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广释(中册)▪P39

  ..续本文上一页,大家心里也有底吧。实际上按世间标准,我们修行人并不比世间人过得苦,在世间过生活要付出的艰辛努力确实是很大的,古大德们说过:“如果以世间人一生中的辛苦来用于修正法,必定会成就!”

  医皆以小苦,疗治令病除,

  为灭众苦故,当忍修行苦。

  医师治病时,常以一些有轻微痛苦的疗法,来疗除病患疴疾的大苦;同样,为了消尽轮回中的无边痛苦,现在应当忍受修行中的些微苦行。

  疾病是折磨人类的四大苦之一。人一旦患上疾病,体力消失、周身不适,有着种种痛苦,有时甚至超过死亡之苦。如果有合格的医师治疗,这些痛苦基本上都可以遣除,医生以药物、针灸、动手术切割等等各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疾病的苦害。虽然在治疗过程中,病人也要受一些苦楚,比如说喝药时要忍受一些苦涩的味道,注射、针灸、切割手术也有一些疼痛恐惧等,然而这些苦与病苦相比之下,极为轻微而且时间也很短,其后果却是能为自己带来健康安乐。因此,只要是稍有远见的人,都会很乐意接受医生对自己的治疗,我们修行佛法的过程,其实与此道理相同。众生陷于三界苦海之中,有苦苦、行苦、变苦三大痛苦总摄的无量无边之苦,以前五世达赖喇嘛写过:“三界三苦所禁锢,轮回本性苦无边。”《四百论》中说:“于此大苦海,毕竟无边际;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轮回的名言本性就是痛苦,然而众生愚昧麻木,对此竟如不见不闻一样,不生怖畏。在佛陀的教导下,有福缘的众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不甘堕落受苦,发起了追求解脱的意乐。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说:“慧者信佛语,已信者知苦。”“知病离苦因,取无病修药。”有缘者听闻到佛语,知道自己为业惑疴疾所缚,正处于生死苦海的无量痛苦之中,为了息灭众苦,依佛陀大医王之教,去服取正法甘露妙药。在这个过程中,纵然有一些小痛苦,然而只要是有理智的人,肯定会心甘情愿地忍受,因为这些小苦可以息灭众多剧苦,带来无穷的安乐,这是拯救自己的行为,每个修行人理所应当去欣然而受。

  凡常此疗法,良医皆不用,

  巧施缓药方,疗治众疴疾。

  然而,这只是世间常医治疗之法,医王佛陀并不如是采用,他会更善巧地使用最缓和的妙药良方,使众生于不逸不劳中疗除严重的轮回疴疾。

  以医疗小苦去代替大病苦是世间一般医师所用方法。在医治轮回疴疾时,无上大医王释迦牟尼佛所用的无死甘露妙药,与世间常医大不相同,他使用的是更为和缓有效的医方。佛陀观三界众生犹如爱子,因而针对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采用了极其温和平缓并令人乐于接受的对治方法。世尊所赐的甘露妙法,其主要成份是甘醇柔和的慈悲智慧,再佐以无量善巧方便,让众生远离逸乐劳倦二边,于安乐道得安乐果,消除生死烦恼疴疾。相应不同众生、不同烦恼,世尊随其意乐根机而施以救护良方,每个有缘者在谆谆教导下,踏上修学佛法的正道时,其安乐无法形容,而一切痛苦病根也会在无比的大安乐中消迹无余。一些在世间拥有大威权与众多财富的人,在家时并没有感到过安乐,而时时为轮回众苦所折磨,但舍弃一切而出家修行后,却是走到哪儿都是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一天到晚连呼“快乐得不得了”;很多人在家时是恶业累累,烦恼痛苦深重,后来走上修行佛法的正道,服用了世尊的甘露妙药后,除尽了相续中一切生死痛苦病根,于安乐平和的一生中,得到了无上的解脱果。我们稍有修证的人也会有一些经历感受,没学佛法之前,一天到晚总是觉得心里不自在,为种种烦恼所驱使而劳累痛苦不堪,服用正法甘露后,这些心里病症便消失了,在身心自在安乐中,趋向更为自由而安宁的解脱彼岸。佛陀疗治烦恼的医方确实是无比善巧、和缓,使众生在感到愉悦安乐中巧妙地断除烦恼疴疾,这是世间常医无法可比的无上善巧方便。

  现在有些人说:“佛法好像对我没什么加持,我修了很久都没感应,还不如某某外道法,与我好像很相应啊!”这种人真是可怜,恶业果报与魔障现前了自己还不能察觉。末法时代的众生,由于恶业习气深重,经常为恶习所催而无法自主,他们并没有真正服用甘露妙法踏上正道前,烦恼恶业会如海涌现,这时候有些人不察己过,反而认为佛法没有加持,转而为魔障恶业所转,为魔所诱,趣向更深的苦薮。除了上师三宝之外,此世哪有可依怙之处呢?如果自己失去对三宝的信心,认为佛法没有加持,这便是恶魔现前,来扰乱自己修行。大家对自相续要善加观察,如果烦恼渐渐减弱,对三宝信心增上,那就证明自己的修行没有偏误;如果烦恼更增,信心减弱,这时候务必警惕,这便是恶业障道,魔障现前,如果不励力祈祷上师三宝,忏除罪业,而是随顺烦恼魔的诱惑,那就只有堕向深渊了。

  佛陀先令行,菜蔬等布施,

  习此微施已,渐能施己肉。

  一旦觉自身,卑微如菜蔬,

  尔时舍身肉,于彼有何难?

  佛陀首先教人惠施菜蔬等容易施舍的物品,等到习惯了微小的布施后,渐渐就能学习施舍自身骨肉等大布施。一旦觉悟自身空性的本质,对之生起了像菜叶一样无足轻重的感觉,那时候舍施身肉,对他又有何困难呢?

  在修菩萨行时,佛陀教导行人先从布施开始,先以菜蔬等无足轻重的财物施舍给他人,久而久之心量可渐渐放宽,我与我所的执着在熏习下渐渐减弱,然后才尝试施舍较大的财物,乃至身体肢分等,这样层层递进修习,如果养成了习惯,也就毫无困难可言。有些人在开始接触大乘法门时,听到修持菩萨行要布施头目手足,马上就生起恐怖,但实际上,这种修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到了那种时候,你既不会恐惧,也没有痛苦。佛陀以现见一切的智慧,洞察了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知道一切众生各自所喜乐的法门,如同慈父了知儿女的习性一般,以极为善巧的方便渐渐引导教育成材。对于悭贪习气深厚者,佛陀甚至让其先练习从自己左手拿财物施舍给右手,习惯后拿一些菜蔬、柴火等价值微薄的物品施与他人,使施舍的习性慢慢成长,然后再拿较为值钱财物进行施舍……。渐渐串习后,就会如同萨迦班智达所言:“无论一切任何事,若人习惯无微难,如同学习工巧明,修学佛法也不难。”到一定程度时,最贵重的财物也会同菜叶一样,可以毫无贪执地布施。在修习过程中,佛陀并没有让我们从难以进行的法门开始入手,比如说布施自身,世尊在很多经典中对凡夫人作了明确的遮止。

  众生堕入轮回受苦之主因,即是愚昧地贪执我与我所。在修习布施的过程中,修行者渐渐舍去这些贪执后,会觉得自身卑微如草叶一般,同时,对众生的大悲心也会因智慧增上而增上。这时候,他的布施行为在旁人看起来,固然是想都不敢想,然而在他自己的境界中,不但没有痛苦,反而因满足众生而生起无比的安慰与欣喜。《入中论》里说:“且如佛子闻求施,思维彼声所生乐,圣者入灭无彼乐,何况菩萨施一切。”月称菩萨在此论的自释中引用了《虚空藏三摩地经》中的教证说:“如大娑罗树林,若有人来伐其一株,余树不作是念:彼伐此树未伐我等。于彼伐者,不起贪嗔,亦无分别。菩萨之忍亦复如是,此是最清净忍,量等虚空。”菩萨以清净无我智慧与强烈的大悲心,听到众生求自己施身的声音时,马上会生起圣者入灭定也无法相比的安乐,那时他施舍自身肢分,像砍树木一样,决不会有什么痛苦的分别念;那时施舍自身,如同施舍菜叶一般,又会有什么困难呢?对于证悟了空性实相的菩萨来说,对身心都不存在着苦受执着,只是由救度众生的强烈悲心所催动、长久地显现在世间。这种显现如同《经观庄严论》中所言:“由是诸法视如幻,生处如入游戏园。”菩萨投生在轮回六趣中,如同在花园中观赏风景一样,自在而愉悦,那会有什么痛苦觉受呢?因此,在凡夫位看来的施身苦行、难行,在登地菩萨的境界中,都是毫无困难的安乐行。

  很多人以为,在修学菩萨行时,必须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头目身肢等一切全部都布施,这样太可怕了,自己肯定做不到,因此而疑惧畏缩,这都是没有闻思理解修学大乘菩提道次第的原因。如果对循序渐进的菩提道次第法门有全面认识,这类疑惧诚然是不必要地担心,也是以小人之心去测度大人之行而生的畏惧。在座诸位今天听到了菩萨的布施行后,虽然自己尚无力如是去仿效实践,但在自心应发起猛烈的意愿:愿我早日也能达到无难施身肉的境界,以自己的一切去满足众生!

  身心受苦害,邪见罪为因。

  恶断则无苦,智巧故无忧。

  众生感受身心苦害,其因即是执着身心为我的邪见而造罪业。登地菩萨净除了罪业,故无有苦果;善巧通达了无我智慧,所以坦然无忧。

  轮回痛苦的唯一来源是众生无明颠倒之邪见,由无明邪见错误地执着身心为我,引生出我与我所执,为了我与我所又造下了无量罪业,如是罪业成熟时,身心便会感受无量痛苦。《入中论》中说:“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著法,如水车转无自在。”众生由无明邪妄而产生了“我”与“我所”执,由此而为业惑所染,陷于三界六道中如水车一样轮转不休,毫无自在而受众苦逼迫。而实质上,“众生犹如动水月”,其性空寂而不可得,如水中月影一样,哪儿有什么痛苦损害呢?如果能通达中观正理,破除邪见,通达身心五蕴本来无我,那么痛苦又在何处可安立呢?也就是说谁会痛苦,什么是痛苦呢?如同《心经》中所言:“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见道以上的菩萨,正是破除了一切我执邪见,现见五蕴无我,断除了罪业,故身心安泰超越一切忧苦,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说:“彼既无身苦,更何有意苦,悲心救世苦,故久住世间。”菩萨从根本上断除了身心痛苦,恒时安住于无可言喻的平等清净安乐之中,此中无有任何挂碍恐怖,可以自在地显现度生事业,根本没有我们凡夫所担心的那些痛苦。

  福…

《入菩萨行广释(中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