样的道理,世间上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八万四千种痛苦,无数的困难灾祸、心理毛病,这些完全能依靠菩提心的不共威力而遣除,所以它跟甘露妙药没有任何差别。

  不仅如此,菩提心的福德也是无量无边的,即便佛陀的智慧也难以衡量。当然,佛陀具有无边的智慧,如果连佛智都不能衡量,那是否佛陀不是遍知呢?不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是说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即使依靠无有限量的佛陀的智慧,也无法衡量出它是一个有限的境界、有限的功德。所以,我们赞叹菩提心的功德,并不是没什么可赞叹的,的的确确它具有如是的功德,这一点,大慈大悲的佛陀以尽所有智、如所有智完全照见了它的真相,然后在有关佛经中宣说了菩提心的功德。

  不仅佛经中赞叹,世间上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家庭,也都赞叹无条件地利益一切众生,这样的心态不管是什么人具足,都值得我们敬仰;上至总统、国家主席,下至街上乞丐,如果相续中有了一颗利他的心,那是大家非常佩服的。因为他的限度并不是帮助“我”的父母、“我”的亲朋好友,而是凡与他结缘的所有众生,在未来漫长的时日当中,全部用忘我利他的精神来对待。现在很多人都是为了“我”而奔波、为了“我”而争斗、为了“我”而竞争,除此之外,多少人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呢?并不多!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利他的功德是相当大的。

  〖堪为一切众生安乐之因、遣除有情痛苦重疾之妙药的珍宝菩提心,她的福德怎么能衡量得出来呢?《吉祥施请问经》中云:“菩提心福德,倘若有形色,遍满虚空界,亦将超胜彼。”〗大乘菩提心的福德、功德,如果有形相,不管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整个虚空也无法容纳。这一点,可能很多凡夫人没办法接受:怎么会超越虚空界呢?那么大,到底是什么样呢?实际上,凡夫人的智慧十分渺小,在这个范围内,显现的境界也极为有限,所以,我们不知道的并不一定是没有。

  既然菩提心的功德如此广大,那在短短的时间中修持菩提心,这个功德也是相当大的?龙猛菩萨在《菩提心释》中说:“若人一刹那,修持菩提心,所生诸福德,佛亦难衡量。”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在一刹那间如理如实地修持菩提心,它所带来的功德,就连遍知佛陀也很难以衡量,而这样的功德,我们凡夫俗子——被业力烦恼所捆缚的众生,也是可以获得的。所以,修行一定要有一种方便方法,否则,仅凭自己的愚痴见解固执己见地修,也不一定有特别大的力量。我们若能依靠大乘的这种方便方法(以菩提心摄持),不一定需要苦行,也不一定需要特别漫长的时间,在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都可以积累许许多多的功德。

  现在的一些在家人,如果让他们像山里的修行人、寺院里的出家人那样,每天都念功课、修禅定、闻思修行、听法,有没有这样的时间呢?大多数人几乎是没有的。他们每天有接连不断的琐事涌现在面前不得不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短暂的人生一瞬间就过了,如果没有好好修持,那是极为可惜的。然而,若想真正修持的话,释迦牟尼佛有八万四千法门,短短的人生中若要全部修完,恐怕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就是把所有的法归纳成一个最重要的修行,然后每天哪怕是一瞬间也好,五分钟也好,短暂地修持也能获得很大的功德。这一点对我们修行人来讲,是非常需要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方便方法,你的人生中恐怕没有圆满修持佛法的机会。所以,在不同场合听课的道友、佛友们,你们应该有一些殊胜的发愿,有了这样的愿以后,最好不要放弃,一定要抓住机遇,多多少少安排出自己的一些时间,好好地修持菩提心!

  我刚才再三讲了龙猛菩萨《菩提心释》里面的教证,大家也应该牢牢记住:“若人一刹那,修持菩提心,所生诸福德,佛亦难衡量。”一刹那的菩提心,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有些道友说“我现在的心不能安住”,不要紧,你可以一刹那、二刹那、三刹那……在几个刹那当中专修。如果你早上起来想“我今天一定要好好地修持菩提心”、“我要缘一切众生修慈悲心”,再怎么样几分钟也是可以安住的,若能如此,那么“所生诸福德,佛亦难衡量”。

  这些话并不是凡夫人讲的,如果是我这样的凡夫所说,你们可能想:“是不是这样啊?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前途,还给我们讲这些功德,到底有没有啊?”可能会有怀疑。但这些话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世间称为“第二大佛陀”的龙猛菩萨在《菩提心释》中讲的,所以我们不能不相信。作为真正的佛教徒,不可能将龙猛菩萨的话置之不理,以前大乘佛教徒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现在即使有些人分别念特别重,也没有任何理由说:龙猛菩萨讲得不对。既然菩提心有如是功德这一点毫无疑问,那么像我们这样业力深重的人为什么不希求、为什么不修持呢?以前许许多多的高僧大德一再强调这个菩提心,原因就在这里!

  就当前来讲,我们修一些甚深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其他法,虽然非常殊胜,这一点没什么可说的,但一定要在菩提心的基础上进行才比较安全,否则,我们的修行恐怕不一定成功。所以,不管你念佛也好,学习研究也好,参禅也好,无论什么教派,最好先在菩提心的基础上进行,阿底峡尊者说“内道外道以皈依来区分,大乘小乘以菩提心来分界”,原因也在这里。

  以上讲了修持菩提心的功德,下面还继续讲:

  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

  何况勤精进,利乐诸有情。

  如果在百千万劫或无数恒河沙劫中,于无数佛陀面前以无量无边的供品进行供养,这个功德大不大呢?当然非常大。供佛的功德是其他功德无法相比的,显宗的《毗奈耶经》、《贤愚经》及一些有关经典中,有很多供佛获得殊胜果报的公案,《妙法莲华经》中也讲了供佛的功德相当大,供菩萨的功德相当大,甚至供阿罗汉和独觉的功德也相当大(以前我们学戒律的时候知道,当年印度的一些大施主,皆是因前世对阿罗汉、缘觉作了一些简单供养而得到的福报)。尽管如此,我们仅仅思维利益有些众生,这个功德远远超过了刚才的任何一种供养。

  一般来讲,世间人认为:“我今天供养了多少万,供养了什么供品,这样有很大的功德。”别人也觉得他对寺院捐了多少钱,对出家人供养了多少,在佛像面前每天都供多少多少,非常了不起,非常值得大家赞叹。但是,这些与修菩提心的功德比起来,那就比不上了,即使他的供品再多、供养的时间再长、供的方式再如何如何,相较于菩提心而言,菩提心的功德是相当大的。

  这两句是从愿菩提心来讲的:我仅仅是思维利益众生,发了这样一个愿菩提心,功德也超过了供养一切诸佛的功德。后两句是从行菩提心讲的:我不仅是心里发愿“愿一切众生获得佛陀的果位”,而且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去布施、持戒、安忍等,跟众生打交道,按大乘佛法的教言进行修持,这个功德更大就更不用说了。为什么呢?因为仅是思维利益众生,功德就已经超过了供养无量佛陀,现在我不但是在心里面“想”,而且还在实际行动中这样去“做”,这个功德肯定更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大家平时有没有菩提心,可以从人与人之间、众生与众生之间的很多行为看得出来。有些人的人际关系一直处理不好,对这个人不愿意说话,跟那个人不愿意接触,甚至前段时间我们寄资料时,有些投寄点的居士说:“我不愿意和这个人一组,如果是一组的话,我就不学佛了!”我听了以后特别伤心,觉得这些人真应该学习《入菩萨行论》,不然的话,就完蛋了!为什么呢?你自己承认是个大乘佛教徒,但一个星期只集中一两次,在这个时间里,如果和别人一点团结、祥和性都没有的话,那学大乘佛法就白学了?自认为“我已经皈依多少多少年了,我如何如何……”,实际上,表面上的皈依而已!

  现在表面上的东西非常多,到街上买东西有很多假冒伪劣商品,修行人当中表面上皈依的也很多,实际连基本的利他心都不具足。尤其是有些大城市里的人,真正接触的时候,发现他们特别不和合。比如说,有个上师来了,如果他坐我的车,我就很开心,但另一派的人就不来见这个上师了;上师参加这一派居士的放生,那一派的居士干脆就不去了。原因何在呢?上师在“那边”之故(因),依靠因明的逻辑推理,结果就是:我不去(果)。

  还有些高僧大德在这个人家里传法,另一派的居士马上到宗教部门去告发……作为大乘佛教徒,虽然我们不能大力弘扬大乘佛教的精神,但是故意去毁谤、故意去破坏别人真正的利他行为,我觉得是不应理的!不学佛的人都没有这么坏的心肠,虽然他的缘分还没有到,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

《《入行论讲记》第一册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十三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