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讲记》第一册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八节课▪P2

  ..续本文上一页佛法,若能在相续中生起利益他众的心,今后就不会造很大恶业了。为什么呢?因为造恶业完全是为了“自己”,你们想一想,过去自己所造的恶业中,有哪一个是为了众生而造的?几乎没有,全部是为自己以及自己的亲朋好友。如果生起了真正的菩提心,这种造恶业的相续就会被中断,《经庄严论》中说:“智者如果生起了菩提心,就能遮止无量罪业的恶行。”所以,菩提心是有智慧的人才能生起来的,没有智慧的人就连听都听不进去,更不用说生起来了,但如果他生起了珍贵菩提心,无量的罪业就再也不会有了。《本生传》中说:“若能生起菩提心,对一切众生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关爱,所有的非法行就会被遮止,更何况是造不善业了。”

  所以,我们应该观察自己能不能生起菩提心,如果能的话,那相续中身口意所造的一切罪业就会逐渐消失,违犯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罪业也会逐渐断尽,大的罪业能压伏,小的罪业能完全根除,这就是菩提心的功德和力量。

  庚二、成办利乐:

  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

  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多生累劫中深深地思维、观察,发现唯有菩提心对众生最有利益,依靠它,无量无边的众生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大家都知道,佛陀对众生是最慈悲的,不管是在因地还是果地,佛陀心里想的就是利益众生。去年我们学习《释尊广传》时,从中也能了知这一点,每个公案中,不管是布施身体,还是做其他事情,佛陀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一切众生获得利益,这是他最究竟的目标、最究竟的愿望。在多生累劫 中,佛陀为了利益众生,一直反复思维:帮助众生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最后他发现,菩提心对众生有相当大的利益,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善法也比不上菩提心的利益大。

  从名言的角度来讲,思维者是谁呢?圆满照见万法实相、宣说真实语的佛陀,并不是我们平时认为的“这个人很不错、很可靠、很可信,所以他说的是对的”,不是这样的,世间人再怎么好、再怎么了不起,也会有说妄语的时候,但佛陀并不会如此,正如《释量论》中所讲:佛陀是唯一的量士夫。时间是多久呢?多生累劫,而不是一天、两天,一辈子、两辈子。有些科学家用几年或几十年绞尽脑汁发明了一个产品,就认为非常了不起,但是佛不是几年、几十年,也不是几百年、几千年,而是多生累劫一直都在思维。最后发现了什么呢?众生由于无明,深陷轮回非常可怜,唯有菩提心才能将他们从轮回的苦苦、行苦、变苦等痛苦中彻底救度出来,获得永远快乐的佛果。

  以前的高僧大德说过:“如果你想对佛陀报恩,首先就要知道佛陀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怎样对待的呢?依靠菩提心来利益众生。以前上师仁波切在光明梦境中见到麦彭仁波切时说:“我对您报恩的唯一方法,就是发愿利益众生。”《中观庄严论》中也说,诸佛菩萨除了利益众生以外,再没有其他工作了。他们以什么方法来利益众生呢?就是菩提心。所以,佛在多生累劫中深深思维、再三观察后,依靠智慧发现了唯有菩提心对众生最有利益,无量众生依此菩提心能顺利获证佛果。

  从古至今,从释迦牟尼的佛教法开始到现在,二千五百多年来,不管是学显宗、密宗,还是汉传、藏传、南传佛教的修行者,依靠菩提心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果位的有多少个呢?可以说根本数不清。那么,没有依靠菩提心而得成就的有没有呢?绝对没有。有些人可能问:“往生不是不用菩提心吗?”不可能,真正往生的人,相续中没有菩提心的是没有的。《净土教言》中也讲了,有福报的人在往生的前一刹那,所有的菩提资粮(包括菩提心)就已经圆满了。

  有了菩提心,获得佛果会非常顺利,不像外道那样,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苦行,比如说拔头发、跳入火炕、在恒河里沐浴、用五火焚身等等。可能有人问:“佛经里不是有很多依靠苦行获证佛果的公案吗?释迦牟尼佛经历了六年苦行,很多高僧大德在修学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苦行,这难道不是苦行吗?”当然是苦行,但佛教的苦行与外道的苦行有很大差别。外道的苦行,确实会在身心上造成相当难忍的痛苦,而佛教的苦行,比如一地以上的菩萨将自己的头目手足布施给他人,是因为菩萨的利他心特别强,已经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所以就算把身上的肉割下来,也像割把草一样没有任何痛苦的感受。

  学法的苦行也是这样,有些人认为出家人很苦,在哪里哪里苦行,其实,对于那些对佛法有信心、利益众生的心特别强的人而言,出家的苦行比起在家人生活的痛苦,根本不算什么。自古以来的高僧大德虽然住在山上,没有吃的、没有穿的,表面上看来过得很苦,但实际上,他们内心的快乐无与伦比,跟住豪华洋房、过奢侈生活的世间人相比,真不知道是谁痛苦?!

  菩提心是真正、唯一的妙药。现在有些医学家、营养学家认为“我发明了某某产品,对身体、对心理非常有利”,实际上也许有很大的副作用。就算真正有利,能不能保证一辈子都身体健康呢?而且这些药很快就过期了,菩提心会不会过期呢?肯定不会。有些营养药可能对某些人起作用,他吃了以后效果很好,于是就帮着宣传,在电视上打广告,说这个产品如何如何的好。其他的人就信以为真,买来吃了后,本来是该减肥的,反而变得更胖了。但菩提心不会这样,只要是因缘成熟了,对于大乘种性的人来说,菩提心一定会对自己有真正的利益。所以,我们应该记住,菩提心是佛法的精华,是佛陀智慧的结晶。

  〖诸位佛陀在三大阿僧祇劫中深深思维、再再观察利益众生的方便,结果发现这颗菩提心是对众生最为有利,因为依靠这一菩提心,无量众生能轻而易举获得无上菩提的果位,或者殊胜安乐。〗

  庚三、满足愿望:

  欲灭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众不安,

  欲享百种快乐者,恒常莫舍菩提心。

  如果想灭除三界轮回的百千万种痛苦,遣除有情众生的种种不安乐,自己享受百般快乐,那千万千万不要舍弃菩提心。

  在甲曹杰、布顿大师、根桑秋札的讲义中,都将这一颂与三士道相对应。第一句是讲中士道,也就是说,声闻缘觉希望自己灭除三界轮回的各种痛苦,获得圆满断尽人无我的寂灭果位(阿罗汉果或缘觉果);第二句是讲大士道,大乘种性的菩萨为了利益众生、遣除他们相续中的一切痛苦而希求佛果;第三句是讲小士道,即寻求今生来世的人天快乐,是一种自我享受福报自私自利的发心。

  不管小士道、中士道还是大士道,每个众生都有希求,大士道是为了众生得到解脱,中士道是为了自己的寂灭安乐,小士道只是想自己获得快乐,无论哪一种人,都不能舍弃菩提心,否则的话,你的愿望是实现不了的。我们既然发了菩提心,平时不管接触什么人,自己以前受过什么样的教育,都应该在行为上表现出大乘行人的善良,这个很重要。

  三士道的人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佛陀在经中说:“诸比丘,纵遇命难也不能舍弃菩提心。”上师如意宝以前也讲过:“大家应该发愿生生世世不舍弃三宝、不诽谤三宝;修行一定要坚定不移,不能遇到违缘困难就马上动摇;即使遭遇生命危险也不舍弃菩提心。”一再地强调这三个教言。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求自己的安乐、求别人的安乐,还是求究竟的解脱,都不能舍弃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不要说佛果、阿罗汉果,就连现世中的快乐也很难真正获得。为什么呢?如果自私自利的心特别强,即生中你跟任何人都合不来,还会造各种各样的恶业。因此,即便是世间的为人处事,也需要菩提心、需要利他的心,有了这个心,什么事情都好办。

  我们作为佛教徒,应该从自身做起,应该有个比较明显的修证外相。什么样的修证外相呢?应将自己当作一盏灯,灯有两种作用,一是不断地产生后面的相续,第一刹那产生第二刹那、第二刹那产生第三刹那……自身不断地产生光明,照亮自己;二是能遣除周围的黑暗。所以,我们每个人发了菩提心以后,就应该像一盏灯,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能够帮助身边的人,不管是家庭、单位、国家,甚至全世界,你的力量有多大,就应该把菩提心的光散发得有多广,依靠菩提心的光和热,真正去利益有缘众生。

  有些道友这样想:我现在好好地修持,不接触任何人,等得到一地菩萨的果位以后,才开始发菩提心,“上班”做利益众生的事。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虽然我们现在是凡夫,但也可以对周围的人起到帮助的作用。从自身的角度而言,如果你是个大乘佛教徒,应该对家庭、对单位尽职尽责,与寺院或佛教团体的关系一定要和睦。否则,自认为是佛教徒,结果对谁都不理,跟谁都格格不入,那你的相续中是否有菩提心也不好说。所以,发了菩提心的人,首先应该对他人起到一种好的影响、好的作用,这样一来,你才有说服力,才有度化众生的能力。

  因此,我非常希望所有的佛教徒能对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平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努力,不然的话,每个人只是自私自利地想自己成就、自己修行,甚至与家人的关系都搞得特别紧张,单位同事、亲朋好友与你相处也特别麻烦,那佛法怎么样弘扬?出家人虽然没有真正的家庭,但实际上,寺院就是你的家,同行道友就是你的家人,与道友接触的时候,自己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这样,你的菩提心光才可以散发出来,否则,谁都没有在这方面下工夫,想弘扬佛教恐怕相当困难。

  要知道,佛教并不是口头上说得好听,而一定要让别人通过你的言行感受到一种关爱、一种慈悲。作为一个居士,如果你发了菩提心,就不能整天和家人吵吵打打,经常争执不息。有些佛教徒的家庭特别可怜,有时连一般人的家庭都不如,这样是不合理的,既然有因缘成为一家人,就应该珍惜彼此的缘分。以前上师如意宝去美国的时候,发现那里有一种基督教的家庭…

《《入行论讲记》第一册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八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