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之力无可比拟
传喜法师法堂开示(11年7月20日)
群体心灵状态对社会的影响
看这个片子的就可以了解我们当今世界,这是外国人,美国人做的一部片子,西方人对这种价值观念基本上就是说他们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平时他们的基督教、天主教主要就是修这些的。但对于我们佛教徒来说,刚我们读过《楞严经》,就可以知道他这个还是比较肤浅,至少理论还是比较肤浅的。
但是现在问题就在这里,我们中国离这种现象是有距离的。西方这个也是呼唤大家要处在这种状态,但像中国离这个还有一段距离。作为我们佛教徒呢,我们看它这个题目,《2012希望的传信》。因为2012在西方来说这是一个话题,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代表着一种危机,2012已经是人类危机的一个标志了。在2012这个危机当中有一种希望,一个希望的讯息,怎么能解决2012这种危机的一个方法,它题目是这样的。
前面是从觉悟者,乃至濒临死亡者所告诉的一种状态,这是一片光明的,生命是一片光明的。乃至从科学的方法,科学研究的方法也可以测到我们的脑电波,脑的电场和磁场,说明我们每一个人的大脑和心脏是可以产生电场和磁场的,它对周边事物是有影响的。个体有这样子,群体也有,如果个体是一个好的脑电波的状态,群体是一个好的脑电波状态,对社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所以他们早在一九九三年就做过这样的实验,从各个群体的冥想者,包括比如说练气功的、有宗教的修行,就是各种各样的,社会上打坐会入定的,他们找了有五千个人来做试验。有一个表,从五百个到一千个、到两千、到三千,当打坐入定的人数越多,犯罪率的那个线也是往下降,达到四千的时候,你看它急剧下降。
当打坐的人数往上走的时候,那个线是往下走,这就证明了。而且不是一次这么试验,多次的这样的试验,都得出同样的一个数据来。这就证明我们个体对世界是有影响的,如果我们群体都处在好的状态里,对自然对社会都会产生良性的影响。所以2012如果是一种危机的话,那解决这个危机的方法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要处在良好的状态里。
博爱与慈悲
那心灵什么样的状态最好呢?他们又试验,理解、宽恕、爱,这些心灵好的特质,他着重点后来就放到爱。因为他们基督教就讲爱,博爱。但这种爱当然肯定是区别于动物本能的那种,是生命比较优美的,高级的一种情操,那种确确实实会放射出一种力量。
但是这种力量我们学《楞严经》可以知道,它还是属于六欲天之内的,属于欲界的,它的能量其实是有限的。如果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你修行过,你有过这种感受你会发现,那种有为的心灵的爱的这种磁场和电场,是有它的局限性的,相对于比如说色界和无色界的定的话,这个力量是很小的。那就可以知道佛陀为什么在祂的一由旬之内,四十里之内都能够身体康复,思想变好,发生转变。不管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还是外在的物理的,都会发生良性的变化,所以佛陀有时候讲法处在不同状态的时候,殊胜的状态的时候,大地六种震动,这是物理现象,天地都会有变化。这个根本不是世间的所谓的那种爱,不是低级的爱,也不是这个片子里所讲的光是这种爱,这种爱远远达不到那种效果的。
但是作为一个人你没有入定之前,你在生活当中,你内心里充满了光明的,充满了正面的,我们佛教讲的慈悲,《一轮明月》里面有这个镜头嘛,他的日本的妻子乘着船,两个人在西湖上见面,在两船交汇的时候,他的这个妻子就问他什么叫爱,问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就跟她回答:“慈悲。”电影里面借用这个就是说慈悲,那比爱的程度更高一点。
但是我们平时,比如说那种大慈悲我们有时候还没修到过,那你至少还是要有一种同情心、包容心,替对方想的心。甚至自我要有一种低姿态,尊敬别人的心,虔诚的心,这些都是生命心灵正面的、好的,放射出好的能量场和磁场,这是在我们没有能入甚深定之前要修的。就像永明延寿大师祂讲:定则一尘不染。入定的时候一尘不染,出定的时候是万善并行,所有生命的好的状态都应当去奉行,叫万善并行。入定则一尘不染,出定好的都不舍,叫不舍一法,出定不舍,这个法是什么法,这个法指的是善法。
在中国这个地方,要想推广这个爱都很难,所以我们在座的修行人,佛教徒就要发一个更勇猛的心,承担更大的一个责任。有的人哭哭啼啼地说,我爸爸妈妈也不会修,劝他们也不信啊,怎么办。我说怎么办,既然是你爸爸妈妈,他们不会修那就靠你了。就像赚钱一样,家里人没人赚钱,那就靠你了。你既然懂得修,既然你会赚钱,那你就多赚一点嘛。那我们就要多修一点,意思是这个,多修一点。
我们既然要修自己,我们今天看了这个片子,那我们要能够往这上面调整。但是往这上调整是远远不够的,对西方人来说他们普遍的人的修为修养都比我们这边要好,所以他们整体的这个力量是很大的。我们这边已经这么差了,那我们除了这个爱之外,我们还要有更大的本事,要有佛教这个不共的。
冥想与禅定
这个片子里也讲到冥想,但是这个冥想呢,他也知道这个冥想在社会的效应来说,社会上能够理解的能够去做的不会多的。还是爱,比如说他们一千多年两千年的基督教思想,他们普遍都会去接受去修这个爱。但是作为冥想来说,其实冥想有更大的力量,尼泊尔的那位小活佛他也是这样讲,冥想的力量可以救这个世界,所以他说我在冥想也是在做着利益世界的事情。
这个冥想的概念也是西方对入定的一种的认知,他们对这个入定,怎么入定不太了解,引用瑜伽啊,现在又讲到冥想。像我们佛教里说入定,入定更确切一点就是禅定,禅定这个禅是有观的这么一个的,又叫禅观。跟冥想就越来越具共同性了。但是在禅观里面,世间的禅定,我们《楞严经》里讲到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在经典里面记述,当一个人,比如小乘禅法里面就会讲到,二禅的功夫就能够有很大的神通的力量,修到二禅就可以有神通了。但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还都属于世间禅定。
为什么佛能放大光明,能超过梵天,超过日月的光,超过大梵天的光。这个能力、这个能量、这个光从哪里来?这不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力量,这是更甚深的禅定的力量,智慧的力量,福德的力量。好的东西要修起来,但是不能得少为主,不能比如说刚讲的那个爱,我们把爱升起来了,你一不小心,因为你平衡不了,就会落到爱的负面里面去。
为什么本能的爱负面会比较大?那这种好像比较高级一点的爱,跟慈悲比起来它有负面性,有为的这种爱它的负面性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这个生命要不断的净化,要把那个好的特质不断的净化出来,特别是通过禅定。
常住真心即念佛
我也呼吁大家每天要修修禅定,为什么我们这个禅堂,我们的法堂每天要坐三支香,是有道理的。哪怕做事情的时候,你一边做事情还要有自我禅定的意识,在做事的时候修修禅定,有一种明明了了,做事不要迷在做的当中,做的时候动作,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心要定定的,去面对。
我看大家很多人还是很会做事情,但是做事情要结合我们的修行。结合修行这很重要,不要忘掉修行,在动中不要忘掉静,在动中不要忘掉禅定。在小乘的佛教国家,他们行住坐卧都是要讲一个禅定。佛陀的这个教法是我们学佛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
不是说我们大乘佛教了,你大乘佛教你哪儿大乘佛教了,不是一回事啊!不是说我们大乘了,我们就不修小乘的了,你只要是佛教徒,你只要是佛弟子,佛所说的所有小乘法都是说给你听的,你有没有做到这个自利,行住坐卧不离禅定。如果具足了,自利上具足了,自利即精利他则广,那才能谈得起大乘呢,大乘的实际功用才能够现前。有大乘的了,你有自利利他了,利人愈多行且易易,如果利人多了之后就产生一种功德力,这个功德力会加被着你,纯善之力,纯善的力量会让你更加的有持戒的力量,有禅定的智慧,修行就是这样。
明白了佛教的理论了,这个理论要在实践当中去运用。就像《楞严经》第一卷所讲到,两种根本,一个是生死轮回,一个菩提涅槃。什么是常住不动的?一切世人皆因不知常住真心而轮回生死,在生死的波涛当中;一切诸佛皆是因为常住真心而出生死而证涅槃。所以你在平时的时候你有没有常住真心,这个就叫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叫常住真心,有没有回光返照常住真心,这个是成始成终的。
从你一开始你要摸到这个这样修,一直修到哪一天你死的时候,所谓圆寂了,修到那时候。那个时候不是因为你呼吸停止了,脉搏停止你就不修了。还照样修,还是安住在这里,如如不动的里面“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就是这个菩提涅槃的,就是如如不动的,就是那个。所以参学你首先就是要发明心地。发明心地了,依着这个修,依着好好得修,护念,善知护念。
所以作为禅定力,这个禅定不是世间的了,它属于无漏法,我们佛教叫戒、定、慧,这个定是无漏法。这个定里面也会经历,比如说我们降伏我们的心相续,降伏我们的习气,轮回的习气。也会经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境界,也会有的,会经历的。这个经历,就是在平常的时候,你常常护念的时候在生活当中你就会经历到有一种定。但是这个不是你要有为的去修四禅而来的,这是因为你修无漏的定所感生出来的。
所以这个片子对社会上人来说是不错的,但对我们佛教徒来说,我们佛教的重点远远的超过它。但是这也是一个理论基础,找到一个理论,怎么样子克服这个危机。平时其实我也在讲,如果你的心是平静的,如果你在遇到天灾人…
《佛法之力无可比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